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Fw: [新聞] 管中閔看博班惡性循環:應整併合辦

看板graduate標題Fw: [新聞] 管中閔看博班惡性循環:應整併合辦作者
YOPOYOPO
(痔瘡小天使。)
時間推噓 2 推:3 噓:1 →:6

※ [本文轉錄自 PhD 看板 #1UaJumwz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PhD
標題: Fw: [新聞] 管中閔看博班惡性循環:應整併合辦
時間: Sat Apr 11 11:49:03 2020

※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UaJukS9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 管中閔看博班惡性循環:應整併合辦
時間: Sat Apr 11 11:48:59 2020

【高教困境1】管中閔看博班惡性循環:應整併合辦

2020-04-11 11:43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近年不少國內大學博士班招生困難,連台政成清交等頂大都出現博班招生掛零窘境。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台灣的博士班「走進了惡性循環」,應該整併,把有限資源用在真正適合研究的人身上;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也說,國內博士培育應「量少質精」,把學術型、產學型博士生分流培育。

招生困難 管籲資源用在對的人上

管中閔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國內許多博士班一或兩年只收到一、二名學生,「在教學上是很大浪費」,應重新調整博士班規畫,可以二至三所學校合辦博士班,讓有限資源用在真正適合讀博士班、適合走研究路線的人身上,才可能增加學校及博士生競爭力。

人才難尋 招生變濫竽充數

管中閔指出,博士生的出路、市場有限,加上政府對博士生的資助低,博士生生活辛苦,使得一些有程度的學生選擇進入產業界; 很多博士班只能收到少數程度不錯的學生,或者根本收不到這類學生,卻為了人力需求、系所要求等原因,招生濫竽充數,培養優秀博士生更加困難。

管中閔說,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學校調整對博士生的支持,變成重要環節。但若不設法改變整個環境,包括調整全國博士班、博士生數量,問題不會解決。

管中閔覺得,要調整博士班規畫,減少或整併博士班,才可能增加學校系所及博士生競爭力,有限資源也不會被太多博士班稀釋,對博士生的資助自然會增加。

管中閔也說,台灣的大學太多,但要合併學校太困難、阻力又大,或許可考慮整併相關博士班。許多大學自詡為好大學,當然要有博士班,但現實上整體環境撐不起這麼龐大的博士班體系。

建議合辦博班 教授也能良性競爭

管中閔舉例,可讓二至三所學校合辦博士班,討論後由最適合的老師開出各種課程;學生依研究或論文需要選擇指導老師,學生可修到不同學校老師的課,研究做得好的老師能吸引真正優秀的學生,老師間也良性競爭。博士班變少後,品質得到控制,每個博士生的資源變多,競爭力也會更強。

合辦後多餘人力 可支撐大學部與碩班

管中閔說,博士班合併後,許多所的人力會多出來,可以支撐更好的大學部與碩士班教學,而不必為了博士班,開課卻只有一個人、甚至或沒人上。但最重要的,教育部要放手讓各大學設法重新設計博士班,只要按規畫結果來調整分配資源即可。

吳思華倡量少質精 每年招4千人「太多」

吳思華則表示,近年出國攻讀博士的學生減少,未來國內學術骨幹可能需依賴本土培養的人才。博士生素質決定未來20年大學的發展,是重大課題,高教經費分配應優先考慮,不要全以教師為主體。

他主張,台灣的博士生應採「量少質精」、「分流培育」原則,近年教育部要求大學減招博士生,但目前每年仍招收4000人,仍偏高;最高峰時,每年招收超過6000人。

學術型、產學型博班 吳:應分流培育

吳思華說,博士班應分學術型、產學型「分流培育」,具國際水平的學術型博士生每年約招收1600名,採全時就讀,政府提供高額獎學金,每月4萬元,至少應有800個名額,依未來大學需要教師專長分配;產學型博士生名額採彈性外加,由產業共同出資培養。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表示,不同領域對博士需求差距非常大,不宜齊頭規定,建議可配合產業界奬助學金改善制度。他舉美國加州的大學制度為例,設博士班不僅考量專門領域的教學研究能量,同時重視全校整體學術表現,嚴格管控博士班數量。

因應研究生減少趨勢及維持教學品質,教育部從108學年起取消博士班招生統一調控,109學年擴及碩士班,改由大學自我調控。

自控碩博班名額 應保障冷門領域

「這是供需問題。」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表示,有些領域如半導體、電力電子、光電、資訊安全、大數據分析等產業亟缺博士研究員,產業界自然願意提供好的待遇爭取優秀博士生。但有些領域不需要這麼多博士,且相當容易錄取,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待遇。

廖慶榮說,政府提供經費提高博士生待遇是很好,但應避免補助產業或社會需求不高的領域,以免畢業後成為流浪博士。同樣地,博士生人數應控管,讓學校根據產業和社會需求決定,不應所有領域適用相同標準。

