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生產]北美生產經驗分享(COVID期間)

看板BabyMother標題[生產]北美生產經驗分享(COVID期間)作者
fixpoint
(林太太>///<)
時間推噓20 推:20 噓:0 →:23

第一胎剛好遇上COVID,所以不太確定和一般狀況的差別,
就儘量寫出自己的經歷,希望能給近期在海外生產的準媽咪們一些參考。

需要事先做的功課和步驟,會條列式的寫在前段[重點]中,
後半則是我個人的生產經驗,可能有點長/流水帳,沒興趣的版友可以跳過。

座標: 北加州 bay area

[重點]

(1) 產檢診所醫生選擇,生產醫院,NIPT哪家&做哪些項目...等等。
a.產檢診所
雖是診所,但其實都有點規模。
我的那間共有28位婦產醫師可選擇,且建築物佔地廣,設備也不錯。
看診和檢驗在同一建築內,省了很多奔波。
現在大多產檢結果都會即時更新在各家系統的app裡,
收到後可馬上和醫生線上提問,不用等到下次檢查才揭曉及討論,
也可用來預約/更改看診日期時間,非常方便。

b.產檢醫師
因為我沒有偏好華人,診所每位醫師的履歷/reivew都很棒,
挑來挑去都差不多,就隨性選了位名字唸起來有趣的醫生,
沒想到是個很棒的決定!
我超愛她-專業,個性開朗,溫柔有耐心。
加上打扮狂野(大加分),每次產檢我都會偷偷欣賞她前衛的裝扮。

c.生產醫院
生產過程風險較大,規定要在醫院。
診所的醫生們通常有綁定的接生醫院,自然產是由當時值班醫生執行,
所以不見得是平日產檢的醫生(可能和台灣相似)。
如果不喜歡產檢醫師搭配的醫院環境和設備,可以換一間,
但就確定由不認識的醫師接生。
因我產檢醫師合作的是醫學中心,環境不錯,
覺得沒太大問題便決定在那生。

醫院因應COVID的改變主要有三點-
1.事前環境參觀改線上virtual tour。
建議不管多忙都抽空瞭解一下,記住動線,check-in步驟...等。
2.陪產人只能有一位,其每天僅能進出醫院兩次。
3.所有醫療和陪產人員,口罩手套防護衣俱全,有些會再戴上透明面罩。

d.NIPT及其他檢查項目
我選擇Panorama,主要是因為有認識的人在裡面,聊過後覺得還不賴。
做的項目包含Trisomy 21/18/13,Monosomy X/ XXX/XXY/YYY,
22q11.2/1p36 del,Angelman/Cri-du-chat/Prader-Willi syndrome。

NIPT過後又做了頸部透明帶,因為這兩項檢查都低風險(<1/10,000),
就沒有和醫生提羊膜穿刺(這邊除非必要,否則醫生大多不建議)。
其他的血糖/高層次/乙鏈和板上經驗大同小異,就不再贅述。

醫生和護理師”每次“產檢都會詢問是否有意願知道寶寶性別,
感覺他們這方面態度蠻謹慎的,沒有所謂”不小心讓父母知道”這回事。

通常產前2-3個月會決定生產醫院,並到選定的醫院網站註冊。
註冊後,檢查診所的報告會彙整到選定醫院(app狀態會改變)。

(2)醫院網站註冊時需要提供:

a.藥物過敏/家族遺傳病史,生產計畫,醫療保險,等訊息。
這是為了節省生產當天的手忙腳亂,不過到時還是會再口頭核對重點。
生產計畫的項目包羅萬象,讓我見識到美國產婦的龜毛 XD:
除了陪產親友資料,是否要打無痛,待產時想不想被內診...這些必問題,
連待產前想吃/喝什麼,生產時放的音樂/音量,生產室內燈光亮度,
需不需要護理師和你聊天/聊天內容...等都可以要求,我填的時候一直大笑。

b.平日產檢的醫生姓名

c.小兒科醫生
這也要在產前幾個月就找好(需雙方對談後彼此同意)。
負責寶寶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各種疑難雜症和各種定期檢查,
理論上是對小孩健康狀況史了解最深的人。
每位醫生負責的小孩數目有限,可想而知好評的醫生很少有缺,
要眼明手快,加上點運氣才搶得到。

