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閒聊] USB光纖盒

看板Headphone標題[閒聊] USB光纖盒作者
evadodoya
()
時間推噓30 推:30 噓:0 →:23

前言 1.新瀉妹感應到鄉民抱怨遊記太多的回應
所以看我多次想要我生日時再去找她的樣子 於是她說了
[之前我說過了我們最多只是朋友.. 而且我..]
........................................ 算了 後續眼睛模糊看不到了
我覺得人生很難 怎麼做怎麼錯 於是以後不會有日本妹了

2.這篇很怪力亂神 連我解釋不出來的東西有一大堆 數位沒差的
千萬不要相信任何隻字片語 當作發文者自己天馬行空就好

3.基於文章不要放過年(結果打一打就過年了) 這個也是實作一年以上實驗
這邊的比較基準都是以我DAC能抓到訊號 正常撥放聲音(規範呢!)

好讀: https://www.ptt.cc/Headphone/M.1609510085.A.628
用手機看排版可能會亂


=1=
1.動機
主要的原因是 康寧USB光纖線 他做到了 D+ D-傳輸光纖化
不過電氣的部分是從發射端從前面擷取 沒有到完全隔離
即便我有辦法做個轉接頭 把電從別的地方引過來 不過地線還是有連通狀況下
還是有些遺憾存在 故在兩年前開始尋找有沒有真的中間只靠光纖線
然後發射跟接收端是分開吃電的機器 結果還真的被我找到
(A版友以前在推文提過 雖然我不知道我跟他的東西是否一樣)
這是基本上用於超遠距離 影像監測之類產品所誕生的產品
某個讓全世界2020的現在不太能實體交流的國家那邊有在賣 不貴
歐美雖然我也有找到 不過價位上太貴台票直接破萬 (好處是同時支援2.0/3.0)

這個東西(我稱作USB光纖盒) 他有分成
(1) 發射端 PCIE卡→接收端 盒子 (這個當初看都是3.0)
(2) 發射端 盒子→接收端 盒子 (各自有2.0/3.0 但沒有同時支援)

而我呢 選擇兩端都是外接盒版本 原因是我要試著精簡化
如果筆電有辦法用這個就能達成接近手邊音樂專門機的程度
那對一般人來說成本上可以降低不少

於是在2019年11月 轉職告一段落後買一組來玩(破壞)看看

=2=
2.實機
https://i.imgur.com/96C60W8.jpg

如你所看 一個發射端 一個接收端 很爛的 5V變壓器 超簡易說明書
他的USB孔那一側
https://i.imgur.com/oKMYIJf.jpg

他的光纖那一側
https://i.imgur.com/0GbO6hv.jpg
(這個是吃SC光纖 不是你想的音響在用的光纖線 是網路用的那種)
以及很可惜的是 他DC頭是大顆 DC2.5頭 你一般買的線性電供通常是DC2.1
所以你很有可能買來以後發現手邊電供接不上去

把外殼拆開是這樣子
接收端 (有人插錯電壓較高的變壓器進去 那顆轉換IC就爆了)
https://i.imgur.com/76X6tWY.jpg

發射端
https://i.imgur.com/jiCGtn1.jpg

雖然我不是很懂 不過基本上就是分成
USB訊號→光纖訊號→傳送→接收→光纖訊號→USB訊號→你的設備(吧?
總之 先全部甚麼都不改接上去我的音樂機來聽看看
=3=

3.體驗
真要說感想 大概分為兩個層面
(1)有夠乾淨 (2)不太好聽

乾淨是指就真的沒有從電腦傳過來的毛躁感了 有點像是會把細節吃掉不耐聽
現在就幾乎沒有被吃掉的感覺
但是音色上因為這本身就是以能動為主的東西 並不是讓你好聽用的
以味道上康康搭配鐵殼之類調整過是比較動聽的
他就是中性白開水取向一點毛躁感也無 但剩下全部要靠你自己處理(破壞

