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巴比倫
雷文防雷資訊頁
全片超多奶子
尤其是瑪格羅比
我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懂為什麼外國人對不穿胸罩或是露出身體都很開放
我知道他們不喜歡被束縛 或是敢於展現自己
但是從小就在亞洲長大的人真的會不懂歐美這種完全不同的風氣
開頭的淫亂趴也是很刺激
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
大概是在描述電影裡的情色鏡頭為什麼不能跟色情片相提並論
我已經忘記文章的內容了
但是我非常贊同
「那麼想看色情鏡頭去看A片就好」
這種言論真的超沒邏輯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電影開頭是康納德事業發展的如火中天
曼尼和妮莉正要開始他們的夢想
最後三個人各種各樣墜落的故事
整部電影後段其實有點小悶
因為大概都能猜到會發生什麼事
康納德的自殺
曼尼一直愛著妮莉
不管面對什麼都還是會幫她想辦法
最後兩人準備逃出洛杉磯
在陌生人的舞會上幸福的互許終身
還有他們的快樂不過三秒
大概都已經知道會發生什麼了
說到這裡我就很想抱怨
為什麼都要一方追尋自我
另一方癡癡等待
最後一個人終於懂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兩個人才能”破鏡重圓”
幸福的在一起
但是又不長久呢?
曼尼跟妮莉是一對
阿甘正傳裡的阿甘跟珍妮也是
還有其他好多好多對
不能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旁邊的那個才是最好的嗎?
不過反正就是不知道才會想去追尋嘛
我想這種沒有解答的問題幹嘛 真沒意義
電影還有其他部分我也很喜歡
種族議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巴比倫最大的回饋
就是他不只是拍出了電影明星成名時紙醉金迷 過氣後淒慘的處境
電影一開始被當作小眾、不入流的娛樂
但是這一百多年時間從歐美一路發展到世界各地
到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電影風格、文化
就是因為看電影 就好像給了一個能體驗不同人生的機會
你可以體驗愛情 激情 友情 動作 戰爭 悲傷 生離死別 科幻 奇幻 不屬於現實的故事
也可以在看電影時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 知道這世界上不是只有我有這種想法
認同感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
哪有人會不喜歡自己不是孤單的這種感受
康納德在電影一開始說出他對電影的期望
"We got to dream beyond these pesky shells of flesh and bone.
Map those dreams onto celluloid and print them into history.
Turn today into tomorrow so that tomorrow's lonely man may look up at that
flickering screen and sa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Eureka! I am not alone!' "
這真的是我很喜歡電影的一部份原因
另外一個喜歡巴比倫的理由是他提出"人就算死了 還是能永恆的活在影像裡"這個概念
藤本樹 我最喜歡的漫畫家
在他的長篇連載《炎拳》和短篇《再見吧 繪梨》也提過類似
的概念
人終將會死 但是就算死了 只要有人按下撥放鍵 就能繼續活在電影裡
好像超脫了生死的束縛 存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
唱出Singin' in the Rain 的Gene Kelly 1996年就去世了
就算死了 就算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 我還沒吸到第一口氣
但是我現在聽到那首歌 還是能想起那個他在雨中邊跳舞邊唱歌的畫面
這不是超美的一件事嗎?
總的來說 說的來總
我覺得這部電影不是甚麼適合每個人看的電影
但是不需要是很專業的分析師 或是能寫落落長影評的評論者
我覺得只要是真心喜歡電影的人 都該來看看這部
--
寫的很好 蠻認同的 特別是很愛看電影的這部會很有感
觸
巴比倫必推
這部片拿來配成台語,就會變成阿嬤的夢中情人~~
這部有點像導演寫給好萊屋的情書 我覺得影評評價沒
很好可能跟這個題材萬花嬉春已經拍過了 但我覺得還
是有走出自己的特色啦 尤其後面主角回戲院那一小段
奧德賽再芭樂愛電影的也會多少有點共鳴
這部片真的好看 被低估了
電影的電影,最後男主看電影那段蒙太奇就是給電影
的情書
曼尼和妮莉可惜
雖然很多人詬病後面那段影史剪輯,但個人很愛XDD
很好看 但真的好長。還有想講的東西太多 讓電影步調
超級快
記得之前看完超級震撼
這部有分別代表的影史真實人物喔
第二局讓我決定去看了
好看但最後直白到讓人傻眼出戲
不穿胸罩還好吧?有很開放嗎?
