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當年蒙古登入日本會怎樣?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當年蒙古登入日本會怎樣?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8

※ 引述《makinoyui (EMT大罪司教・六花王)》之銘言:
: 是這樣的
: 當年蒙古遠征日本
: 遇到護國神颱
: 倖免於難
: 不禁好奇
: 若是當時蒙古成功登入日本
: 現在會變怎樣?
: 有沒有相關的八卦?

以前在別板貼過的蒙古兩次攻日的簡略整理:


一般的認知裡,蒙古軍兩次都遇到颱風
日本是靠颱風守下來的,稱「神風」

這是錯誤的
這是在二戰時為了鼓舞士氣,才被大肆提倡的說法


蒙古第一次攻日是「文永之役」
在1274年年底,以太陽曆計算的話,是將近十二月的時候
這個時候颱風侵襲九州的可能性非常小
學者推測是「冷鋒」帶來的大風(日文:寒冷前線)


元軍由蒙古軍與高麗軍組成,首先攻下對馬、壹岐

《関東評定伝》的記載:

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蒙古異賊寄来、
着対馬島、討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馬允、
同廿四日、寄来大宰府、与官軍合戦、異賊敗北

其中「少弐入道覚恵代官藤馬允」
指的是 少弐入道覚恵(少弐資能)
他在對馬的代官 藤馬允(宗助国 對馬宗氏第二代當主)


之後在陰曆十月二十日登陸博多灣,與日本的武士們交戰
之後在博多一帶持續發生多場戰鬥,博多的筥崎宮被燒毀
於二十四日一度攻到了太宰府,但被擊退

於博多滯留近十天後,直到二十九日遭遇大風後才離開
也許是考量到冬季的日本海極度險惡,補給困難
一開始戰鬥就膠著,再拖下去,最糟可能連撤退都無法了
便以遭遇大風不得已為由,離開日本

但由位於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的神職人員所寫的《八幡愚童訓》
把這件事說成是蒙古兵被突然出現在海上的筥崎宮的神明驚嚇到
海上天上全都是火焰,嚇得蒙古兵一夜之間逃離

這基本上就是誇大不實,吹噓神蹟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1281年的五月到閏七月之間
元軍分成兩路,東路軍(高麗軍)與江南軍(舊南宋軍)
兩路分別於五月三日從朝鮮半島的合浦
與六月十八日從浙江舟山出發

這次確實就有颱風了

東路軍在對馬、壹岐、志賀島
江南軍在宇久島、平戶、鷹島
都與日本軍有一連串的戰鬥

閏七月一日,颱風侵襲九州
但並不是像一般認為的颱風結束,元軍馬上撤離

一直到閏七月五日,東路軍在博多灣 
閏七月七日,江南軍在鷹島
都與日軍有交戰紀錄,都敗北

元軍被颱風擊沉的船,在後來的打撈考古研究中
發現全是到處是補丁的老船,即便沒有颱風,也夠老到快沉的那種
但颱風並不是只擊沉元軍的船,日軍的船也被颱風擊沉很多

後來元軍只有寥寥可數的少數人逃回
根據《元史》記載:

莫青、與吳、萬五者亦逃還,十萬之眾得還者三人耳

這是誇飾法,但可得知只有少數人逃回


因此說元軍是因為颱風而敗北,這只能說算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而是沉船之後少了大量戰力,又被日軍擊敗



當時位在京都的公卿貴族們,收到從博多來的飛腳送來的消息(約十天腳程)
得知元軍因颱風沉了多數船,都將功勞歸於神風

但在九州與元軍拼搏生命的武士們,都不這樣想
因為颱風過後,還是持續在戰,不是神風的功勞
更別說神風也擊沉了日本這邊的船

一直到二戰期間,為了政治需求,才刻意宣傳「神風」這個說法。


另外,日本對於蒙古要攻來,也並非一無所知

蒙古於文永之役前幾年,多次派遣使節前往日本
但都被鎌倉幕府無視,所以....

但日本有事先在博多一帶建造石壘防禦
部分遺跡留存到今天還能在福岡市周邊的好幾個地方看到

http://i.imgur.com/knxXABR.jpg


例如上面這張照片是位於福岡市的西南學院大學裡
體育館旁邊的「元寇防壘」史蹟

照片中段用鐵鍊圍起來的那塊凹陷處
中央突出的那一段就是「元寇防壘」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8.111.129 (臺灣)
PTT 網址

ct13579 08/24 22:33有說元軍的船大都是河船改的平底船,不

ct13579 08/24 22:33適合大洋航行

victoryuy 08/24 22:47高麗軍南宋軍怎麼可能沒海船

kibou 08/24 22:48日本早有防備 如果提早兩百年 說不定吃得下

Aotearoa 08/24 22:53早個兩百年,有啊

xeins 08/24 22:55對馬戰鬼

Aotearoa 08/24 22:561019年發生的「刀伊入寇」也是來自亞洲

Aotearoa 08/24 22:56大陸的敵人到北九州掠奪,是女真系的民

Aotearoa 08/24 22:56族,只是規模小很多,綁了日本人回去當

Aotearoa 08/24 22:56奴隸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