就是一種原先是頂80分 你用到接近80 現在是頂100 但起步大概60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的是用超過原本分數
不過我是指我手邊狀況 你如果本來USB跟電腦端就沒有處理的人
大概感受就會不太一樣(這個時候請看前言2)

4.改造(這個階段才是最耗時的地方 項目很多 簡單講結果為主)
(1)電源 (改善配重40%)
這還是我最初想動刀的地方 畢竟原本付的看過去就爛爛的
動刀1→把DC母座拆掉換上RCA母頭 https://i.imgur.com/xSHO75H.jpg

2→把DC母座拆掉接電供
=4=
基本上會好很多 聲音跟背景整個通透許多 我外加上TPS7A4700板子在中間
音場整個清楚分明 已經沒甚麼懸念
當然你可以挑RCA以外的頭 你覺得材質好的即可 直接跟電供連通少個
中間點當然會更好不過就方便度下降 自己斟酌
發現: 發射端的電流只需1A即可運作 接收端要2A不然會罷工
(請看前言2)

(2)光纖線(無感)
我手邊有三種長度
1M (台票百元內)& 2M(也很便宜) & 50CM (RME家 這個最貴 2XXX羊)
https://i.imgur.com/e0xe3Ur.jpg


結果這三條基本上我盲測我會聽不出來的差異 挑你需要的長度即可
如果有貴鬆鬆的好SC光纖線請告訴我
(請看前言2)

(3)Clock (20%?or更低)
發射端*2+接收端*3 共五個 https://i.imgur.com/aEDp5M5.jpg

從秋月電子+網拍+網路商店購得 基本上都是幾百羊的東西(記得找吃5V)
類似像這樣子土炮上去 https://i.imgur.com/C7P4Mzw.jpg
你如果解焊原本的後不知道哪個孔位能用新的 以這台來說閱讀文字方向
=5=

右側孔位可用 不過本身容易手殘其實我弄爆孔好幾次
搞到最後報銷 我還直接找腳位把線焊在晶片PIN腳上去接Clock(笑
以聲音來說我還是建議這是最後處理的東西
主要來說幫你把聲音變細緻 活生感提升 差一口氣的時候這個剛好
會補得很到位 但跟電源比較優先程度較低

我一顆一顆換比較起來 最明顯還是接收端最後USB晶片的clock最直接有效
其他就是→阿 再多提升個3~5% (但不能說沒有)
你也可以直接買個很貴的接USB晶片的部分 但考慮到空間太大顆會近不去喔
(請看前言2)

(4)USB端子 (40%)
這是所有裡面花最多時間的地方 用了很多方法才定案
因為有些會跟你的經驗有大大不同

‧發射端的USB座 (PC→光纖盒)
老實說這邊跟我原先想得很不一樣
最早開始是鐵殼USB HUB→光纖盒 的組合在聽
原先這一段是我用康康線+USB A to A轉接頭去連接 因為康康線有點狀況
就拿礦卡附贈的一般的線去接 我發現通透度下降的有點多
=6=
後來接上自製的線回來一些 接上康康表現就好很多但還是有等級上的差別
於是用USB A公頭兩個直接對焊來對照 https://i.imgur.com/Cgr2Izd.jpg

(像上述那樣+提示哪邊有? 我的是自製) 發現聲音跟康康基本上差不多等級
成本又超低 爾後又覺得得多測一下
(1)PC→光纖盒 (2)PC→鐵殼HUB→光纖盒 (3)PC→濾波棒→光纖盒
大概的組合 因為現在既定認知是中間加個整理電or訊號的東西會比較好
不過 發射端其實不吃前端的電+轉成光纖 會是如何呢?
結果→(1)PC→光纖盒的表現最好 聽起來途中你串越長或者加點東西
反而清澈度會下降 大概雜訊之類會進去造成影響
(如果剛好中間過渡器材調音後剛好是你要的口味那另當別論)_
於是我就更乾脆一點→USB A母座解焊掉直接換成 USB A公頭少掉轉接

