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M43到底該怎麼做
這邊我主要討論om system,因為松下的m43已經很明確的走向商用錄影的道路,相信不會有多少人把G9 ll、GH7拿來當拍照主力機。
m43系統最大的優勢有兩點,就是輕巧和性價比高,但現今這兩項優勢已經完全被apsc系統追上甚至超越了。
先講性價比部份,其他家的apsc熱銷機種canon r10、r50、r7
sony zve10 ll、a6700
nikon z50 ll
fuji xm5
這些售價在17000-40000之間的機種,性能是完全碾壓om system的om5和ep7
那麼om1 om1 ll和om3?多數消費者不願意花5、6萬去買m43系統也是事實
你會發現現今不管CNS還是fuji,他們都把最先進的對焦技術下放給低階機種,因為他們明白,對焦是最影響新手使用體驗的,而om system直接挑明,想要新的對焦?請去買最高階的機種。
至於輕巧,現在的各家廠商都在拚命輕量化,而om system更新的都是較重的pro鏡,輕量鏡頭已久未更新
(新的9-18鏡頭結構完全沒變,下面是b站up主對上次om更新的評論)
來看看原本m43最優勢的大變焦和長焦鏡頭,競品目前是什麼樣子,以canon來說
(以下機身重量均包含電池和卡)
canon r10(429g) r50 (375g)
10-18 (150g)
18-50 f2.8 (290g)
18-150 (310g)
100-400 (635g)
om system方面
om5(414g) ep7(337g)
9-18 (155g)
12-40 f2.8 (382g)
12-100 (561g)
12-200(455g)
75-300(423g)
100-400(1120g)
上面有大變焦優勢的一個12-200已經停產,75-300也久未更新,光學素質跟canon的100-400完全不能比。而om的100-400超過1120g的重量已經跟輕巧沾不上邊。
而且如果新手想打鳥
Canon r10+100-400這個組合只要4萬元,你就能擁有r3的對焦系統,而om想要鳥眼對焦請上om1,新手看到價錢直接卻步。
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om能搞清楚消費者要的是什麼,不是又大又貴的pro鏡頭,而是又小又便宜的大變焦及長焦鏡頭,這才是能跟手機拉開差距的辦法。
另外大光圈鏡頭,你1.2pro做再多,你也跟apsc f1.4的sigma鏡頭拉不開差距,人家還都只有200多克,遠比你輕的多。
希望om未來的作法
(1)把最新的對焦系統下放給ep7、om5、om10(如果未來有的話)
(2)把12-100、12-200、75-300更新,12-100 做一個非恆定光圈的版本,重量至少壓到300g左右
(3)100-400砍掉重做,人家canon100-400全幅的像場做到635g,你像場小這麼多搞出個1100多克的鬼東西,完全沒有誠意。
我相信輕便的大變焦相機鏡頭一直有市場,為什麼canon 18-150、100-400這樣的鏡頭會如此熱銷,還有nikon全幅的28-400 賣到缺貨,值得om system好好思考。
--
推 但43粉不會接受 他們只會繼續戰其他更大ㄉ片幅
以前有L鏡轉接4/3現在不知有沒有R轉接m4/3?
能寫出這篇絕對是恨鐵不成鋼 罵最兇人才是最愛的
說到底om真的島了對整個攝影圈沒有好處
其實換個路子走文青路線 將中低階不要再用對比對焦
應該還有市場 然後把那個OM system LOGO改掉
沒有R轉efm
現在看我整天在那邊臭M43 其實以前我也是M43入門的
除了少數幾台 幾個鏡頭 都買新品 但用過其他家後 嗯
我是真的挺喜歡ep7的,之前都拿他拍微距,但自從canon
r10以後的機器都擁有單張焦點合成的功能後…我就出掉換
r10了
Canon R APSC系列機身能力是真的很給力 鏡頭最近開放
SIGMA後感覺又更有性價比了
被M43er看到又要崩潰了
打m43粉很好笑,有種就指名道姓,又不是每個人想法
都一樣
沒有指特定對象 我也根本記不清誰是誰w
沒種的孬種我沒有指定任何人 (置放沙發)
是的 我就沒種孬種
這篇寫得好用心,推推
推這篇
我以前也是從43到m43的,真的不給力
12-100變非恆定光圈就沒有意義了
我只有一個問題 RF100-400應該要跟 O75-300比吧?
