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灌籃與高手

看板C_Chat標題灌籃與高手作者
Cephroth
(南天大俠)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灌籃與高手



疫情就像一個很長的冬天,事隔三年我終於踏入戲院看電影,看一場26年前就知道結局和比數的籃球賽。屬於夏天的那場比賽打了五六十個禮拜才打完,上場的主角唸了六年高中卻還是一年級,漫漫的賽程與青春重疊,身邊整個世代的人都看過這場比賽;你若沒站在現場加油過,就很難融入日常的對話。



某個暑假的午後,最初是我在租書店的陰暗小角落,發現這個刊載在盜版少年週刊內的故事。(我要強調是<<少年週刊>>,不是<<少年快報>>喔!)隔天到學校跟同學說,看到一個主角是高大的紅髮小太保,被喜歡的女生挖角到籃球隊,與三年級隊長單挑的搞笑故事。大家都搖頭說沒看過,那時候大家還只看<<少年快報>>,很少人守備範圍延伸到<<少年週刊>>。



少年快報少年週刊,所有冠上少年的,都是盜版。長大才知道,臺灣剛解嚴到著作權法落實的幾年真空期,出版物百花齊放,日本漫畫再也不用送國立編譯館審查,於是橫空出世了一本16開稱為<<少年快報>>的奇物,為少年們送上每個禮拜日本正在連載的漫畫。快報一本只賣三十元,兵貴神速,重點在快,同一回的<<七龍珠>>,甚至會有兩三個出版社在同個禮拜搶著出,早出半天就早賣半天。又為了搶快,這些快報出刊日不定,當時唸的國中在臺北西門町附近,是流行的尖端,又近重慶南路書店街,衡陽路、中華路、昆明街一路走過來,轉角到處都有書報攤。這種書報攤一定有快報,甚至還拿過印刷廠剛送到的貨,放在手上猶有餘溫,真是熱騰騰燒燙燙。搶快的結果,紙張與翻譯品質均差,不少角色到了下回就「被改名」;然而漫畫看圖說故事,少年們其實也不是那麼在意,看了就丟,也少有人珍惜收藏。由於太熱門太有賺頭,各種16開小本週刊搶著出,全盛期每個禮拜出到十幾種,當時的主流<<少年快報>>中揭載的有:<<七龍珠>>、<<七小福>>、<<七笑拳>>、<<城市獵人>>、<<十項王子>>、<<聖鬥士星矢>>、<<魁!男塾>>等,那個被翻成<<灌籃高手>>的故事,還選不進少年快報。



<<灌籃高手>>排不上我心中的漫畫前十名,可能連運動類前五名都進不去,但我自以為先發現的這個故事,馬上得到所有少年的喜愛。作者井上雄彥的畫風與設定太真實,男主角櫻木花道的身高是188公分,流川楓是187公分,三年級的赤木剛憲是197公分,少年們還在長,很在意自己的身高,每次健康檢查有幾個超過一百八的,大家馬上會知道。地小人稠的島上,大部分學校沒什麼場地給人運動,有小操場的已經算稱頭,四百公尺的標準操場是夢想,而號稱國球的棒球,少年們永遠只能用嘴巴打。校舍間的空地,總是同時畫上籃球場與羽球場的標線,能在體育課摸一下球,就是聯考制度下臺灣中學生至高的幸福;下課十分鐘衝著鬥一場牛,成為一種解悶的社交活動。幾十年後沒什麼人記得國文第八課是什麼,也背不出化學元素表;但你在路上隨便拉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大叔,問他星矢穿什麼座的黃金聖衣,飛里沙(有時候翻成弗利札)的戰鬥力有多少,他想都不想就說得出口。在那個時空間背景下,突然出現一部認真搞笑的籃球漫畫,你說它能夠不紅嗎?連井上雄彥本人都沒想到吧。當初他在集英社說要連載籃球漫畫,沒有人看好,籃球即使到現在都還不是日本的主流運動,體育報中的篇幅比甲子園跟職棒的花邊還少,更不用說全世界的少年都在踢足球。他一定不知道才隔一個海的島上,所有的國高中小男生以籃球為社交活動,這部作品害多少班隊把球衣做成湘北的紅色,大家搶著穿十號十一號,每班的中鋒綽號都叫赤木,單眼皮嘴唇厚的都叫福田。



當年盜版快報之所以印成小本16 開,可能出於書商的貼心,便於學子上課偷偷攜帶與翻看,誰先帶到班上,他就是那天的老大,大家央求他借看。威權與壓抑的大考當前,翻漫畫被抓到的國中生等於兩個巴掌;高中生則沒收到訓導處,收集與涉獵漫畫最完整的是主任教官本人。過了兩年左右,版權問題開始被重視,盜版<<少年快報>>曇花一現,銷聲匿跡,<<七龍珠>>收錄到東立的<<寶島少年>>,<<灌籃高手>>被編到大然的<<TOP>>,這些版權週刊定價六七十塊,於是每個禮拜集資派人翻牆採買,成為班上新的行事。高中英文當然比國中難,但依然沒人知道灌籃高手的原文<<Slam Dunk>>是什麼意思,那是沒有網路的時代,查字典Slam是摔門,Dunk是浸潤,例句是把麵包浸泡到湯裏,光看英文,你大叫這是什麼鬼標題?現在查 google 線上字典,Slam 是猛擊,Dunk是扣籃,SlamDunk 直接幫你翻成灌籃高手。後來我們知道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翻成<<男兒當入樽>>,哈哈大笑這什麼黃飛鴻式的男兒當自強。



