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Linn Selekt dsm (Organik stereo dac)
有感於耳機版跟音響版的心得文發文門檻愈來愈高(大家真的都當成論文在寫),其實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發這篇,畢竟真的就是只能用文字來敍述極為主觀的聽感,難免就是充斥著個人主觀的想法跟各式各樣的形容詞…..但會讓我決定分享的主因在於:
個人認為,Linn這家廠牌的好,真的就是要相對於其它廠牌,需要「更長時間」的聆聽時間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而這一點相對來說是因難的,故也很容易被誤殺忠良
(畢竟我們在沒有真正擁有機器之前,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短暫地試聽,並儘可能地多聽不同的機器在短時間內做出比較優劣,在這樣「格鬥音響」的過程中,以Linn 這樣的聲音特質及售價來說,個人認為是極為不利而且大概率在第一時間就會被淘汱出局!
如果有去爬心得文,我們大概都可以找到對Linn的共同形容詞,不外乎如下
正面:
音樂性極佳、很順、久聽不累
反面:
音響性比不上售價、低頻太少太軟
一路從耳機入坑走來,以前我一直想像會存在有一種「絕對的最佳聲音」,但我也說不出來這個最佳聲音具體的樣貌,進入二聲道後,更能體現這中間的變因的複雜性(不同器材之間的搭配、聆聽空間的聲學條件、個人的聆聽習慣、聆聽時間長短、偏好的音樂類型、訊源的來源品質,等等等)
我才慢慢地領悟出來,其實這追逐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建立自己的「音樂、音響美學觀」,所以我們常常可以很有趣地發現,一個人是怎樣的個性最後他調出來的音響就會長什麼樣,真的就是所謂「什麼人玩什麼鳥」
(以上個人碎碎念)
————————————————————————————-
(以下為心得文)
當初很幸運地透過朋友牽線,有機會得以直接在我家的系統上直接試聽這台機器,省去了很多需要腦補的地方,並更讓我驚喜地是,當天是讓我直接先聽katalyst版本,然後當場拆開機箱換上Organik版本晶片後做試聽比較
當下第一聽感在音響性上順序為 katalyst < 曼哈頓 < Organik
(所以我想確實Organik的推出,很大程度地補足了音響性不足的普遍評價,但畢竟對比的是曼哈頓,如果再往上比較同價位的其它牌,或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下心得文對比的是我系統上原來的 [mytek 曼哈頓二代 + Aurender N100H ],其餘系統沒有任何變動)
為免心得文變成1000字的形容詞,我先總結二個最終的心得,就是「餘裕感」「背景極黑」,以下的心得大致上都是從這二個特質發展出來的
「餘裕感」
如果說原來的曼哈頓就像是一個有10分勁,但很使勁地出12分力,所以你會一開始就覺得他真的好棒棒,但久了就會覺得說「我有點累了吔,是不是可以小力一點呢?」
LINN 像是一個有10分勁,但都只出7分力,所以你就會覺得「怎麼不再用力一點呢?明明你可以的呀!」但就會覺得不管做什麼動作,都有一個看不到的餘裕在那裡,不勉強,很舒服
又比如,有時跟朋友聊天,如果對方是一直維持在很亢奮很嗨的狀態,久了真的會想找個時間獨處一下
而在我的主觀理解上:
這個不斷出力的過程、亢奮的狀態,對照出來的就是「音響性」
而Linn這種故意不使出全力,留點餘裕的感覺,就是讓我覺得久聽不累的「音樂性」
「背景極黑」
Linn 的背景極黑,所以在聽感上會覺得音樂的動態變大(極弱處像是自然浮現出來),也因為背景很安靜及上面所說的「餘裕感」加乘下,會自然得出一個對這牌極常聽到的心得「聲音偏瘦偏細」,是那種「很斯文的聲音」「輪廓感清楚,偏工筆畫的聲音」,這點我覺得就真的看個人的喜好,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了。
對我來說,這樣的聲音,我個人會覺得是某種程度上「留白的美學」,也因為這樣的表現方式,故又能連接回「久聽不累」「音樂性佳」的特質上了
以上,為個人對這台機器的簡單聽感,我無法用太專業的高中低頻來形容量化,僅就個人每天相對長時間聆聽各式音樂(古典流行約8:2)的比例下,用一種很「模糊但總合」的方式來做心得分享,我想這牌子適合的是想要長時間聆聽音樂,不刻意只聽發燒片的樂友來購買使用。若您是走「格鬥音響」這路子的,或許您會有其它更符合心意的選擇!
--
感謝心得
推心得!
同為Selekt Organik 用家推!
心得推個
推美學觀
心得推!
幫推r大心得文
謝謝以上版友助推
不得不說新版LINN真的很好看,顏值100。不知道這個的空間校
正效果如何?
老實說還沒試!哈!一步一步慢慢玩,我現在的空間雖然很小,但很奇特地是沒什麼太嚴 重的駐波,所以就不急慢慢玩了
我都當場廢文在寫
希望能有更多的心得文可以看!
※ 編輯: richardckc (36.236.100.236 臺灣), 11/19/2023 20:58:49好棒的心得,推推
謝謝助推,也是好好地參考了你在耳機版的心得!
推精彩心得!
