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1917-最唯美的戰爭片
雷文防雷資訊頁
久聞本片大名,去年就把它加到觀看清單
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還好奧斯卡後重新上映IMAX,抓住一個有空的晚上去美麗華看這片。
事前沒看過什麼資料,只知道這是一戰片,某位youtuber提到他覺得這部不錯,不過對戰場的呈現好像太唯美了一些,就這樣。
我覺得這部片的美術,包括造景,物件這些工作,都非常優秀。不論是戰後的戰場,各種坑洞,鐵絲網殘骸,屍體,老鼠、戰壕的場景,裡面百無聊賴的士兵們,或是法國鄉間小屋,櫻桃樹,乃至士兵的裝備,都考究詳盡,看得出頗費心血。
而這部片的運鏡方式也十分成功。大量近距離跟拍的鏡頭,搭配一鏡到底的技法做出遠近的切換,讓人看得相當過癮,也很能帶入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讓觀眾的心情和主角緊緊繫在一起。
比較可惜的是劇情安排有些必須取捨之處,有些地方還是難免出戲。見下。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我可以理解這部片意圖用不一樣的方式演繹戰爭題材。這部片沒有中途島之戰那種磅礡的海空戰場景,也沒有那種萬人衝鋒,槍林彈雨的激烈戰鬥。少數的槍砲場景也是一顆顆的打(沒錯就是在說最後德軍砲擊那段,那砲擊聲讓人懷疑德軍真的像他們說的以逸待勞,準備甕中捉鱉嗎?),要說刺激,我覺得礦坑那段還滿刺激的。
但導演確實讓戰爭呈現一種很文藝的色彩。你可以說它演出的是一首詩歌中的戰爭。
詩歌不會描寫戰爭中誰有多少士兵,誰推進多遠的距離去掩護友軍,誰又用了什麼戰術,那是寫實的戰爭片的責任。如果用藝術作品的角度來欣賞這部片,可能會好一些。
我自己覺得比較出戲的地方有幾個:
主角朋友被德軍插死後,沒多久旁邊出現一大堆友軍,而且還坐著軍卡吵吵鬧鬧的前進。敢情你們剛剛站在稜線上往下看的時候沒看到他們?
然後那隊士兵看起來—我說看起來,有錯可以糾正我—跟主角一樣是英軍(ok這邊法國人又中槍了,戰場在法國,交戰雙方是德國人和英國人,唯一出現的法國人是個躲在地下室的家庭主婦lol),既然英軍車隊可以在那個地方大搖大擺出入,那前面搞得兩人好像每一秒都冒著生命危險,是在哈囉?
我知道這可能可以有合理解釋,通訊切斷,戰線不一樣,甚至指揮官彼此有心結...問題是觀眾看到這裡很難不萌生這種想法,而電影也沒交代。
然後就是主角昏倒醒來後,不只天黑,甚至都快天亮了。主角可能不知道時間快天亮,但至少知道天色黑了要快趕路吧?結果就開始逗嬰兒、送軍糧。好,或許主角這時就知道他已經接近目的地了,所以休息片刻輕鬆一下,但是這橋段擺在這裡依然很衝突。特別是幾小時前他才毅然拒絕繼續搭車,理由是要更快趕到目的地。
最後天亮了,看到一隊友軍在做進攻發起前準備,士兵們正在檢查鋼盔,帽帶,S腰帶,彈袋,左右鞋帶...不是,他們在聽一位同袍唱歌。然後主角這時也不去問他們知不知道第二營在哪,就這樣坐下來聽歌,相反一大群士兵也沒人在意這個陌生人哪來的...
所以我說這是一部詩歌的電影,因為不能用常見的大場面戰爭片待之。大多數的戰爭片往往用大規模的戰鬥,有序的邏輯來吸引觀眾,因為戰爭本來就是這樣。但我覺得這部片是用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雖然我對這種方式的感受比較中性一點,並無特別好惡。但撇除劇情,在視覺上,這部片的確讓人覺得很過癮。結尾,主角坐在樹下那一幕,彷彿在思索上校那句:
今天叫我們撤退,下禮拜會有另一批人叫我們進攻。
是啊!看了這麼一段出生入死的冒險,觀眾都覺得這應該是可比突出部戰役的勝利。結果對長官來說,這不過是一道例行性的命令罷了,下禮拜,也許幾天後,另外一組士兵可能又要做一樣的事情。我也許不特別喜歡本片的劇情安排,但這記回馬槍確實是劇情的畫龍點睛之處—如果稱得上是龍的話。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4 XL.
--
--
戰爭片已從過往的民族國家情結 推向小隊與個人情感
以前的英雄出生入死 現在的英雄只是也會害怕的凡人
推個。
我本來以為會是麥考非中間掛掉,因為他一開始手就
受傷,還碰到屍體(這可能會引發致命感染,當時還沒
抗生素)
欸都,微生物的話,史考菲那時候把牛奶拿給嬰兒,我覺得很母湯,牛奶沒消毒又那麼久,喝下去很可能會引起巴斯德氏菌感染...本來要寫在心得,不過想想算了,這不是這部會考慮的細節。
唱歌那邊,主角其實之前已經精神體力耗盡崩潰了(所
以地上大哭),是後來聽到歌聲放鬆一下後,突然知道
目標要到了,才又燃起意志
唱歌那邊應該是主角已經覺得自己任務失敗了
我有想到可能是這麼回事......不過這個橋段出現在這邊就是感覺很怪,畢竟還有任務在身。可能舊式的戰爭片看太多,價值觀還是有受影響吧
※ 編輯: kiwistar (58.114.177.47 臺灣), 02/23/2020 11:42:25 ※ 編輯: kiwistar (58.114.177.47 臺灣), 02/23/2020 11:47:29那時候對微生物致病的概念還不普及吧
是詩歌,還是抒情詩歌!
