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公視法大修正!政府可指定公廣董事長 學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新聞] 公視法大修正!政府可指定公廣董事長 學作者
knmoonbd
(鐵飛魚/野口皓)
時間推噓 6 推:8 噓:2 →:22

※ 引述《Bqqqa (風雲)》之銘言:
: 文化部今天預告修正「公共電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預計公告40天後送立法審議。: 修法重點包括:1、現任董事17人至21人降為11人至15人即可運作;2、董監事審查委員: 會從3/4憲法門檻降為2/3門檻;3、行政院提名董事時,應指定一人為董事長;4、公視: 基金會業務範圍,新增國際傳播服務及交流;5、放寬政府每年補助公視限制。

從頭整理一下(這裡針對1~3,45需要另外討論)

公共電視法現行法規:
第13條
公視基金會設董事會,由董事十七人至二十一人組織之,依下列程序產生之:
一、由立法院推舉十一名至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公共電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
二、由行政院提名董、監事候選人,提交審查委員會以四分之三以上之多數同意後,送請 行政院院長聘任之。
選任董事時應顧及性別及族群之代表性,並考量教育、藝文、學術、傳播及其他專業代表之均衡。
董事中屬同一政黨之人數不得逾董事總額四分之一;董事於任期中不得參與政黨活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P0050025

‧第13條在最初1997年制定時是董事11~15人,審查委員會3/4同意門檻。
 2009年修法增加董事人數為17~21人成為現行條文。

文化部預告修正草案: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3_136733.html
第13條
公視基金會設董事會,置董事十一人至十五人,其中一人為員工代表設監事會,置監事三人至五人
董事、監事產生程序如下:
一、由立法院推舉十一名至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公共電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以下簡稱審查委員會)
二、由行政院提名非員工代表董事、監事候選人,提交審查委員會以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後,送請行政院院長聘任之。行政院提名董事時,應指定一人為董事長。
三、員工代表董事由公視基金會企業工會推派後,報請主管機關送請行政院院長聘任之。行政院為前項第二款之提名時,任一性別董事、監事人數應占提名之董事、監事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選任董事時應顧及性別及族群之代表性,並考量教育、藝文、學術、傳播及其他專業代表之均衡。
董事會於董事完成聘任後組成。董事長未能同時完成聘任時,由行政院院長指定董事一人代理董事長。
董事屬同一政黨之人數不得逾董事總額四分之一;監事屬同一政黨之人數不得逾監事總額三分之一;董事、監事於任期中不得參與政黨活動。

監事的部分主要是自第21條整合)


會有這則修法的前因是公視在第5屆、第7屆董事會發生難產爭議。


第5屆公視董事會爭議大事記
(部分內容引用自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125430
2010.06.28 行政院新聞局辦理第5屆公視董監事候選人提名作業。
2010.11.22 行政院新聞局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
投票通過陳郁秀、吳作樂、鄭自隆、巴奈‧母路等4名董事及謝穎青1名監事。 董事人數未達董事會法定人數。
2010.12.03 公視基金會第4屆董、監事任期屆滿。
2011.01.24 行政院新聞局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2次)
投票通過陳以亨1名董事。董事共5名未達董事會法定人數。
2012.05.20 行政院新聞局裁撤,公視董監事選任作業由文化部承接。
2012.06.29 文化部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3次),僅討論未進行實質投票。
2012.07.11 文化部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4次),董事提名人集體聲明退出。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215083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1096.html
2012.08.20 文化部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5次),
投票通過詹宏志、陳信宏、童子賢3名董事及谷玲玲、周玲臺2名監事。
董事共8名未達董事會法定人數。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5732.html
2013.01.18 文化部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6次),
投票通過鈕承澤、陳倩瑜、陳淑麗、侯文詠、姜雪影等5名董事。
董事共13名未達董事會法定人數。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3427.html
2013.06.25 文化部召開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第7次?)
投票通過曾志朗、施振榮、姚仁祿、邵玉銘等4人,
董事達17名,公視第5屆董事會組成。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29287.html

‧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當時曾說:提名大法官只要二分之一同意門檻,甚至總統罷免門檻 都沒有這麼高,四分之三的同意門檻根本不合理。

‧行政院(時任院長吳敦義)2011年就曾提出公共電視法修法草案,立法院未通過。



現在第7屆又再重演了一次:
2019.09.02 文化部公布行政院提名第7屆公視董、監事候選人。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01745.html
2019.09.09 文化部召開第7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通過舒米恩.魯碧、徐瑞希、陳湘琪、 盧彥芬、王燕杰、胡元輝、廖嘉展等7名董事及黃銘輝1名監事。
董事人數未達董事會法定人數。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遺憾。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01906.html
2019.09.25 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第6屆董、監事任期屆滿。
2020.11.03 行政院再度提名第7屆公視董、監事候選人。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19082.html
2020.11.09 文化部召開第7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15名審查委員僅出席10名,
無法投票通過任何董事。現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大肆抨擊。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19455.html


‧看起來公視董事產生順利與否似乎跟立法委員政黨勢力變化相關?
一旦審查委員的關鍵少數落在第二大黨勢力時就會演變成僵局,
董事提名人不管資歷如何都會輕易被質疑政治背景而過不了關。
2020.11.09那場審查會更直接不演了。

