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文組跨考資工碩備取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文組跨考資工碩備取心得作者
fabienboy
(fabienboy)
時間推噓42 推:42 噓:0 →:12

先附上人權:
118 工程學士班 肄業
112 中國文學系 畢業
119 中國文學研究所 畢業

打這篇的目的,主要是跟想要跨考,且沒有錢補習的人分享經驗。雖然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但從零開始跨領域準備的心得我想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的目的。若不需要參考的可以看到這就離開啦,不要浪費你們寶貴的時間~~。

附上考試成績:

臺大:
軟體: 65 硬體: 68 數學:75 英文:80
落榜

清大:
計算機科學:25 計算機系統:35.5
落榜

政大:
軟體: 23 硬體: 36 數學: 21
備17

只考三間的理由很簡單:報名費很貴……。我沒辦法負擔6、7所考試的報名費,所以只挑
了幾間學校報考,不然應該要多報幾間才是。

一、跨考理由:

我原本打算直接進入中文學術界(也就是唸到博班),但因為在進碩班前有聽到一些學術圈的傳聞,所以決定進碩班看情況如何再做決定。

果不其然,在就學期間看到、聽到一堆內幕,自己也遇到了一些事情,覺得實在不適合自己,便打消了以學術為職業生涯的念頭;若直接拿中文碩班學位去就業並沒有不好,只是薪水限制仍是很現實的問題,再加上得知許多朋友在媒體、出版業就職情況實在不理想。在幾經考慮下,決定賭一把轉跑道,當作給自己的一個挑戰。

或許會有人說,那失敗怎麼辦?我給的回答是,我也能做出版、傳媒產業(已有多個撰稿、校稿的工作經驗,履歷上是完全契合的,但就是就業情況跟薪水……啊頭好痛),也能
做補習班(曾開班授課,並與家教班簽了長期合約),換言之我是有後路的——這點很重
要。雖說跨領域成功後前景便完全不同,但仍要顧慮到失敗後自己該怎麼走,不能一股腦熱就說要準備跨領域並投時間;再加上我歲數偏大了——這點是我當初在準備跨考時最大
的心理障礙,所以才說至少要知道自己在失敗後還有路可走,不然兩方失敗,自己壓力會非常非常大,前途也堪慮。

二、準備歷程:

由於自己是跨領域,所以對相關知識完全不通,因此便規劃在碩二下便啃完一本《計算機概論》(Brookshear: Computer Science: An Overview, 12/e),測試自己是否真的有意願轉走這條路,會否排斥等等。結果顯示,還行,而且對其中一些領域的知識有想繼續深入了解的慾望。所以,我才真正決定要走這條跨考之路。

碩二下(2019/03-2019/07):程式語言、資演課

寬鬆來看,我約莫碩二下開始準備資工的考試。寬鬆的原因是,當時的心態是試水溫,因為還不確定自己是否真能唸這個領域的書,縱使已經決定要走這條跨考之路。因此修課除了為自己打基礎外,還有探索自我的意味。當時,我先接觸的課程是臺大 劉邦鋒老師的計算機程式設計。這門課是曾待過臺大資工系的朋友推薦的,他也聽了我決定跨考的想法,並提出先學C語言的建議。所以,我買了課本(《由片語學習C程式設計》),用老師放在YouTube 上的課程影片來上課。因此我的程式學習開始於C語言。之後,還修了一門python跟一門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的課。以上都是探索自己是否真的要跨向這門專業的嘗試與考驗。

在此同時,我碩論要繳交研究計畫,研究所還要修課,當時也有家教跟研究助理的工作,所以上述談到的上課都是事情忙完之餘為之,進度規劃上都是盡力達到一天看完2-3個影片為主,若是上實體課就跟著課堂進度,不求超前。

