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可憐的東西 - 演給大人看的動物性
院線熱映中,昨日情人節場次蠻多情侶觀賞,別有銀幕內外對照關係
好評居多,這裡稍微談一下比較不一樣的看法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https://reurl.cc/j3VREZ (刊登於網誌的含照片 原文)
融合科學怪人與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背景的歷史切片改編而成的古典科幻寓言,一位跳到水裡自殺的懷孕女主角(Emma Stone飾演)被打撈起來成為活死人,名為上帝名醫移植其肚中小孩腦袋獲重生,重新學習如何成為人。
女主角從實驗「溫室」,帶點懸疑詭異的氣氛,而後開始進入啟蒙進程,從自慰發現身體快感,如浪漫主義- 拜倫(文學家)式崇尚感官。並被花花公子持續「開發」享受愉「躍」。而船上閱讀愛默生的書象徵著女主角又更進一步具備人的同理心,因為看到世上窮人受難,《可憐的東西》彷彿把象徵因為性關係被收編為妻的父權挖空他的資本捐獻出去的政治解放隱喻,到了下一站19世紀著名的巴黎妓院,以身體自主為名,並以多段床戲表現著俗世各種奇特性癖好的多樣性。
延續導演舊作《真寵》古典戲劇感外加奇幻,把形式方面(美術、服裝、場景設定等)做到頂,相對類似氣氛法國導演尚皮耶居內的The City of Lost Children會把一部分焦點描述各種的怪奇物件,而《可憐的東西》不知道是否票房考量,全片聚焦在女主角的表現,以人的戲劇性為主。時常出現魚眼廣角鏡頭,像是監視畫面,又好比實境秀,意味全片進行一場人類的實驗。
《可憐的東西》還算是趣味的設定,「做壞掉的人」讓Yorgos Lanthimo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醫學方面,對於人存在意義的探究像是延續導演前作《聖鹿之死》血淋淋的心臟畫面,但《可憐的東西》很可惜地獵奇有餘,新意不夠,或許太著重戲劇表演,沒有描述醫學技術的部份。因為如同《未來犯罪》(註1),技術的展現就會是新(概念)的部分,但片中太快把手術移植直接變成看似有趣的符號、表象的視覺。
更重要的是,之前詬病導演Yorgos Lanthimo 只營造「詭異的感覺」但卻「不太實在」(註2)、為怪而怪,很抱歉,這點在《可憐的東西》完全沒有「改善」(improve)!在《可憐的東西》對白如脱口秀玩弄不少「地獄梗」 (姑且不論其古典文學改編的基本功)就劇情上,以惡趣味製造笑料輕易樹立敵人的用意,立竿見影,讓觀眾方便選邊站,但無非《可憐的東西》是以這樣寓言鑑古推今,反映當代政治性,政治正確不提,但片中滿溢的象徵性與LOGOS(語言邏輯),例如:用讀愛默生的書提示女主角開始「進步」會思考外面世界的社會階級,這樣充滿作者明確意念的縮限解讀,除了忽略女主角她到底為何進步的歷程與想像(在此醫學變成便宜行事的「魔法」),甚至本片疑似以獵奇感包裝著健康導向:女性「身體教育」,多元族群「文化教育」。
《可憐的東西》的becoming human(成為人),相較與當代藝術哲學提倡跟萬物學習,或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becoming animal(成為動物),沒想到電影開頭設定就已經是本片最有趣的部分了,而後彷彿不斷在開倒車?如果女主角象徵著一種「進步」史觀的話,那結尾的女主角即將成為醫師重新階級化到底是進步還是退後?最後象徵性的三人行,暗示伴侶關係的開放性,又同時呈現人羊移植的惡趣味,這裡想問的是:羊怎麼了嗎?羊比較低賤?就該被嘲笑?
《可憐的東西》種種營造著「詭異的感覺」是不是弔詭地呈現一種表面上有趣,暗地裡封閉保守,如商業廣告看似好玩,不正是更加危險的偷偷驅使著人們前往消費?也許正是這樣自以為開放,或者我們該問什麼是開放?閱人無數的性工作者、AV男優?哲學家還是共產主義革命份子?