甚至是 P45-200II(370g), PL50-200(655g),體積也小多
真正有威脅到m43的是efm可惜停產 rf體積太大
o75-300畫質不錯欸 真的
推,很有同感
RF100-400用在135可以對標APS-C的富士70-300跟M43的P家50-20
0,等效焦段跟光圈孔徑大致一樣,體積重量也在伯仲之間。不
過RF還有600跟800兩支平價相對輕便的長焦,也是很多人用在平
價RF APS-C機身上
推,apsc r系列cp值很高,用下來很滿意
這篇講的我也很有感,幾年前離開M43一直在找回去的理由,但
是這幾年APS-C跟135不同廠商的機身鏡頭跟副廠鏡頭大爆發,要
求絕對的體積重量小片幅一定可以更輕更小,就像Pentax Q跟Ni
kon 1可以比M43輕便,但是這兩個系統早就退場了,再輕便也比
不過手機跟小DC。而是當大片幅也有足夠的輕便選擇時,小片幅
的輕便對使用者的考量比重就會一直遞減
恨鐵不成鋼
M43我很喜歡35-100/2.8,甚至我會覺得長焦最有競爭力
的就這顆,因為三代以來結構大差不差去翻一代鏡就夠用
而且超便宜,體積上也有絕對的優勢
有道理,但我相信pro鏡的市場肯定還有,我更希望可以輕
便鏡和pro鏡同時更新,但現階段的確輕便鏡的開發動能是
相對不足的
選平價小機的人會直接用手機
rx100m7那樣拼長焦是好的 但現在也拼不過了
最終就跟黑膠唱片一樣進入歷史
sony錢多本大能耗 其他家耗不起
還好我有幸生在單眼普及的時代
看完這篇後更確定O家完全浪費M43的優勢而且還放大劣
勢……
重量應該是因為金屬鏡身的關係?質感與重量的抉擇
OM3就不知道想啥把性能堆那麼高然後價格下不來
弄兩條路 一個賣外型走復古路線 一個賣性能走現代路線
復古性能不用堆成那樣一樣可以賣啊 我說那個pen f後繼咧
我也覺得應該把om1的機能跟sensor下放om5機身,om3
則做價格門檻低的文青機
就說砍掉m43,重新apsc搶市。
這才是解藥。
你把om-3搞成apsc,50k左右搞不好我手癢就買了
曾經的m43+olympus粉經過,真是回不去了QQ
覺得OM研發能力有限,可能做不到這些要求…
不然就加入L聯盟吧
m43的根本問題在於non-stacked sensor佔整機成本越
來越低。先進製程下的soc+isp一套下來隨時隨時比fu
ll frame bsi還貴,而軟體r&d成本上漲幅度就更加離
譜了。加價意味著要直接跟apsc/ff對壘,降價就是無
利可圖。
純許願,希望出XQ1那種平整機身無IBIS搭同14/2.5體積的新1
0/2.8配MEGA OIS,搭售42.5/1.7主推淺景深人像快速傳手機
上傳平台,然後價格整組在28000左右,這就完美的補足手機
的劣勢了
我的高大上可以躺在防潮箱,但生活中任何小細節希望MUJI生
活肩包等級就能帶出門
問題就是OP兩家也是各懷鬼胎沒有要合作的意思
忘了在哪看到的P家訪談 說跟O合作就像是一段壞的婚姻
戰片幅本來就是傳統 畢竟PTT就是個打嘴砲的地方 也別介意
不過個人是覺得喜歡戰片幅的通常都是紙上談兵 很少拍照
還是建議他們多出去走走 就會發現不要說m43 手機也是好工具
不論你拿什麼相機 攝影本質就是光的觀察與運用 共勉之~~
推這篇,眾多點都心有戚戚焉,m43不把職業長焦好好握住
不知道在幹嘛
71
首Po我始終覺得M43的出路應該是極致小的備用機 不管主力是4433、FF還是APSC,一台極致小的,甚至可以塞進口袋的備用機(而且最好不 要太貴)依然會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就例如P家的GM系列,本體就只有手掌心大 配上14/2.5、20/1.7都是有夠小的出門街拍神器(甚至比GR都小)22
