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中醫狂粉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憐?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中醫狂粉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憐?作者
DaiRiT
(QSOFA)
時間推噓 X 推:0 噓:1 →:0

※ 引述《jjjo 看板: Gossiping》之銘言:
: 《說文解字》中並沒有[症]通[證]喔
: 古時[癥]才是通[症]
: 至少到唐朝時才有[癥]通[症]
: https://imgur.com/ElgVHs2

: 宋朝[朱子語類]:「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癥下藥」<==這也通對症下藥
: 所以在東漢的說文中,並沒有出現[症]
: 傷寒中所闡述的的[證]根本不是症狀
: 而是六經之[證],[證]下才包含個型態的病症

我有說過在《說文》是沒有「症」這個字的哦,「症」字是在後來才有而且是「證」的俗體字

: 前面有講了東漢的症不通證
: 您這一段的假設沒有意義
: 實際上並沒有[證][症]混用

是後世出現的「症」字跟過去所使用的「證」相通

在《王力古漢語字典》裡面,「症」字條:「症,『證』的俗體字。」

是後來出現的「症」字為「證」字的俗體字,只是在東漢還未出現「症」字,懂嗎

: 古人講的全都是[證]喔
: 舉幾個例子
: 1.痰飲證
: 2.黃疸證
: 3.淋證
: 4.血證
: 5.痹證
: 所以「證,告也。」,呼應您前面所講解的


你一直沒搞清楚,你一直用現代意義的證套到古代,不是只有表面文字不一樣,這跟古代中國人對於人體的認識上的錯誤有關係

不是哦,以你說的「淋證」在內經是沒有講證的,《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稱為「悶」,並有「甚則淋」,「其病淋」等的記載。在《金櫃要略》則稱為「淋秘」,還記載了淋這個病的症狀:「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我在上篇說過,症狀是symptom,是病人主觀感受上的問題,但要把症說成是symptom & sign也不是不行,只是sign是「客觀上」觀察到的現象,像是西醫師做理學檢查所觀察的。
不管是symptom還是sign都是可以觀察的,但是assessment/diagnosis不是「觀察」來


而你之前舉過的傷寒論寫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從條文中「觀其脈證」一句可得知,「脈」與「證」皆屬於可觀察的現象。脈象屬於臨床表現,將「脈」與「證」並列則進一步表明「證」是臨床表現的名稱。因此《傷寒論》中「證」指臨床表現,與現代定義的「證」完全不同。在傷寒論是講病的時代,不是講現代意義的「證」。


: 講肝陽上亢這種行外話
: 這的確是中皮西骨的醫生講的
: 一般會講肝風上擾、肝熱上擾
: 陽的定義通常為足與不足,並不會遣越至其他部位
: 所以並不會被當主動型病邪用進字內
: 黃帝內經有提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 故一般常會遇到的病人有:肝鬱、肝風、肝熱、肝火
: 解法為疏肝鬱,平肝風,清肝熱,熄肝火
: 很少會用到西醫名詞的,也不需要用,就可以達到冠名的目的
: 畢竟中醫的行話很多樣,兩千年過去了
: 您想用的,大致先賢都用過了

也不是因為會用到西醫病名,原因就在中國醫學史學家說過的「在西方醫學傳入以前,中醫並不瞭解人體的脈管系、神經系,他們認為這些都屬於「脈」的概念範疇。只有當清晰的解剖圖、脈管系模型,以及有關血管、神經的功能解釋都展示眼前時,中醫才知道『經脈』是看不見的。

我上一篇講過
現代中醫偷偷接受了西醫體系的病名概念,使得這些傳統的中醫病名無地自容,才不得 不將這些傳統的中醫病名,改稱為「證」,順便還能凸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我說的「偷偷接受西醫體系的病名概念」不是指中醫使用西醫名詞,而是發現了中醫自己對人體的概念比如說「經脈」「氣」「臟腑」根本上的錯誤因而改說「辯證論治」以及扭曲古人意思的「臟腑理論」,合成出你以為古代就有的辨證論治。

以下我就先主要說明「經絡」、「氣」與一點「臟腑理論」

1. 中醫理論認為吸氣是吸到胃中的而且吸入的空氣在血管裡運行: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古人認為,吸入胃中的空氣,也跟消化過的食物一樣,透過上焦而輸送到肝臟,再透過腔靜脈到心臟,或從上焦直接透過主動脈而到臟。而吸入的空氣與食物的精微所形成的血液,就在血管中跑。

只有知道古人原來是認為吸入的空氣會跑到血管當中,才能知道為什麼古人會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才能知道為什麼古人認為針灸拔針的時候呼氣是瀉氣,拔針的時候吸氣並且壓住針孔是補氣。

沒錯,古人認為人的動脈會跳動都是因為呼吸空氣並且運送到動脈的關係。

在現代中醫教科書出現以前,經絡就是血管。
清代的王清任,在解剖大量屍體之後,仍然得出動脈行氣的結論:
「頭面四肢按之跳動者,皆是氣管」
「氣管行氣,氣行則動」
「經絡是氣管、血管」。
正是因為王清任還沒有接受到現代西方醫學知識的污染,所以才跟任何一個在他之前的中醫一樣,認為經絡就是血管。

