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好雷]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Enola Holmes (Netflix)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Enola Holmes (Netflix)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5

Netflix 這週上架一部少年冒險片 "Enola Holmes" ,片名這位主角是個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鄉紳家庭少女,這家姓 Holmes 跟阿湯哥前妻凱蒂荷姆斯一樣。這家有三位兄妹,繼承家產的大哥從政去當了政府官員、沒家產包袱的二哥去當了私家偵探接案子,看起來跟他們一樣年輕的媽媽還留在家裡照顧最後一個小女兒 Enola、不跟從填鴨式的男校教育或女校教育而採自主學習天天有驚奇!這天,自己有自己生活常常神秘兮兮的媽媽不見了,兩位哥哥決定讓保守的大哥監護她?於是年方 16 的小妹 Enola踏上尋母之旅、初出茅廬闖蕩社會運用所學。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末期、這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歐洲的美好年代已到極盛期、其中貿易帝國最大的英國、尤其人口與貨運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倫敦,在空氣中躁動的是三教九流各種蠢蠢欲動壓抑不住的前衛改革訴求、而傳統菁英以及倫敦以外的英格蘭貴族鄉紳們則努力守護那「田園」... 這田園,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失守一次、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都市化又失守一次、現在倫敦變成個全球城市又將在「全球化」下再失守一次?這個焦慮在維多利亞時代末期有、在 2016-2020的今日英國仍然有!也許這正是今日重新閱讀這段時光的意義。
http://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9/23/11/08/4358352.jpg



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這部片的重點並不在偵探事業,更不在偵探的推理,畢竟這小妹初出茅廬只不過是來場「自主學習」學以致用的小冒險,本來就是跌跌撞撞的。重點倒更像是這時代關於「田園 vs 發展」、或說是在「寧靜 vs 變遷」之間的焦慮。本片反派有這焦慮、主角有這焦慮、主角的哥哥們也有這焦慮:


一、關於主角 Enola

這個小冒險,啟程的緣由並不神聖,反而很小女孩:媽媽陪伴了我十六年,怎麼不告而別?難道她不愛我了?全片好多人都在對這媽媽提出質疑「她遺棄了妳」、「她不關心任何事」,甚至主角這一路走到一半也曾自問「媽媽似乎並沒要我來找她」... 總之,主角對二哥自況的初衷只是「我要找回媽媽,回到過去的生活」,這非常地小女孩,就只是不想長大不要改變、只想要溫馨的過去童年。

沒辦法,主角開宗明義就說了她的名字叫做 Enola、倒過來就是 "Alone",這個「孤獨」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她一直不了解。難道,孤獨就是媽媽生下我時說的「妳可以獨自面對」嗎?媽媽儘管活潑親愛卻總是保守秘密拒我於門外,難道我終究是孤獨的嗎?抑或,這「孤獨」還有什麼其他意義呢?總之她出發了,這本來只是趟「找回媽媽重溫舊日」的旅程,這情懷是屬於主角的「田園」,當然未來會有成長變化。
http://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5/08/0717601.jpg



二、關於媽媽 Eudoria

這位媽媽到底在賣什麼關子?她為什麼不告而別?電影要到最後才會揭曉,儘管這個揭曉也並不怎麼明顯,可能還要需要更多歷史線索去推敲。光看本片,我們知道的是:(1) 她參加了女權戰鬥團體;(2) 她聯絡了開茶館與武館的黑人 Edith Grayston ;(3) 她們在 Limehouse碼頭倉庫區囤積了中國製炸藥;(4) 她們在準備針對一個「改革法案」Reform Bill 的國會投票進行干涉。

細看片頭第一張字卡年份、也看接下來主角與她二哥看報紙的年份,我們知道這是 1884 年,那麼這「改革法案」就是 1884 Parliamentary Reform Act《1884年人民代表法令》,這是英國近代第三次民權改革法案,已將選舉權擴張到年繳十磅租金的租戶與擁有自資物業者,使 21+成年英國男性已有 75%擁有投票權!不過 Enola在剛進城市看到花花世界時,有一個演講男人在訴求 "Vote for All" ,後來一路探險也發現媽媽的團體在訴求 "Vote for Women" ,那些可都是這 1884 年改革法案尚未做到的呢。

