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血戰那維克 Kampen om Narvik (Netflix 挪威片)
初一上架 Netflix的挪威片《血戰那維克》Kampen om Narvik (2022) 又是一次 Netflix買下國際發行權的二戰題材,只是在二戰電影「美國英雄、英國堅毅、德國檢討、法國日常」四大主流外,歐洲北部幾個小國家的拍法則有截然不同的立場。去年看 Netflix片單有荷蘭片《被遺忘的戰役》De Slag om de Schelde (2020)、也有丹麥片《眼簾下的戰影》Skyggen i mit øje (2021) ,在兩片中僅管德國仍是反派英國仍是正派,但德方亦有人在威權下保留人性空間、英方亦有其戰火無情不長眼睛,甚至當在地人們折衝妥協委曲求全時、亦有人黑白分明勢不兩立苦苦相逼...
https://img.phimmoichilla.net/images/film/narvik.jpg
這次挪威片《血戰那維克》立場也類似,這要從挪威在二戰的角色說起:二次世界大戰,基本是納粹德國爭取「生存空間」的侵略戰爭,德國為此發展了生存空間與種族優越理論,可將優秀種族的來源指向北歐頌揚北歐神話,並在歐洲大陸東部各國遍尋日耳曼聚落,以保護同胞之命聲索土地行併吞之實... 理論上,真要併吞的是東歐斯拉夫諸國、連結義大利與西班牙法西斯外真要擊敗的是法國,至於英國這次優民族希特勒以逼和為優先、而北歐不干德國版圖大業只需仰仗其資源,其中瑞典身為中立國就大方採礦賣礦、只是瑞典 Kiruna 礦產需運往挪威不凍港 Narvik 出海。
於是挪威北部 Narvik 成了兵家必爭:英國與德國都要買瑞典鐵礦、都透過挪威 Narvik 運往海外,挪威瑞典都是中立國英德海戰就只能在外面打、但兩國商務代表在挪威瑞典同場走動亦暗中較勁... 本片中 Narvik 的挪威鎮長到了 1940 四月初還雄心壯志想重建港市增加運量大發戰爭財,怎知 1940/04/09 二戰「假戰」破滅就在 Narvik 響起第一聲砲擊!此戰分海陸兩線,海上自是英德兩軍的艦戰,陸上則有挪威法國波蘭等盟軍一起對抗「德國山地師」打了兩個月,本片就聚焦一位挪威陸軍「中立軍」主角 Gunnar 與其妻小,從一場浪漫的戰火愛情慢慢談到戰爭的現實。
https://kulturfabrikkensortland.no/media/3063/narvik_main2_liggende.jpg
男主角 Gunnar 本來跟著父親是鐵路工程世家,在挪威 1939 宣布二戰中立時加入「中立軍」,但 1940/04/09 眼看港灣海戰挪威軍艦被毀德軍登陸、而守軍長官面對德軍「和平佔領」要求也交出手槍,倒是只有他們這連跟著不願投降的上校默默行軍,就是要去炸橋截斷鐵路阻斷德軍的鐵礦供給!史實有沒有這一小隊我也不知,史實真來圍攻德軍收復 Narvik 的多國盟軍有沒有他也很難說,總之這男主角的設計就是透過「炸橋、被俘、遇襲、歸隊」的折磨歷程、讓他穿針引線見證 Battles of Narvik兩個月發展,從見證砲襲、接受佔領、負隅頑抗、反擊收復,通通不缺席。
當然本片拍成商業片就要賣「戰火愛情」,這給 Gunnar 的奮戰動機絕非長官「挪威人團結抗敵」的民族訴求,而讓他在心底深處一切奮戰都是為了解救妻小!當然這「解救」也是很概念式的解救,畢竟連續兩個月的佔領期他們男人都在城市外圍,到底妻小如何度過這兩個月的他們也說不上來,解放城鎮的那天妻小還在不在也還真說不得準... 但在許多「敗兵」與「戰俘」的求存戲份中,他與弟兄的精神喊話顯示「妻小」與「女友」是極重要的精神支柱。只是這一仗,雖然認識了法國友軍酣暢一戰,但也見識德軍男孩同樣有妻小,不禁令他感嘆「你遠道而來又是何苦呢」?
