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心得] 我從美國商院同學身上學到的事

看板studyabroad標題Re: [心得] 我從美國商院同學身上學到的事作者
William8182
(威廉)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1

看到這篇文最近又有了第二波的討論
無意間想到之前在Twitter上看過的推文覺得值得跟大家分享
我是覺得拿美國和台灣整個群體去比較誰比較愛裝懂其實沒什麼意義
畢竟不管身在哪個國家,裝懂大概都不會是什麼討喜的特質
對於在理工領域的學術界中,裝懂又是很容易被識破的
很多時候裝懂也意味著失去更多學習的機會(因為別人以為你懂就也不多做解釋了)
原文作者有提到他的美國同學說"I never say I don't know."
而在後續推文也有看到有人對同一句話有不同解讀
但不論當下該同學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甚麼
在美國的理工學界,僅僅說一句"I don't know."的確也是一件不被鼓勵的事情
在我博士二年級準備資格考時
學長姐都有提醒我們如果committee的問題本身不太合理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時
僅僅回答一句"I don't know"絕對是下下之策
畢竟committee絕對不會希望系上培養出來的博士生
在面對未知的題目時沒辦法根據自己的學術做出初步的推論

因此我認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
第一步就是按照自己所學,去做一個合理的猜測
你可以說,I'm not entirely sure about the reason that [...], but I think [
insert sth. intelligent].
這種猜測並非盲目的猜測,而是所謂的educated guesses
就算是自圓其說,committee(或者是同組組員、whoever asked the question)
也能從你的推測中去了解到你的程度和潛力
(當然在回答時,還是要提到說是自己的推論,不然很容易就變成裝懂

但如果今天碰到的問題真的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呢?
如果連做出初步的推論都沒有辦法的話該怎麼辦呢?
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部分,你可以表達你不知道或者不熟悉某個領域
但相同的,比起"I don't know."這樣的回答
其實還是有許多其他比較好的表達方式
這些方式表達的意思其實跟I don't know相去不遠,但是的確比較"educated"
(就像是你幾乎不會看到一個到你系上演講的學者在面對提問時只講一句I don't know然後就急著回答下一題)


以下我就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原推特貼文的回應整理一下
(推特貼文與回文的人很多都是母語為英文的學者)
Better ways of saying "I don't know."/"I am dumb and ignorant."

- I'm pretty much a clean slate on this topic.
- I need to read more before having a strong opion/hypothesis on this topic.
- I'm pretty sure only a little bit of my prior expertise translates here.
- I need to refresh my memory/Ah, it's been a while ...
- I'm afraid that this is not my area of expertise.
- You're far more expert in this than I am.
- I wouldn't presume to be an expert on this topic.
- I only have a passing understanding about ...
- I'm not up to date on this.
- Note being burdened with preconceived notions on this topic, I think that ..- I'm still on-boarding information in this area.
- I bet the answer to that is known, but not by me.
- Is there anything you would suggest reviewing to get up to speed on this?
- This is outside my wheelhouse/scope of expertise.
- I'm just now delving into this topic for the frist time.
- I've barely begun scratching the surface of the topic.
- Most of my previous knowledge is only tangentially related. I'm looking
forward to delving in deeper her.
- Assume I know nothing and you won't be far off. -> 某位教授提到自己審海報時會對presenter 這樣說

也有人提供了一些比較「非正式的」回答:
- I'm here in listening mode today.
- Hmm cool. Good to learn something new every day.
- Give me a day and a cup of coffee, and I'll tell you more than you want
to know.
- I'm within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fully ignorant. (我蠻喜歡這句的哈哈)

以上僅為節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原貼文: https://bit.ly/2XLCsEo)
貼文中有不少人提到自己在meeting或是defense用到或者聽到這樣的用法
而值得一提的是,原貼文作者也提到了
"I'm totally fine with saying "I'm a total noob/I have no idea"! But for the
sake of appearances I think it's best to diversify and have other more
elegant phrases in the queue as well."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補充用過或聽過的回應~


※ 引述《chuminnieya (艾琳)》之銘言:
: 網誌好讀版:https://shorturl.at/kmZ23
: 嗨我又來了,趁空擋趕緊發心得文們
: 再不發我懶惰症又要發作了
: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煩~
: 這邊主要想聊聊我在美國的文化衝擊
: 從翻白眼到理解適應的過程
: 每個人體驗都不太一樣
: 不要鞭太大力XD
: 1. Self-Confidence
: 大家都耳聞美國人很愛發言吧
: 在台灣都要有十足得把握才敢發表意見
: 在美國只要有兩成的把握就會瘋狂舉手
: 深怕自己的才華被埋沒
: 剛開始在課堂上我聽著美國同學口沫橫飛地的講述自己的論點,其實在內心已翻了無數