便宜治百病 中幅十至十五萬元 全幅五~七萬 半幅二萬五~三萬五 m43再折半一萬五至二萬五9
M43拿來跟FF ok根本是XX比雞腿 Apsc 都打不過了 老老實實作台好一點的卡片機 看可不可以遏止一下RX100系列橫掃的囂張氣勢 同樣是一吋隨身鏡49
恩....先說我FF和M43都有在用XD 我覺得會說FF比M43是XX比雞腿的人群,一定很少去打鳥拍蟲。有些時候 少一點的噪點和一兩檔的動態範圍,和輕便兩字比起來才是XX比雞腿.... 以手上有的R62和OM5比較,可以放自動的最高ISO大概是6400比1600, 這兩台ISO上到這邊拿回來降噪一下都是可用的。但其實6400在室內比較容
43
Re: [問題] m43適合拍飛機、夜景、一般旅遊嗎小弟剛好645、FF、APSC、M43都用過一段時間, 當初在日拍看到一台低於行情的G9便下單, 還好有中文菜單,便想說拿來當錄影機。 (拿PENTAX K-1、645D,錄影功能基本沒有。 G9的錄影也是強到靠杯,雖然當初是看準防抖,37
[閒聊] Canon 2020 RF lens 情報來源: Nokishita 2020年 Canon RF 預計推出以下鏡頭: .RF50mm F1.8 STM .RF85mm F2 Macro IS STM .RF70-200mm F4 L IS USM34
[閒聊] 都2024 年了,攝影新手該買 m43 相機嗎?部落格好讀: 本文前提 * 給攝影新手 * 有50%或更高的機會退坑32
[閒聊] 什麼是M43值得入手的鏡頭?什麼是M43值得入手的鏡頭? 入手P牌G9快半年,目前手邊有 14-140 ii 跟leica 15 1.7。 14-140 ii用起來很方便,不考慮畫質 的話,一機一鏡使用起來蠻方便的,28
[閒聊] BCN 各家鏡頭市佔排行:副廠的勝利?來源: BCN 最近發佈了以銷售額為單位的各廠家可交換鏡頭市佔排名。 雖然這只能反映大型日本通路的狀況,但結果還蠻好玩的,可以看看。 首先,目前的相機市場仍然在 COVID 後的復甦期, 和去年同期相比,12
[開箱] 35年的 CANON EF 135mm f/2.8 Soft focus好讀網頁版: 沒想到我會重回老鏡 而且還是CANON的鏡頭 甚至是不曾考慮的柔焦鏡8
Re: [問題] Em1 升級建議已有設備: EM1 重497g 12-40 F2.8重382g 8-18 F2.8-4重315g 45mm f1.8 重116g6
Re: [問題] 關於M43長焦需求的廠牌選擇小弟賞鳥拍鳥20年 從泥坑D100+300/4D 機身用過D200 D300 D600 D810 D850 鏡頭用過AFS 328 340PF 556PF 兩年前覺得Z9太重太貴 所以跳到M436
Re: [閒聊] 小相機到底哪裡難做???你拿GH7錄影旗艦來比體積 本來就是錯的, 錄影需要先是要堆散熱模塊,(運算、 錄影時長、碼率) 而且錄影模式的機身防手震比拍照3
Re: [新聞] 瑞典上百測速照相機遭竊 疑裝在俄軍無人無人機上扣掉米國拔拔有錢有人搞全客制化,用最多的是M43系統。 對,那個把奧林巴斯大哥吹死的M43系統。 拿商用系統來用最大好處你不用再處理防震,M43這裡特別好,而且長焦鏡頭對比軍用便宜 的要死。 M43聯盟有授權中國生產,這幾年蹦出一票航拍鏡頭,法蘭口、自動對焦完全相容,可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