<<灌籃高手>>從1990連載到1996年結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與史考提皮朋(Scottie Pippen)所帶領的芝加哥公牛隊在91、92、93年完成NBA三連霸,<<灌籃高手>>的時期與第一次公牛王朝完全重疊。普遍被認為是櫻木花道原型的丹尼斯羅德曼
(Dennis Rodman)當時還未加入公牛,公牛的客場隊服也是紅色,王朝三年間總冠軍賽對抗的分別是洛杉磯湖人,波特蘭拓荒者,鳳凰城太陽;三隊的主將分別是魔術強森
(Magic Johnson)、滑翔人崔斯勒(Clyde Drexler)、臭嘴巴克利(Charles Barkley),這些傳奇巨星都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第一代夢幻隊的成員。臺灣除了漫畫解嚴外,電視媒體也開始能轉播NBA,那個幾乎人人會灌籃的聯盟,大開了少年們的眼界。同時代的背景還有1990年第一個賽季的中華職棒元年,1992年臺灣奪得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銀牌(少年們當然還不知道,之後會被假球案搞到傷心欲絕),社會熱潮滾燙,週刊<<TOP>>的台柱就是<<灌籃高手>>與國產的棒球漫畫<<Young Guns>>。



這些事情沒有一件刻意去記,卻一件也忘不掉。少年爭搶Nike的Air Jordan籃球鞋,有一半理由不是為了Jordan,而是流川穿了五代櫻木穿了六代,在只允許黑白布鞋,還頂著髮禁的年代,白色的五與紅黑色的六,剛好在校規的模糊邊緣。但不管穿了Air
Jordan幾代,畢竟大部分人都長不到180,大家還是灌不了籃,全班都灌不了(搬課桌椅到籃下,硬跳灌進去,掉下來摔傷的不算)。親眼現場看到人灌籃,不過校隊裏數員猛將,最多也只能勉強把球塞進去,毫無魄力可言,哪有NBA的飛龍在天或巴賽隆納的神奇夢幻。然而NBA決賽不是每天打,奧運四年也才一次,那時連高中聯賽 HBL都沒有,每個禮拜陪伴我們的是神奈川預賽,替我們灌籃的是湘北、陵南、翔陽與海南的猛將們。



1990連載開始,如果你是這年進高一的,可算是跟櫻木與流川同屆,日本的三學期制與臺灣有些許不同,但以這個設定來說,赤木與牧今年就是屆齡五十的大叔。我手上有一本集英社覆刻1991年的<<少年跳耀>>,也就是盜版少年快報的原版始祖,這本週刊大概三公分厚,當期連載有二十個作品:<<七龍珠>>、<<灌籃高手>>、<<幽遊白書>>、<<城市獵人>>、<<魁!男塾>>、<<神龍之謎>>、<<秀逗泰山>>、<<花之慶次>>、<<鐵拳對剛拳>>、<<電影少女>>,不知道後來會出那麼多代的<<JoJo冒險野郎>>,史上最長壽萬年不動的<<龜有派出所>>等。集英社的做法是腰斬每週讀者票選的後幾名,於是每個漫畫家要在一週19頁左右的篇幅內,製造出緊張、高潮、懸疑、以及讓人期待下一回的「待分解」,以維持住排名不被淘汰。在九零年代那麼豪華黃金的陣容中競爭,能夠長期連載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高手漫畫家如尾田榮一郎,會鋪陳數回製造一個大高潮,或甚至埋長線,幾十回後才揭曉。天才如鳥山明,他讓悟空集氣集了幾個月,你心裏著急,卻還是只能乖乖等;或者像富樫義博,你會一輩子癡癡等著可能就那樣斷頭的獵人。



<<灌籃高手>>中有一回讓我目瞪口呆,那是全國大賽中對抗山王工高的第#275回。井上雄彥老師靠細緻的畫工、流暢的分鏡,十九頁的內容只有櫻木的一句台詞(左手只是輔助),真是道地的看圖說故事,但26年後卻沒人忘記,可說是漫畫史上很經典的一幕。這回的高潮累積了無數的伏筆與鋪陳:櫻木練投兩萬球的歷程,進攻模式早在第#195回安西監督就計畫好,最終成為山王戰的絕殺一射。看完山王戰役後,興奮到晚上睡不著覺,滿心期待著下禮拜全國大賽的進度,想像主角升上二年級後的成長,或甚至入選國家青年隊對抗世界強豪。但怎麼都想不到,下一週連載竟戛然而止,井上老師毅然決定跟麥可喬登那樣急流勇退,留下一個半開放式的結局,後續由讀者自行想像。櫻木花道的「花道」,在日文裏是歌舞伎演員出場退場的道路,也是相撲場力士進出土俵的通道,在職場上延伸為華麗的謝幕或退休。說故事的最高境界在於「止於其所不可不止」,然而讀者不見得領情,於是臺灣與香港的少年圈裏開始流傳井上老師死於車禍,大家不願意接受連載中斷的事實,需要腦補一個讓自己能夠信服的理由。



