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普雷]《回不去的那座山》有些事只在山裡頭

看板movie標題[普雷]《回不去的那座山》有些事只在山裡頭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山戶男人的友誼,牽絆一輩子的摯友

台灣是多山的地形,因為有著東亞最高的山域聞名,這也使得偏向內陸與花東地區,山腰、山間的住戶有許多,在如今台灣少子化或平地都市找尋工作機會的情況下,有時候年齡相仿的孩子數量並不多,但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發展出更為深厚的友誼與情感,多年不見依舊可以彼此問候,但有時候山林間的事情可能只留在山裡。

改編義大利小說《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以兩名男人彼此的友誼為出發點的電影。隨父母搬去山裡村落的皮耶托,認識了山村同齡的孩子布魯諾,兩人產生親密的友誼,但隨布魯諾不告而別告終。

多年後皮耶托因父親離世回到家鄉,遇到同樣前來的布魯諾,多年未見的兩人重新敘舊,繼續這份20年的情誼,然而成人世界卻越發複雜……










《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什麼電影:

有時候友情是一件比愛情更加難以預料的事情,像是過去看不順眼的同學,有時意外的多年之後情投意合,或是以前以為是能夠瞭解彼此的友人卻可能在後來價值觀念漸漸不同。隨著成長環境、心理生理的變化,有些事情會逐漸的改變,就像王菲經典歌曲《紅豆》作詞人林夕所寫歌詞:「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人不會一直不變的。

但也有朋友隨然變了許多,但友誼的本質還在。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但回過頭你還在燈火闌珊處,像是可以隨時回到過去一樣,像是穿越了時間迴廊。這也是為何同學會、朋友、同梯久未見面總是一起想當年。

經歷過的事情或是知道的那些梗可能只有他懂,就算又對他人重來一次但那些真摯的情感無法複製。故過去總會過去、該走的還是得走,但一些東西總會留在水流的漩渦中。









義大利電影《回不去的那座山》是改編紀錄片導演、作家保羅科涅蒂的知名小說《八座山》,書名是以古印度佛教宇宙哲學的概念「世界由九山八海」組成,其最高的須彌山被海所與世隔絕,獨立在中心點。

這部小說獲得過意大利最代表性的斯特雷加文學獎,保羅科涅蒂本身就是登山愛好者,故在作品裡常常出現很多雲山環繞的描繪與景色,也常關注於社會、政治議題。

《回不去的那座山》故事以皮耶托和布魯諾的長達多年的友誼為主題,皮耶托因父母搬到阿爾卑斯山而認識布魯諾,成為兒時玩伴。但布魯諾卻被父親帶走不告而別,青年時兩人短暫酒罷偶遇卻只是尷尬不語,多年後因為父親病逝而回老家的皮耶托,遇到同來哀悼的布魯諾,布魯諾談起想重建皮耶托父親的山中小屋,兩位男人重拾友誼,事情看似朝向好的方向展開,但是未知的不安總在夜晚隨冬季的山脈席捲而來。










《回不去的那座山》分析與延伸:

原作《八座山》中雖然採取了古印度佛教宇宙觀,去對比尼泊爾的八座山峰。但其實說得並不是很準確。因為八座山中間並未有海洋,也不是被海洋隔開的同心圓形山脈形狀,整體而言應該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做的改動。

因九山八海的寓意,八座山中最後不見的那座山,正是《回不去的那座山》的核心用意,象徵有些山脈在你心中完全死去再也回不去。

《八座山》是保羅科涅蒂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裡面很直接的表達出作者的登山嗜好,還有對於群山生活的嚮往,故不管是主角們童年的阿爾卑斯山脈、還是後來的尼泊爾的探訪,父子關係都在這部電影中常以山與人之間作為一個隱喻,甚至是皮耶托和布魯諾之間的際遇與他們的友誼,都如同山脈一樣變化多變,這是平地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所難體會的。








一般的山岳文學會聚焦於描繪人與山脈、人與自然之間渺小無力和自我啟發等思考,但從原作《八座山》和改編影視的《回不去的那座山》卻著重描繪在兩個男人的山間故事。

同樣生活在山岳、喜愛山岳,因山開始也因山結束的人生旅途,讓這部作品並非是單純的自我與山的對話,而是我們在山岳間那些帶給你我的記憶,只有你知道、只有我知道,如獨留山岳與我、或山上只剩你,那一切變毫無意義。

《回不去的那座山》是一部探討山岳中男人的友誼,甚至親情,那些矛盾的心裡藉由山來平息,但反之也由山而來回翻滾。山是可愛可敬的、同時又是可怕可恨的。從少年時期各自交會,卻又在彼此生命來來去去的人生,最終都回到這座山、也只能是這座山,我想這是這部小說和影視描繪群山美麗又可怕之處,是一且友情與愛的開始也是結束。











《回不去的那座山》值得一看嗎?

這部作品推出後就被許多人與李安的《斷背山》比較,甚至有人覺得他是「直男版的斷背山」,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去稱呼這部作品,因為這部作品從開始的架構和兩位男人的友誼與劇情推進,明顯都不同於《斷背山》男男情愛,與對同志戀情的描繪。

我覺得《回不去的那座山》更多因為原作的關係描繪了很多兩人熱愛山脈的開端,還有對於一起在山上活過的友情與遺憾。

《回不去的那座山》這部電影是以皮耶托和布魯諾的友情為主題,其中我認為皮耶托的父親其實是牽起這座線的主要原因,不管是他啟發兩人熱愛群山,或是後面本身的寄託和希望放在皮耶托身上等,雖然並非皮耶托和布魯諾兩人友情的開始,但的確是讓他們執著於山脈的啟發者,而後故事也能一一證實這點,我想某方面這皮耶托、皮耶托的父親、布魯諾三者都代表作者跟山的關係。








天真嚮往、固執己見、回不去的曾經。畢竟《回不去的那座山》原作本質還是山岳文學,故我其實覺得作者將自己的心分作三人來描繪他對於山脈之間那喜愛又恨交織矛盾的情感。

同時也以第三人的身份說著:「比起我,他更愛那座山」。不願意離開與跟現實妥協兩者之間,我認為這部作品表現出保羅科涅蒂對於山的看法,而這友誼是平地城市的他與山林小村的他,自我情感和解。

故以這點來看,男性與男性的友誼是一種現代對山浪漫與現實的投射共生,我的某一部分只活在山中也死在山裡,心中有一座山不同於實際攀爬上的頂峰,而是永遠到不了的執著。回不去的是心中的悸動、還是一個過不去的坎?我想《回不去的那座山》並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又或許根本沒有正確解答來說這段以山的友誼或是以山開始無法回頭的那登山之道。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2.215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