於是可想而知,媽媽 Eudoria參加的就是英國 19 世紀末女權團體 Saffragist ,甚至可能是後期戰鬥派女權團體 Saffragette的濫觴!訴求選舉權的女權團體在 1860s就已經有很保守的女性互助會出現,後來一步步擴大轉型,武鬥派的 Saffragette則要到 1900s才漸漸強勢起來,也才(在與勞權團體合作下)促成《1918年改革法案》取得男性 21+與女性 30+不分階級的普選權。相關發展可見電影《女權之聲:無懼年代》,本片媽媽 Eudoria時代早了二三十年,也許算是她們的先驅。

只是媽媽留了拼字謎語給 Enola是要她幹嘛?出發前一晚,主角循字謎找到了媽媽的花卉繪畫、找到了裡面暗藏的錢;隨著大哥抱怨媽媽跟他拿了好多錢聲稱是教育費,我們知道這媽媽大概都轉移去當軍火費了,但也留下足夠份量在家;這些錢,恐怕只是媽媽要主角自己在家花用的,小卡片說「未來屬於我們」恐怕也只是告訴她媽媽正在做個有意義的志業。只是媽媽有沒有要她跟來的意思呢?

恐怕是沒有,甚至主角追尋到一半也漸漸意識到應該是沒有。畢竟,在主角全片多次回想媽媽教誨的浮光掠影中,這媽媽儘管很女權地對女兒無所不教,但唯獨不教「外面社會的樣子」,並沒有要為她做好準備投入社會;甚至,過去救山坡小羊時,媽媽還叮嚀過「幫助弱小很好,但別拿生命冒險,有時就該順其自然」。也許可以說,這媽媽 Eudoria雖是超前衛女權戰士,但她心裡還有個軟肋:要保護女兒、不讓她知道秘密、不讓她被捲進來。這是屬於媽媽的「田園」
http://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9/21/10/10/3893250.jpg



三、關於子爵 Tewkesbury

一個守護田園保護女兒而自己出走的媽媽、配一個守護田園要把媽媽追回來過母女時光的女兒,兩個既是絕配、也是矛盾,總之這對母女的情懷是有其盲點的。YA片少女冒險的成長,當然要有個雕像般的帥男,於是一搭上火車就巧遇的、那位馬上就要繼承亡父侯爵爵位的「子爵」Tewkesbury,理所當然成為本片成長的習練。這對金童玉女的互動變化,我覺得是本片的重點:

發現子爵被追躲進她車廂,她悍然切割;
本來事不關己轉頭要走人,卻聽到尖叫;
媽媽說「畫自己的別看別人」,真的嗎?
見義勇為救小男生!救完就互相擺架子。

看他愛植物開始心動、向鏡頭笑了一下?
但子爵提出「我倆一起走」她冰冷拒絕;
割頭髮割得很硬,如心想他但嘴上很硬。
臨別子爵感謝「妳的名字我不會忘記」;
她仍冰冷地劃下道來「你應該要忘記」。
男生走了,只嘴硬對鏡頭說「他OK的」。

去找媽媽,卻被殺手找到,倒提醒了她:
「幫弱小很好,但別犯險,順其自然」?
但見子爵命懸一線,決心有力量就要幫!
於是轉進子爵家大宅,找媽媽計畫翻盤!

