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好雷] 愛別離苦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愛別離苦作者
jola
(jola)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7

雷文防雷資訊頁



~*-*~*-*~*-*~*-*~*-*~*-*~*-*~*-*~*-*~*-*~*-*~*-*~
心得文應該沒有雷,但還是防一下好了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記錄片不用劇本矯情
人生境遇就是一場高潮跌起


板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推薦文

可是楊力州導演的記錄片總是意外能牽引觀眾們細膩的情緒,
如身處其中,硬是憋著撐著的委屈,與不懈的執著,


關於夢想,關於人生,


我們都是在用「理想」的方式踏遍道路,尋蹤所有可能的機會,

接觸楊導從<拔一條河>開始,也才再看了一部<紅盒子>,
就覺得導演在對生命故事的敘事方式,
是仔細的補捉對話中的感受,

引導觀眾投射進入角色曾經與正在發生的一切,



這次<愛別離苦>,也不單單只是佛教八苦,

片尾在片名上裡加上逗號,變為<愛,別離苦>,

就個人感受是「愛-別、愛-離、愛-苦」的對價關係,
沒有愛,也就沒有別、離、苦,
然而有愛,才是一個人,


故事終究要談的不是苦,而是人,
而人的真實經歷,又怎麼能當成是故事來看。

桃園「菱潭街」只是一個不見名、也一群無名的女性故事,



性別是一個很有趣的角色識別因素,一般的電影並不會偏重於某個色彩,
因此往往是要對特殊角色進行刻畫時,才會有相對的不同比重,

愛別離苦,為何恰用六個女性角色來刻畫呢?


MOMO、淇姐、家華、音樂老師、佩佩(媽媽)、葉鈺渟。


我們看起來再平凡無奇一成不變生活的人物,
隨著電影時間的延伸,

赫然發現每一個女性的背後,都有一個「堅持」的重量,

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社會、為了夢想,
誰不是這麼用力的讓日子一天撐過一天,看著太陽起起落落,

愛與苦不該是相對,
相對應於愛的,是我們願意承「受」。



家華與伴侶怎麼看著看著投票結果就哭了呢?
佩佩想著兒子是笑著,可是家華媽媽怎麼跟家華講話也是哭了呢?
MOMO看著妹妹沒掉淚,可是想起過去家裡的事也一樣哭了啊。

我喜歡淇姐,一個在描述曾經離自己好遠好遠的經驗,
很乖、很聽丈夫的話、很早就結婚、丈夫說導演的壞話,
雖然很矛盾,但最後說到丈夫還是給了自己一個肩膀時,

我也是哭了,誰不是只是希望生命裡有一個依靠呢?




我也喜歡音樂老師(很抱歉我忘掉名字但又找不到),
為了夢想的堅持,那是因為心裡有愛,

所以啊,愛的背面不是苦,而是心甘情願的「受」。


在沒看到拍得如清明的除夕之前,
我沒想過有人的過年是這樣的「團圓」形式,

在接觸了硬生生的別離後,緊接而來的是鈺婷的「生」,
感受衝擊配上龐大氣勢的<魯冰花>管弦樂旋律層層疊疊,



我想越有巨大音量的陪襯,自己哭的力道也就有多大。


生命本來是一個循環,愛-別-離,
有聚有離,故事結束在新生命的誕生,

新生命是愛,同時也是承受的開始,


透過劇院空間我們跟那條街的生命也好像有了連結,我想故事未完待續,
坐在戲院裡等待劇終人散的人,也能再把自己的故事好好演出下去。



--
場次實在不多,比起其他的熱門大作,很推薦大家去(哭)看看,
然後感謝願意真實生產拍成記錄片的勇氣人(?獻上身為女性的敬佩 XD

以上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7.43.169 (臺灣)
PTT 網址

reski 03/03 16:01不是紀錄片不用劇本矯情吧,楊力州的電影常常編排

reski 03/03 16:01和剪接本身就很矯情。看過《紅盒子》就覺得這人很

reski 03/03 16:01有問題,總是把自己的位子放在被記錄的人之前。

reski 03/03 16:03《紅盒子》大師們久別重逢演出那一段被他剪的有夠

reski 03/03 16:03噁心,煽情又矯情,也不尊重主角們。

jola 03/03 19:39那就是矯情到我很喜歡,直接中淚點囉

jola 03/03 19:40歡喜甘願「受」所以愛啊

carto 03/03 21:59電影確實很矯情,人物故事有可看性,但電影的編排呈

carto 03/03 21:59現令人不耐,會想喊導演你夠了吧。

butmyass 03/03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