看這部片時,我一直在想,對二次大戰已遠去,而又品
嘗過許多戰爭電影的現代人,需要怎樣的戰爭片呢?這
部片是個好答案,雖然,奧斯卡更欣賞階級之戰:)
沒東西吃,嬰兒轉眼就要餓死了,就加減吃吧,以免被
版友嫌嬰兒挑食XD而且搞不好當時溫度較低,東西沒那
麼容易壞(強辯)
至於玩嬰兒,你就考量主角是肉做的,前面拒絕搭車,
是因為他被好友之死所震驚而化悲憤為力量,但後面他
有頭傷,體力也透支了,所以稍為休息一下,其實也沒
休很久吧orz
這片看IMAX很值得 整個很有詩意
最後一段講的很好,對主角或觀眾而言,傳令的任務是
十萬火急。但是對高層來說1000多人的性命不過是冰山
一角。今天取消攻擊,燃起活下去希望,事實上,不過
是暫時延遲陣亡的時間罷了
是說,因為主角被交代要當其他人在場傳軍令,還說有
些人很好戰,一度讓我以為有什麽悲劇伏筆咧
出戲的點跟你差不多,會莫名冒出一些問號
但整部戲算是緊湊可以跟著劇情走
悲劇的伏筆就是;那些被拯救的士兵,可能再下一次
的攻擊中陣亡。四年的大戰就是這樣不停的反覆消耗
也對,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很平淡地敘說很悲傷
的事,難怪有人覺得整部片就只是主角一直跑
猜你沒看過少年印地安納瓊斯的其中一集
推你最後的感想!
推出戲的點,看的時候有一樣的感覺
Imax真的爽
但我怎麼記得片中一直有重複戰爭的畫面
信號彈跟火燒城那邊光與影的轉換好美
最後的戰場衝刺令人血脈噴張
有一些出戲的地方電影裡其他地方有解釋,可以查資
料也有說明,但有些的確因為劇情氣氛需要
21
[負雷] 1917先說優點 這部片某些畫面拍的真的很棒 但看完版上一大片好評跟神片的心態跟去看 但看完真的覺得劇情跟轉場的過程根本抵銷這部畫面的優點 我知道寫負雷肯定要被噓 但還是不吐不快21
[好雷] 1917 觀影心得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前幾天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 包含寄生上流、賽道狂人、從前有個好萊屋、小丑,以上都看過且沒有一部失望17
[好雷] 1917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安安電影板 今天來看191711
[好雷] 1917-置身壕溝、沉浸戰爭1917是我看過最緊張的戰爭電影、 它不需要搶救雷恩大兵的複雜的故事和人物線、 它沒有黑鷹計畫時不時嘴砲甘草人物點綴、 它沒有紅翼行動、美國狙擊手的英雄主義、 它沒有敦克爾克大行動的懸疑和多線敘事,9
[好雷] 1917 殘酷戰爭的體驗電影版首PO 這部片一開始就是打著"偽一鏡到底"的沉浸。 雖然"鳥人"也是相同的拍攝手法,但帶來的衝擊感是完全不同的。 還有聯想到第一人稱更晃更像打電動的"超狂亨利" 都是很不同以往的拍攝手法。8
[問片] 早期戰爭片有一部小時後看過的電影 是一部 列陣的戰爭片 士兵都是排陣 然後指揮官下令才會射擊 主角是一個很多小孩的老爸 本來不參與戰爭但是家裡的孩子被英國的士官殺害7
[普雷] 1917防雷 ~~~~~~~~~~~~~~~~~~~~~~~~~~~~~~~~~~~~~~~~~~~~~~~~~~~~~~~~~~~~ 先說優點,這部電影拍攝角度很接近紀錄片,但畫面又十分細緻,能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所以以一部戰爭片來說攝影是成功的。 但是劇情部分就不太夠了。電影裡面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但是很多地方都與情節需要無關,就好像只是讓觀眾看風景的感覺。 再來是幾段對白沒切中主題,由其是在車上講故事那段,當時的鏡頭從車內看出去空間已經很小了,又配上跟無關緊要的對白,導致這個段落很沉悶。6
[好雷] 1917: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圖文網址: 【1917】: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上映時間:2020/01/30 導演: Sam Mendes 觀看時間:2020/02/06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3
[好雷] 1917很喜歡這部戰爭片 拍攝的方式跟以前看過的戰爭片很不一樣, 角色很少,畫面很美 劇情很簡單 氣氛非常的緊張3
[微雷] 兩大重點剖析《1917》的影史價值不會貼圖片 想看圖片請點這: 商業片看多了總有膩的時候,偶爾換換口味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今天我們來談談入圍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卻與其失之交臂的《1917》。戰爭電影一直都是好萊塢喜歡拍攝的題材之一,最經典的莫過於1998年的《Saving Private Ryan(搶救雷恩大兵)》,而近幾年的《Hacksaw Ridge(鋼鐵英雄)》、《Dunkirk(敦克爾克大行動)》也都證明了戰爭題材歷久不衰的影響力。不過,戰爭電影通常給人硬派、暴力、嚴肅的刻板印象,如果沒有大場面,走得也必定是考古說書之套路,實在很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反觀《1917》,它是否也掉進了戰爭片既有的框架呢?我們可以用以下兩點切入探討。 重點一:神乎其技的拍攝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