找到子爵,動機是「我對你漸有好感」、
抑或是純為任務的「你仍有生命危險」?
她猶硬氣地著重後者,子爵卻著重前者。
談母親,她怒道「別用可憐眼神看我」!
子爵卻道我們同病相憐,本應互助陪伴。

子爵要一起逃亡,她卻堅持「你快走」;
但子爵回來救她,不聽她的「你快走」。
子爵也很主動,不只是討厭的待救王子!
子爵堅持攜手終融化她孤心,完成默契。

看來在 Enola品味 "Alone"「孤獨」的道路上,一直伸手不怕碰釘的子爵給她很大啟發呢!這子爵心胸寬大理想遠大使命也重大,只是他又渾渾噩噩很天兵。他也知道他眼前的兩條路是什麼:一條是遵循叔叔道路,出國去殖民地從軍;另一條是繼承侯爵爸爸的上議院席位,要對改革法案投票,他也覺得這是好事也知道自己想要投哪邊。只是這小子在樹屋安排足跡故佈疑陣,Enola 終於發現他最鍾愛的心底角落並不是去上議院改變世界、而是去柯芬園 Covent Garden 花草市場當賣花男?這眷戀花草的男孩心,是屬於子爵的「田園」

媽媽不見了的 Enola,也有了田園子爵的伸手陪伴,那麼兩人開車爽快馳離 Harrison 老師的淑女學校 "Finishing School" 時,這故事就將以雙宿雙飛的柯芬園花草生活結束嗎?子爵恐怕是這麼想的,Enola 則在路標前面臨抉擇。不過猶記開車時她大聲嗆的 "I'm not finished yet!",我們知道她的歷程絕不會留在獨善其身的田園、而會延伸到兼善他人的法案、那當然要帶著子爵面對大魔王!正如她此前沒有停留在獨善其身的「找媽媽」、而將旅程延伸到兼善他人的「救子爵」,那與人攜手的入世精神是一樣的,只待她摸索發現。
http://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8/31/15/17/4235188.jpg



四、關於反派 The Dowager Marchioness

Enola 與子爵小倆口,在片末終於慢慢知道這樁失蹤與兇殺案件關於什麼事:那不關於誰繼承爵位得到財產,而關於這爵位所賦予的上議院席次,在這次「改革法案」的寶貴一票將投給哪方。在第一次拜訪子爵老家時,Enola 先找到了子爵每天跑去享受野趣的小樹屋田園,在此也見到老女主人 The Dowager Marchioness還得她親自導覽見識更大的森林田園:「很榮幸,我的家族被賦予保護這塊土地的使命」。

的確,自征服者威廉以降的傳統英格蘭封地貴族,就是被賦予「保護」責任的:他們古代要保護鎮守領地抵禦外侮、對內要領導莊園保護農民;而在 18 世紀到 19 世紀初大幅工業化後,他們要保護老英格蘭的自然田園;而今到 19 世紀末這全球貿易帶來多元人民要求改革重組權力的時代,他們兀自苦苦掛著老英格蘭的貴族傳統害怕這改革與其將帶來的動盪。這個菁英領導順民聽話的老英格蘭牧民夢,是屬於反派奶奶的「田園」

而今聽聽這位 19 世紀末保守反派的「保護」執著,我們難道覺得都是空穴來風嗎?英格蘭土地開發的力量在這一百多年間也很恐怖的,訴求發展的人覺得欣欣向榮,珍視環境的人世代疾呼步步退守。在本片 1884 年老奶奶之歎後,不久後 1895 年英國就成立了 National Trust 作為資本主義年代的保護機制,它的成效至今如何也很難說。至今,英格蘭鄉野仍有極大比例的傳統貴族土地,訴求土地歸全民共享的改革團體也持續爭取土地公共可及性、開發商當然也在兩者之間見縫插針謀取更大的商機... 到底誰好誰壞真說不上來,只知時代「變遷」已一去不復返。
https://decider.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Frances-de-la-Tour.jpg



