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好雷] 溟溟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溟溟作者
qcwxez
(a fool by the roadside)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溟溟》讓人覺得有趣的其中一點,大概是行銷方式和真實內涵的落差。影片簡介中,莫子儀飾演的天文教授葉承修被敘述成「常常在睡夢中,看見一段部落青年和部落公主的愛情悲劇,他深信這是自己的前世記憶」,並且「課堂上,他對一位神秘的女學生Pluto留下印象,兩人多次的巧遇,讓他忍不住揣想Pluto是他前世情人的投胎轉世」,然而他又是深陷中年危機的已婚男子。於是,影片被包裝成一個圍繞前世議題、帶有神秘色彩的愛情誘惑和道德難題的故事。事實上,宣傳裡提到的中年危機、前世背景和情感糾結確實是重要元素,但遠不是敘述中的片面或單純。我只能想像是因為影片的內容和手法,對於市場來說過於抽象,故只能以這樣的措辭來表達自己。

讓人覺得抽象的不是輪迴轉世這樣的神秘題材,而是影片處理前世議題的方式,和它基本的敘述手法。前世題材可以被表現得很明確,只要讓觀眾一眼看出前世的A等於今生的B,或是強調某些人物關係和事件在不同時空中的延續性即可;但《溟溟》沒有採用這樣簡單的對應關係,它在日治和現代兩個不同時間軸中的人物、事件,乍看之下沒有直接關聯,甚至可以說在結局以前,只是鬆散的以星空、黑狗這類模糊的自然意象聯繫起來。比如天文學教授葉承修刻苦研究十萬年、二十萬年才有一次的超新星撞擊,就像日治時期被迫分離的原住民情侶,將希望寄託於遙遠的星辰。

影片中三個主要的時間軸:日治時期、葉承修的少年與中年時期,除了後兩者有明顯相互說明的關係以外,作為「前世今生」議題重要的日治時期與其中的部落青年戀情,與主角在現代時空的生活故事,像是兩個彼此平行,卻又不斷被並置的世界,觀眾始終被提醒這兩段故事的關聯,卻又難以將它們確切聯繫起來。這麼並置的效果,反而讓「關聯性」這件事或對它的猜想,被醞釀成籠罩整部電影的迷離氛圍:葉承修在會議上發表不被欣賞的天文研究、原住民女孩的情人說他將離開,到星星那裡去;日治時期尋不著女孩的黑狗在雨中茫然四顧、葉承修在飽含回憶的老家因屋外的犬吠聲分神;葉穎飾演的文青女學生對老師吐露屬於她的寂寞惡夢,而寂寞其實籠罩著故事中的許多人:被強納為妻的原住民少女、自我隔絕的葉承修、無力支撐感情的葉的妻子,或許還有主角不被父親接受的兄長,或那個因思念亡母而痛恨父親續弦的日本女孩。這些相互隔離的人物在觀眾眼中構成了一團星雲,儘管彼此間有光年之遙。

於是,日治時期的愛情悲劇,雖仍作為某種「前世」而對今生發揮影響,但與其看成傳統輪迴故事裡一對一的關係,不如說更像一種抽象無形體的執念或未解之情,不特定屬於誰,而是被打碎嵌入了葉承修及其周遭的人事物中,每個人都成為這個無名星團的部分。這種迷離感或許要直到片尾,觀眾終於看到某種勾連前世今生的暗示,才稍微緩解。

上面提到的這種暗示,其實還是不大容易看出的(我自己看完後補了一點影評才比較理解)。但無論是一聲槍響串連起少女的死因和葉承修身體缺陷的關聯,或是女兒畫中的星星與黑狗,跨越時空捎來守候的訊息,這些徵象的隱約符應,或許使那個盤旋於今生之上、屬於前世的模糊星雲,在現世找到了一點落腳的錨點。故事最後,葉承修的婚姻危機因為女兒的一次意外而絕處逢生,忘川旁的原住民少女強忍淚水,放下她未竟的一生。前世的真相、今生的了悟,伴隨觀眾對前世今生關聯性的理解,同時步入了微光之中。說是微光,實在因為影片處理的方式太隱微,幾乎要讓人覺得無疾而終了。

看完這部在可解不可解之間的電影以後,我倒是有個比較具體的問題:為什麼要將原住民少女的死後經歷放置在「孟婆」這樣一個漢族色彩的傳說框架中呢,難道沒有更符合文化的安排嗎?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63.92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