碩三上(2019/09-2020/02):修線代(下)(班榮超),開始線上聽課(演算法、數位邏輯設計、作業系統、數位邏輯設計)。

此時修課結束,只剩論文跟一些畢業門檻的事情要弄,空閒時間較多,便努力維持一天2-3個影片的進度,求理解不求快,把每一科扎實地好好搞懂。

再來,這學期開始修線代,這門課一週就開了6堂共6小時的課,再加上課後複習與寫作業,時間負擔其實很重;此外,由於上學期沒有上到線代(上),好在學校有錄影,所以我等於要在半年內趕完一年的課程。

線上上課方面,我只完成了把「數位邏輯設計」看完,剩下的科目都只推進了一點點。

碩三下(2020/03-2020/07):修課(郭桐惟老師 資料結構、彭彥璁老師 計算機組織、陳健輝 離散數學),線上上課(演算法、數位邏輯設計、作業系統、數位邏輯設計)

由於研究計畫必須在這一學期繳交,不然會耽誤畢業時間,因此我把較多時間放在論文上,修課就跟隨老師進度,影片就盡力維持一天1-2部(含抄筆記)。

碩四上、下(2020/07-2021/06):到休業末期,便決定暫停準備考試,專心衝論文,直到畢業。(2020/09-2021/06)

畢業後半年(2021/06-2022/02):此時才是我準備考試的真正衝刺期。

此時進度:除了線代跟資料結構外,我其他課程都還沒上完。在分配上,我是盡可能先把課程的影片全部看完,之後再把其他教材拿來唸,所以起初的五個月就是每天一直看YouTube影片。中間,夾雜爺爺去世、英文課程、採訪工作等,其實時間並不全然都運用在準備考試上。

演算法:2021/06/01-2021/06/12
OS:2021/06/13-2021/07/29
離散:2021/07/30-2021/09/24
計結:2021/09/28-2021/11/10

這時候我的策略是:因為我時間不夠,所以一定要在上完課後就把內容弄清楚,節省後續複習的時間。因此,影片會看得特慢,並在不懂的同時拿課本或找資料補充進自己的筆記裡面,並於課後重看筆記來複習,也會翻複習講義做一點題目;我就是打定,上完課後不要再花太多時間唸書,把時間效率最大化。此時一天大概花6-8小時,大約是2-3堂課的時間。

2021/11-2022/02
此時,就是總體的複習時間。在數學方面,我是規劃跟隨黃子嘉書安排的章節,跟隨自己的筆記一路唸下去;硬體則是一天一個章節,以課本為主筆記為輔,一路路把白算盤跟恐龍本唸完。然而,當初沒有設想到這兩部分花太多的時間,以致最後軟體的部分沒辦法複習,這是失敗經驗給大家做參考。

大約到2022/1/17把白算盤啃完,恐龍本則是到1/31;線代約於1/07完成, 離散則是1/10。不過,由於時間都非常緊迫,所以我線代只複習到對角化,離散只複習到演算法分析;換言之,線代放掉了Jordan form、內積空間跟內積內的各種算子(伴隨、正規、正交等),離散則放掉代數結構、絡與布林代數、編碼解碼跟有限狀態機。恐龍本放掉ch13以後的章節(I/O system放掉真的不行……提醒這章一定要唸),但白算盤有啃完。

軟體都是靠陳縕儂老師的講義以及郭桐惟老師的上課筆記,還有幾本自己買的補充教材這樣。原本是計畫用陳縕儂老師的筆記搭配聖經本來唸,並自己刻演算法、資料結構,無奈真的沒時間,只好忍痛放棄。

在準備考試期間,我的抒壓方法是看電影與看書。由於自己本身就有在寫評論的習慣,所以看完後都會寫點東西,除了閱讀本身是抒壓外,書寫本身對我來說也是抒壓。此外,跟朋友聊天聚會、爬山、跟家人團聚也都是很好的抒壓方法。

三、學科書籍與心得:
(大前提:由於時間不夠,我這邊提到的課本我都是讀中文版,有些專有名詞還是記英文,但總體的閱讀過程都是中文)