五、關於討厭的大哥 MyCroft、與討厭的老師 Harrison

保守的也不一定是反派或壞蛋,往往也可以是自己身邊的親人。本片主角 Enola這一家,與其說是一個母親與三兄妹,看年紀與社會地位的落差還不如說更像「一個媽媽兩個爸爸」,看這三位家長中誰能當小女兒的監護人 XD 三人中代表前衛開放的,當然是媽媽 Eudoria;三人中代表保守規訓的,當然是大哥 MyCroft,只是討厭的保守家長真的就很糟糕嗎?那也未必,我們看保守主義時代劇如《唐頓莊園》這種,裡面的老爺不也是冥頑不靈又天天大呼小叫「成何體統」的保守派?但時間久了我們都會欣見他們的融化。

想想這家父親早死,三兄妹中的大哥挑起了重擔,接下家庭繼承家產當了政府官員;二哥沒這包袱倒是可以當個不沾鍋,就自顧自地去城市開業做得有聲有色,還可只挑自己愛做的事不多管閒事,偶爾還可以對大哥酸個兩句沒負擔;小妹則自由自在無憂無慮,負面說就是「不知社會險惡」大家都有共識。這做大哥扛家族重擔的,對媽媽不甚苟同但她是媽媽已有自己一套、對二哥也不甚苟同但他已闖出自己事業有立足之地,最後對這小妹呢?正如所有莊園劇的保守老爸,就怕女兒教育不好教養不夠,未來嫁不出去無法在社會立足。

本片這大哥,以今日 21 世紀眼光看真是個保守的規訓家長,甚至對女生自主的言語看法處處瞧不起;但以 19 世紀末當下來看,他也就是個保護家人的貴族家長、正如無數保護女兒的貴族父親。這貴族一家人人都能上社會正軌得到好歸宿,就是屬於大哥的「田園」。對他這大家長來說,妹妹的教育不只關於知識能力、更關於社會正軌;對他這菁英政府官員來說,報紙上出現的「女權」、「投票權」與「改革法案」都很刺眼:「這國家最不需要的,就是越來越多沒受教育的選民,英格蘭真是完蛋了」。
http://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5/08/0680160.jpg


回想大哥與二哥,兩人對於家庭與小妹態度大不同:他自己找了名師的淑女學校要送妹妹去、另外責成二哥找媽媽回來,說穿了應該就是要媽媽回家盡好持家的義務;但二哥一如往常不聽他的話,聲稱「我不只在找媽媽、也在找妹妹」,還得他酸了二哥一句「你明明從沒關心過她」,這二哥眼神凝重也難以否認。也許,這家兩位哥哥中,真正有在關心小妹 Enola的反而是這討厭的大哥?

後段,Enola 終於被逮回要送淑女學校時,她還決裂道「我從此不認你名、跟你斷絕關係不成你恥辱、總可以放我走吧?」但大哥聲嘶力竭絕不放人!這至少證明,他的控制欲非關自己榮譽與名利,而就只是為家人。甚至同樣地,討厭老師領導的討厭學校,他們的規訓真的只是為了體制嗎?老師 Harrison 也給她開導「妳們對世界很多困惑疑問、我們給妳們答案融入社會」,還嘆息 Enola的媽媽「她什麼也不關心,只關心自己的特殊想法」。也許,把家長不管的孩子承接下來努力調教融入社會,是屬於老師的「田園」
https://pbs.twimg.com/media/EiSEKp4WAAER7Me.jpg



六、關於崇拜的二哥 Sherlock

老師提起「妳媽不關心任何事、只關心她自己的特殊想法」甚至「不然她怎會遺棄妳」?這雖然有動搖 Enola的信心,但她心底仍能堅信媽媽不是這樣的,那誰是這樣子呢?恐怕就是本片最帥氣最有紳士風度的、在本片世界觀裡人人景仰如雷貫耳的、Enola 自己也總是仰頭孺慕的二哥 Sherlock 。的確,在 Enola向觀眾介紹眾多家人時,她一談到眼睛就發亮、心裏最崇拜剪報剪最多但也最不熟的,就是 Sherlock 這肩膀很寬靠起來一定很舒服的二哥。

