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捕鰻的人》海口的浪潮博弈
夜間撒網,浪花帶來金子也帶走人
紀錄片往往是一種既真實,又為觀眾帶來魔幻的劇情片,電影中往往有著不上鏡的主角,和沒有拯救世界與愛的羅曼史,但卻像是冥冥之中有注定,讓人想繼續看下去,看看之後故事會如何?裡面的角色會怎麼走下去,那些人事物好像離我們很遠,但你卻會覺得影像中的他似乎與你如此貼近。
台灣入圍金馬的紀錄電影《捕鰻的人》敘述宜蘭蘭陽溪出海口,在每年冬季都會有許多阿美族原住民在海邊搭起捕鰻苗的臨時工寮地,在夜間冒著低溫與深不如見五指的黑,在大浪中下海捕撈賺取高價收購金。有些人一去再去,而有些人去了以後,就沒有以後。
《捕鰻的人》是什麼電影?
台灣四面環海,是個有沙灘、岩壁、斷崖等多樣靠海自然景觀,這也造就在過去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除了與山林為伍,也能懂得與海共享之道。原住民常說大海是天然的冰箱,而當老一輩們教導下一代也總說:當你學會了捕魚的方法,不會餓肚子,你就可以稱為是個男人。
在經歷過時代與世代,人類經濟與生活模式的轉變,台灣原民型態也不斷產生變化,不管是過往與平地人或日本人的交易、還是現代化社會中,逐間逼迫轉型與生存方式的轉變,或是都市化的原住民後代,有時候不管是因為生活或是別種原因,有些都市人看不到或不知道的工作型態,都落在留在部落的人身上。
《捕鰻的人》是一部以台灣東部原住民捕撈鰻魚苗,短時工作型態為主題的紀錄電影。描繪從事捕鰻工作多年的60歲原住民噹噹與他女友舞賽,從台東前往宜蘭蘭陽溪出海口,搭起帳篷,準備在這漫漫冬季夜裡挑燈夜戰,開始與其他同來此捕鰻即是對手又彼此扶持的同路人,一起渡過台灣冬天。
白天悶熱晚上酷寒,夜間只有一台發亮的小蜜蜂餐車用著廣播在海邊叫賣著熱食飲品、檳榔、保力達。配合微微的海潮浪花聲,大家偶爾小聚小酌聊天玩牌,並且等待著隨時上工。不同的捕鰻人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有的要養家、有的想賺錢、也有對海有著無盡的思戀與曾經。
《捕鰻的人》分析與延伸:
這部紀錄片導演許哲嘉表示:這部作品的結果,跟他幾年前剛開始拍的初衷其實完全不同。導演是在2012年的報紙上偶然看到一則地方新聞了解關於海口鰻魚臨時聚落故事,投入約5年的時間跟拍與紀錄完成這部台灣紀錄電影。原本是想以原民游牧生活或女性捕鰻人為出發點,但在拍攝遇到困難和瓶頸而將故事導向更加感性與貼近導演心裡投射的紀錄片。
《捕鰻的人》原本是打算像拍攝三鶯部落抗爭運動一樣,用理性與旁觀的視角去做詮釋,且帶出當代原民不同於社會制式化的游牧樣貌,就如同三鶯部落的部落成立方式並不是組合式公寓或是一般的建設規劃,而是原住民部落族人想依照自己的傳統和想法去建設,而產生人民與體制之間的衝突。
一開始導演許哲嘉初次版本是長達2小時的紀錄長片,裡面鉅細靡遺的講述各個細節與這捕鰻海口臨時部落的人物樣態,彰顯「亞洲價值」,並且講述鰻魚生態鏈和產業,結果變成如同觀光工廠的宣導片。最後剪輯師林欣民表示「觀眾不是笨蛋」,觀眾可以自己為這部紀錄片做出個人的詮釋,建議導演不需強求制式的標準答案,而是讓看紀錄片的人去真正體會故事。
拍攝時面臨上種種困難與結果不完美,還有導演私人的情緒壓力等,《捕鰻的人》最終呈現的不是一個台灣捕鰻人的職業紀錄電影,而是一部「在受傷男人後仍得繼續生活下去」的人生紀錄片。捕鰻的人只是為了生活的一角,而這些在時間裡零碎的每一小角,慢慢拼湊出海口邊,與社會常態疏遠人群故事。
《捕鰻的人》值得一看嗎?