硬體:總體來說,我硬體的準備方法就是硬幹課本再加上老師的課程輔佐。我會將上課的筆記對照至課本看,並將課本提到較細的重點抄進筆記中。在此大大推薦使用活頁紙來記筆記,一來可以彈性增補內容,二來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思編排筆記內容順序。

計算機組織:
《計算機組織與設計:硬體/軟體介面 第五版》(白算盤)
黃婷婷老師 計算機組織 清大OCW課程
大碩 張凡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重點直擊》
政大 彭彥璁老師 計算機組織

先說,準備這科時我沒用到張凡本,一來是時間來不及,二來是自己時間沒掌握好。我是靠黃婷婷老師的課程搭配白算盤把這科唸完。

在準備時我有慘痛的經驗。在一開始,我便去上彭彥璁老師的課。但上後發現完了都聽不太懂,雖然筆記有抄上課有聽,但不懂就是不懂,但還是跟課程硬幹,浪費了不少時間。

後來,接觸了黃婷婷老師的課程跟細讀白算盤本,才解惑之前課堂聽不懂的部分。以我的經驗,讀通白算盤本其實就有一定基礎了:計組的內容,是與電腦設計核心基礎的相關知識,舉凡CPU效能與設計、ISA(組合語言)、邏輯閘的運算設計、訊號處理與設計、pipeline 、記憶體(這部分會很密切地連接到OS),會是理解電腦如何運作的核心基礎知識。熟讀ISA(I、R、J-type)、pipeline還有ALU的設計我覺得蠻關鍵的,至少考試這幾個章節幾乎必出;記憶體雖然也很重要但跟OS高度重疊,所以我會在OS時再說一次(?)。

順帶一提,由於課程內容會牽涉到邏輯閘的部分,我有自己再找師大 電機系吳順德老師開的「數位邏輯設計」補充(YouTube )。

作業系統:
1.《作業系統概論 第9版》(恐龍本)
2.郭大維老師 作業系統(YouTube )
3.羅習五老師 作業系統概論(YouTube )
4.jserv 大神 作業系統(YouTube )

我的準備方法同上,即恐龍本搭配郭大維老師的課程,並用筆記對照課本慢慢唸,並把課本提到的細節重點補進筆記裡面。而我的時間也只夠做到這個程度,羅習五老師跟jserv大神的OS來不及聽,算是一個小遺憾。但依我的經驗,能把恐龍本的東西全搞通搞懂,其實已有一定基礎。

個人覺得,在唸OS時要時時扣回該章「主題」去理解,也就是整體OS的章節編排是從CPU到硬碟,即由內到外的知識建構,所以process management是談CPU內部資料處理跟傳輸至外的問題,而memory management則是談CPU之外資料儲存方法的設計與概念,所以分頁、virtual memory、file system 可以連結到CPU如何儲存與讀取資料,而搞懂這中間的流程我覺得十分重要,並再將process、multi-thread、scheduling、synchronization、deadlock 等概念結合進來,便可以成為一組龐大的作業系統概念;之後的保護與安全就是維持這套體系正常運作的方法概念。我認為建立起這樣的體系能較扎實地回應考試或日後遇到的問題。

軟體:雖然懂一些程式,但自己的coding能力仍沒辦法直接做出一個演算法或資料結構(不過,一些sorting的實作我還是做得出來),因此我主要是以理解為主,並佐以課本或教材上的虛擬碼(pseudocode)來唸軟體。但,這是下下之策,還是建議有能力的自己去刻,以便應付萬變的考題。

演算法:
1.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聖經本)
2.陳縕儂老師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ADA)(YouTube)
3.許志堅老師 演算法設計
4.石田保輝等著:《演算法圖鑑》(輔助資料)
5.洪捷《演算法—名校攻略秘笈》

