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問卦] 懇請文化部頒褒揚令給文史作家陳柔縉女士

看板Gossiping標題[問卦] 懇請文化部頒褒揚令給文史作家陳柔縉女士作者
Icestorm
(小朋友)
時間推噓 推:9 噓:9 →:13

懇請文化部頒褒揚令給文史作家陳柔縉女士

如果你不認識她,只要讀一小段她的文章
就能體會她考證與幽默兼具的文筆
每篇故事含金量之高,遠高於學術圈中的學者
她擁有臺大法律背景的操守與考據
(不烏西、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又擁有新聞人的新聞鼻
(前報社記者、臺大新聞研究所邀請她來教書)

能聞出各種關係暗湧與牽連

她也不像文學圈每天只是
互相恭維、互相推薦忙著搞小圈圈與搏文壇中的地位

陳柔縉只專注於臺灣日治時期與今日臺灣的連結
尤其是從小人物中發掘出大歷史的脈絡
她文筆的幽默感與考證深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從網路上找到這幾篇文章

「陳柔縉永遠保持30℃」
2010-05-23 中國時報 黃哲斌

 回憶錄讀多了,我發現人生起起伏伏,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她瘦高,留著70年代高中生的俐落短髮,當過6年政治記者,

然後以本土人物與史料為題材,寫了8本叫好叫座的通俗歷史書;