生產當天,是另外由醫院的兒科醫生檢查寶寶狀況,
住院恢復期間,才換成媽咪選的醫師來每天巡。
個人覺得這樣蠻好的,不同醫生檢驗可以多一分保障。

我遇到的醫院小兒科醫生蠻特別的,一進產房我就被她散發出的凌厲氣勢震攝!!! 外表強裝冷靜,聽著她明快的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步驟(檢查項目/割包皮...),
心裡默默想著:”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人,等等讓我來Google她”
原來她到加州服務前是 戰 地 醫 生(!!!)

(3)生產後恢復室的狀況和資源

a. 婦產醫生和小兒科醫生每天巡房一次
我和寶寶沒有什麼狀況,所以每次都是看看資料寒暄一下就走了。

b. 護理師三小時來一次
包含投藥,測量產婦/新生兒狀況,幫倒水,帶零食(是她們主動問的別砲我XD)
,補充恢復室醫療備品...等。

c. 泌乳顧問早上/下午各訪視一次

d. 恢復室每天消毒清裡

e. Birth certificate coordinator(抱歉這我不知道怎麼翻譯)
協助辦理出生證明/ SSN,並告知領取時間地點,
本來以為有了COVID會拖很久,但意外的我們沒有被delay。

*上述a~d是最低頻率,如需要額外協助,可以自行按鈴提出要求。
*標配是單人房
*在院期間寶寶全時段配戴電子追蹤器。

以上細節可能因醫療保險和各級醫院有些差別。
自然產+打無痛+住院三天,自己和身邊的親友收到的帳單總價約在4-8萬鎂區間,
扣掉醫療保險後,自付額沒有想像中驚人。

[個人經驗]

先生和我的事業心都很重,得知懷孕後彼此都調適了一陣子...
本身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腦/勞力,
所以閒暇時做孕期功課就抓重點瀏覽,和有經驗的同事們討論後速速決定。
懷孕期間我仍天天開車上班,到預產期前一週,
工作機構因為州政府宣布shelter in place被關閉,大家被迫回家工作。

破水時我人剛好在吃冰淇淋,兩人匆忙收拾東西到醫院Check in,
先生把姓名填錯欄(當場變上一位產婦的老公XD),
糾正他時,我才想到”他人可能慌了”。
(櫃檯人員還開玩笑對我說”We women just have to do everything? Huh?”
我:”Tell me about it, hahaha”)
據先生說同時段在醫院生產的孕婦共四位(他經過護理站時瞥到監控畫面)。

上完催生點滴後馬上感受到那驚心動魄的陣痛,
因為我個人很好奇到底疼痛程度會多驚人,
護理師頻頻來問:“要打無痛了嗎?” 我都回:”還不用~”
看著在一旁的先生越來越緊張,我希望他轉移注意力,
跟他說“你現在趕快把工作報告打一打,等我生完你就沒時間囉”
他想想也有道理,便從善如流(?)的拿出laptop來開始整理報告,
等先生打完寄出,我也差不多體驗夠(XD),
便按鈴告訴護理師:“請現在幫我打無痛!!!”