可是在「媽媽出走」風波下,大哥準備悍然監護時,Enola 還承歡二哥膝下「你監護我、教育我、領導我吧」時,這二哥只是「對不起,我無能為力」;Enola 把希望轉回媽媽「她出類拔萃、你們卻看不見」時,大哥只世故道「這麼出類拔萃,卻把妳丟給我」;隨後大哥請來的老師準備正式接收 Enola,我們只見二哥眼睛飄向別處相當不自在。也許本片是一場「監護權」之爭?只是大家爭的不是現代家庭劇老梗的權利問題「誰得到女兒」、而是挺身承擔的責任問題「誰要扛女兒」。

看得出來,沒有家業負擔而能閒雲野鶴的二哥,他向來活在自己世界當個不沾鍋,但他在此片對這不沾鍋身段又處處感到不自在。此片中好多人都在相繼提醒他:(1) Enola 失蹤,他先事不關己「大哥會找到她的」,管家女僕卻堅持要他找,畢竟「您以前曾遺棄她一次、別再棄一次」;(2) 與大哥喝酒看報,他說我不接子爵案、專心找妹妹,大哥還酸他「你從沒關心過她」讓他被刺到;(3) 被茶館主人 Edith嗆「你不關心政治,因為這世界很適合你,就不關心它的改變」,「你無妻無友,只關心足跡和煤灰」但「你出媽媽意料竟會關心妹妹?是好的開始」。

這位二哥當然是關心妹妹的,但總是一種雲淡風清保持距離的關心:(1) 片頭,他在回家初見長大的妹妹時,先對妹妹的監護請求冰冷拒絕,後來才若無其事坐到樹下當個朋友分享點智慧小語;(2) 後段,他找妹妹一圈終於找進淑女學校見妹妹,還先以智慧小語做點不痛不癢的分享,終於被逼吵起架來「我不關心政治」「你也不關心任何人、只關心線索」甚至「我對你來說只是個案子」時,這不沾鍋二哥終於卸除心防「我來是因為關心妳」!小妹終於暢然理解 "You're being emotional.",並放鬆回敬 "It's understandable but unnecessary."

本片這世界裡人人都認識這二哥、螢幕前的觀眾好像人人也都認識這二哥?我個人是不怎麼認識他、只知道 Henry Cavill 那矜持靦腆壓抑心裏衝突的姿態好帥!也許,在家族裡身為次子沒有負擔、自顧自去城裡闖事業做自己愛做的事、每天專注觀察線索抽絲剝繭解謎破案、徜徉在自己的偵探小世界,就是屬於二哥的田園?而本片屬於二哥走出田園的成長,也許就是在片末終於決定「這妹妹,就交給我監護吧」?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9/12/08/1404523.jpg



此片豐富在於,這既是主角 Enola的成長故事,也是一群配角乃至整個時代的成長故事。人人都要走出自己眷戀呵護的小田園、出去認識新的人們、對這世界發出聲音做出改變:

Enola 要走出母女小田園,關心有緣相遇的落難子爵;
子爵也要走出花草小田園,關心改變英國的法案投票;
媽媽要走出保護女兒小田園,正視女兒獨立闖蕩,還先她一步造成改變呢;
二哥要走出偵探事業小田園,當監護人照顧妹妹,她還先自己一步破案呢;
大哥要走出傳統英國與父權小田園,改革法案通過了、叛逆妹妹由不乖二哥監護了,
他還需要這麼在意嗎?一如往常發發牢騷就好,去喝一杯吧;
英國也要走出精英統治小田園,明日將有更多勞工、更多女性與異族,發他們聲音。


倒是屬於 Enola自己的少女成長小啟示,還要等到與心心念念的媽媽重逢:媽媽不是不愛我,只是媽媽另有理想需要出走;女兒也不再需要隱瞞保護,而可以讓她知道更多獨立冒險做自己決定。也許,Enola 名字倒過來的 "Alone",是少年可以獨立探索又同時堅守自我的「獨行」;但獨行的路上絕不自掃門前雪忽視他人,就不會「孤獨」

