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缺野心只想低標畢業」他點出土博找不到教職原
※ [本文轉錄自 PhD 看板 #1V1NbRKN ]
作者: smallcan (I am tired) 看板: PhD
標題: 「缺野心只想低標畢業」他點出土博找不到教職原
時間: Wed Jul 8 15:44:25 2020
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686810
【土博出頭天1】「缺野心只想低標畢業」他點出土博找不到教職原因
本報之前推出「土博士悲歌」系列,引發熱議,其實土博士只要展現實力,仍大有機會嶄露頭角。政大台文所博士翁智琦,7月才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前就拿到南韓釜山大學中文系的教職;另同樣是土博士的台大化學系副教授陳浩銘,在台大任職第四年就拿到科技部吳大猷獎,第六年拿科技部傑出獎兩個指標性的學術獎,他指導的博士生,今年也拿到頂大教職。
除了歧視 自我期許才是根本問題
陳浩銘是台大化學博士,他說,土博士找不到教職,不能單純歸咎被歧視,其實還有許多未被點出的問題,像是土博普遍較缺乏野心和抱負,壓根沒想過「要超越指導教授」,甚至只想用「最低標準畢業」。他鼓勵其他土博士,申請教職雖然是條崎嶇道路,但只要「對症」加強不足的地方,不是沒機會。
陳浩銘2013年開始台大教職生涯,今年邁入第七年。他說,當初找教職時,心中確實覺得「土博就是弱勢」,也絕對會被歧視,包含某大學直接就告知「因為你是土博」,直接打槍。
但他認為,土博申請不到教職,除了根深柢固的偏見外,其實還有其他更大的問題,這些才是土博找不到教職的主要原因。
鮮少開創新方向 永遠被老闆擋在身後
首先是「研究方向」,陳浩銘提到,台灣土博的研究計畫,都和指導教授的相似度非常高,往往認為只要是做這個研究大方向底下的不同分支,就是所謂的「研究領域差異」,這是完全不對的。所謂的研究領域不同,是要讓其他圈內人(其他研究方向的教授)可以清楚看出研究方向有顯著差異。
他舉例,通常土博面試教職時,最常被問、幾乎是「必考題」是:「你和你博班(博士後)老闆有何區別?」或「這個方向你老闆都做這麼久了,你可以怎麼發展?」但應徵者的回答,往往都讓面試者失望。
陳浩銘說,申請教職的重點是要能說服大家,自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領導者」、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甚至最好是可以開創台灣還沒有的領域,甚至是國際上鮮少的研究方向。
另外,「土博普遍比較缺乏野心和抱負。」陳浩銘說,大多數土博壓根沒想過「我要做的比前老闆好、要比前老闆強」,這是因為土博的前老闆通常都還在,有時候甚至還很活躍。但他相信,「只要開創出屬於自己研究的新方向,那至少在台灣,前老闆就不會擋在前面。」
他也分享自己收學生的經驗。陳浩銘說,很多博士生找指導教授時,都會問一個「標準問題」,就是「最低畢業標準是什麼?」。他會反問學生,「你拿博士的目的是什麼?」若是以最低標準畢業,就根本不夠格拿教職,不夠格拿博士學位。這些人拿到博士學位,才會衍生出「產業界覺得聘博士CP值太低」、「土博找不到教職」等問題。
多累積高品質論文 爭取被推薦機會
陳浩銘建議國內博士生,必須非常精實的完成博士論文,盡可能累積高品質論文發表,這樣不僅可以累積申請教職的本錢,更可以申請到很多獎學金。他以自已指導的學生為例,有人在博班四年中拿到百萬元額外獎學金。
另外,發表較多高品質論文還有其他好處,包含畢業年限可以縮短,且有更大的機會可以爭取到國際頂尖實驗室的機會,也更能爭取到和國際著名研究團隊合作的機會,甚至將來有機會得到博士後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機會拿到的「推薦信」,一封著名學者寫推薦信,申請教職時是加分的。他自己和另一名拿到頂大教職的指導學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歷。
博士後團隊「最好別讓前老闆介紹」
陳浩銘也建議,博士後團隊的選擇,千萬一定要換研究方向,千萬不要去前老闆熟悉的實驗室。很多土博因為沒有人脈,所以都會去「前老闆介紹的實驗室」;但他說,轉換研究方向可以讓自己有更多學術衝擊,更重要的是激盪出屬於自己的未來研究新方向。
政大台文博士 畢業前就拿到南韓教職
另一個土博取得大學教職的翁智琦,今年剛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班畢業,她還沒畢業就拿到釜山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職務,薪資是台灣副教授等級。翁智琦說,政大台文所幾乎都聘國外知名大學的洋博士,她希望國外教職的經歷,將來回台灣求職時有加分作用。
翁智琦說,她博班念了九年,「為了養活自己,曾同時兼三份差。」文學領域論文比較重視個人性,不像理工領域可以接科技部計畫或產學計畫,有比較豐厚的研究經費;文學院只能看老師有沒有申請到科技部計畫,但錢也不多,一個月可能1萬元出頭,只能靠不斷兼職養活自己。
文領域研究路漫長「要給自己訂下目標」
她就曾在雜誌社、補習班兼職,也曾在大學兼課、接邀稿。翁智琦說,如果博士班就有大學教學經驗,以後求職會比較順利。另外,博班期間她曾申請到科技部博士生赴國外研究獎助(千里馬計畫),到法國移地研究八個月。
翁智琦說,文學院研究做比較長,她也一度想放棄。她採取的作法是,清楚了解自己的休業年限、規畫想達成的目標,像她就設定博班期間要申請「千里馬計畫」,也積極找大學教學機會,這些對她後來找教職都有加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86.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PhD/M.1594194267.A.517
好奇問,台文所為什麼聘洋博士啊,外國
人的台文系會比我們專業嗎
崇洋媚外啊
台文博士唸了9年...恩.....
又是一個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是說 現在人唸土博畢業後還會想走學
術嗎
不都是畢業後直接就業?
文組也需要念九年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