我發現少個轉接少個鬼(請看前言2) 玩了好幾個材料之後
原本我想要說 找合適A公頭焊在A母座上面最穩 但他有幾個問題
(1)A母座其實電路板上面位子比較深 A公頭焊上去去接器材有機會
他露出來的長度不夠長 裡面的PIN有可能碰不到想接的器材A母座PIN角
(我買這個 https://bispa.co.jp/1792
屁屁https://i.imgur.com/gbibcsf.jpg )

(2)PIN角定義的關係 想要把A公頭焊上去需要在電路板另外一側焊
但外盒留的洞你就除了破壞挖洞別無他法
於是就買了 https://i.imgur.com/jIRh9xt.jpg
=7=
初期定案是剛剛的USB A頭反邊焊上去結束 不過實在太短反而中間加個轉接
電腦才讀到真的是本末倒置 此時我發現這個A頭他4PIN都有留小小的洞
手邊剛好有0.3mm的單芯線 於是我就督進去 然後直接焊在PIN上面
https://i.imgur.com/RWBp6cK.jpg 像這樣 然後單芯線焊去電路板上

這聲音聽起來就知道可以結案了 概念就是路徑最短 材料好 轉換次數少
電路板→單芯線→目標機器(PC)的A母座 中間就轉換一次(請看前言2)

‧接收端的USB座 (光纖盒→DAC)
這裡才是所有之中最麻煩的地方

1.USB母座保留的情況(原封不動)
候選人 (1) 康寧USB光纖線 (2)高價USB線(某人的阿波羅?) (3)A公+B公轉接 (A公跟B公的D+ D-直接金屬PIN角碰觸後焊起來 少個線材當中介)
(一般市售通常中間都有很爛的線連接起來才對)
必須要告知殘忍的事實是 在不計較音色只計較細節量的話
基本上是(1)近似(3)>>(2) (恩 是的你沒看錯

(2)的細節量在 同樣是 USB A頭+線身+USB B頭這種市售USB線是很厲害的
但一比就知道細節量有點撐不起立體感 也就是微小細節不足去補足空間感
只是每個人使用狀況不同 通常DAC後面空間不大可能無法塞個光纖盒
=8=
一般的USB線就很方便不占空間 康康線其實是個好選項 不過就是要賭
耐用度 以及他本身並不會幫你加味道(以及有些人會在意jitter?)
自做轉接頭是成本最低 但意味著光纖盒就要貼緊DAC 要顧慮空間問題
有些DAC後面做的很擠就會很麻煩

但如果你試著想辦法做條稍微長度長一點轉接頭 中間加上線連接的話
那又會回到跟一般USB線一樣的組成 那不見得有優勢 不過很短的話
買個你能負擔的裸線 你不乎規範的話抓個10公分內我覺得可以嘗試
你手邊環境不允許的話我建議你就督你最喜歡的USB線上去就好
(請看前言2)

2.USB母座拆掉→類似像這樣 https://i.imgur.com/lW3QqBl.jpg

基本上接上去以後你就知道不用比了(請看前言2)
但其實他有些問題得克服
(1)如果你用的線很爛 很大的機率是 你覺得東西有比較多但也有點矇
有那種細節都被蓋住的感覺(是不清楚倒不是不見)
像是你看某樣東西 他的細節你能完全看到 但你使用的媒介(像是眼鏡)
有點霧霧的 (一般的處理是比較像你的眼鏡很清楚但是物品不清楚)

(2)你線材的耐用度 畢竟你是焊在電路板上面 除非你有做固定處理
不小心拉扯到有機率你的線斷掉你就要重焊了
=9=
(3)如果你這部分打算做長一點 那記得做好一些電磁波隔離的措施
D+ D-有捲起來會好很多 然後包個鋁箔或銅箔之類增加防護
不過基本上無論你包的再多 只要越長就無法避免衰退 只能減緩
所以抓你夠用長度即可 (請看前言2)