東方設計大學校長賴鼎銘贊同由大學自主調控博士班名額,也認為素質好、對研究有興趣的學生,應提供獎學金,讓學生潛心讀書。但他強調,政府還是要鼓勵並保障人文社會領域、基礎學科,「學術必須平衡發展」。

年輕人研究興趣低 缺人另一原因

「年輕人對研究的興趣不高,這才是危機。」賴鼎銘說,年輕一代對Intellectual
digging(學術鑽研)已慢慢失去興趣,這是博士班報考人數變少主因。此外,大學也要思考博士班的定位,如果強調學術研究,卻是有人報名就收,沒有品質管控,政府還給補助,批評自然多。現在博士班錄取率這麼高,就知品質已崩盤。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48409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13.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AfterPhD/M.1586576942.A.709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zkow (123.192.113.200 臺灣), 04/11/2020 11:49:03

keepingtime: 教職申請過程黑幕和歧視普遍 人才無出路才是問題! 04/11 13:13
zxp9505007: 自己教的出來的不用 也是問題 04/11 15:15
ewayne: 沒學校,教授想怪自己,只好怨政府怪學生囉 04/11 16:19
forever430: 有多少教授能接受自己學生當自己同事? 04/12 00:56
Linethan: 我的領域 在美國 也從沒看過系聘自己的博士畢業生當教 04/12 02:03
Linethan: 授的 無論再頂尖的學校都是如此XD 04/12 02:03
sma1033: 重點應該是唸完博班要怎辦吧,歐美先進國家都是用移民身 04/12 02:20
sma1033: 份來吸引全球的頂尖人才,台灣的工作環境能吸引到誰? 04/12 02:20
qtzbbztq: 美國怎麼會沒有 哈佛就一票阿 還看過一個系3-4個都該系 04/12 05:19
qtzbbztq: 大老學生的 這情況在美國頂尖學校 也不算少見阿 04/12 05:19
qtzbbztq: 另外我想不聘自己的學生這點我覺得情有可原 也能接受 但 04/12 05:22
qtzbbztq: 臺灣可不是這樣 臺灣是很多學校都不太聘土博 除非土博也 04/12 05:22
qtzbbztq: 去國外過 如果土博又土博後 常常發表再好都是弱勢 無限 04/12 05:22
qtzbbztq: 的陪榜 看太多了 臺灣學校的問題不是不聘自己學校的學生 04/12 05:22
qtzbbztq: 是對土博不公平 04/12 05:22
saltlake: 有些系聘本系畢業生的先決條件是該生已在他校受聘一段 04/12 07:24
saltlake: 時間並且學術有成而回校擊敗同時應徵的競爭者 04/12 07:25
saltlake: 只有在畢業生極端優秀的特殊情形下才准直接聘用本係應屆 04/12 07:25
saltlake: 博士。基本理由不外乎增加學術多樣性 04/12 07:26
Linethan: qt大 我只知道我的領域情況 而且我說的是聘畢業生哦 不 04/12 13:11
Linethan: 是指那種哈佛畢業的在外打滾後回哈佛 04/12 13:11
Linethan: 我看過好幾年的fresh PhD市場 看到哈佛可能會聘MIT 而MI 04/12 13:14
Linethan: T可能會聘哈佛 但它們都不聘自己養出來的人XD 04/12 13:14
Iversonchi: 還是看領域啦,現在管理領域國外回來的博士越來越少 04/12 13:36
Iversonchi: 所以只要發表好,也是越來越多國立大學聘土博喔 04/12 13:37
zxp9505007: 台灣的環境就是不大聘土博 沒錯吧? 04/12 17:06
zxp9505007: 而且學生當自己的同事也沒啥不妥吧? 04/12 17:12
zxp9505007: 系上有教學服務研究都可以有人手好協助 一起吃一個大 04/12 17:13
zxp9505007: 計畫也比較方便 04/12 17:13
zxp9505007: 對我來說 承認自己的學生跟自己一樣優秀 是身為老師 04/12 17:14
zxp9505007: 的驕傲 青出於藍 更勝於藍 不就是教育嗎? 04/12 17:14
zxp9505007: 但考量到系上專業重複性 不聘自己的學生在系上是可以 04/12 17:17
zxp9505007: 理解的 04/12 17:17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42.72.247.59 臺灣), 04/12/2020 19:45:45

sunsam 04/12 19:51博士給錢大方就很多人,不過都沒錢

WTF1111 04/12 20:31既然國內博班又要獨當一面又要做一堆雜事

WTF1111 04/12 20:31就想辦法改成歐洲的員工模式吧

TISH12311 04/13 00:01丘成桐說:希望培養的博士可以去外面看

TISH12311 04/13 00:14可以接受不同刺激,不是不敢用

scott0327 04/13 07:40主要是唸博士要幹麻,畢業時比醫學系

scott0327 04/13 07:40學生還老

asdshawn 04/13 15:05一堆學校用書審面試刷掉人才 再來哭沒人

asdshawn 04/13 15:05??

asgj6136 04/14 11:26月薪20萬我就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