他不會像受過西方現代醫學知識污染的現代中醫一樣,發現原來動脈裡面也是血,而不氣;發現古人所描述的經脈循行與血管真正的位置走向不一樣;發現原來針灸的時候針並不是扎到血管裡;所以也不認真讀中醫典籍,就自圓其說地說其實中醫所說的經絡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經,而是一種自己也說不清楚、研究也研究不清楚的東西。最後陰錯陽差,因為中醫粉總是崇敬看不見的東西,使得經絡成為一個玄妙高深的、以現代的落後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辦法探測道的「人體的第三傳導系統」。

那為何經絡循行與現代解剖學發現的血管位置不完全一樣?現代人解剖的大體可是經過福馬林的處理,可以每個禮拜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仔細解剖一個學期。古代可沒有福馬林處理過的屍體,也沒有鋒利的不銹鋼解剖刀或是鋸,屍體沒幾天就腐爛了。古人所描繪的經絡走向自然不可能跟現代解剖學所研究出來的血管或神經走向完全一致。

2. 中醫說的腎就是西醫說的腎

首先,古代中醫所說的臟腑就是實質器官。《
素問‧太陰陽明論》提到:「脾與胃以膜相連
耳」,如果脾指的不是實質解剖上的臟器,如何與胃以膜相連呢。

另外,在《靈樞‧平人絕穀》說:「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都已經把胃的長度直徑大小容量描述得這麼清楚了。

至於《難經‧第四十二難》就說得更明白了:
「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藏,主藏意。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

臟腑不但是解剖上的實質器官,還可以告訴你有多重、告訴你腎有兩枚

或許有人會說,中醫說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怎麼能說是現代西方醫學所指的解剖上的實質器官?現代西方醫學有發現心藏神、脾藏意嗎?所以中醫的五臟是不等於西醫的五臟。

照這種邏輯,笛卡爾說松果體裡面有靈魂,難
道當現代醫學在松果體找不到靈魂時,就要說「笛卡爾的松果體,不等於現代醫學的松體」嗎?
古人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走的,難道當現代科學發現原來是地球繞著太陽走的時候,就要說「古人說的太陽跟地球並不等於現代科學所謂的太陽跟地球」嗎?

更可笑的是現代一大堆關於「中醫臟腑實質」的研究,例如古人認為脾能消化食物,而現代生理學發現胰臟有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的能,就說什麼「中醫脾的『實質』包括現代醫學的胰臟分泌消化液的功能」。

同樣的邏輯,乾脆這麼說:
古人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現代科學發現繞著地球轉的是月亮,所以事實上古人所謂太陽的「實質」包括現代科學的月亮的繞著地球轉的功能。

現代中醫表面上批判別人用現代西方醫學的眼光來看中醫,事實上自己才是用現代西方醫學的標準去看古代中醫,一旦發現古人的發現不同於現代西方醫學的知識,就曲解古籍,污衊翻譯醫學名詞的人,宣稱中醫的臟腑不等於現代西方醫學所指的實質臟器,把一切的錯都歸咎於醫學名詞的翻譯錯誤。

所以真正問題在於,雖然所指稱的是相同的器官,但中醫理論對於臟器的功能與器官系統之間的運作關係有很大的誤解。

: 東漢就有八綱,您看看
: 後世就是用這些傷寒條文去歸納出八綱
: 以下舉例:
: 陰陽
: 太
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
: 發
。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
: 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 表裡
: 傷
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
: 小青龍湯主之。
: 傷
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
: 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 虛實
: 下之後複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 寒熱
: 病人有寒複發汗,胃中冷,必吐蛔。
: 太
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
: 。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 八綱不是祝味菊提出後才發明的辯證行為
: 這個早已是事實,而且在東漢就有
: 您不好好理解書中內容,拘束在字義解釋與用字出現時間
: 我也沒法度
: 傷寒論中的確沒有寫六經這個詞
: 但是提綱就是六個,不然要怎麼叫?
: 就算是把這本書打散,照提綱編排還是六經
: 這有什麼問題?

重點是傷寒論沒有現代意義的證,他講的是病。

: 又來了
: 五行陰陽沒有講完,又要講陰陽表裡虛實寒熱
: 那能請您解釋這八綱沒用在哪裡嗎?

最簡單就是看診斷方法與疾病之間的
sensitivity與specificity、likelyhood ratio(不過你可能不理解,也不知道sensitivity與specificity的重要性),但是中醫沒有,中醫也對疾病沒有精確分類。

最實際的就是中醫方用純中醫理論,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八綱辯證、六經辯證、氣血陰陽等等,去「急診」或是去「一般四大科病房」顧病人,你就知道有用還沒用

很多中醫粉說中醫內科比西醫內科厲害,沒關係,請去內科病房、內科加護病房證明看看多厲害。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102.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626621673.A.1A9

ted01234567 07/18 23:24太長

※ 編輯: DaiRiT (39.10.102.111 臺灣), 07/18/2021 23: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