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3
「沐秋大宅」算是整個系列中最長的故事。
在產出的同時,我好像也被迫要回過頭去,檢視當初寫這段故事的過程。
然後才發現,這些故事彷彿就象徵著當時的生活一樣。
這是某種自我表露嗎(笑
啊,好想寫一個跟食物有關的故事喔。
可是有什麼超自然故事,能和美食扯上關係嗎?
***以下正文
下一位,則是在故友失蹤之後,取而代之成為團體核心的女孩:陳靜琪。
https://imgur.com/qbQN13u
沐秋的事情發生之後,她在情緒上受到不小的影響。尤其是近距離目睹朋友允豪的變化過程,讓她久久無法忘記。然而在生活上,陳靜琪的家人始終都不知情。
根據她的說法,自己本來在個性上就較為壓抑,是會為了顧全大局而選擇隱忍的類型,所以當年就已經決定將沐秋事件當作秘密。
可是頻繁的惡夢、悲傷的情緒,以及對所有人隱瞞的壓力,仍然對陳靜琪造成身心上的負擔。
於是在成年後,她瞞著家人偷偷去精神科就診,之後也一直持續使用藥物治療其焦慮、憂鬱、失眠的狀況。
在超常局展開調查後,我們提供她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根據其可公開的心理衡鑑結果,陳靜琪除了有重大壓力創傷症候群的部分症狀外,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報告亦表明其人格特質中的敏感傾向,透過沐秋事件以及「柯羅諾斯」的影響而得到強化。
她國中畢業後進入中山女子高中就讀,學籍資料上顯示她的成績約在中等水準,但是英文表現十分優秀。
陳靜琪自述她高中時開始自學日語,主要利用學習結束後的閒暇時間,這也幫助她短暫地逃避沐秋事件造成的影響。
透過其天生在語言學習上的資質,她於大學三年級時便通過N2級日語檢定。
超常局對其進行的心理評估亦顯示,她的語言天賦使得她得以較好地表達情緒,有助於其在重大創傷事件後的內在復原。
在2019年貝芙莉.霍夫斯塔特博士(Dr. Beverly Hofstadter)所做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重大創傷事件後的心理健康」研究中,亦在調查了560位個案後得到與超常局同樣的結果。
*怕你們忘記,這位博士是致敬「The Big Bang Theory」主角之一Leonard的母親。在系列劇集中她也是一位心理學家。雖然從來沒真的交代她的研究方向,不過依靠劇集的台詞來看,她的領域應該是依附關係與創傷復原。
不過即便如此,相關的身心症狀依然在其成年後,持續糾纏與困擾著她。
https://imgur.com/pCrm0li
完成高中學業後,陳靜琪考取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她的外語、溝通能力與人際敏感度,很有效地幫助她對外交事務的學習。
根據超常局取得的學籍資料顯示,師長對其的印象都是「一個心思細膩、資質優異的學生」,並表示她非常適合從事有高度人際互動的工作。
儘管在學業與生活上,陳靜琪展現出許多才華;但是在私人生活中,她依舊深深地被沐秋大宅事件所影響。
她陳述自己總是難以忘記,沐秋中張允豪那雙漆黑、泛著黃光的眼睛,以及從那雙眼中透露出的微妙情緒。
然而「柯羅諾斯」對她造成的影響卻不只如此。您可以在此觀看這段訪談影像,影片中陳靜琪詳細地描述了她身上的變化。
(影片中陳靜琪坐在金屬桌前,面前同樣是一個白色、無印記的馬克杯,杯口已經沒有蒸騰的熱氣。影片右下角顯示著錄影日期,為2003年6月。)
調查員:「所以在沐秋的事情之後,妳自身有什麼變化嗎?」
陳靜琪:「除了那些焦慮、憂鬱、失眠外嗎?恩,當然有。」
調查員:「請描述一下妳身上的變化。」
陳靜琪:「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狀況。如果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有情緒上比較強烈的起伏,我都會感受到。」
調查員:「妳說的『他們』是指其他四位進入沐秋宅邸的人嗎?」
陳靜琪:「是的,沒錯。」
調查員:「我們很希望能了解沐秋事件造成的一切,請務必跟我們更詳細地描述這種影響。」
陳靜琪:「有點類似心電感應,只是不像電影裡面描述的那麼誇張。恩,我就曾經感覺到芯嫚的狀態過。那時我在房間裡念書,突然有很強烈的憤怒湧上心頭,但是明明前一秒我很專注地在看書、沒有什麼事情刺激我。情緒來得很突然,而且我知道是來自於芯嫚的。我說不上來自己怎麼辨識出那些感受來自於誰,但是我就是能夠知道。」
調查員:「那麼妳怎麼確認自己的這種感覺是真實的呢?」
陳靜琪:「當然我也曾經懷疑過。而且我不只能夠感受到他們四個人的情緒,某個程度上我也能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就像剛剛說的那次,芯嫚其實在跟家人大吵一架後,跑去附近的防火巷躲起來。我在那裡找到她,她很驚訝我知道她在那裡。」
調查員:「所以她知道妳擁有這種能力嗎?」
陳靜琪:「不,她不知道。所有我身邊的人中,我只告訴宇翔而已、只有他知道一切。」
(畫面變黑,影片結束。)
當然,這麼超乎常理的能力,超常局確實曾經懷疑過是否可能發生。
於是我們針對陳靜琪進行過數次測試,結果證實她的確可以感受到另外三個人的狀況。
但是這種心靈上的共感能力存在某個閥值,需要滿足一定的強度才會發生。
