PTT評價

[心得] 《給予》是無私奉獻?還是利人利己?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給予》是無私奉獻?還是利人利己?作者
scandnavik
(阿岳)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1

好聽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102fsox02gs0h27165r7x0q/platforms


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直覺聯想到《靜思語》裡面的「施比受更有福」(原出處是《聖經》),以為這是一本關要討論「奉獻」精神的書。看完以後,我對「給予」有了很深刻的改變。
.
因為過去以來,我總覺得懂得給予、付出的人,應該是那些「無私」、「在乎他人勝過自己」的人,充滿服務社會、犧牲奉獻的精神。
.
每每看到這樣的人物,除了滿滿的敬佩以外,心中種暗自想著,自己輩子大概沒有機會
成為那樣的人物了。畢竟,自己人生都還沒顧好,又怎麼有時間去「給予」呢?
.
後來,我認識了一位前輩。除了日常工作以外,休假時常常往偏鄉跑,從簡單的物資募集,到一些課程或培訓。當時我以為,或許幫助偏鄉學童,就是她個人的興趣吧?
.
直到某次聊天,我才知道,原來她並不是本來就喜歡幫助偏鄉孩子的。這種幫助別人的特質,也是從其他人學來的。
.
雖然平常也會主動幫助社區的老鄰居,但那時我還不太懂,總覺得那種幫助別人,令人感覺不錯的感覺,並不是那麼自在。不過,多次和這位前輩交流、聚會以後,我慢慢理解這種助人的習慣與心態。
.
《給予》這本書不只是顛覆,更具體地說,是填充了我對於「給予」、「付出」的想像。Adam Grant首先將人分成三類:給予者、索取者與互利者。加上大量的故事,帶領我們去了解究竟在人生、社會、職場等多種賽局裡,這些玩家採取的策略,都有怎樣的收穫?
.
有趣的是,給予者並不會直接獲得幸福,甚至有些給予者是不幸的。至於那些索取者,往往在短期內獲得不錯的好處,卻在長期的人際關係中,喪失人脈的優勢。而互利者雖然禮尚往來,卻總容易陷入零合賽局的困頓之中。
.
不過,為何有些給予者是不幸的?作者認為,有些給予者,容易自溺在一種過度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中。就算自己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奉獻,卻仍然堅信自己存在的價值,要仰賴成就他人來完成。他特別舉出老師、醫療人員等助人者,有時後陷入這樣的情節,對自己的付出感到無謂,甚至看不到人生的意義。
.
實際上,透過透過書中介紹的「利人利己」矩陣就知道,要打破生活中,各種零合賽局的方法,並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得到更多,或是付出更多。而是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盡量去幫助他人,利人利己才是上策。
.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本書《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你會發現整本書雖然在講「談判」,但核心概念,還是圍繞在如何跟你的談判對象,透過傾聽與溝通,創造雙贏的機會。如果說《談判課》讓人學會如何和別人溝通,那麼《給予》更像是將「利人利己」背後的邏輯,梳理得更加清晰可見。
.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架構以外,Adam Grant分享了很多研究成果以及人物傳記。雖然,有時候我們想趕快掌握重點,但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了解每一則故事,我想你對《給予》的了解,會更加真實。
.
畢竟每個故事都有各自的紋理,當我們走在實踐的道路上,那些處事的手腕與思考方法,才是另我們想起理論與原則的關鍵,非常推薦大家可以把這本書找來看喔!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02.199.12 (臺灣)
PTT 網址

weiman070205/23 23:06推 很喜歡這本書

f58505/24 01:01看完你的介紹 會想看 哈哈

裡面蠻多真實案例,值得拿來借鑒

emile122405/24 07:26推 感謝分享

GameTheory905/24 08:18謝謝分享

※ 編輯: scandnavik (59.102.199.12 臺灣), 05/24/2022 09:28:49

yak418005/24 13:17這本一生推

handcreambox05/25 15:02推這本 類似的主題也可以看《人慈》

arsl40005/25 15:28人慈跟這本差很多

gkh031505/28 08:58寫得好讚

A2205/28 23:53跟樓上一樣,當時剛好與〈人慈〉同時看,兩本內容有相輔相成

A2205/28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