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Mola Mola Tambaqui DAC @ 博韻音響

看板Audiophile標題[心得] Mola Mola Tambaqui DAC @ 博韻音響作者
odanaga
(PixiyON)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3

首先感謝博韻音響提供優質試聽環境與器材


前言:
第一次看到這台DAC其實是在ASR論壇
看帳面數據覺得不錯, 至少工程上有用心的廠家.
就是價格較高+台灣聽不到

最近應該是代理開始推廣,
讓這台DAC的曝光度迅速拉升.
本來就抱著好奇的心, 剛好又遇到有試聽機會,
趁著連假就去試聽一波.


環境:
https://tw.my-hiend.com/wp-content/uploads/2021/08/stenheim_ultime2_023.jpg

@ 博韻音響 (Photo from My-Hiend)
試聽區大概10坪多一點(目測)
非對稱空間 , 有佈置少量吸音, 背牆2D擴散板.


器材:
Mola Mola 全家餐
Tambaqui DAC (接Roon, 大概是用網路線)
Makua 前級
Kaluga 後級 (4台, 組mono bi-amp)
Stenheim Reference Ultime Two 喇叭
(原本覺得這個喇叭相當貴, 回家查後才"知道"真的相當貴)


簡易聽感(系統,但DAC亦同):
低頻強悍控制力極佳, 聲音飽滿而寬鬆, 中高頻細節/線條刻劃明顯, 質感好.
音場寬大且層次佳, 寬鬆且細節豐富, 密度感好, 背景偏灰階.

音色稍微集中在低頻/極低頻 and 中高頻部分


曲目聽感:

1. Scheherazade, Op. 35: IV. Festival at Bagdad - Fritz Reiner (聽整體音響性)https://youtu.be/qtZ-TlpqSnE

開聲低頻力道 就知道氣勢非凡.
低頻衝擊力道重而強大, 豐滿, 澎湃, 控制力與層次有夠強.
依託穩健的低頻基礎, 中高頻細節刻劃豐富且鮮明, 整體層次定位優異.
音場寬鬆, 高大, 能輕易表現浩大場面.
雖說大喇叭有大優勢, 但前端器材能撐起這樣的大型喇叭, 應該也是有相當水準.

硬要挑不愛的地方大概只剩中高頻樂器比例稍微少一點, 個人喜好問題.

2. 月光(Live版) - 鬼束千尋 (聽Live臨場感/人聲清唱表現)
(找不到同一個版本)
人聲形體/口型較大一些, 但飽滿度/密度感足夠.
音色稍稍偏高一點, 稍微強調明亮感/線條感/清晰感.
現場觀眾拍手的環節, 包圍感好, 能夠融入現場的氛圍中.

3. Ninelie - Aimer/澤野宏之 (常聽的曲目類型)
https://youtu.be/j9ypaPVzrbE

每次聽音響一定要來一首來自澤野氏錄音拷問.

在我認知中, 系統整體密度/細節量高的時候, 聽這類曲目有高機率在不同頻段炸裂.
剛好這首的電子低音打中要害,
只要有電子低音的橋段, 就會有揮之不去的中低頻淤積感.
但到人聲清唱的部分又會活過來.
只能說是壓力測試.

4. Into The Night - YOASOBI (「夜に駆ける」English Ver.)
https://youtu.be/b3K61cQ8_fg

與曲目3. 類同, 電子低音部分易出現淤積感, 但沒曲目3.的情況嚴重
基本上就處於一個很滿, 但沒爆滿的狀態


橫比橋段:
沒橫比就很難知道說單DAC本身的特質, 於是拜託老闆幫忙換我自己帶的DAC.
感謝老闆非常努力地幫我換機測試.

砲灰擔當: Topping D90SE (純銀bypass)
整體顯然不是Tambaqui DAC的對手, 但藉由橫比大概可以推測出一些端倪.

1. 擴散型音場
擴散型音場會向外發散且讓細節散布空間中, 像ADI2或D90就屬於這類.
擴散型做差/沒挑整好, 聲音會雜而散亂.
相反, 擴散型做好/有調整好, 能夠保有寬鬆有層次的音場,
細節足夠多還保有一定的密度感.
Tambaqui DAC便是屬於做得好的擴散型音場.

2. 低頻好
Tambaqui DAC的低頻之好算是在我意料之外
原本想像應該會是質輕,通透的聲音特徵.

實聽發現低頻量感豐富, 延伸好, 層次優異, 完整度佳, 有擴散感.
橫比後就覺得D90SE低頻下潛只打到一半, 超傻眼.

3. 中高頻較偏上
Tambaqui DAC的中高頻略有強調亮感/線條感, 密度相對高一點, 引人注目.
D90SE相對就比較集中在低一點的中頻段.
這部分估計線材調整可以cover

4. 背景較灰
原本預期Tambaqui DAC應該會有OLED級黑背景, 通透對比.
實聽發現好像沒這回事.
估計是聲音擴散性好+弱音殘留較多所致,
也有可能是Roon的鍋. 我討厭Roon

D90SE背景就蠻黑的, 吃掉一些弱音的那種黑.

5. 動漫曲目之鍋
如上述曲目3. 4.所遇到, 電子低音易過多/資訊量容易亂.
之前聽過幾台價位近似或更高階的DAC, 大概也是有遇到資訊量雜亂的問題.
可能解法大概需要靠空間聲學+擺位+線材控制音場寬深與細節量, 之類的.
(耳機的話就找一隻天生音場大的QQ)

D90SE收細節/凝聚音像的特質反而變成有利於動漫曲目,
至少我橫比曲目4.的時候感覺是相對受控的.

但如果都聽類似曲目1.的這種錄音, 那Tambaqui DAC的優勢就蠻明顯的.


結論:
Tambaqui DAC確實有其優異之處
若音場與音色特性能搭配得宜, 應該能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雖然不便宜但應該是對得起它的價位, 推薦預算有到的燒友將其列入試聽清單.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48.175 (臺灣)
PTT 網址
odanaga:轉錄至看板 Headphone

09/21 02:14

martinlin7709/21 08:34推心得

dearflight09/21 08:42心得分享讚

icekiba09/21 09:45怎麼會想拿90去比? …

1.小型易攜帶與安裝 2.聲音特徵比較熟悉

GLUESTICK09/21 09:58推 榜首前幾台pk起來

sa95050209/21 09:59就是要殘酷一點才更能狠下心去升級啊

icekiba09/21 10:1790升級那台是10倍以上價格耶

martinlin7709/21 12:00量測好就好聽嗎......以後會有刷分機種出沒嗎

就不一定 光D90跟D90SE聲音就不太一樣了

icekiba09/21 12:36樓上可能不知道mola是第2名,D90好像第5名,恩

steffenlee09/21 13:47帶器材比較很OK啊 不然陌生的系統空間 哪聽得出是喇叭

steffenlee09/21 13:47 AMP 訊源 線材哪個環節的差異 雖然也是可能有搭配的

steffenlee09/21 13:47問題

客場試聽還是需要有個基準AB橫比 比較能研判器材特性

※ 編輯: odanaga (124.218.48.175 臺灣), 09/21/2021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