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鄉音馬祖》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鄉音馬祖》作者
yyc1217
(somo)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0

網誌版:
https://reurl.cc/O4aqqD

《鄉音馬祖》以質樸的漢語摻入了一些馬祖話,帶領讀者回到戰地政務下的馬祖,體會前線居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

我們對於離島與戰爭的印象,大致不脫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等戰事的名稱,或是砲彈製成的金門菜刀等名產,不然就是躲避飛彈用的防空坑道等硬體設施。我們小時候上過的歷史課也幾乎是以台灣本島的視角去回看這段歷史,很少有機會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居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在戰地前線生活著,因此更顯得這本以馬祖居民的視角描述馬祖戰地歷史的《鄉音馬祖》彌足珍貴。

當時的馬祖居民明明就住在海邊,卻不能隨意出海,連小朋友到海裡玩水都得戰戰兢兢,得一邊躲避那些看守人員的目光一邊玩;漁船出海都得經過海防批准,逾時未歸即會受罰,甚至要關禁閉ーー除非你把漁獲中最好的漁貨獻給長官,並向長官說點好話。

當年的查戶口也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查戶口,在每年的固定時間內,由警察上門好聲好氣地進行訪查(2018年已取消)。戰時在離島查戶口,是三更半夜睡到一半時會有人狂敲門,然後指導員和幹部等一干人等衝進屋內,一一點名所有家庭成員,甚至連小嬰兒都必須抱出來。同時他們還會翻找櫃子、門後看你有沒有偷藏人;不識字的居民必須拿出看不懂的大小證件給長官檢查,以證明自己就住在這個家,其中包括戶口名簿、身分證、出境證、出海證、漁民證、口令等,彷彿沒有了這些證件,他們就不能算是馬祖人。

作者描述得最多也讓人印象最深的,便是當年的食物了。當年的豬肉是奢侈品,即使家裡就有養豬也是吃不起,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到;而相較於駐守的軍人有吃不完的補給品,馬祖居民平常只吃得起打回來的漁獲或是蕃薯籤等作物。馬祖的冬天容易缺水,僅有的水源又是全村共用,因此小時候的作者在冬天時必須三更半夜起床,頂著寒風到遠方的一處水泉,在那一邊看著星光一邊等上一段時間,等水滲夠了薄薄一層,才能舀起來挑個一桶水回家。

作者還描述了很多馬祖居民在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發揮巧思所製作出來的各式食品,當中我最想吃吃看的,便是拿雜魚醃製的鹹配(ㄍㄣˇㄆㄨㄣˇ)了。書裡說它很臭卻很
下飯,作者的友人即使長大搬到臺灣後,每年還是會去漁港買魚自己製作。閱讀到這時不禁讓我放下書本,憑著自己的感官與記憶去想像什麼叫做比魚露還臭。

從作者的童年記憶與生活體驗裡,我們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影響。單打雙不打讓居民三不五時就得躲進防空洞;本島的學生正在準備大學聯考,在馬祖的他們卻只能待在防空洞內尋求一絲絲的娛樂,一邊等待砲彈停止襲來;戰前分開的母子倆直到兩岸開放探親後才能重逢,但失去的時光早已失去了,僅剩的連結只剩血緣,兩人終究還是分開,回到原本各自的生活中。相較於歷史課本上的名詞與照片,《鄉音馬祖》裡的歷史更顯得有血有肉。

因為這本書是鄉土文學加上由連江縣文化局出版,本以為讀起來會很枯燥,沒想到從第一篇開始就停不下來。我是從一個Podcast頻道《帝國大學臺灣文學部》得知的,若想用聽的可以在各大平台搜尋他們訪問作者的那兩集。


--
我的讀書心得
https://diiosukorea.blogspot.com/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96.107 (臺灣)
PTT 網址

KirkSynder09/24 22:57好像蠻有趣的,謝謝推薦

onthehill09/25 02:00推,最近也借了這本回家

kantantantan09/25 02:53

hedgehogs09/27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