我個人覺得陳縕儂老師上得非常好。我演算法幾乎是跟老師的課程,並在自己不懂時翻原文書,跟其他輔助資料;再不懂就自己上網查解答或資料。但,演算法只有看書真的不夠,真的建議時間允許的人都要自己寫過一次,這樣才知道一些設計演算法的細節跟關鍵,而這通常都會是考題內容。另外,我也強烈建議演算法的運作也要自己親自操作一次,例如:圖論演算法中的Kruskal 、Prim、Dijkstra等,建議都要自己畫過、思考過。

考前的複習我是用洪捷老師的教材,我個人覺得書中內容短小精悍,可以很快地抓重點並演練題目,很適合考前的複習衝刺使用。

資料結構:
1.郭桐惟老師 資料結構


這門課,我幾乎就是靠郭桐惟老師的課去唸的。一來,因為在課堂中,我很震驚的發現內容跟演算法重疊度很高……;二來,老師真的上得很好。除了基本的資料結構特色之講解
外,老師亦會在課堂中丟出一些問題要學生們思辨該以什麼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來解決。我認為如此刺激十分有利於學生熟悉資料結構的特性與應用限制。

但如前所說,由於我認為兩科高度重疊,再加上我覺得課堂的筆記夠強了,所以我並未特別去找教材去唸,不過或許找了也沒時間唸吧!?

數學:數學應該是我最用心的學科,因為自知比別人少碰了許多年數學,也看過許多人的心得,說明數學最好儘早唸,因而我有意地將數學列為最早開始跑進度的學科。然而,雖然是最早開始唸的學科,但表現卻沒有很好……(心累),果然數學還是要早點唸比較好
(什麼結論)。

線性代數:
1.班榮超老師 線性代數(上)(下)
2.W.Gilbert Strang “linear algebra “ MIT開放式課程(YouTube )
3.黃子嘉《線性代數及其應用》
4. Linear Algebra, 4th Edition, S. Friedberg, A. Insel and L. Spence(課本)

大部分心得文都說這科十分吃連貫性,因而我覺得不能唸得太隨便,因此直接找了數學系的課來修(沒錯,我付了學分費),一方面除了用修課逼迫自己唸書外,也檢驗自己是否真能負荷這樣形式的數學學習。

我個人算是被班榮超老師這門課開竅,老師以嚴謹的定義與證明帶領學生認識線代的世界。有趣的是,不同於黃子嘉,班老師從向量空間開場,再連結linear transformation、linear dependence/independence,矩陣、行列式、e.value/e.vector、Diagonalization、內積空間、Orthogonal 等,如此一脈下來,串接了線代的各大章節,為我的線代打下蠻穩固的基礎。而其餘不足的部分,我就以Gilbert的課程來補足,好比說Jordan Form、奇異值分解與對稱矩陣的性質等。

之後的複習我就仰賴黃子嘉老師的教材,將定理、定義看過,並練習寫裡面的例題與習題。我個人蠻推黃子嘉老師的書,除了有些定理證得有些奇怪外,選題、解題感恩內容串接都做得很好,是套很有用的研究所參考書。

最後,我認為課本的重要性,在於不懂每個定理或運算,連上課跟參考書上的證明都看不懂的時候,可以直接翻課本,通常都會有很詳細的解答。

唯需一提,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我並沒有把所有題目刷完,只看了重點例題跟熟讀定義定理,解題的經驗其實不太充足,這或許是我數學分數不太好的原因(政大線代40分完全放掉,那題目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離散數學
1.陳健輝老師 離散數學
2.韓永楷老師 離散數學(清大OCW課程)
3.易志偉老師 離散數學(陽明交大OCW課程)
4.黃子嘉《離散數學》
5. Discrete and Combinational Mathematic(Grimaldi) (課本)
6.Discrete Mathematic and Its Application(Rosen) (課本)

我離散是先去旁聽陳健輝老師開的「離散數學」,基本上就跟著課程進度走;但是,之後遇到疫情改成遠距上課,我只上到生成函數後就沒有繼續旁聽,然後離散的學習也斷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是上易志偉老師的開放式課程來補足剩下沒學到的離散章節。中間曾聽過韓永楷老師的離散,但因為時間不足+英文授課,最後我才選了易志偉老師的課程。

以我的經驗,我覺得易志偉老師講得略簡單了一點,但該有的重點都有提到;所以,不夠的部分我就以黃子嘉的教材來補充,並以裡面的例題、習題來練筆。(這本真的大好,超推!)