感謝助推
推Linn 可是Organik好貴QQ
確實不便宜,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音響性來看,性價不高。但長時間使用後,綜合外型、質 感、音樂性佳這些特點,我覺得對我來說是非常正確的選擇,美好的經驗!希望有更多人 能有機會多接觸這廠牌的好!
※ 編輯: richardckc (36.236.133.197 臺灣), 11/20/2023 10:01:41阿德受害者(指
我們林家花園的都是命運的邂逅!
Linn的空間優化與其說是削駐波 不如說是讓結像跟定位更
精確
同用家推推,空間校正真的猛
結像跟定位大家都會提升...各家效果就看各家功力了
感謝以上版友資訊及回饋,改天找時間來好好玩一下!
※ 編輯: richardckc (36.236.133.197 臺灣), 11/21/2023 09:36:36 ※ 編輯: richardckc (36.236.133.197 臺灣), 11/21/2023 10:30:55請問阿德受害者自救會哪裡報名……
爆
[心得] 近半年音響試聽心得大約半年多前, 我開始積極尋找一套能播大動態古典樂不刺耳的音響, 作為走入古典音樂世界的一個橋樑。 走訪了一些店家後, 將心得簡略紀錄一下。34
[心得] 5台300K上下DAC簡易試聽心得之前版上發文詢問關於DAC的選擇,感謝各位版友推薦,分享一下實際去試聽之後的感想 以近期試聽的五台串流DAC來說,每台性能和音質都是無庸置疑的好,就像版友所說的其 實在這價位開始最大的差異還是在各家廠牌的音色上面 因為是在不同店家比較,所謂表現力絕大部分受喇叭和擴大機影響,後面再詳敘。縱觀來 說簡單以音色走向排序30
Re: [心得] 還是覺得很超值的SUPRA網路線我是原POST,希望大家不要這篇傷了和氣,只是純交流 我是因為喜歡聽音樂高中開始就玩音響了,應該有30年了 中間從無間斷,平均每天聽音樂時間2-3小時以上 聽的久不見得比較厲害,但至少很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能從中得到欣賞音樂的樂趣,不然持續不了這麼久17
[心得]Linn Selekt Dsm(ClassicHub+Organik Dac)過了3個月的漫長等待,終於拿到了! 感謝音悅及大道知音李先生的協助, 安排送到中部到府試聽的服務,省去許多麻煩; 試聽是提供Edition Hub+dual-mono Organik, 是我預算(Classic Hub+Organik解碼)的雙倍價,16
[心得] 老耳機 FOSTEX TH900其實我聽喇叭為主,耳機耳擴一個月開機1-2次而已 耳擴是森羅萬有6C8G,耳機有HE500跟後來買的二手原版HE560 前幾天把幾乎沒在聽的HE560拿出來聽,跟HE500比起來低頻真的推不好 於是就POST版上交換,也在看一些不同風格好推的耳機 因為都沒有人要交換HE560,打算買日亞的AD2000X了(版友POST文說特價)11
[閒聊] 音響展linn及mbl小展房心得因為我剛好是linn 訊源及mbl 121用家,所以就分享一下這兩間的心得 Linn的訊源是大名鼎鼎的lp12,展房工作人員很用心 每一首歌就換一張黑膠,還會解說一下唱片背景 Linn的系統邏輯很特別,黑膠是輸出到一台akurate hub內含唱放的數位轉盤8
[閒聊] LINN KLIMAX DS RENEW聽感目前訊源是NUPRIME OW-8++LUMIN U1 MINI+CHORD QBD76 HDSD 喇叭:MBL121E 擴大器:AYRE K5XE+V5X 今年升級+了LUMIN跟SWITCH後明顯低頻延伸跟串流毛邊乾淨度提升了不少,爽爽聽了大半年, 幾周前黑膠系統換了唱頭,細節層次及細緻度大提升,雖然中頻瘦了些,但LP的中頻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連續聽了1周黑膠後,再回去聽數位系統,總覺得感動地投入感少了些(有些好錄音還是很不錯的)8
[心得] Linn Klimax ds3 (補充空間優化步驟)器材收到了,因為跟我交換聽renew的網友說他有拿renew去音響店跟ds3比較 結果是完全沒得比(價格當然也是),聽了他這句話我就買了ds3 今天來買走我lumin的網友也拿他的Akurate ds1 來跟renew比較,renew的聲音厚度細緻度還是更好,細節也好上一些 但kds3的細節比我之前系統更好,雖然好的幅度沒有很大7
[心得] 試聽Audiomat Tempo 2.9 DAC感謝新天新地的box老闆提供的試聽服務,讓Tempo 2.9這台DAC陪伴了我一個禮拜的快樂 聆樂時光。 Tempo 2.9是法國廠商Audiomat在今年推出的新銳DAC機種,屬於電源跟DAC本體分離的設 計。 剛把Tempo 2.9接上系統,還沒完全熱機時,就馬上可以發現這台小鋼砲的威力。6
Re: [閒聊] LINN KLIMAX DS(更新)謝謝各位網友意見,聽了兩天陷入一個抉擇兩難點 LINN的音樂性確實很好,可以連續聽4-5小時不疲累,特別是TIDAL等無損串流 中頻的厚度讓串流的毛邊數位感幾乎沒有了,高頻細節對我來說是足夠 但比較大的問題是大動態樂器齊奏時,層次感有些會糊掉,聽小編制樂器人聲 每個樂器的形體密度則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