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公費留學口試準備與心得

看板studyabroad標題[心得] 公費留學口試準備與心得作者
uenneu
(uen)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之前分享過如何準備筆試,這篇講口試準備與經驗,
希望能對之後要準備口試的人有所幫助。

文章有點長,慎入。



如之前提到的,公費留學我通過筆試兩次,一次是管理學門,另一次是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門,也就是說,這兩個學門我都有進入到口試這關。兩個學門口試問的問題蠻不一樣的,以下會分別談不同學門的口試情況跟我自己的準備方式。

準備口試上比較困難的是這兩個學門對我而言都是跨領域,雖然我原本的學術背景是心理學,但跟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關聯不多,在口試時對兩個學門的口委而言,我都不是該專業領域內的背景,這件事在兩次口試時都有被口委質疑了一下。

準備方式:

先上網搜尋其他人的經驗,看其他人被問過哪些問題,記錄下來練習。

準備一分鐘自我介紹(中英文都要準備)。


管理學門

自我介紹的準備
內容比較著重在「我是誰」、「這個研究與我的關係」上面,也就是「我為什麼想做這個研究」上。
口語表達練習:由於先背好了稿子,很容易講話生硬,因此練習時著重在語調、停頓等方面,盡力讓聲音和緩,感覺像在跟別人聊天、講話的樣子。這部分要感謝我當時老闆的提點與幫助我練習。
由於我不是管理學背景的,在準備口試時有點難預想可能會被問什麼問題,因此我的準備方式是把一分鐘自我介紹講給十幾個不同專業背景的人聽,問他們聽完後會想問哪些問題,再進一步為那些問題準備答案。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專業與生活經驗出發,會提出很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很多問題剛聽到會愣住,要想一段時間後才想得到怎麼回答。這個練習我覺得很有幫助,正式上場時,幾乎沒有我沒準備到的問題。

回答問題的策略
我在準備答案時,依據我當時老闆給的建議,會想著對方是誰?他們有什麼特性是跟我的研究有關的?如何在回答中讓口委對這個研究產生興趣與共鳴?例如,我的研究是跟領導者訓練有關的內容,口委是教授、要帶很多學生,因此當然也是領導者。可能每個人在剛成為領導者的前幾年都還在學習如何帶人,這就可以帶到領導者訓練的重要性。

這樣做的原因是我們不曉得口委的學術背景是什麼,雖然他們都是管理學相關領域的教授,但這仍是很廣的範疇,根據簡章,管理學門包含組織行為、人資管理、行銷與流通管理、企業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創意創業這些領域,大部分的內容我都不太了解,因此與其踏到別人的專業裡講一些我自己不懂的東西,我選擇守住自己的研究,然後讓口委對研究產生興趣。



正式進場口試
沒記錯的話一共有口委五位坐在對面,有一位比較友善,其他人都低頭看資料居多,而且表情嚴肅。大部分的時候口委是依據我的回答再繼續追問下去。

口委沒有深究研究計畫的內容或理論類的東西,而是問這個題目為什麼需要出國去做?覺得國外企業環境與台灣有什麼不同?在國外學到的東西如何能改善國內企業環境之類的問題。

為什麼選擇該國家作為留學目的地?這個國家的學術研究與我的研究之間的關係?

然後因為我的研究計畫與領導者有點關係,有被問已經有很多領導理論了,為什麼需要再多做一個?

另外還有一位口委問我既然不是管理與經濟背景的,那我做了哪些努力來補足經濟學知識的缺口?

除此之外,因為我在某題的回答中提到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對領導者訓練的不同之處,口委進一步問中小企業在領導者訓練方面的特色?我講了一個我朋友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朋友原本是一間中小企業的工程師,他的工作績效很好於是被升為小主管,而他當主管的作法是把他自己的工作方式都延伸到每個部屬身上,結果三個月後,他手下的五個部屬都辭職了,他也不是主管了。我說這間公司原本有六名很好的工程師,但三個月後卻一個也沒有了,這就是領導者的教育訓練很重要的原因,而中小企業往往忽視了好的員工不一定是好的領導者這件事,升遷某位員工後也常常沒有教育訓練,所以我的研究很重要。然後口委蠻喜歡這個故事的。


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門

準備方式
我請了一位經常擔任面試官的人來幫忙準備口試,練習了三個多小時。

練習的內容聚焦在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我是誰?
為什麼要出國?動機、目的等等。
留學對個人的意義。
在國外的期間如何搭建國內外研究合作的橋樑?
回國後能為台灣帶來哪些改變?
生命中的困境與如何克服困境的故事,延伸在國外遇到困境自己是否有能力面對。
盡量為每一個問題都準備三個層面的答案,大到對整社會的影響(歸國後能如何貢獻所學),小到自我層面上的意義。練習時也會思考口委聽膩了哪些答案,要如何在一堆人中脫穎而出等等。

正式進場口試
口試當天我有點恍神,在半放空的狀態進場,自我介紹講了兩三句就忘記了,然後就臨場發揮。

五位口委,中間三位是主力,他們對我的研究計畫有很多意見,包含引用的文獻領域(「應該要多看社會心理學的文獻才對」)、合作的老師(「但你老闆的專長是xxx,你找錯合作對象了吧」)、跟留學國家(「做這種研究應該要去德國啊」),他們都沒有問我為什麼這樣選擇,而是直接給建議。

有一段老師們彼此討論起來他們覺得這個研究應該怎麼做之類的事情,我幾乎沒有被問什麼問題,也沒有插話的機會。有一位口委還建議我應該跟其中某位口委合作做研究。

旁邊兩位一直都低頭看資料,其中一位有問我「為什麼這個有自信可以出國?已經跟國外老師談好了嗎?」另一位則是從頭到尾都沒說話,好像一直在做紀錄。

整場口試下來感覺口委們對我的研究計畫有興趣,所以有很多意見,但問我的問題比較集中在研究主題上我回答後他們會說他們覺得其他方案比較好,有點像在討論一個研究
計畫而不是在口試。


結語

有些人在口試中被用英文問問題,但我在兩次口試中都沒有遇到這種狀況。

我個人感覺口試是很難掌握、很難準備周到的一關,會被問什麼問題完全看遇到什麼口委、他們關心什麼事與他們的研究專長是什麼。如果可以,找很多人幫忙練習口試應該是不錯的策略,可以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也有機會修飾答案等等。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69.217 (臺灣)
PTT 網址

bridgephenN08/30 17:21推><

Abieskawa08/30 18:04

t4rmp408/30 20:25謝謝分享!!

※ 編輯: uenneu (86.27.83.153 英國), 10/31/2021 01: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