https://www.barnevakten.no/wp-content/uploads/2022/12/kampen-om-narvik-2.jpg
女主角 Ingrid 則是小鎮上最高檔旅館的服務生,服務專業禮儀周到且能通英語德語,在中立時期這裡來往各路英德商人時她擔任翻譯都有不少交情,只是當 1940/04/09 中立破滅佔領開始時這處境就超險惡:代表德國佔領軍的行政長官處處仰仗她,要讓 Narvik 鎮長安心配合維繫小鎮運轉都要靠她的翻譯;但突然變成箭靶被德軍獵捕的英方商人也求她收留,她本著仁善之心收留下來卻被進一步要求幫提供德軍情報,她兀自想著「我有家人這太危險」對方只面色一沉「妳不配合就是我們的敵人」!而英軍號稱快要解放小鎮了、該小心服侍的 overlord 將是德軍還是英軍呢?
雖然歷史都知二戰是英國正義德國邪惡、本片 Ingrid 遇到的也是德軍佔領英軍即將解放,但眼看英國人透過威脅強行正義也心下一凜、而她第一次餵英軍情報後馬上家裡就被英軍炮擊!當然英軍都可振振有詞他們是正義一方這是必要的犧牲,但挪威人民的命就不是命還要感謝英軍的解救 XD 在此挪威視角中英德兩方的正邪界線不再一清二楚,女性視角中通英通德的道德分野亦不再非黑即白。在這種女人安撫虎狼守護羊群的「家園戰線」上,非黑即白的總私下喊打喊殺卻不敢吭聲、像 Ingrid 這樣冒險出頭的則要左右逢源兩面討好、但等大局底定清算通敵時又裡外不是人。
https://subjekt.no/wp-content/uploads/2022/03/DSC1234-copy-kopi4519-scaled.jpg
說到「大局底定」,這 1940/04/09 開打的「那維克之戰」最後 Narvik 歸於誰家?男主 Gunnar 與女主 Ingrid 這對小夫妻能重新聚首嗎?他們家老父與幼子又能活著一起團圓嗎?本片前一個半小時儘管前線刺激家園緊張,但兩線劇情大體順暢發展都在意料中,倒是在倒數 15 分鐘的「夫妻重逢」諸般衝突才將崩潰決堤:德軍抱頭鼠竄撤離 Narvik 了、盟軍收復家園光榮進城了、忍了兩個月的民眾們紛紛揮舞國旗喜迎王師,但這兩個月來一邊努力安撫德軍保小鎮安全、另一邊餵英國情報幫盟軍進攻的Ingrid,不論戰爭與和平她都是功臣、但只要接觸過德軍就是叛國女巫?
這幅二戰解放後喜迎王師順便厭女獵巫的景觀,在各種 1944-1945的歐戰美軍解放場景都屢見不鮮,這挪威小鎮 Narvik 只是提前在 1940/05/28 就率先上演... 本片在這角度上另闢蹊徑道來了這些夾心餅乾的苦衷、在正義邪惡勢不兩立的英雄主義中至少傾聽一點維和守護的委曲求全。只是最令人心碎的是:在戰陣上揮灑英雄主義酣暢一戰的夫君 Gunnar 、能夠原諒在家園左右逢源委屈求全的愛妻 Ingrid 嗎?「妳通敵德國出賣英國罪該萬死」、「我也幫助英國卻換來英國轟炸」!面對一場戰爭,我們真要用這種國族正義的大尺度眼光、悍然傲視每日折衝的小尺度生存嗎?