‧說起來這樣的制度是否有達到公正客觀的審查也挺值得商榷的,
到最後還是被政治給綁住。公視要怎樣才能成為真正屬於大眾的媒體。

‧個人結論:

「調降董事人數」→當時本來就是這個人數,改回來沒什麼不好。

「調降審查會同意門檻」→能理解是為了解決董事難產問題但感覺只能治標,
覺得需要建立一個突破僵局的機制,
不然以後還是會發生難產問題。

「行政院指定董事長」→理由完全不合理,維持董事互選就好。


現在還只是預告修法徵詢意見的階段吧?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0.205.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631877962.A.146

martim16 09/17 19:27推整理

dannyao 09/17 19:27指定就是要酬庸阿 跟國營企業一樣

dannyao 09/17 19:27只是這個是媒體非常敏感

butten986 09/17 19:27結論還可以更簡潔:黨想要一個央視

azeroth 09/17 19:28記得之前公視不是有個什麼竹的有出來聊

azeroth 09/17 19:29公視P#新聞實驗室 這次完全沒做這話題

ChiehGG 09/17 19:29之前在臉書看到蟑螂說 都是國民黨在杯葛

ChiehGG 09/17 19:30所以下修標準是解套 暈

Xargon0730 09/17 19:31下修門檻怎變成好事 這篇笑死

我並沒有說是好事。

kumori 09/17 19:32第8集說要揭家醜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heci1941 09/17 19:33公視P#新聞實驗室,這次,為什麼不深入

heci1941 09/17 19:33探討報導這話題呢 ? 這是不是代表新聞

kumori 09/17 19:33真指定了 新疆再教育營 毛澤東與大饑荒之

heci1941 09/17 19:33實驗室也只是假裝有理想罷了 ?

su4vu6 09/17 19:34做影片也是要時間ㄉ

ChiehGG 09/17 19:34真的修法通過吼 以後就變成變色龍了

公視本來就變色龍吧? 應該說,我認為公視偏袒於人民的普世價值, 而人民本來就是隨時代浪潮而不斷變色。 我20年前第一次看公視的時候公視播的電視劇是「橘子紅了」和「孫中山」呢。 隨著新住民人口增加,近幾年節目內容就漸漸開始東南亞化(褒義)

kumori 09/17 19:34類的題材紀錄片8成三不五時拿出來播

kumori 09/17 19:35打造成反共電視台 最極端的 把我們的島或

kumori 09/17 19:35獨立特派員都變成政宣...

kumori 09/17 19:38是說應該不會變政宣那麼離譜 只是綠營縣市

kumori 09/17 19:38的監督比例會減少

whiteadam 09/17 19:50

tim32142000 09/17 20:04推整理

CrazyShark 09/17 20:34這篇的來龍去脈滿完整,另補充現在審

CrazyShark 09/17 20:34查委員分布,dpp 8 kmt 5 npp 1 tpp 1

xxxg00w0 09/17 21:42你要不再往前查 你覺得沒什麼的三樣當

xxxg00w0 09/17 21:42時是為什麼會改?因何而改?當下改成現

xxxg00w0 09/17 21:42行狀態的背景?現在想改的結果就是髒到

xxxg00w0 09/17 21:42噁爛 完全不演的無恥嘴臉而已

xxxg00w0 09/17 21:43這叫整理還是偷渡?

我也想知道更多事情,如果知道些什麼的話希望可以直接提供出來。 小弟不才,今天一整天用網路搜尋的成果就是只有這點程度的東西了。 如果真的覺得沒什麼的話打從一開始我就不花時間做這種事了。 再往前查我能想得到的是立法院院會紀錄、論文和紙本報章雜誌,僅憑我一個人的能力及 空餘時間實在有點困難。

※ 編輯: knmoonbd (118.170.205.122 臺灣), 09/17/2021 23:43:32

cerberi 09/18 01:58

cerberi 09/18 01:58優文

回頭看到waynedd先生的文章(

#1XGmouE0

)及連結

https://digital.jrf.org.tw/articles/2419

原來要從「第4屆公視董事」發生的事情開始與第5屆合在一起看才是比較完整的脈絡啊!

https://www.mediawatch.org.tw/database-history/8162

順著搜尋看到〈光明與醜惡的鬥爭〉等等的文章,不知道有沒有另一方視角的論述。 ‧審查委員會3/4高門檻當初立意就是要求促成跨勢力合作,作為保障公視中立性的保險 之一。 ‧前面所推論的「第二大黨持關鍵多數」的原因以第5屆難產事件的背景來說太過膚淺, 當時執政黨內部矛盾也牽涉其中。(推測) ‧第7屆難產與第5屆難產有不同之處,帶有明顯不合作的動作存在,本身可能就存有要迫 使導向降低同意門檻結果的意圖?(推測) ‧看起來維持現狀跟貿然調低門檻都不利於公視運作,有沒有更好的解套方式?

※ 編輯: knmoonbd (118.170.205.122 臺灣), 09/18/2021 11:44:35

※ 編輯: knmoonbd (118.170.205.122 臺灣), 09/18/2021 1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