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申論題練習方法
Hi~先說在下不是學霸.....提供的申論練習方法您就看看 酌參
其實申論無標準答案,練習的方法像你提的 都各有優缺點
但是只要能找到適合的方法 在考場上面有好的表現
不管黑貓 白貓 能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針對題庫書申論練習的部分
因為你提的不論是"看"用"寫"的都有其利弊得失
但是一個重點就是"學思並用"
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下覺得每一個方法不能適用於"每一個階段"
應該分階段去討論這件事情 因為每個階段遇到的問題不太一樣,
所以不能說一個方法從投考之初 用到 考上為止
以下就各個階段分享方法如下
初始第一階段:假設你上完課對於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這個階段是:將"知識"轉為"背景知識"的前置階段
初始階段著重的是"模仿""思考"和輸入"
像學書法一樣,一開始學習架構和筆意都是從臨帖開始模仿[模仿]
也像學書法一樣,你要從臨帖的過程去感受運筆的流向和名家的筆意走向[思考]
你在模仿解題書的時候,平常練習的時候,
分析他的邏輯論證跟鋪陳的脈絡和過程,想著有怎麼樣的材料可以放進每一題的概念,
要想著為什麼他要這樣鋪陳????他這題有什麼"問題意識"?
他這題有什麼"重點核心內容"是一定要寫進考卷裡面的!!?
這題有什麼意義,要素,功能,優缺點[評價]!!??
他可以放什麼前言和結論???諸如此類.....都是你要去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裡面其實就是"歸納"你所學的新知識,和你的原有概念作"超連結"
使其讓他進入你的背景知識
這個階段不只是"抄寫解題書"而已還要結合"思考"
中間第二階段:假設你已經經由前階段的相當練習,
那麼你開始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產生,你不再是只能"模仿"的初出茅廬的小子
第二階段注重的是"轉化""連結"和"自我模版練習"
開始整理你自己的思考模版和申論答案,
並將每一題畫作架構圖或者心智圖,這個階段,你能再壓縮原本的知識
並經由思考去連結,使你的知識真正成為"背景知識"
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寫出架構圖和心智圖,並將解題書的擬答"去蕪存菁"
所謂的去蕪存菁,
是將前面所講的"問題意識[前言]+基本核心內容+結論"
轉化成你自己的東西和背景知識
也就是所整理的東西 是你自己的東西
你不會再卡住寫不出來或覺得哪裡不熟悉.......
練習的時候,也是以自己的擬答和架構內容為主....
最後第三階段:由前兩個階段的練習,你開始看到題目,
就可以馬上浮現該題的架構圖和心智圖,並且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運用....
第三階段:注重"輸出""演繹和歸納[雙向練習]"和時間與版面的配置練習"
這個階段應該也鄰近於考試時間了
練習方法就是看"考古題"用"考古題回溯法"去找出常考考點
然後用"看"的,然後練習"回想[Recalling"]的輸出內容
而輸出的內容必須在3分鐘完成你的架構圖和心智圖和你的答題模版.....
而且要注意時間和版面的配置練習,因為這個階段,
你就不只能寫出公版的答案了,甚至有些自己的想法可以放進考卷
可是你就要去做"取捨",要練習版面內容和時間的配置.....
以上是在下覺得的各階段應該注重的課題和練習方向
給你作參考....
若有什麼不同想法也請其他大大不吝指教
※ 引述《avonc1017 (黎明前總是黑暗)》之銘言:
: 各位學霸大家好:
: 小弟有針對各個科目做了申論題的題庫(含詳解)
: 如果想要更加熟練,以下哪個方法較推薦?
: 1)純粹用「看」的,反覆看加深印象,但總覺得不夠紮實
:
: 遇到實際動筆時,大腦也容易一片空白,但優點是節省時間
: 2)實際用「寫」的,open book題庫含詳解一字不漏全抄寫
: 優點是可以邊寫邊思考加深印象,缺點是較耗時
: 3)也是用「寫」的,解答遮起自己練習寫擬答,
: 遇到不會的看幾個關鍵字遮起再寫,
: 優點是似乎最紮實? 缺點是最耗時而且前期不熟的時候也寫不出來
: 以上各位學霸怎麼看?還請大家指點小弟一下,感謝!
--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籮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
推
推
推推~感謝分享
推
請問在練申論前的記憶是書內容一字不漏的背嗎?還是記
標題就好呢?東西很多耶
背標題、大意,上考場不可能一字不漏,除非是學者的話o
r作文名言佳句
推
推
精闢推
感謝y大熱心分享,真是大師級的,獲益良多~
大推 ⊙ω⊙
推
推 謝謝分享
推
推
學到哪裡就練習到哪裡,累積的功力在哪裡,考場上也就
只能寫到那樣的論述層次,強者的共通點都是實際付出大
量的時間努力。
原Po巧妙引用書法比喻,堪稱公務界的王羲之。
推
推感謝分享!
