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青春》與《甲子園》高中野球最高殿堂
50與100屆紀念,日本高校野球手的青春羅曼史
運動賽事一直以來讓人熱血沸騰,尤其是團體項目不只考驗選手的訓練也考驗整個團隊的默契和戰術技巧,讓人不得不時時刻刻為場上瞬息萬變的每個時刻繃緊神經。2020東京奧運增加了日本國球棒壘球項目,在今年因疫情延後到2021的賽事中拿下奧運金牌。
棒球是日本當代運動史上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高校棒球賽更被譽為是棒球選手發光發熱的前哨站。兩部紀錄片《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和《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分別為50和100屆甲子園高校棒球紀念影片,彼此以不同的角度紀錄高校男兒的熱血一瞬。
你看棒球賽嗎?就算不運動也不熟悉棒球的人雖然不知道棒球規則或是只是知道點皮毛,但一定也從各種動漫畫與日本影視作品中聽過日本高校野球最高殿堂「甲子園」這個夏季日本集合各地勝出的球隊熱戰場所。
2014年台灣棒球電影《KANO》就敘述臺灣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以殖民地之姿闖進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賽爭奪冠亞軍的歷史故事。各種高校棒球動漫畫主角隊也以進入甲子園取得勝利為目標,現實更是有一群年輕人把自己三年高中生涯都奉獻在追逐甲子園上,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有多大。
紀錄片《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和《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同樣都是以高校棒球甲子園為題材的作品,分別是50屆和100屆的紀念影片。其中《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的導演是日本相當知名拍攝過經典電影《細雪》的導演市川崑拍攝。
而2020年上映的《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則是美日合作紀錄現代日本對於棒球運動和進入甲子園的棒球文化,經過百年歷史下這從美國傳進日本的棒壘球有何變與不變的精神在其中。
第50屆紀念《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影片以敘述關於甲子園的歷史背景和當年48校強隊的各地訓練風景與最後在甲子園球場裡精華的運動賽事實況,還敘述關於所謂的夢幻與經典的賽事片段,整體來說以棒球比賽奪取冠軍榮耀為主題。
但100屆《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的拍攝內容則有很大的變化,是以兩支球隊的球員、教練、社團為主軸的深度訪談,並拍攝在美國大聯盟打球的日本選手大谷翔平的母校棒球隊訓練模式,在傳統與革新之間,日本野球也慢慢的意識到時代變遷,對新一代球員的問題。
《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和《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兩部紀錄片,剛好是一個鮮明的日本棒球對照組。前者拍攝關於球員在各種困境下,如寒冬先挖雪才能訓練、山邊球隊需要上山下海、都市球隊找不到適合的場域進行訓練等,最後以日本刻苦努力的大和精神,邁向目標取得冠軍與榮耀。
而後者則不針對勝負或是刻意美化痛苦的訓練,反而專注在球員的心理壓力與在冠軍前的那群失敗的球員與教練,他們在這場甲子園競賽中發現這場高中野球戰對他們來說是什麼?那些辛勞和失敗在心中代表的意義為何?不再聚焦於勝利者,而是從一般球隊的角度去看待這場甲子園夏日棒球賽。
6萬多人擠爆甲子園觀看球賽。全日本2485所學校最終只48所菁英球隊可以進到這球場,也難怪被稱為高中棒球的殿堂。《青春:第50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這部紀錄片是一部你可以知道關於日本棒球簡史且富有導演個人觀點的電影,很多畫面拍得漂亮又熱血幾乎是完勝100屆的紀錄片《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甲子園:夢想競技場》這部紀錄片有著前者沒有的當代球員與教練對於日本野球的改革與棒球心理學的探討,甚至可以看見球員的日常,失敗者悔恨的背影,但人生不是一場球賽還得繼續走下去,從失敗中振作變成更出色的人。
阪神電車甲子園站的標語是:98%的高中球員在這被打敗,然後在這變得更強。勉勵那些雖然失落但曾經青春過熱血過的野球男兒。但兩部影片也都點出很多日本棒球依舊未變的問題,女性在棒球圈子依舊是邊緣人,不管過去到今都是如此,電影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甚至在改革方面過了五十年有些球隊邁進第一步。
日本許多球隊還是採取傳統學長學弟制、吃苦長時間練習、聽教練訓話的傳統棒球文化,日本野球下一個五十年是否真能隨時代變遷,還是只是嘴上的改革,讓人拭目以待。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輸了只能帶一把甲子園球場的黑土回去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