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的行進人生 The Glorias
Gloria Marie Steinems(1934-)是美國女權主義者、記者和婦女解放運動代表人物。
從片名在 Gloria 後面加了 s,你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一輛搭滿女性乘客的
灰狗巴士上會出現五個年齡階段的女主角,其中艾莉西亞.維坎德和茱莉安.摩
爾分別飾演青年、中年的 Gloria,本尊當然就是演自己囉!
* 少年/青年/中年時期的 Gloria,側面有幾個角度居然很神似,佩服佩服。
《我的行進人生》是部很標準的傳記電影,它爬梳了 Gloria Steinem 的人生:
從雙親對她的影響:媽媽曾經是匿名記者,爸爸告訴她人生不要只停留在一個地
方,所以她不斷為平權奔走;隻身在印度念書旅行,見聞當地女性的遭遇;加
入時代雜誌,為寫稿當臥底花花公子當兔女郎;倡導女權運動,與友人桃樂西.皮
曼.休斯共同創辦 MS magazine;短暫的婚姻與累積至今的聲望。
導演是曾經執導過《揮灑烈愛》《愛是唯一》、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魔笛》的茱莉.泰摩,她慣用的魔幻手法也出現在巴士上不
同時期女主之間的對話/辯證與黑白彩色畫面同框上。
除此之外,她還運用大量新聞畫面,試圖重現女權運動時期的風起雲湧,也像《阿
甘正傳》一樣,將青年 Gloria 安插在報導圖片中,虛擬了一部分真實。
本片最大的彩蛋應該是好久不見的貝蒂密勒,上次看她在大銀幕現身是《花嬌
男孩裝扮秀》。雖然她出現的片段不多,但聲量極大,也充滿強烈的辨識度,其
所飾演的 Bella Abzug,本業是律師,同時也是社會運動領導者。
片長將近兩個半小時,卻也只能蜻蜓點水般帶過 Gloria 精彩的四分之三的人生
,有點意猶未盡。但對女性主義或女權運動興趣缺缺的觀眾,可能每一秒都如坐
針氈。
附註:
Mrs 已婚婦女
Miss 未婚女士
MS 適用於前兩者
ERA Equal Rights Amendment
平等權利修正案
https://youtu.be/fLD6m9moheY
--
※ 編輯: tuhsiaofu (114.39.224.147 臺灣), 12/23/2020 19:38:53
推意猶未盡、與如坐針氈
49
[爆卦] 烏克蘭女神Gloria Sol 搬來台灣?本魯自從在表特板初次見到Gloria的芳蹤之後 就一直默默追蹤她的if 剛剛發現她的限時動態出現這個49
[花邊] LBJ說到隔離期間最想念他的媽媽來源: USA Today 網址: LeBron James sweetly explained how much he missed his mom during quarantine LeBron James解釋在隔離期間他有多思念他的媽媽 Many of us over the past four months or so of quarantine and limited travel37
Re: [花邊] Karl Malone 馬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運動視界去年就報導過了 你這冷飯不知要炒多久 自己至少在推文看過不下六、七次 回推文也不下個三、四次 要聊這件事前請先把前因後果講清楚4
[問卦] 阿辰師哪集Gloria最多?剛剛看了阿辰師的三分鐘年菜小教室 學得差不多了,明年打算煮給全家吃 以上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阿辰師哪集Gloria最多? 有卦否?3
[心得] Mrs. America S01E01-02 (雷)這是FX與Hulu合作,在Hulu上架的影集,講述的是一份到現在都還沒有正式通過的法案 ERA-Equal Right Amendment-平等權利法案的故事。 這個用意在於保障所有美國公民享有平等權利而不受性別差異而有所分別,範圍含括 離婚、財產、就業等方面的權益。 對,這樣的法案直到現在雖然已經獲得了38州的批准(今年1月,伊利諾州),但就是還沒有3