推,感謝熱心分享
推
謝謝
推
20
1.背 把看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 把筆記濃縮成樹狀圖或表格 背大小標,詳細內容不用完全一致 背過之後過一個月忘記很正常,就再拿書和筆記出來看 以以前的筆記為基礎做更改,或直接做新的筆記 在不斷背->寫->忘->背(看)的過程中,28
考試準備期間,曾國考版受惠良多,也很幸運的一次就上岸。 當時也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申論題,在此與大家交流一些小小心得: 原po的問題是,如何要更加熟練申論題題庫?而我當時準備,大概採了三階段策略: 一、初階:不想、不寫(無答題時間限制) (一)先讀擬答,做出簡摘9
首Po各位學霸大家好: 小弟有針對各個科目做了申論題的題庫(含詳解) 如果想要更加熟練,以下哪個方法較推薦? 1)純粹用「看」的,反覆看加深印象,但總覺得不夠紮實 遇到實際動筆時,大腦也容易一片空白,但優點是節省時間
63
Re: [閒聊] 該怎麼準備申論----------------------------------------------- 小弟是今年一般行政普考的考生(有補習),對於申論有些想法,想跟眾考友分享,如果能幫到各位或能給點不一樣的思路,那就值了 我個人練申論的方法是以下層次按部來: 一、理解 第一步驟一定是去學一次、看一次,申論不可能完全用背的,題目變化太多,完全死記效果往往很差,至少要能知道擬答在寫什麼20
[討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以前常常會聽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我自己是花了好久才體悟如果你不去想自己如何拿下未來的位子,好像反而會阻礙發展。 大家都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 網誌好讀版21
Re: [問題] 年紀越大,越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問題其實問題就很簡單:你要重新養成閱讀習慣而已。 不過你要理解的是:閱讀量增加,不代表就能增加你的智識。 所謂智識的培養是:閱讀-->記憶-->應用練習-->內化到你的知識系統 但這過程中你會碰到一個問題,你會遺忘。 各位一定有看書架上的書,但已經完全回想不起來這本書在講啥13
[心得] 108年地特四等一般行政彰投區榜首上榜心得板主經上榜生同意轉發至本板,原文出自IG ig帳號:54atsong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54(34/18) 法學知識與英文 86 行政法概要 967
[心得] 110社會工作師上榜心得取之於國考板,回饋於國考板。 一、個人背景 2018社工系畢業,因個人生涯規劃,沒有應屆就報名社工師考試。 去年有報名補習班的高普考社會行政課程(不過去年沒考上),算是幫助我彌補大學沒認真上課的缺失。 也是因為去年沒考上,想藉由社工師國考測試改變讀書方法的效果。7
Re: [閒聊] 繪師是不是都沒什麼自信?這個在各種領域應該都有這種現象, 尤其是在藝術領域每個人發展的方向很不一樣的時候 對自我知識或技能的評價能用達克效應來解釋, 分成四個階段:6
[心得] 《最高學以致用法》活用知識的五種方法《最高學以致用法》讀後心得:活用知識的五種方法 日本「輸出狂人」的錦囊妙計,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圖文好讀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勤勞的輸出者,直到我讀到一位日本作者的著作,簡直讓我驚呆了。他 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他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他每天更新 YouTube4
[心得] 110年專技高考諮商心理師備考心得很開心能夠一次考試就上榜,按照我與文昌帝君的約定來發還願文。由於備考時發現網路 上的心得多以「一個月」、「自己讀」為主,以至於讀書會成立時對於要怎麼運行實在沒 什麼頭緒,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我認為我們的方法還不錯,提供給想組讀書會的學 弟妹參考,但如果你打算一個人準備,我想這篇心得也具參考價值。以下將備考心得分為 「個人背景與讀書會介紹」、「備考歷程」、「題型與各科攻略」三個部分進行說明。2
[心得] 111資訊高普考雙榜心得心得文代po ————————————————————————— 一、 前言: 我是國立大學資管系的應屆畢業生,在大三的時候來到人生的另一個分水嶺,這時同學們在思考畢業後要往什麼方向去走,有的人想繼續讀書所以要準備研究所,有的人選擇直接就業,因為高點剛好在學校有舉辦課程說明,聽完之後因為嚮往公職穩定且算不錯的薪水而決定報考,從那時候開始準備,到大四畢業這一年考試。 我是報名大三+大四的兩年班,在大三的時候可以先看去年的錄影帶網路學院VOD視訊做先修,不過因為當時要準備專題所以並沒有把課程完全看完,到大四才真正開始認真準備。先修課程是直接到知識達上課的,在家就可以規劃自己看課的時間,而後來大四正課的時候,因為網院有固定的開放時間,我想要逼迫自己那段時間就是要去看課,大四的時候我就選擇到網院上課,所以函授和網院我都有體驗過,我覺得不論是在知識達或是網院上課都很順,不會有系統卡頓的問題,即使要加快倍速也都不會發生LAG的問題,而且之前在高中補習班補課時常常會有畫質不清晰導致老師-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圖文連結: 用「聽」的說書學習: 《法式翻轉教養》是2013年由兩個法國媽媽共同撰寫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