最後必須要說的是,我想導演或編劇都有所誤解,哲學並非理性(但你可以說德國哲學家-康德是在先驗的前提談論甚麼是理性的範疇)。而是當對世界好奇,就已經是哲學了(思想的可能)。以這樣可能性,顯然《可憐的東西》遠遠比不上同樣指涉醫學與身體的《未來犯罪》提出器官(organ與organization(組織化、機構化))與美學評判的關係,同時提示感官在拒絕賦予意義之間,是不是有一種不需思考的身體性的可能與想像。
(註1)
詳見筆者《未來犯罪》一文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23/01/crimes-of-future.html
(註2)
看起來有些被稱之為「詭異的感覺」,身為創作者大可以享受著個怪胎的標籤C但
若深入來看這樣劇本邏輯上與美學風格的矛盾,根本就是,我們說身為創作者還有什麼道德責任的話,就是一種誠懇,一種對真實的表述往往要大於表面的風格或者所謂敘事策略(或我們現在流行說的「梗」)。這也是我一直覺得,Yorgos Lanthimos的作品一直達不到真正藝術高度的原因。
以上節錄筆者談《聖鹿之死》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2018/01/the-killing-of-sacred-deer.html
--
https://notfind2017.blogspot.com/
拉特飯 - 以商業力量進入獨立市場
--
妓院裡面有請一些感覺是真實的殘障演員增加獵奇感
,好像政確分數也有打折
別篇有類似觀點,但你這篇文字讀下來有莫名的傲慢
感
這部真的還好,捧太高
真的難看,這個導演除了獵奇就是空洞
push
哪一段最後象徵性的三人行?我沒印象
貝拉在巴黎妓院的姐妹被接來倫敦
50
[負雷] 可憐的東西 了無新意的女性一生預告片剪得讓人不期不待, 但本片居然還能更無趣。 以下有雷,當然是個人觀點而已。 我個人開頭就覺得不怎麼喜歡這次的比例, 應該是16:9?我看資料寫說是35mm拍攝,但35mm應該是4:3才對,這部分我瞭解不夠深。15
[好雷] 可憐的東西先說結論,這是我去年金馬影展看過最喜歡的電影。撕去政治正確的無謂標籤、無懼世俗 眼光顛覆性別、再理直氣壯建立起真正平等的秩序,身為有幸提前欣賞的影迷,為導演尤 格蘭西莫的創意與膽識感到非常驚艷,更臣服於艾瑪史東讓人目瞪口呆的影后級演繹,真 心希望大家都能看到這部片。 /10
[好雷] 可憐的東西心得內文對於性描述比較直白 不習慣的可以跳過喔 昨天晚上才看完電影,白天看完花了大概3-4小時整理, 剛剛才修訂完成, 要貼過來發現分行會跑到,建議到網誌直接看喔8
[討論] 可憐的東西 尤格藍西莫太神了自從看了真寵以後完全被尤格藍西莫的風格圈粉 終於找到時間來朝聖可憐的東西,真的是集大成之作 尤導的電影有種可怕的魅力,每一部都有滿滿驚喜和腦洞大開 --------------防雷----------------- 這次導演把衝突感玩到一個極致,融合天馬行空的各種元素、超脫常規的言行6
[好雷] 可憐的東西:可憐的不是我 是社會作為筆者在金馬影展的第一部影片,《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真是非常的 驚喜。當然,如果知道了本片剛奪下2023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也就不意外了。 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善盡其用,劇情真的是非常之飽滿,劇情地點從倫敦到里斯本到 海上郵輪到驚鴻一瞥的亞力山卓再到巴黎,最後回到倫敦,展現出了多元的風貌。 另外盡管不是劇情的重點而是背景,但整個故事明顯設定在約19世紀的蒸氣龐克世3
[好雷]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Poor Things》(可憐的東西)★★★★☆ 「那是你的身體,你有權運用」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去年終於擒下第80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尤格.藍西莫的鏡頭總是聚焦在「關係」上3