<<灌籃高手>>後來出了卡通,擁護漫畫或卡通,向來是沒有終止的爭論。過去的卡通往往是漫畫紅了之後才製作,礙於時代技術品質有限,為了湊集數還會拖戲(悟空總是在集氣或趕來的路上)。我雖然是喜歡定格美術的漫畫派,但卡通化的確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作品,觀眾層延伸到連我家教學生的媽媽都看。片頭曲<<好想大聲說喜歡你>>中的晴子回眸笑,更製造出鎌倉高校(陵南高校的原型)前的平交道朝聖地。<<灌籃高手>>就像小說的<<伊豆舞孃>>或<<雪國>>,引發粉絲的地理朝聖學,帶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神奈川縣有四支強隊,名古屋在愛知之星所在的愛知縣,天下無敵的山王工高在秋田縣。現實生活不用湘北這個名詞,古代神奈川稱為相模國,現代這個地區泛稱湘南,神奈川辦的馬拉松叫做湘南國際馬拉松大會。



漫畫裏一直沒解釋為什麼全國大賽叫做IH賽,當年畫的時候不知道會有那麼大的國際市場,預設讀者都是日本少年,大家都懂所以不加解釋。IH是Inter-High School
Championship的簡稱,正式名稱是「全國高等學校綜合體育大會」,IH的賽程在夏天,除此之外日本高中生能打的全國大賽還有「冬季杯」、「國民體育大會」。當時的少年們,總是罵漫畫內容太鬼扯,每個禮拜還是喜孜孜繼續收看,然而在連載結束後的1996-1998三年期間,山王工高的原型,現實生活中的秋田代表「能代工高」,完成了高中三大賽的三年日本全國連霸,也就是「九冠」王,誇張程度遠超越了漫畫。能代工高當時的主將田臥勇太成了日本進軍NBA的第一人,而他的身高只有173公分。田臥勇太在與井上雄彥的對談中表示<<灌籃高手>>是他的聖經,他強烈體會到澤北、流川往美國奮鬥心境的真實感(讀者田臥自行想像的,作者沒畫出來);井上老師也表示,感謝田臥將漫畫情節實現,那是漫畫家最大的夢想。



當年的電視卡通中止於神奈川預賽,26年後電影上映,演出神奈川代表湘北對秋田縣代表山王之戰,那場卡通動畫未能完成的全國大賽。26年前就知道結局的球賽,你為什麼還是走進戲院?你知道劇透,集英社知道,東映知道,井上雄彥也知道,於是這場電影不需要廣告也不需要預告,你還是走進了戲院。最好約一些與赤木、牧、藤真、仙道相仿年齡的半百大叔,或者我表妹那種可以背出每場比數的流川親衛隊,耍點中年人的任性經濟力,買IMAX午夜場的票,這場電影不想與孩子們坐在一起。就像金庸的小說,你對聚賢莊光明頂的細節,蕭峰張無忌的內心糾葛內力運用都了然於胸,你想看的是放到大螢幕上怎麼呈現,又隱隱擔心被改得體無完膚。沒想到他們用了近年流行的配角視點,以不同的敘事風格切入當年這場打了十幾個月的比賽;又用上真人動態捕捉的動畫技術,一開場宮城與櫻木視線交替的空中接力灌籃(Alley-oop),影片處理的節奏快速流暢,宛如現場直播真人演出的NBA決賽。他們利用你完全知道細節,不再冗長拖戲:澤北的一個眼神相等於漫畫中好幾回獨球的成長背景、流川的微笑等於原作中天才仙道的忠告、赤木的倒地讓人想起削蘿蔔的魚住老大中鋒。大螢幕上的每一個畫面,就像石投入水的漣漪一樣,震盪出腦中無數的記憶漩渦,尤其是最後致敬第#275回無對話的漫畫風呈現,成就一場醞釀了26年的高潮。



螢幕上的十人就像一群久違的老同學,把你從寒流中帶回中學那個長長的暑假,你清晰想起那一張張整天嘴砲籃球與漫畫的少年面孔,有些人甚至已經不在了,在的人也紛紛禿頭肥胖加老花,大螢幕上的赤木與河田再次代替我們灌籃。你才不在乎少年們嫌你老人臭,你知道26年後鬼滅的無限列車如果再上映,他們也會想起漫長疫情中的各種呼吸法與斬鬼式,接著與你一樣老淚縱橫,高舉雙手投降,承認再次被漫畫家宰殺。集英社與背後藏名的編輯們,才是真正的高手。


--------

原載於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7044216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7046905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17.124 (臺灣)
PTT 網址

devilkool03/23 22:04看第一段就在想這怎麼有報紙藝文版散文味

bye200703/23 22:14哈利與波特

peterw03/23 23:08七龍與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