: 白眼
: 不是說他們的觀點不ok或我自視甚高覺得都聽得懂,而是很多時候已經到了為了發言而

: 言的地步
: 常常五個人發言但三個人都在換句話說,瘋狂rephrase其他人的觀點
: 除非影響到課堂進度
: 不然教授依然會大力讚揚That’s a really good point!
: Great question! I’m so glad you asked!
: 同樣地在小組討論,除非我有不同見解或是覺得這觀點有漏洞我才會發言
: 我一直覺得這樣沒事
: 直到有一次我們小組在互相給feedback時
: 我的美國組員們跟我說
: 「妳平常討論時為什麼不多說話呀? 妳每次發言的觀點都很好很有幫助,我們很需要有

: 作devil's advocate!」
: 『因為我想的跟你們講得常常差不多,
: 觀點一致的話我都有說I agree with you guys呀』
: 「即使一樣也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有時可以激發別人的

: 感,不然我們都不知道妳是敷衍我們還是真的同意,而且妳主動表示同意的話,也不用
: 時間確認妳的想法。」
: *他們都會問沒講話的人What's your thought?
: 美國同學很重視參與度,沒發言跟沒來meeting差不多
: 兩年過去了,雖然我還是沒在課堂上發言XD
: 但自從那次後我都會在小組討論中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
: 碩二開始因為大家要選不同的課
: 要跟沒怎麼講過話的同學同組
: 我甚至自願be a team leader
: 這是我在台灣沒想過自己會做的事
: 曾經覺得開會就是講求time efficiency
: 不要扯一堆有的沒的如果大家都同意就趕快進行下一步
: 但這卻造成沒人重視你的想法
: 甚至覺得你很多餘
: 開始表達想法後,明顯感受到他們重視你的程度提升了
: 不發表意見時期 -
: 假設開會時我因為其他事情比較晚到的話
: 他們就跟我打個招呼繼續討論也不會給我前情提要
: 開始多發言後 -
: 我要是有事必須晚點到,他們會reschedule配合我的時間
: 或是照樣開會但我一加入會議就briefly recap剛剛討論的內容
: 有時作業要做的research比較多
: 我會跟他們靠夭說哀呀怎麼這次作業這麼多
: 組員會開玩笑回我
: No worries we will get 100 on this assignment bc we got you on our team!
: 勇於表現自己才會被認同
: 2. No harm in asking
: 在台灣不確定作業怎麼寫都會自己想辦法做出來
: 要考試了找學長姐要考古題
: 老師給幾分就幾分
: 但在美國就是問問問問問到底!
: <作業>
: 之前有些報告我覺得我寫得很ok但分數沒那麼理想
: 我去問高分的同學是怎麼想到要往那個方向寫的
: 『我問教授的阿,而且到一定的進度就會跟教授check am I on the right track』
: 我第一次聽到很震驚
: 我以為要真的很茫然才去問教授
: 沒想到竟然可以跟教授確認方向與答案對錯
: 小組作業時,常跑教授辦公室的組都特別高分
: 因為:
: 1. 他們確保自己的內容沒問題
: 2. 跟教授確認地同時教授都會說出個人偏好
: 3. 他們給教授留下了認真向學的印象
: <考試>
: 考試前同學會問考試方向題目類型等等
: 我以為這都不能問,就好好唸好自己的書呀
: 但大部分教授都會因為同學問了而說明大概有幾個選擇題幾個essay題,題目方向會是

: 麼
: 同學最後還會凹能不能多帶張cheat sheet!
: 考試中同學會一直去找教授問問題
: 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問什麼,但我超震驚!
: 會就會不會就不會啊到底能問出什麼?
: 尤其申論題,我都看得懂題目了美國人不可能不懂啊
: 考完後或交完作業也常看同學去argue分數
: 若覺得太差會要求老師curve
: 拿了A-會想盡辦法要成A
: A-以下別說了絕對要據理力爭
: 我覺得來台灣念書他們看到成績應該會崩潰
: 之前有一次經濟學報告班上有很多人分數很低
: 吵到教授快瘋掉之後宣布全部加10分還20分
: 我們組蠻高的就直接加破滿分
: 但我實在太震驚了
: 在台灣考了幾分就幾分
: 哪有為了低分的人全班一起加分這種事?!
: <工作>
: 去年實習時老闆因為要去度假所以我的最後一週都不會遇到他
: 我原本想說就乖乖去上班吧
: 但後來比較好的同事說,你可以remote吧,就去問問老闆呀
: 鼓起勇氣問了老闆,他直接爽快地說
: Of course you can work remotely! No need to commute to the office.
: 美國同學也有跟我分享自己爭取return offer或加薪的事。總之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