然而基於人道考量,我們並未嘗試探究這個閥值的界線,不過她的能力是明顯存在的。
最後,「沐秋大宅」事件尚缺少了最重要的關鍵人物:張允豪。
在2000年超常局進行調查的時候,張允豪已經消失多年。
我們在此用「消失」,而非「失蹤」。是因為根據調查結果,不只是張姓夫妻,甚至連帶所有與張允豪有關的資料都消失不見。
忠孝國小該屆的學籍資料中,沒有任何一位叫作張允豪的學生。
臺北市政府的戶政系統中,張姓夫妻名下也無任何子女。
2000年超常局曾經對當年忠孝國小六年甲班的學生與任課教師,以及1970至1982年居住於紹興南街的住戶展開調查。在我們能找到的共163名人士中,沒有任何一位表明自己認識張允豪這個名字。
而且根據陳靜琪等四人的描述,顯示他們週一到校時便已經確認過;座位表上沒有允豪的姓名、導師表示班上沒有這位同學、副班長則變成另一位女生。
他們四人的說詞符合超常局的調查結果:除了五位從沐秋大宅中「返回現實」的青少年外,這位張允豪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當然我們也曾經對張允豪是否確有其人感到懷疑,但是若四位倖存者所言不實;那麼沐秋大宅中發生的超常事件,以及那個存在於一樓大廳中的物體又是怎麼回事呢?
至今為止,1982年6月18日的沐秋大宅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其真相依然不得而知。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六名青少年進入沐秋大宅後,必定觸發了某種機制,並且最終導致「柯羅諾斯」以不完全的型態來到我們的世界。
可是自2000年開始,超常局始終無法明確定義「柯羅諾斯」的狀態,同時也無法認定它是否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
****【待續】
--
14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6「沐秋大宅」的故事,其實是末日紀念館系列最早建立起來的一篇。 它原本是以第三人稱、描述五個主角長大過程,比較偏傳統的小說。 故事中的「沐秋」位址變化過,原本設定在老房子、獨棟比較多、我也更熟悉的臺南。 後來因為要對故事中的街道描寫更詳細,所以就設定在當時我居住的地方。 住在那裡總是被問「很常吃某某豆漿吼?」12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982-5可能因為領域的關係,每篇文章前自己碎碎念的部分,其實反而是我更喜歡與享受的。 今天教授說我很適合說故事。 但是部分專職寫作的人可能不同意她的看法。 我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獨特之處,我只是一個平凡地、想要把故事寫完的作者。 我和故事的主角一樣,只是由此探詢些什麼。11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2以往我都看翻譯小說。 在跟別人介紹時,我都說自己生平只看兩種書:專業書籍和小說。 它們已經變成我的「家具」,隨著我的搬家而移動。 最近有機會認真地、強迫自己看完了某位知名的華語作品。 嗯,我真的無法理解吸引人之處。10
[創作]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982-4終於出太陽了! 當我最近跟朋友分享,自己一直都在期待肺炎病毒突變成喪屍病毒後,就一直被歸類成「 反社會的瘋子」(笑 明明大家都蠻喜歡喪屍老梗的啊~ 如果你沒看過,給你前幾篇:10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7對沐秋這棟宅邸的想像,其中一個來自我小時候見過的、父親的老家。 至今還是很難想像那個斑駁頹敗的建築,以及覆蓋地面的雜草藤蔓,過去是他從小長大的 地 方。 這篇故事,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那段註定消失的歲月,致上我僅能做到的敬意。8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0對不起又拖更了 不曉得是不是悶熱的天氣讓人提不起勁 但是最近真的是昏昏欲睡 阿,連帶團體都打不起精神阿、更別說要寫報告了 大家都是怎麼重新振作的呢?6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8最近發現了友人的聲音很好聽 於是認真地考慮做影片或podcast 其實在一開始,我想過以ppt轉影片的方式 做成繪本形式的簡單動畫 不過生活嘛,總有很多因素干擾5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9換了新的發文app,格式跑掉的話, 我會再修正的。 「沐秋」的故事結束後,預計先上短篇。 之前寫了短篇,迴響沒有特別明顯、 讓我思考是不是這些年來,自己有所轉變。5
[創作] 末日紀念館:沐秋大宅-11觀點真的是很無解的難題。 在給友人試讀時,她認為「黃芯嫚」這個角色太慘了。不過我想從「末日紀念館」開始展 出後,故事幾乎都帶有悲劇情節、似乎已經成為慣例了。 至於為何會如此。 允許我暫時把這個當作梗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