這部《捕鰻的人》與同期入圍金馬的《度日》紀錄電影,都是讓台灣影評人有所感觸的台灣小人物的故事,常被放在一起我覺得主要一來是題材展現出台灣社會鮮少被探討的一角,再來是詮釋的手法,如同《度日》不特別專注主角未成年這一點,《捕鰻的人》也不完全聚焦於捕鰻這個工作,而是將電影拉升為一個人物的人生故事。
台灣紀錄片有時候讓人不想錯過,很多時候我覺得是拍攝的手法不落俗套,當然傳統有傳統的好處,像是清楚的敘事與人物的訪談,但在看《捕鰻的人》其實多是用觀察與側拍代替訪談與採防,我覺得這就是紀錄片和新聞報導最大不同之處,紀錄片有時候呈現的是一個在現實下的故事,而不是一定要追問出一個真相。
《捕鰻的人》有很多不錯且相當有趣的詮釋手法,也好在導演捨棄了較長的版本改以快1個小時的短篇紀錄電影來呈現最終的作品,讓整體的故事聚焦在原住民噹噹的故事和周遭捕鰻部落中每個來此處的人物小故事,還有日常零工和夜裡海景,讓我覺得比起生硬的科普,這版感性故事較能讓人共鳴。
人生難免不理想或失意,有時候來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捕鰻的人》紀錄片帶來的是一個中年紀錄片導演拍攝一位,曾經走過失意中年的老年捕鰻人的故事。捕鰻人只有掛在身上的職業別,而背後在寒冬退去迎來春天的時候,要等到明年冬季前往宜蘭的海濱路上,這名牌才會再別上。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推著重觀察側拍的紀錄類型
NICE
推,覺得有趣,會想看
54分是有點短 這也是為符合規定的片長 若有機會院線
80分版會很好
爆
[閒聊] 可以批評斯卡羅嗎?以台灣標準 一二集 畫面很棒 還原場景 服裝 語言 最還原的是原住民 跟真的一樣? 然後沒了..太多缺點 節奏太快 剪接不順 故事是散落的 觀眾不是看不懂 你知道看電影電視劇 是要有情緒的 你情緒累積到一半 你就把它轉移73
[討論] 金馬58可能入圍作品整理少數在版上發文,想分享一下個人整理的金馬58可能入圍作品。 — 確定進入複選作品 這部分是媒體揭露確定通過初選的電影,就我自己的看片想法、找尋電影或預告片段,或 是在台北電影獎的入圍狀況,大致把有可能入圍的項目整理如下。30
[情報] 2021 台北電影獎 得獎名單百萬首獎 《捕鰻的人》 最佳劇情長片 《消失的情人節》 (57金馬最佳劇情片得主) 最佳紀錄片29
[片單] 與美國原住民有關的電影1. 請簡述自身需求片單理由 或 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懶人包-- 請推薦與美國原住民的家庭、個人、歷史等有關的影視作品,動畫、電影、影集、紀錄片都 可以 --以下純粹分享--6
[普好雷]《同學麥娜絲》成也男性敗也男性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 ~*-*~*-*~*-*~*-*~*-*~*-*~*-*~*-*~*-*~*-*~*-*~*-*~ 《同學麥娜絲》是一部台灣劇情喜劇電影,由黃信堯執導,鄭人碩、劉冠廷、納豆、施名 帥主演,故事靈感來自紀錄片《唬爛三小》,講述畢業後常在泡沫紅茶店打牌唬爛的四個17
[好雷] 大地蜜語:怎麼有這麼感人的紀錄片大地蜜語是北馬其頓入圍此次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紀錄片,不僅入圍該獎項同時也入圍 了最佳紀錄片,這部紀錄片除了主角本身充滿哲理的生活,整部片也充滿劇情張力,是我 短短的紀錄片觀影經驗中非常難得見到的作品(可能也是我本人看得還不夠多),主要的 劇情非常簡單,就是圍繞著這位歐洲大陸上僅存的女性養蜂人Hatidze的生活,以及一個 遊牧民族家庭的故事,兩者之間的衝突,也帶出了環境與人類之間何取平衡的亙古難題。9
[情報] 《捕鰻的人》12/9 22:00 公視記錄觀點公視記錄觀點 官方粉絲頁 《捕鰻的人》 預告片段7
[討論] 金馬影展電影評分今年金馬最後看了20.33場(長短片合計21.33部) 分享給大家我的觀影後評分— #4分(極品佳作,值得典藏) 天堂電影院 浮生1
Re: [討論] 為什麼魏德聖達不到彼得傑克森成就?首先,拍原住民題材沒有什麼不對, 你不喜歡就不喜歡了,無所謂「只拍給台灣人看」。 海角七號算得上是魏得聖作品的佳作, 雖然大家對海角的抨擊都是名大於實, 但是在那個時候台灣除了藝術電影幾乎沒有什麼電影說的好自己故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