[閒聊] Gloria Martinez是亞洲式媽媽嗎?Martinez一家雖然是住在Night City的美籍拉丁裔, 但Gloria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非常亞洲式媽媽? 拼命賺錢也要讓David上好學校,念好書出人頭地, 還會情緒勒索David一直要他上學唸書, 大家也都知道David這樣的拉丁裔是很孝順很聽媽媽的話的,根本經不起情緒勒索。2
[好雷] 我的行進人生 The Glorias (2020)friDay 影音今天剛下架的《我的行進人生》,改編自六零年代至今不停發聲的女權運動記者與作家 Gloria Steinem 之自傳 "My Life on the Road"。它既是一部傳記片爬梳女主角 Gloria 自身歷程、也是一部歷史片見證六零至今的女權運動與多種民權運動、不過更有趣的是它自我回憶的「自傳」性質:人生不同階段有好多個複數的 Glorias、在人生每個當下遇到的事件要是換個年齡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與做法,本片就派了四位演員與一位本尊演出「五個 Glorias」包括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片尾的老年、大家一起搭上一輛「腦內巴士」彼此攀談觀察窗外的風景! 玩這種「腦內巴士」與「世界風景」的舞台劇手法,靠的就是從劇場界出身的導演 Julie Taymor ,她電影代表作是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片《揮灑烈愛》,不過在電影界並不多產,後來至今也才拍了披頭片《愛是唯一》與莎劇片《暴風雨》,因為她主要舞台都還是在劇場,包括許多浪漫主義德語歌劇與紅遍全球二十年的音樂劇《獅子王》!我個人對她的其他劇場作品也不熟,但看她電影就很有劇場人味道充滿象徵手法。而面對《我的行進人生》這部片,她顯然以原著自傳那 "On The Road"的精神為主軸,要把這個小人生與這個大歷史拍成一條不停運轉前進的「道路」。 這道路,路上的巴士是黑白的也是動態的,裡面坐著從小到大的女主角 Glorias共五人,不過巴士就像個腦內劇場並非人人都同時存在:有時孤身一人或雀躍或憂愁地看窗外風景、呼應著每個年齡階段在現實中「旅行」看世界的經驗;有時跨一個或多個年齡層讓兩人對話、讓小的好奇詢問大的「我的夢想長大後實現多少」、也讓大的回視小的「如果重來一次我可能會怎麼做」,這段主要以青年演員 Alicia Vikander與中老年演員 Julianne Moore 的對話居多;有時除了老年本尊外四位演員一起來,有些從童年到老年都不變的簡單初衷,四人一起玩腦內行動劇颯爽出擊! 這道路,路旁的風景是彩色的也是屬於當下的,是 Gloria 從小時 1940s到少時 1950s到青年 1960-70s與中老年 1980-90s,那風景的主軸當然就是女性的處境、而對這處境的理想與奮戰是要透過不停旅行擴大認識的!童年白人家庭裡,貧窮卻樂觀大膽的父親、與多才多藝卻抑鬱的母親呈強烈對比;少年搬到破敗區,對白人女孩像是家道中落、對比黑人女孩蹦跳踢踏展望著未來;大學讀到印度去,走訪鄉土看見異文化生活、底下相通的是女性家戶處境;青年進媒體職場,臥底採訪揭露女性遭遇的消費凝視與勞權不公、結果傲慢業界無視議題只放大她臥底當的「兔女郎」。1