總之我試了幾種線材 https://i.imgur.com/RuOpRgB.jpg

1.圖片左邊跟中間是武藤製作所的金銀合金系列(吧?
左邊是多芯線 中間是單芯線
他的聲音跟我原本想像的不同 並不是明亮妖媚感
呈現骨感紮實(但不是厚重) 聲音不太有誇張修飾感
不是底子是A用B去鍍的呈現 而是融合成一個新的表現方式
整體線條感明確 但中頻可能帶有金的關係 稍微有溫暖感跟圓潤
不會整體冷冰冰 有可能在最後你要修飾音色他不太能幫忙
但是當前端打底用我覺得滿適合的

一開始我是買多芯線來用 我是覺得有點蓬鬆 變得聲音互相蓋來蓋去
後來試著買單芯線 聲音直接變得粒粒分明 跟一般用單芯線印象差不多
單芯線我後來放在發射端的USB公頭上面了 因為夠細夠堅硬 好用
初次做USB線想要音場明確線條整齊劃一可以試著先買單芯線來玩

2.圖片右邊是bispa家 超高純度單結晶純銀鍍金線
=10=
https://bispa.co.jp/2099 最近超常買這家的線 剛好看到他剩下
20cm 我就把買起來 寄來總長是25cm 爽(?
這個因為貴貴的不想切斷 我整條先用在USB B頭的電源輸入端
發現這等級不太一樣耶 基本上比武藤製作所的再好一點
後來切一小段焊在D+ D-看看 走向上跟放在電源部分差不多
他就比較像是銀底鍍金去修飾的呈現方式 前面是紮實骨感
這邊是稍微飄逸甜美風了 整體較為明亮水分不錯 鍍金幫忙修飾
甜味跟顏色 聲音就變得很悅耳 有趣的是他反而線條感模糊掉了
你如果放太多在後端可能整個變成水墨畫風格去 請自行斟酌
我最後放在發射端的電源端

3. bispa家超高純度單結晶銅鍍鈀 https://bispa.co.jp/2100
這個是他們家目前最貴的線 基於純銀鍍金的好印象購入
最近對於鍍鈀的印象也不錯所以就很想試試
聲音就跟我預想的算靠近 整體算是滑順 延伸也有到位
味道上就不是飄逸而是穩紮穩打 帶些銅的溫暖加上鈀的修飾
整體亮度中等 高頻不黯淡不會刺 低頻有感但不過於蓬鬆
聽歌曲適度帶有感情(非甜美)好聽 平衡度整體抓得不錯
於是最後我就把他當最後入DAC前的一段線材了(請看前言2)

4.其他便宜線材因為太多我就不說了 來說個有趣的
=11=
我買了L字PIN腳去焊在電路板上 https://i.imgur.com/i26p9YB.jpg

然後在焊上USB頭來試效果 理論上大家都說數位沒差
所以我也相信訊號路過的材質應該沒差(吧?

→發現樂器定位上超準 不過RUN開後發現 1.上下延伸整個被吃掉
2.雖然細節有 但背景霧霧不太清澈 尤其上下延伸整個慘 只好放棄(笑
音色倒是不錯 沒有特別染音或著太偏

5.這篇廢文最重要的地方在這裡 (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
好幾年前其實有看到某版友在推文講說 他把USB B頭試著直入線材
把原本該去跟DAC母座接觸的4根PIN用線材取代 也就是少了一次轉接
從 線材→USB B公→DAC B母 變成 線材→DAC B母(B公只幫忙卡住)
https://i.imgur.com/S0utewI.jpg (一般USB線是把線材焊在紅圈處)