https://gfx.nrk.no/oT5ID3m5FJXSc7mr5zX7Tw9rc3YyMd2Ic5alJ2-lmNYg.jpg
還好該原諒的有原諒,只是轉折戲份稍趕了點,而且英雄男主馬上放下武器成為民人去跟老婆團圓了 XD 誒誒二戰初期的「挪威之戰」還在繼續而且 1940/06/08 正式被德國佔領!這樣拋下武器追隨老婆當個逃兵真的 OK 嗎?不知挪威觀眾與全球觀眾會怎麼看待本片這處理,只好當作反正這仗已輸定了也不差男主這一人 XD 更令人唏噓的是:趕走德軍前還有和平與民生、趕走德軍後沒過幾天就夷為平地... 挪威拍起二戰電影就算「戰火愛情」的外表格局再浪漫夢幻,對這戰爭兩造正邪成敗的幻夢與現實總拍得五味雜陳。推薦看膩英美二戰敘事的觀眾,來看看小國另類觀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OXF9_V2Rc
--
推
推,已列入片單,但老實說之前NF的兩片北歐戰爭片都
差強人意。
推 我喜歡這種從老百姓角度看待戰爭的電影
推 剛剛亂選和老爸一起看 他評價不錯
推
感謝推薦
43
[好雷] 西線無戰事 Im Westen nichts Neues (Netflix 德國片)雷馬克反戰名著《西線無戰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於 1928 成書後,第一部改編電影上映於 1930 還被納粹抵制,八十多年後德國終於自己拍了一部昨日上架 Netflix!話說一戰百年紀念的 2014-2018英美影壇也拍了不少一戰片、本來就拍很多的二戰片在這前後也沒少了,只是那時代氛圍與電影走向不知不覺由「反戰」漸漸走向了「使命感」,譬如近年觀眾印象最深的一戰片《1917》雖反對好戰份子犧牲子弟的無謂出擊、但主角是有神聖使命督促他投身戰場的;近年二戰片如《敦克爾克大行動》《最黑暗的時代》《決戰中途島》亦訴求當仁不讓的使命獻身當英雄。 真要拍「反戰」電影,恐怕還是戰爭中受害的國家比較行,畢竟他們訴求反戰理直氣壯、訴求使命則幾無本錢,左可打史實戰敗國的邪惡侵略、右可批史實戰勝國初期的袖手旁觀;而發起戰爭的罪咎國家、尤其是史實還戰敗而能讓罪咎被挖掘出來好好面對的國家,恐怕才有最大空間「自我檢討」了。由德國人來拍這部《西線無戰事》,我覺得就是近年看到最殘酷蒼涼的「反戰電影」,它描繪的戰爭使命與榮耀都絕對只有零,反而各種人命螻蟻、生存壓迫、道德毀棄、冰冷機器、擦脂抹粉、乃至以領袖榮譽國家責任為名的虛幻「使命」,統統毫不留情冷峻拍出給觀眾驚愕。 本片導演於今年九月多倫多影展首映此片時,還特別說了「希望這能幫助我們再次理解,戰爭絕不會帶來任何好事。這點我們都知道,但總是一次次忘掉。」在 2022 年講這種話意有何指?恐怕不好說太白,不過德國在這半年對軍援某場正義之戰的躊躇猶疑恐怕也可以綜合理解,畢竟這是個曾為神聖使命發起兩次戰爭致生靈塗炭的國家,不管戰爭初衷是神聖還是邪惡、最後是敗了被揪出邪惡還是勝了可包裝正義,最終都是極為危險且傷害至鉅的。「反戰」電影不意在辯論各方的正邪,純粹告訴你只要戰了現場就如此殘酷,雖然後方媒體總是擦脂抹粉訴求正義與榮耀。 本片改編《西線無戰事》只自由取材重現許多似曾相識的情境、卻也加了不少新情境讓戰爭圖像變得更完整,甚至在許多關鍵劇情移花接木走向大改、令看過小說的觀眾都能感到未知忐忑而為主角們緊張憂心。小說主角叫作 Paul Bäumer 但本片開場主角是另個名字Heinrich,這名字度過「戰場的一天」被人叫來叫去哭爹喊娘見證了血流成河、再度過「後勤的一天」被人收集兵牌脫下軍服洗淨血水回歸生產線、復進入「回收的一天」燙好軍服整齊放好迎接充滿朝氣的下一批新兵!「長官這軍服主人名叫Heinrich」,只見長官陰惻笑笑把名字一丟「他穿不下了」資源回收掉。21
[問卦] 德國二戰一打多國也太猛了吧= =我看二戰電影 納粹德國軍隊越過波蘭邊境 正式侵略波蘭 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正式爆發。 而後進攻英國法國11