我認為離散的學習可以拆開出幾個大章節:代數(邏輯、關係、布林代數、集合論等)、組合數學(排列組合、排容原理、生成函數等)、圖論(各種圖、樹等)然後每個章節其實都不太有關聯,所以擬定讀書計畫可以用這幾大章節來規劃,會比較清楚自己在唸什麼。另外,有關排組的一些算法,我覺得可以列出一張表好好整理,不然容易錯亂……也因
為時間的關係,我代數結構、絡與布林代數、有限狀態機等章節是放掉的,自己就是專心準備已經上過課且瞭解的章節,把握自己會的部分去考試。

四、後記:

我已經找到教授了,接下來就是等備取能不能備上。(等待超級痛苦的啊!!)

由於知道自己有後路+如此跨考實在太賭博,並且在許多事情的夾殺下,我並沒有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情準備這次考試,甚至已經做好了「會全部落榜」的心理準備,結果出來後有一間備取,我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在準備跨考時,問了許多人的建議與意見,也得到各式解答——但這讓我更加困惑;在這
種狀態下,我突然意識到:做決定的永遠是自己,能行動的也只能是自己。與其花許多口水討論,倒不如自己實際去實行體驗才會更清楚知道答案。若真的沒有考上,但我嘗試過了,而且我也有唸書,也有從書中獲取知識與概念,無論如何都不會太虧,我便沒有想太多地放手去做了。

在這段期間,其實家人多是有怨言的,這也讓我在備考期間同時接了寫稿(但蠻有趣的,需要去各大學採訪)跟補習班的工作,所以我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是工作、碩論、備考同時進行的狀況,當時真的蠻崩潰。還好身邊有許多朋友,無論感情上的支持或是知識上的支持都給我莫大的幫助;謝謝肥魚幫我解答一些coding的概念與疑惑,謝謝慎逸不厭其煩地解答我數學上的問題,謝謝在身邊不停鼓勵我、支撐我的朋友們。最重要的是,謝謝graduate 版許多大神的心得文,讓我能收集資料並研擬出自己該閱讀的書課堂,還有相關的進度表;而我手中許多的教材也來自這些心得文的分享,我想強調:graduate 版真的是惠我良多唉唉唉!真的謝謝版上的大家。

給那些想要跨考的人,跨考這條路真的不輕鬆,而且也不能無腦all-in時間去跨考,真的建議要去上課、實際去寫一些code,覺得自己能接受、能面對這些科目的挑戰後,再決定跨考最好,不然半吊子心態懸在那裡,任何事情都沒辦法完成且也不可能做好,這才是最浪費時間的行動。

若有相關問題,都可以來問我~~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125.36 (臺灣)
PTT 網址

qazStarStar05/01 17:59推 台北的頂大都念過 777777

single456505/01 18:21我覺得跨考能夠沉得住念完這些科目的,應該能夠做點

single4565作品集直接找工作了

當初是想,既然走這行的到最後都需要碩士學歷,不如就直接考碩,然後在就讀期間實習

找工作。

05/01 18:21

ben87081805/01 22:57推好心

qoo5389505/01 23:15

love495226205/02 00:59同為跨考生推

AHEAD09905/02 02:06推 不像一樣同為中文系的某id不好好讀整天怨天尤人

johnbill05/02 02:29這心態我很欣賞

blairchief05/02 02:36推你

partyfavor05/02 07:56推~~

milkjoker05/02 09:20推!

