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台灣2012~2015書市怎麼會突然大崩?

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台灣2012~2015書市怎麼會突然大崩?作者
linzero
(【林】)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 引述《pressurepot (壓力鍋)》之銘言:
: 解釋一下通路打折為什麼出版社會生氣:
: 首先說下台灣一般情況下出版社的產業鏈在後端是這樣:
: 出版社->經銷商->通路,出版社通常是5.多折賣給經銷商,
: 然後經銷商再依6.多折(如連鎖書店網路書店或中盤)到7.多折(如小書店)給各通路。: 很早以前成本約在定價20%-25%左右,現在因為原物料漲價和設計加工的競爭關係,
: 只能努力壓在30%內。成本之外,版稅以平均值來說是定價8-12%,
: 也就是假設55折給經銷商,一本書的利潤可以粗估是定價的15-20%左右。
: 我印象沒錯的話大約是博客來興起那幾年發明了折讓制度,
: 也就是通路打折要出版社吸收一定的%數。
: 折讓數依照通路與折扣不同有些出入,(如新書79折出版社要吸收5-7%,
: 75或66折出版社要吸收更多)。
: 這次讓大出版社老闆也跳腳的原因有兩個:
: 第一個是博客來去年底片面通知隔年和經銷商換約後折讓要出版社增加吸收的%數,
: 為什麼是出版社吸收不是經銷商吸收,我知道的是經銷商表示他們也有吸收到,
: 但數字當然無法跟外人說。據說這件事情去年有產業公協會去溝通,
: 但應該是沒有協調成功。
: 第二個則是這兩年的無預警66折事件,就算是新書也可能在出版社不知道的情況下
: 突然66折,雖然目前這折扣各通路都說會自行吸收,但依照某通路以前的做事經驗,
: 未來也很可能變成突然發現被特價然後還要吞下折讓。
: 那是不是出版社都希望立法不打折呢?
: 其實沒有,是要透過立法讓打折與折扣的幅度、區間、折讓的決定權不被通路掌握。
: 但我個人認為會走到訴求立法,而不是聯合談判……
: 大概老闆們都有他們「為難」的地方吧。身為基層員工只能相信自己看不到全面了……
: PS 去年因為航運關係,紙價(尤其是內頁紙)真的是每個月漲,
: 一年下來一令(500張,一張看紙和成書的大小大概可以粗估為四五十頁)多一百多元,: 所以這一兩年書應該還是有可能變貴的……
其實就是製造商跟通路商的戰爭

只不過以往的戰爭有的是
不同通路商拿到不同折扣
比如某大間的出廠價拿到50%
其他家可能是60%
然後大間的自己辦優惠活動殺到55%
其他家根本賣不贏他,就跑去跟製造商抱怨
製造商有辦法的在跟大間的討論一下優惠幅度
沒辦法那就沒辦法

而優勢通路也在很多地方可以把製造商吃得死死的
比如進貨、上架、貨款、退貨等情況

而博客來這個就是大通路要求優惠活動時要更低的出場進貨價
這樣同時能在保有獲利時可能壓得比其他家更低的價格
Steam好像也是類似做法?

通路跟製造的戰爭一直都有
只是會隨著時代而有些變化
以遊戲點數來說
像所謂上架費或抽成
從橘子點數卡跟超商的上架費大戰
到現在的網路平台抽成
這個以前在吵,現在在吵,以後仍會繼續吵下去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222.60 (臺灣)
PTT 網址

kitoik542704/12 12:54書非必須品,但真的市場機制讓出版社倒光也不行呀

hermis04/12 13:11看來電子書唯一解,至少不用煩惱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