[普雷] 古寶 The Dig (Netflix 英國片)本週 Netflix上架的英國片《古寶》The Dig,有老紳士 Ralph Fiennes 演個樸實自學的挖掘工、有演技派玉女 Carey Mulligan 演個衰老滄桑的貴族仕女,還有類似她曾在《遠離塵囂》中身處的南英格蘭莊園牧草、也有青年男女生離死別的二戰前夕背景、而他們在這個夏天要趁著二戰來臨前做點不凡... 這個夏天,就是 1939/9/1 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前的夏天,剛好本檔院線英國片《午夜密令》也在談同一個夏天,兩片還都以同一個 1939/9/3宣戰廣播做為結尾呢。 此片人們這個不凡暑假做的是「考古」,考的是英國重要性首屈一指的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船墓遺址 Sutton Hoo ,由於這段歷史是中世紀「黑暗時期」也是英國半傳說性的「七國時代」,因此找到這個遺址算是將英國史料缺乏的傳說一章化為可考歷史、甚至還發現黑暗時期並不那麼原始黑暗而其實已有相當的精緻文明!總之這考古遺址與其出土文物都有追溯英國源流的國家價值,儘管其實它是在一片貴族地產的私人土地上發現的,還是不免遇到「遺址 vs 私產」的衝突,儘管那純屬情感認同的衝突是比「古蹟 vs 私產」的開發衝突小多了。 考古拍法很多種,可以拍考古英雄、可以拍考古職人、可以拍考古與國家大業、可以拍考古與文化戰爭... 到最後,我還算欣賞它的切入點,不偏向拍考古貢獻英國與人類文明的大敘事、而偏向拍考古對幾個苦悶小人物的小故事。當然有點不能免俗地,此片在「個人 vs 國家」或「素人 vs 專業」的呈現上都有點太過對立,雖然大家都在貢獻考古最終也都能找到攜手合作的共同點,但不得不說本片專業的大英博物館、Ipswich 地方博物館、乃至後來加入的年長男性考古專家,得到的描繪都有點顢頇傲慢甚至卡通滑稽地令人皺眉,我個人認為人們的不同並不需要這樣子表現。 此片有小說原著,編劇編過《塔瑪拉小姐》《簡愛》《血染拜占庭》與《名姝》等英國影劇都挺好看,我姑且相信此片故事有不錯的體質與潛力,還看導演如何去表現。故事背景是:史實56歲但片中由凱莉穆利根演出的貴族地產女主人 Edith Pretty ,在多年來對地產上圓形土丘群的好奇下,由於戰前很難請到正規博物館考古人手,就因緣際會請來了祖傳自學的非正規挖掘家 (excavator)男主角 Basil Brown。他倆一個夢想當考古學家卻只能當女兒妻子與媽媽、一個12歲輟學工作但屈居博物館專業下企盼認可... 可以說這考古遺址給了落寞的兩人中年圓夢的機會!11
[好雷] 眼簾下的戰影 (Netflix 丹麥片)Netflix 今天上架的丹麥片《眼簾下的戰影》是部二戰片,但絕非讚頌盟軍英雄或愛與勇氣的經典二戰片套路,反而另闢蹊徑地沈重冷靜談出一種「神性」。話說英美二戰片常拍救世英雄、法荷比二戰片常拍佔領區善惡眉角、德國二戰片則全心投入歷史檢討... 不過近來兩部 Netflix推出的二戰劇情片我覺得都有新觀點:一部是去年十月上架的荷蘭片《被遺忘的戰役》,端出英國荷蘭與納粹三方少年做平衡報導、談出了亂世之中身不由己五味雜陳的無奈;而今這部丹麥片《眼簾下的戰影》,則幾乎純由居民視角看待這場不屬於他們的戰爭。 丹麥文片名 Skyggen i mit øje 中文直譯「我眼中的陰影」,這「陰影」所指為何呢?首先恐怕是居民視角的「空襲」:本來鳥語花香的原野與村鎮,天空突然有引擎聲來了黑壓壓的巨鳥陰影,這「盟軍飛機」是來解救我們的上帝還是降下天火的惡魔?這兩者不但都有可能、甚至常常根本一體兩面!畢竟炸彈不長眼睛打納粹一定也波及居民,而本片拍的英國皇家空軍 1945/03/21「迦太基行動」Operation Carthage 更是血淋淋:英軍本來三波攻擊要炸哥本哈根蓋世太保總部「殼牌大樓」、誰知第一波有人不慎墜機墜進一間女學校、於是第二波誤認目標夷平女學校! 