pariswoman05/02 13:08厲害 文組跨考不補習

ThreeWater05/02 13:48respect

nickman071805/02 14:38好猛!推個

school430305/02 15:07恭喜 某位真的是該來看看

joe6100805/02 15:34厲害 反觀

sqin05/02 15:47

dkfs78905/02 20:18

Gigadelic05/03 02:56反觀

wyatt081905/03 04:39推 反觀

unmolk05/03 06:49好強啊!

ann14141405/03 08:03反觀

sunsirr05/03 08:18很強!要不要再拚一次,你非常有潛力

真的嗎!?因為我考的分數不太理想,還擔心誤導版友

breadking05/03 09:57恭喜 笑死 看了也想到板上某位洗文仔

ea971523405/03 10:35現在幾歲啊?後續可以補充有沒有備取上嗎

27,不小了,備取只能日後確定備到再更新~

x3767x05/03 11:54推 反觀某a

elmo5605/03 12:39政大資科乙組你推甄可以直接上

我沒有任何有利於推甄的作品,修課也只修了文章提到的幾門,這有可能推甄嗎…….?

※ 編輯: fabienboy (223.137.104.182 臺灣), 05/03/2022 13:24:18

bryantfan11705/03 18:03推,前幾樓我看到文組跨考也是想起某個ID 哈哈

sufning05/03 18:04我讀私立大學 青椒都有上(不過最後去中央

sufning05/03 18:04我覺得你一定能考得更好 不過我有補習就是了

manchenlee05/03 19:33

crankshaft05/05 15:09推 強者

deathoflove05/06 03:45好猛,B多少的?

B02路過~~

suckerlove05/06 10:41中文系考資工….

Tigerman00105/06 13:02剛查一下 現在才備4 然後停了 沒了,今年政大衝 有點

Tigerman00105/06 13:08危險 沖交大台科 你要有心裡準備 今年台科也是備的

Tigerman00105/06 13:08超慢,備28已經停兩星期了

今年政大兩個組共用榜單,所以有機會再篩一些人;然後,記得先前有版友說備取前面都 是臺大正取,這個消息不知是否屬實?

tzutengweng05/06 13:36建議存錢補習會比較有效率~

好的,感謝建議,希望能備取上讓我省錢….

※ 編輯: fabienboy (223.136.108.152 臺灣), 05/06/2022 21:29:44

Tigerman00105/07 01:24台大正取的,實力應該是回去考交大吧,硬要留台北,

Tigerman00105/07 01:24應該是考台科吧!不過還是祝你備上

mikusoftware05/07 15:38推,另外也很贊同這段話「跨領域的要考量失敗後的

mikusoftware05/07 15:39後路,不能一股腦熱就說要跨領域投入時間」,我自己

mikusoftware05/07 15:39也跨領域,三類跨二類,算是有執照+年資的後路加持

mikusoftware05/07 15:39了,但希望明年能順利考上,不要動用到後路

nxuanr05/07 22:29能夠有能力唸得下這些的文組生,加上能力行動力

nxuanr05/07 22:30已經很值得推薦及鼓勵了!!

GeoLuke072605/10 03:48反觀某a,考不上噴出一坨屎幹話,慘慘慘ㄛ

nickey012705/10 08:08推,你很認真,希望早日備上

tibo9603305/15 01:11好強

Ginpunch05/19 02:58報名費沒有麼貴吧 文組研究生生活有這麼慘淡嗎

Ginpunch05/19 02:58跟多考一年的時間成本比起來都小錢吧

Ginpunch05/19 02:59不過還是好強 我也是文院研究生

chister05/21 12:46推 神人

michelle23006/22 01:56偷偷推一下老師xD

在此更新,之後兩個組都有備取到,最後決定去資訊科學與工程組

※ 編輯: fabienboy (223.140.167.182 臺灣), 07/28/2022 18: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