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無雷] Playtime (1967)

看板movie標題[無雷] Playtime (1967)作者
Rosor
(我就是城武 別再問了)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這部喜劇電影跳脫現實,以他獨特的鏡頭語言、標誌性的場景風格與對
現代工業文化的再詮釋聞名。

一、鏡頭語言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鏡頭,觀眾透過鏡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焦點,藉以得知
現在發生甚麼事情,演員的台詞、表情、肢體語言、場景的變化、細節,以及觀眾的目光所在之處,都是由鏡頭掌握。在電影系經典教材大國民(1941)裡面,利用深焦與長鏡頭的結合,讓角色的敘事前後更齊全,也維持了畫面的完整性。

在玩樂時間裡,我們不再是像是現今常見的商業電影,緊抓著主要演員不放,當演員傷心時,我們也會感到難過,當演員激動時,我們也會看得從椅子上跳起來,以個人一部非常喜歡的電影落日車神(2011)為例,開頭便將鏡頭設定在主角車內,接著幾乎沒有一分鐘
鏡頭是離開主角的,我們把自己的靈魂注入在鏡頭在拍的人身上,我們的情緒與他們連結,藉此產生沉浸感,大多數的電影也都是如此。
但是在這部片的鏡頭語言中,我們卻難以感受到任何情感。

這是為甚麼?

這是鏡頭所要刻意表現出來的「疏離」。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是誰?我們不再是主角,我們也不是任何一位角色,我們只是一個觀察者。我們觀察著一個虛構的巴黎,充滿玻璃帷幕、摩天大樓與霓虹燈招牌的巴黎。

這部電影中鮮少,甚至幾乎沒有採用任何聚焦鏡頭,更多的是採用深焦鏡頭,把場景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歸納進去。他做的只是拍攝這個空間的人與物,看起來就像是不經思考的拿起攝影機就開始狂拍猛拍,說到這邊,感覺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不是嗎?

同時是,也不是。

雖然充斥著與故事無關的場景,但是這對整部電影所想呈現的美術風格帶來了不可置信的影響,讓觀眾能夠更沉浸在這個不巴黎的巴黎。關於這點,我們會在下個章節談到。導演並沒有忘記這部電影的主軸仍然是個喜劇,在拓大的場景中填入了不計其數的細節,如果只是單單跟著這部片的兩位主要角色觀看這部電影,而不多花心力在主角身後的其他事情,那真的是太浪費這部電影了。

二、美術風格

這部電影的美術風格宛如身處在另一個時空,那個時空充滿著灰濛濛的工業化、透明的讓人一頭撞上去的玻璃、笨重不人性的機械,彷彿是人類的相反面。

有學過繪畫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人體就是由非常多的圓圈劃出來的,但在這個巴黎裡面,所有建築都是稜角分明的,辦公場所的格局、展覽會場,每一樣東西都是井然有序。

另外,大量玻璃的運用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特色,所有你想的到的牆壁都是玻璃做的,這也讓作品中許多的喜劇情節都是由此發展而來。

這樣進步的工業化,讓真正的巴黎被掩埋在了玻璃帷幕與摩天大廈之中,透過玻璃門的反射,你才能看到倒映的艾菲爾鐵塔,在一棟又一棟複製貼上的摩天大廈後面,你才能勉強看到巴黎最華麗的亞歷山大三世橋,灰暗的街道讓路邊的花販更為顯眼。

三、失能的社會結構

一座城市裡先有人,才有物,但這個社會就像是那走過頭的工業風格一樣,這裡的人際結構也非比尋常,甚至達到了荒謬、超現實的程度。

何謂失能?舉例來說,一個團體中有十個人,同時也有十人份的工作要做,在失能的社會結構中,你可以說是十個人之中只有一個承擔著做十人份的工作,另外九個人就只是整天無所事事。

以第二幕中一個橋段為例,主角之一的于洛先生要求會客,因此他找上了一位在開著門的等待室前面抽菸的老警衛,于洛請他傳達他到訪的訊息,只見老警衛打開一個像是六零年代錄音室會出現的機器,緩緩按了好幾個不同的按鈕,之後終於有人走過一條長的荒謬的走廊,那人與于洛先生見面,接著幫他打開等待室的門,請他在裡面等。然後呢?

那人走了,他走了整整兩分鐘,只為了幫于洛先生打開先前已經開啟的門。

這不禁讓我想起卡夫卡所著的城堡中的情節,城堡是一個充滿文書作業的政府組織,你想要借一枝筆,要通過百百種不同的文書關卡,最後當你成功借到那支筆的時候,筆已經不再重要了。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就是如此荒謬。


說到這邊,你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這麼讓人驚奇了,獨特的鏡頭語言、超現實的美術風格、不計其數的細節、荒謬的喜劇情節,這些就是讓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中歷久彌新的原因,也是讓我一而再、再而三重溫這冰冷的巴黎的原因。


--
Wherever I May Roam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6.128 (臺灣)
PTT 網址

tim19990312 06/21 16:50喜歡賈克大地對於圓與方的運用~

kevinfort 06/21 20:28超級愛這部!還買了DVD來收藏

Payne22 06/22 10:42這部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