這應該是丹麥人在二戰揮之不去的集體陰影,查查維基就知這間「聖女貞德女子教會學校」Institute Jean d’Arc 當天死了 18 個大人與 86 位孩童!本片片尾字幕也沈重地把一個個名字全部列出來(真數一數其實數字略有出入)… 這種 collateral damage 雖然在歐洲多國多城所在多有,但一次八十幾個小孩還佔 80%、在對孩童格外珍視的歐洲任何人都難以忍受!也許這題材已有一種丹麥國家「集體創傷」甚至「信仰危機」的重量了,這信仰危機在任何戰爭中也都不陌生:上帝不是無所不在嗎?為什麼祂看見這許多悲慘卻坐視不理?甚至難道這天火就由祂降下? 天上的「飛機」疊合人們仰望天空對「上帝」的渴求與疑惑,就成了本片談「空襲」的獨特切入點,也由此安排哥本哈根的群戲角色們。空襲前首當其衝體驗創傷的,是一城一鄉兩個孩子 Henry & Eva:Henry 住在農村與世無爭、村里的大姊姊們穿戴漂亮搭著轎車去參加婚禮,誰知英國戰機看到轎車就當是納粹軍官全數消滅!於是目擊的 Henry不但自此恐懼天空更陷入「失語」、成為他的信仰危機等待片末「奇蹟」;Eva 住在哥本哈根日常上學,但在街頭都可目擊蓋世太保處決反抗軍!這令她從此吃不下早餐,宗教故事說「不吃的孩子會死」?但也許她的不吃反換得奇蹟?10
[心得] 戰火浮生 World On Fire 在 Netflix上架!本週 Netflix新上架的《戰火浮生》World On Fire ,是去年 BBC One播映的二戰劇,獲得英國自己大好評之餘,更大的特色是獲得英國波蘭社群難得的好評!因為這齣劇雖然仍是齣英劇,但已盡量去除英國中心而包納更多歐陸聲音,尤其對二戰被英國(與法國)給辜負的盟友波蘭做了一次自我檢討與致歉、把二戰最慘的波蘭做了一次深入的描繪與致敬!二戰影劇,各國都可以有各國的立場拍各國的劇,不過這種「跨越多國」多線多角色分流聚散彼此交織的拍法,倒還算是挺稀奇。 關於此劇的有雷心得,我今年三月已在本版發過一篇,連結如下。這篇就來無雷簡介。 此劇橫向地理上,採取「大時代國際少年們」的熱血敘事,以九位不同地方的少年主角帶出九線,包含定點靜態的「華沙、柏林、巴黎、曼徹斯特」四條城市故事線、與線性動態的「陸軍、海軍、空軍、逃難、德軍」五條流離故事線;而縱向歷史上,第一季七集大約七小時中談了:(1) 但澤郵局戰 (1939/09/01) 、(2) 華沙圍城戰 (1939/09)、(3) 大西洋海戰 (1939/12)、(4) 比利時戰役 (1940/05)、(5) 法蘭西戰役 (1940/06)、(6) 佔領巴黎 (1940/07)、(7) 不列顛空戰 (1940/09),這算是很難得地把二戰眾家經典戰役給匯集一堂,透過跨國各有關係的角色連結在一起! 九位少年主角們相聚再流離、再零星交會、不知哪天才能大團圓的故事結構,有一點像現實世界版的《權力的遊戲》,也是在第一集有個如天高的父輩帶領著小輩、但第一集結尾戰火開打父輩就殞落、小輩從此忍辱負重流離四方經歷磨練與成長,而且這劇還有「狼爸」Sean Bean 飾演一位父輩呢!我只能說領便當的不一定會是他... 這九位少年,有英有波有美有德,旁及他們身邊的多國配角;其中比較聚焦的是英國與波蘭各一個家庭,英國這邊的要思索時代青年該如何入世、波蘭那邊的則分三線代言波蘭人民苦難的「疏散、逃難、游擊」:7
[好雷] 被遺忘的戰役 De Slag om de Schelde (Netflix 荷蘭片)今天上架 Netflix的最新荷蘭二戰片《被遺忘的戰役》The Forgotten Battle,這英語片名有點酸酸的,因為它在如今世人(尤其全球電影觀眾)的二戰心智地圖中還真是邊緣:二戰歐戰電影不是拍後期美軍英雄、就是拍前期英軍苦撐,或是拍法國反抗軍日常周旋、亦有拍德國軍民反省檢討;至於其他邊緣國家呢,丹麥挪威捷克波蘭乃至波海三小國,都紛紛拍他們慘遭納粹入侵的「第一戰」,荷蘭也拍過他們第一戰「鹿特丹大轟炸」;而部分忍辱負重和德軍和平共處苟且保命者,則多半只敢拍拍他們搶救猶太人或吃吃納粹豆腐的故事... (軸心盟國輕輕放下就毋須多提) 這次《被遺忘的戰役》談 1944/11/08落幕的「斯海爾德河戰役」Battle of the Scheldt,荷語片名就直接用這戰荷文名稱 "De Slag om de Schelde",這戰主力是在二戰與在今日影界都相較邊緣的加拿大軍、混以一點也有大空降但不及美國 101師出名的英軍滑翔機空降兵,加上已忍辱負重和德軍相處多年仍偷送情報的荷蘭反抗軍、以及歷史怎麼看都該死但死前也要得到救贖的德軍... 