這個「獨行而不孤獨」或「獨立自主而不斷絕外界」的概念,落到本片的少女浪漫上,就是 Enola不會經歷一場冒險就嫁給子爵、但子爵「還沒擺脫掉她」一定還會再相見。套句我高中老師的話就是:「學生時代不用單戀一枝花,可多多和不同異性嘗試交往」XD 廣泛一點這概念對少兒成長各層面也都挺勵志,譬如你要專精學習一樣事物、卻又不要排斥其他事物,又譬如你可以融入一個小團體、也要開放認識其他朋友,或是你對未來可以勾勒一個專業夢想、但也要多元發展不要排斥其他領域...

畢竟這就是部少女冒險片,比較像美國家喻戶曉的 The Hardy Boys 或 Nancy Drew 等少年偵探系列,這些少兒文學與影劇的重點與其說是硬派的推理,還不如說是少年捲起袖管解決問題學習勇氣與友情。以這角度看,我是很欣賞這部電影的,至少它針對少年觀眾不但故事正向勵志、感情簡單真摯、歷史典故豐富、節奏輕快活潑,它視覺上的建築景觀器物服裝也多彩豐富、音樂也以一個核心主題多種變化朗朗上口,給少兒看應該是個好選擇!至於我這成人觀眾喜不喜歡這片呢... 既然 Enola奮不顧身救小羊,我就愛她也愛這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0Zf9sXlHk

--
最後記幾句勵志小語:

"Look for what's there, not what you want to be there."
"Try to be excited, not disappointed, at the possibilities of something new."New thinkers "never could focus on what was.It was always about what could be.""Perhaps she wants to change the world?" "Perhaps the world needs changing."
Finishing School? "I'm not finished yet!"
"Being alone doesn't mean I have to be lonely."
"She wanted me to find my freedom, my future, my purpose."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222.64 (臺灣)
PTT 網址

fhjqwefs 09/25 15:48從標題的天才少女以及福爾摩斯片的定位 其實我本來

fhjqwefs 09/25 15:48是期待能看到略遜於夏洛克的縝密推理表現……

所以我就默默當作沒看見那四個字 XD

crazybox 09/25 17:18推「你不關心政治,因為這世界很適合你,就不關心

crazybox 09/25 17:18它的改變」

tw15 09/26 04:01推介紹

recycling 09/26 10:38推心得,不過這部的生硬劇情轉折和邏輯漏洞我還是沒

recycling 09/26 10:40辦法接受,這部的缺點對我來說無法用一句這是YA片可

recycling 09/26 10:40以掩蓋的了的

我唯一看得有點頭痛的是:怎麼女權戰團和子爵小弟,都不約而同找上 Limehouse?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222.64 臺灣), 09/26/2020 11:31:18

Muscari 09/28 11:08難看 囧

zzauber 10/02 19:38推好文。不欣賞此片的人,看片標準頗高的,呵呵。

sunnny 10/10 23:41今天看了這片,再看這篇文覺得很棒!

WK7er 10/11 23:19我也覺得不錯看,雖然結局還是很套路。如果是這篇

WK7er 10/11 23:19看法的話真的是不錯,不過大家幾乎都是衝著福爾摩

WK7er 10/11 23:19斯名號看的,自然對於推理會相當期待,失望也是可

WK7er 10/11 23:19以理解的。是說看到一半突然想到如果這一切都是麥

WK7er 10/11 23:19克羅夫特為了讓倔強的妹妹找到好人家嫁,聯合所有

WK7er 10/11 23:19人演的一齣戲,讓艾諾拉和小侯爵一起冒險,因吊橋

WK7er 10/11 23:19效應產生愛意的話...那就神啦!不過當然不是啦哈哈

WK7er 10/11 23:19哈。但小侯爵真的帥(攤手

WK7er 10/11 23:21如果片名是少女福爾摩斯的大冒險,或許就不會對推

WK7er 10/11 23:21理保持著太高的期待吧哈哈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3.103 臺灣), 10/13/2020 02: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