我想了很久到底要怎麼實現
(1)直接抽掉PIN角線材插進去→ 結果線材固定不了會亂跑
可能碰不到DAC母座裡面的PIN腳 連啟動都有困難

(2)學USB A頭那樣線材伸進去焊在PIN腳上面
→結果發現構造不太一樣 你把線材伸進去發現會有擋片擋住進不去

本來我打算放棄 後來發現一個方法
=12=
(3)你把PIN腳拔出來研究一下你會發現他分成三個部分
半凹型焊線材處-負責卡在洞裡固定處-跟對面接觸的長條平坦面
我後來把長條平坦面剪掉 固定處中間擋片壓平 線材剝皮幾公分
線材上錫使變硬不垂下來(單芯線可能就不用)上錫2/3區域當接觸面
1/3 在固定處上錫跟PIN腳合成一體後插回去 原本的PIN腳就變成
純粹幫忙固定了
於是乎就變成 光纖盒 USB晶片→線材→DAC USB母座→接收晶片
(當然你狠一點就是把 DAC那邊母座也拆掉 但是我不敢 嘿嘿)
我剛好有AWG 26左右的軍規鍍銀單芯線拿來試一次 有成功讀到

聲音→ 以我的說法是直接往上一兩個階級有
你會發現這跟DC母座一樣 當你很努力提升線材等級
電源供應等等後 結果過了一個窄門把你前面努力砍半了
總之凝聚度 活生感 空氣感 更重要的是動態都提升
聲音變得直接許多 不是變硬直 而是少掉一個束縛
情感能直接傳達 你就會變成體驗空間而非聽空間了
(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請看前言2)

(5)改造總結
雖然改造方向大致底定了 不過有個問題是接收端的空間不夠
三顆clock+兩塊電源模組其實塞不太下 在日亞馬遜找了一陣子有找到盒子
=13=
然後新盒子高度夠 後來決定把電路板墊高 clock焊在背面 正上方放電源模組
https://i.imgur.com/5CR6k3o.jpg (USB A母座還沒解焊前)

紅圈是實際clock焊上去的位置供參考 ATL的USB頭只使用他的外殼
中心PIN腳模組處收起來不用 用改造完後模組塞進去 電源PIN腳線材直接
連結到電源模組 不吃電路板過來5V少點汙染

也就是 線性電供→電源模組→電路板(晶片驅動 光纖模組驅動 Clock)
→USB電源PIN腳
(發射端 USB IN部分不需要電不用另外給 你直接供電給電路板就好)
完成!

6.比較
這裡才是見真章的時候了

(1)音樂機+原本的組合 VS 筆電+只用光纖盒+ A to B轉接頭
其實不瞞你說不用AB test比賽就結束了 (請看前言2)

如果是同樣都 鐵殼+康康線→ 音樂機 VS 筆電的話 音樂機勝出很多
RAMOS載入往上一級 SSD換成M2又會更好 PCIE卡全部另外供電又更好

但是在光纖盒面前乾淨度就是差一截 且這是我只改完電源的時候比較的
=14=

(2)音樂機用光纖盒 龐大貴鬆鬆的USB卡 VS 主機板上的USB孔
這張卡有顆超大的clock 另外供電等等 超厲害(貴)的
→恩 以前差距很大 但是現在AB test盲測我絕對猜不出來
(這才叫數位沒差呀!)


(3)筆電 USB孔 VS 音樂機 USB孔
這邊就挺有趣的 我以為應該也會沒有差 但硬就是有差
筆電的3.0孔的聲音會比 音樂機3.0孔來的粗糙稍乾 (不過細節量差不多)
在我想說音樂機還是得留下的時候 我發現筆電還有2.0孔

當我接上去比較時候 發現聲音跟音樂機幾乎有8成以上像就稍稍粗一點點
這種差異是你花大錢用很多心力組音樂機是相當辛酸的程度
於是我就把音樂機拆一拆放在網拍賣掉了 ╰⊙▽⊙╯
(然後NAS的硬碟剛好也壞掉了耶 人生真是剛好呢)

你問我2.0為何會比3.0好? 我不知道 數位不是沒差嗎?