而且她擅以冷靜而熱情的筆調,在被遺忘、被忽略的時光夾縫裡,

掏出一篇又一篇、饒富興味的絕妙故事,以上種種,正是

你認識的陳柔縉。

 彈洋琴打壘球 看電視一定哭

 你不知道的是,她自小學國樂,彈奏洋琴拿過全台灣比賽

第二名;又因手長腳長,一直是田徑校隊,還打過女壘、

當過投手,曾被刻板印象的大人歸類為「四肢發達、頭腦

簡單」那一型,其實她的身體不好,經常無緣無故昏倒。

 你也不知道的是,陳柔縉跑政治新聞時,「看來像是

女強人」,其實她哭點很低,看電視時無論新聞、戲劇,

「任何能哭的地方,一定都會哭」。結婚生子後,她是

一個極愛小孩的媽媽,一子一女是她的生活重心,

「我跟小孩常有些奇怪的遊戲」,她說,例如

在客廳裡丟球,她跟兒子就能玩得很嗨。

 時常無故昏倒 談吐雲淡風輕

 這位奇妙的女子,從小在高雄市長大,初中就讀道明

中學,功課壓力重、自我要求高,陳柔縉每天清晨5點多

起身,騎自行車到校苦讀,只要超過6點還沒起床,她就

會緊張大哭。高中考上人人稱羨的北一女,原本隻身北上

求學,直到某天,「像是繃斷一樣」,她忽然昏厥送醫,

父親趕緊搬到台北,就近照顧女兒。

 其後,陳柔縉不時「莫名其妙昏倒」,爸媽帶著她

四處求醫,許久之後,才知道是癲癇症,身體上的

磨難,影響著她的性格,鍛練出外表一派俠氣,舉止

談吐雲淡風輕的陳柔縉。


 窺探權力邊緣 練就舉重若輕

 私底下,陳柔縉很能聊、很愛聊,尤其許多人仰著頭、

抬著鼻子瞧不上眼的人物,反而讓她備感親切,「我坐

計程車,一上車必定與運將聊天,有時連我兒子都受不了」,

因此,王雲五的祕書、蔣介石的侍從,凡此種種新聞與

歷史角落的邊緣人物,倒成了她的忘年好友。

 習慣從邊邊角角、幽微枝節裡窺探權力核心,陳柔縉練就

「舉重若輕」的本事,她舉例,「有次我讀《傳記文學》,

吳國楨被老蔣任命為台灣省主席時,蔣經國曾私下說,

『你看,吳國楨也能當省主席』」,簡單一句話,

就反映了兩人的關係與評價。

 陳柔縉說,政治的實際運作,有時並非發生在中常會,

而是背後誰與誰暗藏哪些關係,「某些小細節,充滿了

無限的味道。」因此,她寫《新新聞》專欄時,開始

探究這些迷人的、隱匿的細節,進而拼貼出《總統是

我家親戚》這本驚嚇政壇與新聞圈的佳構,被譽為

「跑政治新聞的必讀書」。

 而今,陳柔縉一路慢寫、一路爬梳,漸漸摸出一條

秀異的武功路數,連寫作方法都獨樹一幟。政治大學

頒發榮譽學位給她時,稱讚她「天生就是個社會學者,

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看多人生起伏 大家都差不多

 出書多年,對於外界的讚譽,陳柔縉說她養成「趕快忘掉」

、「每次寫書,都當作第一本書」的習慣,擔心有天再也

抓不到自己。而她很怕上廣播電視打書,因為不喜歡高溫的、

炒作的人生,她的哲學是「永遠保持30℃」,只須留些溫度,

讓自己繼續撐下去。

 「回憶錄讀多了,我發現人生起起伏伏,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陳柔縉笑得乾脆爽朗,眉眼淡然。
==========
蒐集史料有秘技 叫她女神卡卡!

2010-05-23 中國時報 黃哲斌

穿梭於歷史的羊腸祕徑,陳柔縉像是CSI探員,

畫定範圍、圍出黃膠帶,然後小心翼翼蒐集、分類,

拭去積累的灰塵或血跡,最後再拼貼、顯微、推理,

重新還原另一時空的現場。她的工具箱裡,藏著

哪些神兵利器?

 原來,陳柔縉剛跑政治新聞時,因為路線相對冷門,

晚上常窩在報社的資料室,流連於一排又一排的剪報夾裡,

竟而讀出興趣,養成寫卡片的習慣。當她對某一主題

感到興趣,就會建立編目類別,此後讀到相關主題的文章,

她就會記在一張檢索卡片上,然後放進該主題的卡片盒裡。

 等到寫作時,她會調出相關的卡片,然後循卡片的記載

去找書、上網搜尋,最後再上圖書館補齊資料。

光是《總統是我家親戚》一書,「就做了1千2百張卡片」;

至於她近年戮力考掘的日治時代台灣史,每盒6百張的

卡片盒,「大概已做了8、9盒」。

 答案揭曉,沒有神兵利器、沒有奇門遁甲,而是紮實的、

吃力的點滴累積。就這樣,陳柔縉寫了8本書,她蒐羅

分析史料的獨特能力,也成為政大新聞系、中研院等

學術單位好奇研究的目標。有位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曾驚訝地問,「妳都不需要電腦的呀?」

 回過頭來,對於年輕的、懷抱夢想願念的記者,

陳柔縉有何建議?她說,「盡量在某一範圍內深耕。」

=========
愛讀的一家 嘰嘰喳喳說不完

2010-05-23 中國時報 黃哲斌

 陳柔縉談起寫作與專業領域,不時緊抿嘴唇,微蹙

眉頭,彷彿在大腦裡努力搜尋某一篇剪報、某一條註腳;

然而,只要聊到那雙讀國中的兒女,她馬上眉飛色舞,

笑逐顏開,彷彿有三天三夜的好玩故事要說,而她對

子女的愛,遺傳自父母毫無保留的付出。

 「我爸媽的教育程度並非特別高,但他們通信時,

卻會以盧梭《愛彌兒》為例,討論應該如何教養小孩。」

陳柔縉說,父母的教育方式,讓她不由自主複製在孩子的身上,

「我們就像朋友一樣」。

 不只如此,打從他們出生起,陳柔縉就發揮記者本色,

逐日逐月以相機拍攝嬰兒照片,觀察他們最細微的變化;

等到孩子牙牙學語,她在筆記本上記錄他們每天的瑣事、

講過哪些可愛的童言。

 「有次我開車載他們回台北,當晚月亮顯得特別大,

我跟姐姐一路形容,月亮似乎跟著我們跑,彷彿述說著

什麼,兩人像在寫童詩;弟弟卻大不以為然,強調月亮

又不是人,我們怎能聽見她說什麼。」

陳柔縉說,姐姐感性、弟弟理性,兩人個性截然不同。

 「或許是某種特別的胎教,我懷兒子時,正在蒐集

人物資料,所以弟弟對歷史特別感興趣,而且很具有

聯想力,常發現誰誰誰出生那一年,正好某某某在

做什麼事,而且他特別擅長記住人名。」

 陳柔縉常帶著兒女逛書店,讓他們自己挑書,相對於

喜愛地理、嗜讀偉人傳記的弟弟,姐姐則獨鍾小說,

小小年紀就讀《丈量世界》、《追風箏的孩子》、

《不存在的女兒》,自承「很想寫小說,但寫小說

太難」的陳柔縉,在女兒身上看見自己還未開發的潛能

 最讓陳柔縉開心的是,姐弟倆不但愛讀書,而且

感情甚篤,不但嘰嘰喳喳有講不完的話,而且

「我女兒幾乎每天都會開心地說,『弟弟好可愛、好棒』。」

==========
我從廣告教父彭文淳導演推薦陳柔縉《台灣摩登老廣告》開始著迷她的文筆
絕版了....圖書館可以借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4921