就這樣以一部地主國荷蘭片、將戰爭中多國少年主角連結在一起!少年們面對戰爭,不管是哪個陣營都有其青春激進的熱血、也一定有世故大人苦苦拖著他、但還要他們親自上陣才得到成長。 話說這 Battle of the Scheldt,又不是英美兩大國的英雄戰役,除了戰史迷之外幾人知曉呢?沒關係本片片頭地圖動畫從「諾曼第大登陸」開始細細說明:盟軍長驅直入打到九月直入比利時、1944/09/04解放布魯塞爾重建比利時政府、同一天更解放了 Scheldt河口大港安特衛普可供盟軍補給!因此片頭 09/05這天德軍向北經由荷蘭撤退、荷蘭人人也都歡欣鼓舞聽說「加拿大軍就在對岸」解放之日不遠了... 只可惜,希特勒鐵了心要重兵武裝 Scheldt河另一岸的荷蘭南疆錫蘭省 Walcheren島、誓言由此徹底阻止盟軍推進:這地方一天在德軍手中,大港安特衛普就無法補給。 只是這時候,同在對岸的英軍都專注在哪裡呢?就在觀眾可能看《諾曼第大空降》已耳熟能詳的「市場花園作戰」,蒙哥馬利的攻擊重心都放在這裡,當然我們看《諾》劇也都知道這仗有多硬,何況是希特勒誓言斷絕盟軍補給的 Walcheren這河口重鎮了。因此,本片在英軍線這邊,請了《哈利波特》系列中小時反派長大變帥的「跩哥馬份」Tom Felton壓陣固英美票房、但讓他帶真男主角大吃英國豆腐:他們滑翔機空降兵浩浩蕩蕩要前進「市場花園作戰」的後方打 Battle of Arnhem ,但途經 Walcheren一下就被擊落了,沒英國大仗可打就來 Scheldt河口打加軍小仗吧。3
Re: [問卦] 二戰德國強到可以單挑全世界?二戰的德國跟現在的俄羅斯很像 口頭保證自己不會打仗,再找理由對鄰國開戰,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再不小心毀約 歐美列強不想打仗採取姑息主義以及經濟制裁,再加上沒人認為德國發動戰爭可以得到任何好處 等到波蘭、丹麥、挪威被拿下之後大家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時候整個歐洲能打的只剩下法國,英國隔海還在集結兵力、美國沒理由出兵、蘇聯有契約限制5
[心得] 敗戰之都 The Defeated (雷) Netflix 德國警匪劇昨天上架 Netflix的《敗戰之都》,談二戰後的 1946 年柏林,既有秩序崩解四大戰勝國瓜分,斷垣殘壁資源短缺正是新興犯罪天堂!於是一位 NYPD 憂鬱男子來到柏林美佔區重建他們的警局... 此劇不由英美法俄四大佔領國製作、而由德國與加拿大聯合製作、由加拿大演員 Taylor Kitsch擔任主角與國際卡司原聲對戲!我喜歡這種跨國製作,其一在於角色是哪國人就請該語系演員、談話場合該用什麼語言就講那語言、跨語境的雞同鴨講與暗潮機鋒都有精準表現;其二在於這不是哪個大國的政宣影集,沒有哪國是英雄打敗壞人拯救弱者,各方都有理想計畫亦有其黑暗腐化。 Netflix 劇名 "The Defeated" 告訴我們這是「戰敗的」德國與被瓜分的首都,但柏林還有機會重建成一個安居樂業文化多元的希望城市嗎?這裡大家資源短缺隨人顧性命看不見未來、彷彿德國已成「失敗國家」充滿挫敗感,唯有副警長女主角 Elsie時時耳提面命「我們要保護孩子、給他們希望而非絕望」,怎奈身遭不論同事還是案情關係人人人都落寞、只有斷垣殘壁中一個大提琴家仍夜夜提醒柏林曾是文化之都。