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爆卦] 美國CDC Post-COVID統計數據

看板Gossiping標題[爆卦] 美國CDC Post-COVID統計數據作者
SRadiant
(Radiant)
時間推噓18 推:19 噓:1 →:11

資料來源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21e1.htm
分析了2020.3~2021.11的Post-COVID醫療數據
美國的Long COVID定義為距確診4週以上
以在同一個月就診的未確診者匹配病患為對照組

先從倒數第二段開始說,免得有人"誤會"
本篇研究的侷限性
1.數據來源的限制,可能無法代表全體族群、以及最近的變異株(只到11月肯定沒有omicron)
2.就醫行為的偏差
3.未考慮疫苗接種狀態
4.ICD-10-CM的分類匹配有可能有誤
5.醫生判斷的偏差(對於確診者,更仔細診斷、記錄後續發展)

分析族群人數
https://i.imgur.com/KdpbHSl.jpg

30~365天(4週後~1年內),第一次發生症狀的時間(非症狀持續多久)
一年內發生的症狀,不一定與當初的COVID19有關,因此會扣掉對照組,還會以時間校正發病率(當分母)
18-64歲的25.4萬人中,有9萬人出現上述26種症狀中"一種以上",比例為35.4%
扣掉對照組105萬人中,有15.4萬人(14.6%)
20.8%就是絕對風險差異
65歲以上同理,是26.9%
因此20~30%的人出現了"至少一種"後遺症
但不是20~30%的人出現了"某一種"後遺症喔

26種症狀如下,相對風險RR
1為沒有差異,大於1為風險較高
https://i.imgur.com/cdf4N4Q.jpg

風險較高的為急性肺栓塞跟呼吸道症狀
18-64歲的腦血管疾病或精神健康狀況(如情緒障礙、其他精神狀況跟物質使用障礙)則沒有差異,但65歲以上有

與對照組相比風險高(RR),不一定表示發生機率高(IR)

附錄的表格,內有IR為每百人月發病率
https://i.imgur.com/gMDP7j6.jpg

舉例來說
心律失常的RR是1.66,但IR是每月0.61% vs 0.37%
而急性肺栓塞的RR是2.09(相對風險更高),但IR是每月0.04% vs 0.02%(發生率較低)

而後遺症發生率的前5名(未照順序)是
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狀、心律失常、腸胃道事件跟不適及疲勞
佔了過半數

該文獻的數據分享到此

根據昨天分享的另一篇Long COVID數據(亦非omicron)
"病況"越嚴重,後遺症的情況也越嚴重
輕症也有後遺症風險,但小很多
https://i.imgur.com/ib5A6qA.jpg

COVID19(BTI) vs 流感的比較
後遺症風險也是比流感高的
https://i.imgur.com/REAYBgH.jpg

而尚未探討的omicron
因病況嚴重程度較先前的變異株較輕(中、重症率較低)
且有些症狀明顯與之前不同,如肺炎發生率、嗅味覺喪失的比例等
因此omicron的後遺症可能會較低
這只是推測,實際數據還得再等等囉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13.14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SRadiant (114.136.213.142 臺灣), 05/27/2022 11:10:55

StylishTrade 05/27 11:10唉 得新冠變智障

nekoares 05/27 11:10一般人在意的還是omicron後遺症吧

Tsucomi69 05/27 11:11一樓是在造謠嗎?呵呵

ev331 05/27 11:12現在流行的是歐米孔啊

omicron就還在研究中

StylishTrade 05/27 11:12https://youtu.be/jf86A9iYkGA

ev331 05/27 11:12不然是DELTA還有流行嗎

StylishTrade 05/27 11:13自己看 正妹得新冠 腦霧變智障

我信了,看你就知道後遺症多嚴重

s9234032 05/27 11:13反正我已經大中計惹QwQ

※ 編輯: SRadiant (114.136.213.142 臺灣), 05/27/2022 11:14:55

venomsoul 05/27 11:13台灣政客:沒有腦的賺到了

StylishTrade 05/27 11:13忘東忘西 晚上還失眠

horseorange 05/27 11:13沒有gg變小啊 當然誰在唬爛的

Konaha 05/27 11:15不是有研究說得了會腦霧+ㄐㄐ變小

olivewood 05/27 11:16塔綠班:洨感冒啦

khalid 05/27 11:17結論:重症好的慢 輕症好的快

tengerinedog 05/27 11:24美國都肯做這類統計 台灣當官只是

tengerinedog 05/27 11:24一直騙

preisner 05/27 11:27怎沒有GG變軟變小???

linceass 05/27 11:34恐慌仔心不死

widec 05/27 11:3920%~25%? 這樣也蠻多的...

kanokazurin 05/27 11:40有資料給推

youngscott 05/27 11:42塔綠說只是小感冒 得到還很光榮

housefinch 05/27 12:08沒18歲以下的資料是樣本數不夠嗎?

csaoesc 05/27 12:27

WellyT 05/27 12:52哇!推一個

MrCool5566 05/27 13:13好可怕 政府怎麼不清零

siloin 05/27 13:22為什麼不分接種狀態呢?美國CDC沒連動資料

siloin 05/27 13:22?查不到?

foxey 05/27 13:30推數據 不過走到這地步了人類也只有適應他

loloman 05/27 13:41沒有寫性能力下降

avans 05/27 14:23推分析與說明!

kenned 05/27 15:54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