書話人、資深編輯傅月庵的blog推薦陳柔縉《宮前町九十番地》
"在遍歷各種政治鬥爭之後,一種屬於台灣人特有的
越挫越寬廣的仁義颯爽特質,正在不斷地消耗流失吧!"
https://i.imgur.com/avBCrZC.jpg

我買的是時報出版,麥田前幾年有重新再版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獲第44屆金鼎獎〈非文學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256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9090

陳柔縉專欄~百年老牌子系列之五 豐田汽車
豐田汽車竟然是從紡織起家?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9714

陳柔縉專欄~百年老牌子系列之三 龜甲萬醬油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8838

陳柔縉專欄~百年老牌子系列之四 虎標萬金油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9273

陳柔縉《台灣摩登老廣告》,從台灣日日新報挖掘出當時新奇的廣告。
日治時代臺灣就有哈雷機車,也沒有重機速限;優格是在藥房販售,
號稱有長生不老的效果,且永康街鼎泰豐當時是畜牧場...讀來十分有趣!
陳柔縉地毯式翻閱著日治時代發行的台灣日日新日報,日日新報是當時
社會上最大的平面媒體,自1898年創刊至1945年,每天至少有一整版廣告,
還有散落各版大小廣告,共47年,累積至少有六、七十萬則廣告,
數量驚人,她認為老廣告「藏太多從不被知道的時代秘密。…
所傳遞的不只是某一項商品,還是時代訊息之窗,可以探看背後
隱藏的商業活動和社會進展。」

<陳柔縉:總統府後薄薄的滄桑 >
http://www.archifield.net/vb/showthread.php?p=23084
"近年來,台北市努力搶留了許多古蹟,絕大多數是
日本時代的建築,屬於哪個年代的建築,籠統記載
卻不少,像青田街的台北帝大教授住宅,記成
「約建於一九三○年代」,實在遺憾。
日本時代留下的書籍、地圖、照片、報紙、官方檔案,
數量龐大,而且又不是像國外動輒兩百年、三百年前的
建築,實在應該懷抱不甘的心情與追究的精神,
調查再徹底一點,解讀再更仔細一點。"

「馬拉松比賽路線選擇當時最好的馬路,分組卻有
點蹊蹺;不分甚麼性別或年齡,而是分人種,
日本人一組,台灣人一組。政商界寄贈許多獎品,
竟有指定給日本組,堀井商會送的銀盃就是其中之ㄧ。..

林和報名後就開始練習,沒有結伴,也沒有什麼教練
指導,他一個人利用夜晚風涼的時刻,練習了三天。
平時會沾一點的酒,暫停了,改吃一點高麗人蔘。

日本人這邊,賽前拼命練習,報紙報導得也很拼命。
選手被狗亂追亂吠,是練跑最困擾的事。報紙還說,
握『北部運動界的霸權』的鐵道部有十五人參加,
而淡水稅關很打拼,冒雨練跑。報社並設有有獎徵答,
讓民眾預測台灣人和日本人第一名成績分別是幾分幾秒。
結果,六成猜想日本人會跑快一、兩分鐘,其他四成才看好臺灣人。」
from 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P.20

馬拉松成績是林和贏了第一名,且速度比日本人藤岡計吉快了一分半。

「回頭看這一場馬拉松大賽,我心底湧現一個夢境;
在不久的將來,某個四月第四個星期天,台北可以
封住三線道幾個小時,辦一場復古馬拉松賽,
請愛跑馬拉松的村上春樹也來熱鬧,大家也逆時鐘
方向跑,就以『林和盃』為名,跨越時空,再次為林和
加油,為一個小人物加油、為臺灣人加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4921

陳柔縉 《台灣摩登老廣告》、《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宮前町九十番地》 《廣告表示》、《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08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0293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9596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256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9090