而 NYPD 男主角 Max,來柏林第一站就遇上本應代表未來希望的「孩子」,這些柏林孩子竟結夥搶劫還在未爆炸彈上瘋狂起舞如遊戲?這樣的下一代能有未來嗎? 德國二台 ZDF去年底首播的劇名則是 "Schatten der Mörder - Shadowplay",這在暗處的「謀殺遊戲」則直指警匪劇情:這場紐約警長男主角 Max帶領德國副警長女主角 Elsie重建警局的故事,並不著重在警政制度辦案實務與日常治安、甚至警局一大堆雜牌軍成員都只是當背景的配角 XD 他倆與一個小弟這核心主角群要辦的可是媲美紐約的連環殺人案、而且其中一系獵奇兇案還有主題標記等主角解謎!不過另一邊,在這獵奇殺人魔之外,還有很多線則和柏林此時多方勢力有關,本劇饒過了英方和法方沒挖他們秘辛,但美方蘇方猶太方德國方人人對柏林大餅各個心懷鬼胎! 然後看片頭,這張「柏林瓜分」大地圖,流血動畫畫出的並不是佔領區邊界,而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一堆童趣圖案,最後還以兩張詭異的卡通笑臉作結?這圖案的意義即將在劇中慢慢揭曉:這是德國 19 世紀諷刺插畫家 Wilhelm Busch的插圖故事《馬克斯和莫里茲》Max und Moritz,是兩個小兄弟的惡作劇故事,不但是被視為現代連環圖畫先驅的德國之光、更是各種「兩兄弟惡作劇」喜劇主題的濫觴!而命運弄人,主角的名字就是這書名的 "Max"、他來到德國苦苦尋找的美軍哥哥就是"Moritz",怎奈兩個小兄弟本能天真的童年、長大竟把「惡作劇」玩成偏執殺戮再難回頭?X
[閒聊] 各位女孩兒猜烏克蘭跟俄羅斯的下一步本女孩兒喜歡歷史熟讀歷史 歷史可以鑑往知來 由過去而知道將來 因為人類的人性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由二戰歷史知道1
[心得] 戰火女子 Les Combattantes (雷) TF1/Netflix 法國一戰劇三年多前 Netflix 上架過法國一台 TF1 歷史劇《命定之火》Le Bazar de la Charité 引起收視熱潮後,故事雖已結束但 TF1繼續加碼製作非正式的「第二季」,由原製作班底請了三位女主角回鍋演出另一時代的法國新故事《戰火女子》Les Combattabtes去年底法國開播本週上架 Netflix,連海報上烈火女子的構圖都似曾相識!兩齣的製作人 Iris Bucher講得直白「同樣面孔的熟悉感能延續觀眾熱潮、也能換個時空繼續訴說不停奮鬥的女性故事。」上次《命定之火》背景在 1897 談美好年代中產巴黎一場大火燒出各類主流邊緣之間長年累積的不公,這次《戰火女子》呢? 多年看西方戰爭影劇,我總覺得有個「美國英雄、英國堅毅、德國檢討、法國日常」的趨勢,沒辦法法國一戰二戰最有本錢拍的就不是英美的英雄救世或德國的自我批判、而是身處戰爭第一線慘遭佔領仍要維繫運轉的小鄉小民每日生活呀,其中二戰與德軍相處的「佔領故事」總是很多人情世故但有點熱血不起來、倒是一戰與德軍多年周旋的「抗戰故事」還算法國可圈可點的光彩一頁!只是戰爭影劇較少觸及的常民與女性視角呢?戰後百年歷史書寫今人都知,戰爭死了無數男人也改變了無數女人,許多工作崗位空了下來亟須她們遞補,但戰爭結束這些崗位要交還男性嗎? 那可並沒有,廣大女性嚐過自食其力地位提升權力翻轉的滋味後,西方世界兩性歷史已一去不返進入下個進程!當然說主流歷史一般都會正面讚頌「女人撐起半邊天」、但一定也有人忿忿不平「都男人去死讓女人壯大」,本劇就大方把場景設在一戰初期德軍來勢洶洶進逼巴黎的北法前線、讓觀眾看女性不但扛下戰時生產重擔也要親臨戰火風險!這故事來自製作人 Iris Bucher參與編劇工作坊時看到的年輕編劇新點子 "Ambulance 14":1914 一戰開打衝擊法國時,男性動員上了前線快速死傷數十萬!女性也快速動員來往前線後方「駕駛救護車」運送傷兵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