[好雷] 當愛再來的時候 Gloria Mundi (2019 法國片)本週法國片,有馬賽社會派導演 Robert Guédiguian的新作《當愛再來的時候》Gloria Mundi 。我以前是沒聽說過他,這次查一查才發現他已是影壇老將了、而且拍片四十年來幾乎都在拍他家鄉馬賽的社會問題、包括勞工治安社福移民等等,只是台灣曾經上過的比較少。他堅守問題叢生的家鄉大城馬賽、而且很喜歡用固定幾個演員老班底,這一點一直令我想到堅守家鄉大城 Liège/Seraing 的比利時導演達頓兄弟,或是常常聚焦北英格蘭(但比較會移動)的肯洛區;在法國內,也令我想起住在 Lille/Roubaix而去年拍了《今夜,我們無罪》的 Arnaud Desplechin。 這次就當我的 Guédiguian初體驗,光就這部新片《當愛再來的時候》來說,我覺得在戲劇性和寫實風格上好像還差肯洛區與達頓兄弟一截,不過電影處處能傳達出他對家鄉各種現象的憂心,令我就算看這麼一部沈重鬱悶步調緩慢而且多線切換的社會片,都能看得緊張擔心而目不轉睛!本片片名 "Gloria Mundi" ,其典故是拉丁文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於是世界的榮耀傳承下去」。這「傳承」,可能就在導演自己這個 65 歲世代三位老人主角、與四位 30-35歲世代的年輕主角之間,而且剛剛迎接了第三代小寶寶、就取名 Gloria 。 片頭小寶寶誕生、人人來道賀、彷彿人生充滿了希望;但很快我們就會知道,人生有了寶寶反而充滿了絕望。「我們不生小孩、人生多成功」,「他們要生小孩、人生變魯蛇」,甚至連 Gloria 的媽媽也瀕臨崩潰「真希望沒生小孩、塞回去就能活了」,當媽媽在爸爸和寶寶面前這樣說時,真的已經到毀滅邊緣!話說這種洩氣話我以前也常常說,總覺得明明人生衝刺正在大好時光,突然間來了個寶寶後一切都被堵塞了,而且這堵塞是連鎖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割捨掉本來一帆風順的夢想;不過看了這片,聽到類似的抱怨,我才知道自己多無病呻吟,因為主角的處境比我慘太多! 《當愛再來的時候》談一個家庭面臨寶寶出生的家庭經濟之奮鬥掙扎,其中不乏年輕人投身的新創事業,這養家活口大不易的基本格局首先令我想到肯洛區去年的《抱歉我們錯過了你》,只是當《抱》片的劇本與拍攝都緊密聚焦匯聚全片張力時,《當》片是比較散焦的,家庭成員七位主角間竟可以分六線發展談六種行業!可想而知,每一條支線與其要談的行業,都不會像《抱》片那樣層層推進做出深度,不過以馬賽這城市來說倒是做出了廣度,像是一幅「當代馬賽風情畫」一般看著芸芸眾生的掙扎、讓唯一不用掙扎的一位主角宛如天降聖人般寫詩紀錄著一切。- 本週新上映電影中,有澳洲音樂傳記片《生為女人》I Am Woman,片名取自第二波女權運動奉為國歌的懷舊金曲 "I Am Woman" ,電影本身即是創作者兼原唱者 Helen Reddy的傳記故事。不知多少版友聽過她的歌?我個人看完片覺得過去有印象的大概兩三首而已,不過整個 1970s夜總會大樂隊的名伶風情有出來、1960s 開始的嬉皮與反文化運動也有出來、1980s 第二波女權大集結的歷史時刻也有出來!這電影既有滿滿復古金曲饗宴、又有女權運動與女性覺醒,我個人雖然非常享受、但也可以預料不是本版主流會喜歡的題材... 還請參考自己興趣選擇欣賞。 此片導演是澳籍韓裔的慕雲珠,這是她第一部劇情長片,不過其實她 1991 就開始拍片是個資深影人了,只是過去都拍紀錄片累積了不少樂人題材與社運題材的經驗,在《身為女人》這部劇情片可以派上用場駕輕就熟。也還真的,她的紀錄片老手與劇情片生手之特色多少都顯現在本片細節中:一開場,主角 Helen Reddy的青澀闖蕩與角色鋪陳期,很多對戲純「介紹角色」草草帶過的工具性格很明顯;不過只要到音樂現場與社運現場,拍攝剪接與演出就處處有感如身歷其境;而到後來,Helen 的音樂人生與女性意識逐漸強烈起來時,那對戲歌唱對主題的呼應就愈發清楚了。 這個女歌手 Helen Reddy在美國 1970s流行歌壇赫赫有名,而她對澳洲人來說更是個攻佔美國流行樂壇的「澳洲之光」!本片從 1966 年演到 1989 年、從她 24 歲剛到美國演到她 48 歲付出登台為女權運動獻唱;不過飾演她的澳洲女星,竟是開拍時才 23 歲的 Tilda Cobham-Hervey,部分台灣觀眾應該在去年怪片《深夜加油站遇見抓狂衰事》看過她演個叛逆暴走的醜小鴨,誰知今年竟搖身一變成為風華絕代女歌手!本片也許在「樂人樂思」與「女權申論」方面都有點差強人意,但只要有她的演出尤其是站上舞台時,就深深引人認同而關心,願意為她津津有味地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