台北畫刊104年8月第571期—陳柔縉筆下日本時代的 重慶南路書店風景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7889
新高堂是日本時代台北最大、也是台灣最大的書店。(陳柔縉提供)
新高堂書店的位置在「榮町」,今臺北衡陽路與重慶南路交叉口處
https://i.imgur.com/qzaJpIF.jpg


用老物回味彼時 回到風起雲湧的台北(台北畫刊109年9月)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4774
時光流轉,台北早已習慣引領風騷,但陳柔縉認為,處於時光的洪流,
人們更應該了解歷史文物的過往今來,並從中發現自己身處於宇宙
洪流的哪個微小之點,理解當下所承續的文明,同時展望未來
將往哪裡去。

作家陳柔縉在新版序中說她寫稿時都聽平原綾香的Jupi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9fCps9SFs

新聞說陳柔縉騎自行車在淡水被一位騎著重型機車的外送員撞倒
頭部骨折,醫療搶救三天,仍沒好轉。不捨她過世。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634562350.A.BA2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76.106 (臺灣)
PTT 網址

Rin5566 10/19 19:36

LoveMakeLove 10/19 19:36R.I.P

johnhmj 10/19 19:36 誰?哪位?重要嗎?下星期五,懂?

headcase 10/19 19:37一位作家 她的書都很棒

Flitz 10/19 19:37

child1991 10/19 19:38太長

mirza 10/19 19:38您去民進黨那留和小英那留比較有可機會

grant790110 10/19 19:38這一篇文章值 134 Ptt幣

陳柔縉小檔案 作家,常見專欄和著書。1986年法律系司法組畢業後,未走主流的 司法道路,進入《聯合報》和《新新聞周刊》,當記者,跑政治新聞。 為探究威權政治本質之一的「關係」,辭職著書,寫出《總統是我家親戚》 (本書後增修版改名《總統的親戚》),是瞭解臺灣社會階層和政治關係的 經典之作。最近幾年,連續寫出臺灣歷史的相關著作,更開拓一般人對臺灣史 的視野;《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曾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 最佳人文類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曾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 十大好書、誠品達人選書第一名。目前以發掘日本時代臺灣社會 生活為研究主題,相關著書有《囍事臺灣》、《臺灣摩登老廣告》, 最新作品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以新聞導體的敘述方式講故事,夾議夾敘,兼帶考證,旁徵博引, 在細縫處嗅出時代氣味,勾勒出一幅幅庶民生活史。

※ 編輯: Icestorm (27.52.76.106 臺灣), 10/19/2021 19:40:33

s9234032 10/19 19:39無聊 死了就要鍍金?

s9234032 10/19 19:39而且怎麼會是在八卦版懇請文化部

Flitz 10/19 19:40這是在洗p幣嗎

kenro 10/19 19:43要這個幹嘛

j55888819 10/19 19:45這裡是文化部的窗口嗎?

THEBH 10/19 19:45這裡看起來像文化部還是總統府信箱嗎?

opm 10/19 19:46今天公祭,明天忘記,連公祭都沒有的...

sqnl 10/19 19:59奇怪, 一堆人怪學校不教臺灣史, 有人介紹好

sqnl 10/19 19:59作者, 結果是這種態度

axzs1111 10/19 20:05外送員明明是普通125

axzs1111 10/19 20:05帶風向推給重機 噁心

axzs1111 10/19 20:06發兩篇文特地強調重機

axzs1111 10/19 20:06不知道家裡人是被騎重機的撞死過嗎

stvn2567 10/19 20:06有點長

historyway 10/19 20:10褒揚令是歸總統府管的喔

erikaptt 10/19 20:20不過就一個親日作家

erikaptt 10/19 20:20也不想想當初日本怎麼虐殺台灣人的

fujimoto 10/19 20:49原來是舔日仔

chihshang 10/19 21:09感謝分享,可惜了一個好作家就這樣意外

chain174 10/19 21:46形容詞太多,讓作品說話吧

OrcDaGG 10/19 21:53推 他的文字讀起來很舒服

※ 編輯: Icestorm (27.52.76.106 臺灣), 10/20/2021 01:26:27

moslaa 10/20 07:59嘿嘿嘿嘿嘿嘿嘿

biglarge 10/21 09:08這一定會的,台日文化界同表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