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分享] 大聯盟三振率再創新高的原因,是因為新球變輕?

看板Baseball標題[分享] 大聯盟三振率再創新高的原因,是因為新球變輕?作者
polanco
(polanco)
時間推噓12 推:12 噓:0 →:7

完整標題:大聯盟三振率再創新高的原因,是因為新球變輕?

作者:運動視界編輯

原文網址: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4051


本文編譯自「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的文章:

A Lighter Baseball May Be Behind The Strikeout Increase
https://bit.ly/2St14kI


今年球季大聯盟「投高打低」的現象,能體現在非常多具體實例中,比如說已經出現 6
場無安打比賽(現代棒球單季紀錄為 7 場)、聯盟整體打擊率不到 .240、聯盟 K/9 值竄升超過 9 等等。

Kluber投出2021第6場無安打比賽! 一文看完所有誇張紀錄與數據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3914

本季投手整體強悍的主宰力,是大聯盟過去數 10 年來在投球技術上的進展,達到高峰所早就的結果。這些進展使投手的速球球速愈來愈快、變化球也變得愈發犀利。本季的情況尤其明顯,原因除了各隊仍持續透過科技和科學,優化投手的能力和技術,還有另一個關鍵是:

大聯盟用球本身。

大聯盟用球的變化,造就了 2010 年代後半段的全壘打激增;如今,來到 2021 年,大聯盟針對用球所做的改變,似乎使投手把球投出之後的「旋轉速度」、「旋轉效率」、「偏移軌跡幅度」,提升到了另一個檔次,導致聯盟的三振率繼續向上飆高。


https://img.sportsv.net/img/photo/image/4/319654/aspect-FBjHLdncux-700xauto.png


跟前幾年不同的是,今年大聯盟其實在季前,就有放出消息說他們要換球,甚至還透露了他們怎麼更動球的規格(些微減輕球的重量、減低恢復係數(COR))。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球季進行快 2 個月),客觀數據呈現的結果,似乎與大聯盟在季前透露給媒體的備忘錄描述不符。

沒錯,數據確實呈現球應該是變輕了(造成擊球初速增加、球的飛行距離減少),但球的恢復係數似乎沒有減少的跡象,而這也是為什麼,球的擊球初速不減反增。

球變輕的幅度表面上看或許不大(重量減少約 1%,大概只有 1 到 2 個迴紋針的重量),但已足夠對球離開球棒的飛行狀態,以及球從投手手中飛出之後的運行,造成很大的影響。

現在大家都知道,棒球在飛行過程中的偏移和移動,除了地心引力,跟周遭空氣的互動有絕對的關聯,而棒球本身的旋轉,就會改變周圍空氣的擾動,進而使某一側的壓力出現變化,導致馬格努斯力的產生,讓球出現不同的軌跡變化。

棒球的旋轉,對球的偏移和位移來說,非常關鍵。當球轉得愈快,球的偏移變化就愈明顯。棒球在空中前進的過程中,每多一次旋轉,就會受到更多的力,使得偏移多增加一些。而這些偏移的增加,就會提高打者擊球的難度,有可能變得比較容易揮空,也可能是比較不好掌握球心。

https://youtu.be/FISffUY86Cc

已經有研究能夠顯示,即便只是平均每分鐘增加數十轉(乍聽之下好像很少),也還是能對球的偏移產生有感的變化。

正因如此,現在的投手都在追求好的轉速,盡可能用盡各種手段去優化球投出之後的旋轉。當聯盟各個球路的平均轉速,都增加個數十轉,那就會是形同讓每一個投手的球路,都變得更不好打一些。

而前述的這些現象,是大聯盟的現在進行式。觀察數據,今年各個球路的平均轉速,都比去年明顯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都不小。

單位:每分鐘轉數(RPM)

球種 2020年平均轉速 2021年平均轉速

四縫線球 2307 2321
二縫線球 2161 2163
滑球 2440 2457
曲球 2539 2550
變速球 1768 1792
指叉球 1468 1492


從上表可以得知,這些轉速的提升不是只集中在某個單一球路,而是所有球種都遇到了平均轉速的增加,代表這是一個全聯盟的普遍趨勢。

「棒球指南」的數據分析專家 Rob Arthur 認為,能造成這種聯盟整體忽然之間的普遍轉速提升,不會是某些投手偷使用什麼特別的外來物質,也不會使某些投手靠訓練和優化握球來提高轉速的案例,而是「大聯盟用球本身」。

春訓期間,就已經有報導指出,有些球員覺得今年的新球轉速比較快,而且更好握球、扣球。隨著球季開打、賽季進行,愈來愈多投手都點出了這個現象,包含洛杉磯道奇知名強投 Clayton Kershaw。

「運動員」(The Athletic)網站的道奇記者 Fabian Ardaya,總結他對 Kershaw 的訪問:簡單來說,Kershaw 認為,不管大聯盟今年採用的這顆新用球,規格是甚麼、原本預期的目標是甚麼,現在實際用在場上的狀況是,效果並不理想。

https://youtu.be/bzM6dxMx9Dc

轉速的上升,導致各球路的位移和偏移,都比以往更大了。舉例來說,2021 年曲球的平均垂直位移,就比 2020 年增加約 10%;此外,曲球的平均轉速、旋轉造成位移的效率,也都有所增加,這代表了,除了球本身更好握、更好扣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使它的行徑間位移增加。