30年代的上海電影夜半歌聲,戲院後台女演員也沒胸罩
個人認為陶比那段和結尾都很多餘,感覺好像你知道
他要講什麼但導演還是很開心的告訴你很怕你不懂一
樣XD
衝著第二句 我要去看了
開放的只有美國都會區 鄉下一點的還是很保守
歐洲相對美國也是保守 東歐又比西歐更保守
東西方古代都有群P的習俗 只是後來因為政治因素被禁
推 巴比倫
是台灣人太保守吧,惜點如金,露個背都可以說是尺
度破表,同樣是東亞的日韓都開放許多
樓上說的只是新聞炒作吧 台灣演員會為戲露的也不少
不過這也從來不是重點
看完震撼到坐在椅子上起不來
4
首Po說是電影但比較像是紀錄片 清晰還原了從默片到有聲、再到彩色電影的階段 好喜歡前期在開派對時的燈光、運鏡 雖然三個小時片長加上劇情片聽著讓人退卻但各個人物的故事交錯與成長填滿了每一分鐘 ;後段陶比的出現與他的角色則是讓人又驚又喜31
首Po巴比倫講述1920年代的好萊塢, 有聲電影的崛起使得原本無聲電影的演員們被迫面臨轉變。 - 前半段笑點很多,派對和拍電影的過程都很瘋狂, 雖然不確定有沒有誇大,但戲劇效果十足。9
首Po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巴比倫》有個盛大華麗的酒池肉林開場秀,但隨著劇情推進也越來越多似曾相識的橋段 ,直到我聽到了《Singing in the Rain》,才發現這原來是改編後的限制級版《萬花嬉32
有推文問墨西哥製片的意涵 其實我也不知道 所以今天特別再次進場欣賞一遍 以下是我的看法 純粹分享 整部電影是好萊塢的發展史 也是美國夢的縮影 老布代表的美國社會中的暴發戶但卻無法真正融入美國上流社會 菁英不看電影看百老匯 瑪格代表的是美國社會的中下平民階層與女權主義的代表
爆
[片單] 有小孩被殺死的電影1. 請簡述自身需求片單理由 或 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這裡的小孩是指還沒上高中的,國中也已經有點中二了,最好國小(含)以下的,歐美片的為 先 已經好幾年沒看到有小孩會被殺死的,每次看一些驚悚或殺人鬼片喪屍類之類的電影,看到 小孩基本上就知道他們會活到最後,然後就大概知道:41
Re: [討論] 阿甘正傳好看在哪裡?我很喜歡版上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 #1POp3_JT 作者:wateryoo 珍妮 她是現在社會最愛鼓吹的那種人,有理想、有信念、有夢想,9
[ 超好雷] 一一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以下照慣例,我會用凌亂的敘述打出我對「一一」這部電影的看法。 20年了這部電影的背景,我們暫且稱他為自由戀愛後「情慾仍被封鎖」著的年代背景。8
[ 好雷] 鐵面無私防雷 看過這部電影後我以為在看王道作品 裡頭的一切都很王道,除了主角團滅了一半這點 所以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人可能會不太喜歡 但至少他把一段故事給好好說完了7
[好雷] 見證夢的殞落與復甦:《巴比倫》本文涉及劇情,且具個人感受,如不想影響體驗,建議觀影後再讀。 圖文網頁版: ~*-*~*-*~*-*~*-*~*-*~*-*~*-*~*-*~*-*~*-*~*-*~*-*~ 見證夢的殞落與復甦:《巴比倫》5
[閒聊] 藤本樹 再見繪梨 只回憶好的一面看完再見繪梨一直在想藤本樹想表達什麼,晚上整理了一下思緒,我覺得整部作品都在重 複下方的循環 受到傷害想死→ 用鏡頭拍下美好和傷害(抽離自己)→留下美好,剪輯成作品→電影的爆 炸/現實的告別(重置自己)→記起美好活下去→受到傷害想死→ ∞ 鏡頭拍下就像ctrl+c,複製美好和傷害,然後ctrl+x去掉傷害,把美好存在隨身碟,接著4
[好雷] 巴比倫 史詩般的夢工廠紀實雷文防雷資訊頁 感謝版友的推薦文,讓我決定去看這部達米恩·查澤雷導演的<巴比倫> 雖然在IMDB上的分數不太好看 但看完這片之後真的覺得好看,並不失望, 有影評將這部片形容為達米恩·查澤雷為電影寫的一封情書,3
[好雷] 查無此心 有趣的觀影體驗看完查無此心有種感覺,裡面的演員換成西方人也成立的感覺,並不是在說 這部片跟台灣沒有關係,岔開來說韓國影視的成功並不是他們走出自己的路 ,而是奠基在對於好萊塢的學習,這部電影的出現代表我們已經有能力拍出 自己的類型片,當然他不是沒有缺點,但是那些缺點就跟你看完一部好萊塢 類型片會有的感受差不多,而其它比方很棒的音樂,攝影,沒什麼冷場的剪2
[閒聊] 再見繪梨的簡短心得藤本在這短短幾年內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停的上升 不管是當初每連載一話就覺得是不是漏看了什麼的炎拳 還是林士平編輯向漫畫界的下馬威正式走入大眾的鏈鋸人 或是暮然回首這近代漫畫短篇中的神作將藤本樹推向最高峰 萬眾矚目的再見繪梨也不意外展現了「天才」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