五分鐘內,麻醉醫師推著器材出現。
生產室的護理師們雖然嚴肅,動作時多少還是會說些俏皮話逗我開心。
但麻醫進來後明確感受到大家眼神變了,氣氛甚至有點肅殺。
打完醫師待了一會兒,確認無痛開始做用,才慢慢收拾器材準備離開。
臨走前,他看著我的眼睛,沈穩地說道:
“今天我整晚都會在醫院,妳不用擔心(這句帥爆)”,
我虛弱的和醫師道謝後,便因疲憊沈沈地睡去。

在生產計畫中我表示不想被內診,所以他們要我邊睡邊在腿間夾顆透明氣球,
時不時過來瞄一眼看開指狀況。

待我一夜好眠醒來,護理師宣布:“你的身體準備好了,來push吧!”
很巧值班的是我平日的產檢醫師(so lucky~),她和接生團隊進來後,
興奮的和我說:“知道妳要生了好開心!我想看到妳的寶寶。”
接著要我用特定急促的呼吸和用力頻率,不到半小時,寶寶出生。

寶寶放到我身上,找到食物來源立刻吃起來(...大家懂的 XD),
我抱著他,享受沈浸在這神奇的時刻。
不過當時的場景其實有些微妙XD,上半身溫馨甜蜜,
下半身腿開開讓醫生縫合+按摩子宮(很細心的應該有按超過半小時)。
醫生邊縫邊告訴我 :”你的撕裂傷只有一級,之後的恢復很快喔”
(事後查了下分級的定義,甘無摳零?而且一級不是不用縫?)
先生因我們要捐贈臍帶血/胎盤,在一旁等醫師護理師處理,
並聯絡相關事宜(填寫資料/通知對方領取...等)。

過不了多久我下床用洗手間,大家看我走路/如廁都順利,
便宣布我們可以移駕到恢復室了~
(我本來想繼續自己走過去,但被所有人力勸坐輪椅XD)
兩天後出院回家。


[後話]
自己的個性很理性& 樂天,是個蹲低/爬高/搬重物樣樣來的無禁忌孕婦。
一直對即將面臨的生產很樂觀,直到COVID在美國狂飆...

對當時的自己而言,父母不能來探視讓我好失望(我們感情很緊密),
生完後若請托嬰會不會增加感染風險?
work from home工作進度會被嚴重拖累嗎?
沒有托嬰,回不了工作場合的我,職涯會怎樣變化?
一切一切在當時都是巨大的未知。
而在生活中,
醫護人員在路邊舉著”Medical Supply Needed”的標語,
在其他州研究機構的同學,收到呼籲將實驗室個人防護用品捐到醫院的email,
不同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的傳聞,疫情剛開始不肯戴口罩的大多數...

不願逃避對周遭一無所知,但知道更多訊息,
隨之而來的絕望感真的讓人窒息。

記得破水時,先生慌張的打包待產物品,
我待在浴室打電話到醫院描述症狀,詢問是否有必要到院?
得到正面答覆後,掛上電話,我痛快的哭了一場。

對一切狀況的不安,悲觀,恐懼,瞬間取代了這些日子維持的理智。

突然間,寶寶踢了幾下將我拉回現實,想著自己肚子裡的小生命
“都保護他這麼久了,不能停在這裡!”
“就算因為生產過程離開(出血/羊水栓塞),我不能浪費剩餘的時間在軟弱上”
“自己變成這樣先生看到一定更慌,怎能把事情都丟給他扛?”

擦擦眼淚,走出浴室後我開始認真挑選帶去醫院用的保養品
(這種情緒大跳躍應該只有賀爾蒙作祟才可解釋 XD),
鎮定的告訴先生”醫院認為我們該過去囉”。

即便已經過了好久,當時脆弱的感覺還是一樣深刻真切。

這陣子疫情又失控了,美國已累計達到5%的感染人口,
(想像一下在台灣就是118萬人...這邊真的非常的嚴峻 QQ)
現在在海外也許有和當時的我一樣不安擔憂的準媽咪,
希望大家萬事謹慎小心,一切順利。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152.143.60 (美國)
PTT 網址

iampuyuma 12/14 04:51辛苦了,這個時間點在加州生孩子真不容易

都是COVID害的...嗚嗚

chihiromay 12/14 06:14辛苦了!也在bay area,下星期三換我要來催生了(41w

chihiromay 12/14 06:14+1d) QQ 感謝在上戰場前看到你的分享

加油加油!好好和醫生團隊配合~一定會順產喔

PoteeTien 12/14 06:15推分享 海外生產辛苦了~~

imbird 12/14 06:39謝謝分享 我也在北美 明年也要生 好緊張啊

放寬心,希望到時疫情已經減緩,疫苗也普及了

musicyvonne 12/14 06:44身為在加拿大的產婦 我很認真考慮要不要回台灣生...