針對這個現象,其實有個簡單的解釋,那就是因為新球的重量比較輕。由於投手投球的機制非常精細,加上打者對於球種位移的變化都很敏感,所以即便是 1% 的重量變化,都有可能造成棒球飛行時的位移軌跡,出現預期之外的轉變。

用球重量變輕,會在 2 個層次是影響球的偏移:

1.球離開投手的手時,較輕的球應該會轉得比較快一些。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打者的擊球初速特別高,因為較輕的物體本來就會移動地比較快一點。

2.由於球變輕、旋轉變快,球在從投手丘抵達本壘板的過程中,因為旋轉所造成的偏移和位移,也會跟著變大。

簡單總結就是,較輕的球,會創造更多轉速,以及更佳的旋轉效率(旋轉造成位移的效率)。

過去 5、6 年來興起的球路設計和位移優化風潮,本來已經讓打者吃足苦頭,三振率飆升,現在再加上今年新球對球的旋轉和位移表現所造成的影響,使球路變得更難掌握、更難打,對打者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2018 年到現在,才不過過了 3 年的時間,但大聯盟平均的曲球橫向位移,卻足足增加了 25%;滑球 也有 20%。

沒錯,這些位移的提升,不是今年一年所造成的,也或許摻雜了大聯盟 2020 年更換球路追蹤系統(從 Trackman 換成鷹眼(Hawkeye))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球的轉速、位移幅度、還有大聯盟的三振率,都在今年有顯著的增加。

當今打者為了對付愈來愈快的平均球速,還有變化愈來愈犀利、尾勁愈來愈詭譎的各球種,自然是焦頭爛額,也難怪本季大聯盟的平均打擊率,跌到了數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從 2015 年季中開始,大聯盟用球開始變彈、變得比較會飛,在 2016 到 2020 年間嘉惠了打者,讓他們很容易就能揮出全壘打;但來到今年,大聯盟用球的物理性質再次改變,削弱了前幾年打者的全壘打優勢,同時進一步提高聯盟的三振率(今年聯盟平均三振率為 24.1%,為史上最高)。

https://youtu.be/F4SlBZPfXak

今年大聯盟更換用球,導致聯盟投打失衡極端化的狀況,提供了我們一個負面教材,因為大聯盟在做決定之前,似乎自己都搞不太懂,調整這些球的規格,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

沒錯,他們是成功地減少了球的重量,但卻沒有減少球的擊球初速(減少球的擊球初速才是他們換球的主要目的之一)。由於大聯盟事前沒有把新球拿去在實際的比賽環境裡進行測試,所以他們沒想像到的效果還有很多,包含:「更輕的球」會使得聯盟整體三振率進一步增加。

此外,新球不只是重量改變而已,球的表面和縫線可能也有變化。聖地牙哥教士強投
Blake Snell、Kershaw,還有其他投手,今年都有點出,新球的縫線感覺跟以往不一樣。雖然每個投手感受到的程度有大小差異,但整體而言,新球使得投手更好握球、更好扣球,得以創造更好的握力和摩擦力,進而提高轉速。

「新球的縫線很大,所以投手可以創造出更多摩擦力來提高轉速,因此能投出非常犀利的球種。」Kershaw 最近在比賽中的電視訪談中這麼說。

改變用球規格,不管是恢復係數、縫線、球的材質、球的大小、球的重量,都有可能會造成預期以外的效果。若要減少這些預期之外的效果,確保用球規格的改變能達到預想的目的,那就得在做改變之前,多做一些實驗和測試。然而,大聯盟顯然沒有做到這點。

因為新球的關係,大聯盟的進攻環境,從去年的一個極端(以全壘打為主的中等得分環境),變成了今年的另一個極端(以三振為主的低得分環境)。

大聯盟想嘗試藉由改變用球,來調整比賽的型態和樣貌,殊不知他們其實是被用球的規格牽著鼻子走,面臨到許多意料之外的不理想發展。

【編輯 李秉昇】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70.2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aseball/M.1621920246.A.DAE

LukeSkywaker05/25 13:25承認很難

GivemeApen05/25 13:25樓下 你給翻譯翻譯

※ 編輯: polanco (223.138.47.14 臺灣), 05/25/2021 13:25:36

lpca05/25 13:29中職屌打

abc1281205/25 13:31難怪球速變快 原來是球變輕了 不是投手手臂變更強壯

saiulbb05/25 13:31我怎麼越看越覺得打者好可憐 嗚嗚

lookers05/25 13:34三點二局仔

kenkenken3105/25 13:34改球後從彈變成輕,投手變強,打者適應困難但打中跟

kenkenken3105/25 13:34彈球還是很像啊

kenkenken3105/25 13:35難怪我看實況怎麼看還是覺得彈,跟日職比來說

max260405/25 13:40大谷覺得翔平可憐

ccf042305/25 13:40換球後5局賽揚依然還是平均不到5局XD

kenkenken3105/25 13:43去年縮水球季加今年輕球,投手的耐投能力應該都會上

kenkenken3105/25 13:43升,只要不被打爆啦

phix05/25 13:45承認投手進步很難嗎

b9920207105/25 13:54球質真的變輕了

a792770505/25 14:02承認

b9920207105/25 14:28去年先發平均沒5局 今年校正回5.11左右不過還是輸前年

laughing05/25 14:31承認

zx246800tw05/25 14:50承認球進步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