[心得] 可憐的東西 鏡頭語言展現的極致最近難得年假有空去電影院看了尤格蘭西莫的新電影《可憐的東西》 一直都有耳聞這位導演畫面安排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我第一次欣賞他的作品,也確實名不虛傳 從電影的一開始就有感受到這位導演運用畫面的不同之處 以下提出三個我觀察到的點,有雷- 前幾天看了李歐卡霍片《安內特》Annette 驚艷於其「木偶表現法」!於是心血來潮找找有沒有什麼片就叫「木偶」的,就找到一部盧森堡荷蘭蘇格蘭合製的英語片Marionette、它的女主角名字是發音很接近的Marianne?那我就給它取名《木偶瑪莉安》吧 XD 本片以鬼影幢幢的蘇格蘭 Aberdeen 古宅與小鎮為背景、佐以盧森堡市金融區假扮的紐約大都會、並任用荷蘭女演員 Thekla Reuten擔任女主角。說起這位演員,台灣觀眾可能看過的表演是在《殺手沒有假期》中的孕婦配角、以及 Netflix《修女戰士》裡的禁忌科學家,她這次則飾演陷入心理難關的心理醫師。 此片表面上,是談一個中產專業女性面對創傷的療傷之旅,雖然蘇格蘭這麼陰雨綿綿渾不像療傷之地、但她偏偏就愛陰雨就是要來蘇格蘭;但等療傷之旅開始之後,還會有很多鬼影幢幢簡直像部歌德古堡大宅鬼片;本片懸疑來自一位宛如「天魔」般的詭異小朋友,一直畫著詭異的圖畫引發一連串怪事;不過這小朋友到底是神是魔抑或 X-Man有種超能力,本片倒是混著三分獵奇驚悚與三分哲學提問在討論;最後,看似女主角解決了眼前的「恐怖小孩」問題、但其實拉高視野意識到自己存在只是個「木偶」Marionette? 故事背景:本在紐約工作的荷蘭心理醫生女主角Marianne,因為某次旅行遇上「岔路」時隨意下了個大膽冒險的抉擇,這抉擇果然將她本與教授丈夫雙宿雙飛的美好人生帶向了悲劇岔路;丈夫死後她為了療傷止痛來到蘇格蘭 Aberdeen 的兒童心理醫院,在此輔導各種失怙陰影家暴創傷的問題兒童,下班也認識了個迷人的書店新男友並加入了他書店的讀書會。不過,當輔導到一個已失去雙親被寄養在蘇格蘭的美國男孩 Manny時,她漸漸發現這一切彷彿都有支看不見的手、彷彿冥冥中將她當個「玩偶」在操弄: 她在美國其實見過 Manny這孩子、甚至是那天開上「岔路」出車禍時在路旁剛好遇上他、而且那時他看似是有家庭的;而今 Manny對寄養家庭與所有心理醫生都不發一語、第一次開口說話就是向 Marianne 說,雖然句句詭異充滿扭曲仇怨、但同儕醫生都說「已是極大進展」叫她樂觀以對;只是 Manny在不停拿筆畫畫的「藝術治療」行為中、畫的都是些意外災害殺戮死亡的扭曲景象、而且聲稱不是目擊也不是預言而是他make it happen;還真的在當地新聞中上演各種災難怪事、都能在他已畫過的圖中找到、更恐怖的是他前一任醫師 McVittie 也自焚瀕死才空了這缺給她!
- 雷文防雷資訊頁 這是我的第二部柯能堡,第一部是《裸體午餐》。不知道是湊巧,或是柯導演寫劇本的一致性。從《裸》到《未》,分明是兩部劇情毫無關聯的電影,我所見聞到的事物幾乎可以說是同種同源,像是先與阿公見面之後又遇到孫子一樣,也許這就是柯導的醍醐味。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我想柯導打定主意就是要破除你對於現實貧乏的想像。他所呈現的一切,重點就在於氣氛。柯導演意圖呈現的就是一個幻想中的世界,在《未》之中那個帶點廢土風的宏偉世界,是因為人類不再病痛,所以不必保持整潔,任由事物崩壞也無所謂。
X
[選片] 金球獎入圍公布,可憐的東西入圍七項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讚電影:《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明年2/8農曆春節上院線 大推! 剛剛公佈的金球獎入圍: - 音樂及喜劇類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