若狀況允許,也是個選擇

nanaling 12/14 07:28我也是疫情間,北加生第二胎。老實說我覺得醫院衛

nanaling 12/14 07:28生安全有史以來最好XD

事後和同事聊到他們也這樣講 XDDDD

nanaling 12/14 07:28我醫院泌乳顧問是除了巡房,隨時都可以按鈴請她來。

nanaling 12/14 07:29所有產婦都會做肺炎篩檢。我預約催生提早做,自然

nanaling 12/14 07:29產的話就是入院馬上做。

nanaling 12/14 07:30本來就只有老公陪產所以沒差。 唯一有差的是不能一

nanaling 12/14 07:30直進出買食物或回家拿東西,一開始就要帶齊。

nanaling 12/14 07:30然後沒有志工推車進來發點心了QQ 不過相對也比較不

nanaling 12/14 07:30會被打擾

nanaling 12/14 07:31然後生產完的24小時就會鼓勵妳自願出院。 以前是2

nanaling 12/14 07:31

可能我的時間點較早(在三月底),醫院還沒實施這項規定?

nanaling 12/14 07:33我的自付額大概$4000多鎂,還是很嚇人啊XDD 保險太

我也差不多這個價格,哈哈哈(悲)

nanaling 12/14 07:33

julia0291 12/14 08:33

chihiromay 12/14 08:58前幾周產前衛教聽到的是今年的自然產24h出院,剖腹4

chihiromay 12/14 08:588h出院,陪產者只能一人,限進出1次。剛看了大家提

chihiromay 12/14 08:58生產費用,迷糊腦才想起要預查我的保險,目前估單

chihiromay 12/14 08:58似乎全包不用額外再付,但真正數字可能得到時生完才

chihiromay 12/14 08:58知了。產檢+NIPT還有其他labs也沒付過copay就是

目前聽到最狂的自付額是在UCLA的同學, 自家醫院生,最後驚人的付不到20鎂。 祝妳打破她的紀錄 XDDD

gleaner 12/14 10:13加拿大孕婦+1,謝謝分享經驗

加油加油!

jen26 12/14 11:39美國產婦剛生產完+1,生完後25小時出院

喔喔看來目前自然產24小時出院是大宗

llttssya 12/14 12:11辛苦了 謝謝媽咪分享

veasna 12/14 12:27辛苦了 謝謝分享!明年初也要在北美生產,希望一切

veasna 12/14 12:27順利:)

祝順產~加油加油!

sdlin23061 12/14 13:53辛苦了 謝謝你的分享

※ 編輯: fixpoint (73.15.72.189 美國), 12/14/2020 21:34:19

YASUKOHUANG 12/15 02:34請問生產包需要備什麼阿?我第一胎,完全沒有頭緒,

YASUKOHUANG 12/15 02:34之前在FB爬文看到有人說其實都不用帶,這樣似乎台灣

YASUKOHUANG 12/15 02:34差很多!

YASUKOHUANG 12/15 02:35我是指跟在台灣所需準備項目不一樣!

chihiromay 12/15 05:51樓上大大,大部分醫院網站delivery &labor 頁面會

chihiromay 12/15 05:51有產包準備的checklist (pdf)可以載,或直接google

chihiromay 12/15 05:51可以估到一些表單喔!

YASUKOHUANG 12/15 06:32樓上C大,好的。謝謝你!

yawpb 12/15 07:40推,也在bay area,感謝心得分享~

happpyb 12/17 15:54去年在灣區生產最後自付額也是0 只要當年用掉out of

happpyb 12/17 15:54 pocket maximum就不需要再付錢了

neat 12/17 23:28辛苦了,這期間生產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