: 怕結果。
: 有吵才有糖吃,沒問是你的損失
: 3. Never say "I don't know."
: 在台灣時不懂絕不會裝懂,不知道就趕快去查去了解,後來才發現這樣說反而會讓人低

: 你
: 某堂課跟了一個從沒共事過的美國人同組及兩個印度人
: (這裡就不說印度人有多會誇大了
: 因為是第一次合作,剛開始先瞎聊寒暄
: 我就抱怨了這作業的產業我不太懂有點annoying
: 那位美國人突然一臉正經跟我說
: Never let someone know you think something is annoying
: and never say I don't know.
: People don't appreciate this kind of humility
: and will really think you can't contribute to the project.
: 我當下有點錯愕
: 也因此開始非常認真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
: 發現真的很少聽到他們說I don't know!
: *不是說完全不說啦
: 比較熟的同學或是朋友間會開玩笑的說「誰知道怎麼做啦~~」我指的是比較不熟且正式

: 工作之類的情況
: 那不知道的情況他們都怎麼說呢?
: 我最常聽到的幾句如下:
: "I'm not really sure about it."
: "I'm still doing research on it and I'll get back to you later."
: "I'm not sure I can elaborate on this topic well."
: "Here's what I can tell you…(講其他似是而非但有關聯的東西)"
: 有時課堂要討論case,老師隨機抽到的美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
: 我問過他們你們都看完了那二三十頁的case?
: *我知道很多master program要看的paper更多頁但我們作業真的爆多會沒時間看
: 『當然沒有啊就skim找個能闡述觀點,然後一直講那個論點的心得就好啦』
: 也有完全沒看依然講得口沫橫飛的人
: 反正教授也不會打臉
: 應該是教育使然,也難怪各個都有三寸不爛之舌,不懂的topic也可以講得頭頭是道
: 包裝自己比說實話重要
: 另外,我覺得美國人的有進度跟我的有進度定義大不相同
: 因為有幾個美國人跟我蠻熟的,也知道亞洲人比他們謙虛,所以他們知道我是會做事的

: (延續上面說的,你不說話他們直接當你是空氣還覺得你是在搭便車)
: 有次小組討論,教授來問我們組進度如何
: 我說只有什麼什麼而已(用了just/only在句子裡)
: 結果另外兩位組員突然插話
: 『教授,她都在亂講啦她做超多!』
: 逼我展示進度給老師看
: 但我真的覺得自己沒做什麼啊啊啊!
: 那次我整理了ppt然後多找了資料
: 但還沒整理出來,這對我來說就是沒有進度
: 但因為組員知道我有查資料
: 他們就要我跟教授說新資料是哪些
: 後來教授走了還跟我說
: 只要有更改及新增都是有做啊! 妳要說了教授才知道我們的progress!
: 後來教授來問我們組進度時,都會開玩笑
: 『M是不是已經幫你們組做完啦!?』
: 總之,我覺得在回應美國人時盡量作正面積極的回應,懂得包裝自己的不足
: (如果是作業就是包裝未完成的部分
: 適度誇大或美化,因為謙虛在美國不是個美德
: 我不是鼓吹大家自我膨脹地bluff
: 而是要有技巧地說話,不要傻傻地讓人看輕
: 雖然不習慣,但要跟他們打成一片就盡量adapt他們的方式囉
: 不知道大家都碰到哪種美國人呢?
: -----
: 一些美國碎碎念的日常
: https://www.instagram.com/imcmch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8.11.28.213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William8182 (76.120.73.214 美國), 06/09/2020 12:37:54

hsnu113706/09 12:48實用文

P097050978206/09 12:59謝謝分享

yeachang170506/09 13:15推分享

edc306/09 13:23這串討論很有意義。

ravenclue06/09 13:34推實用

music74185206/09 13:57

messfang06/09 14:26謝謝分享

threemore06/09 15:26好文推

RedFlower06/09 16:17好文

space2002106/09 16:39

chrls83106/09 16:44感謝分享

richuncle9706/09 19:03

hmsDEBBIE06/10 00:08推好文

Zymaser06/10 11:54邏輯沒錯 但面試的時候不懂就說不懂 不然聽的會很累

urmfo06/11 08:17

ayakolei06/12 23:36推 謝謝分享

roastchicken06/13 09:00push

psion06/23 13:54PUSH an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