(4)音樂機+光纖盒 一般OS VS RAMOS用OS VS RAMOS載入RAM時
→盲測我測不出來
=15=
經過以上比較後 現在的組合是 筆電(USB2.0輸出)→光纖盒(亂改一通)→DAC
有沒有精簡了很多呢~

7.有待解決&推薦(?

(1)可用的DAC?
基本上這是標榜 USB2.0機器都可用 但我無法100%保證你的是否可以
目前已知可以 1.曼哈頓 2.ADI-2(物主把光纖盒插上ADI-2的變壓器就燒掉了)
3. 阿仁DAC5 我的建議是接上後重灌一次驅動讓他找

(2)我手邊已經有DDC USB隔離甚麼一堆相關器具的話還需要這個嗎?
因為這是怪力亂神 選擇你想相信的信仰就好

(3)播放軟體的選擇或軟體調校會有影響嗎?
同樣硬體之下我聽OS差異是無感 軟體手邊就只有jriver有待你自己挖掘
或者參考前言2

(4)所以我只要買台光纖盒其他電腦周邊都不用顧了嗎?
很可惜 並不是 我發現有一個影響很大的東西→→→→→網路
除非你完全不用網路 不然他接上去就是會有一定程度影響
這是在我一開始比較 筆電VS音樂機時候發現的
=16=
一開始我單純USB孔比較時候 發現音樂機那邊音場就是比較大又細緻
後來我發現筆電是一般網路線直上網路孔 音樂機那邊是光纖直入光纖網卡
這一來一往差很多 後來用USB網卡上光纖盒另外一個孔固定參數
(所以發現USB網卡的好 然後叫某個人去買寫心得 畢竟大家比較聽他的?)
固定以後 純粹比電腦本身差異時差異就變小很多

網路這邊呢 USB網卡如果去接上光纖盒 VS 筆電上的孔
光纖盒那邊會比較細緻喔 但因為完全變成2.0速度再跑會完全不實用
總歸來說 光纖網卡>USB網卡+網路光纖盒>USB網卡+一般線>一般線>>無線
(請看前言2) 雖然在對USB網卡改造中 不過尚未成功 以後再說

(5)那麼有無不需要改造也可以增進表現的小道具呢?
有喔 我好幾年前買了這個 https://i.imgur.com/iY2yd3M.jpg

他直接寫明我就是吸電磁波 雜訊等等的(結果都沒在用) 標榜吸500M~5G
有天我把他放在接收段的USB晶片附近 整個上下延伸更好 清澈度更高
非常適合你所有有晶片的機器都來貼一小塊上去 CP值很高
如果你嫌棄他不是寫音響用的話 可以拿隻紅筆塗紅畫個圖案可能會自動升級了

(6)那這樣子前端的線材 濾波等等到底有沒有差?
老實說這個很微妙 音色 三頻比例確實會隨著線材特性變
但是聽起來你以前覺得應該是改善的東西 大部分都會變成是改變
=17=

(7)那USB線到底有沒有差啦!
以光纖盒→DAC 我這邊的情況是有差喔 可見曼哈頓不太好
千萬不要買(笑

8.總結 (1)初步→買來直接用 (2)新人→買個吸雜訊貼一貼
(3)練等中→給他個線性電供 (4)手癢→亂改造他
=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音樂 END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6.48.164.184 (日本)
PTT 網址
※ 編輯: evadodoya (126.48.164.184 日本), 01/01/2021 22:08:39 ※ 編輯: evadodoya (126.48.164.184 日本), 01/01/2021 22:16:20 ※ 編輯: evadodoya (126.48.164.184 日本), 01/01/2021 22:17:41

ultimatevic01/01 22:19你把接地搞好一點,有些差異就不見了...尤其是曼哈頓

ultimatevic01/01 22:19這種有 emi filter的

ultimatevic01/01 22:19但日本做safty ground好像是無解(?

ultimatevic01/01 22:21接地不良什麼鬼事都會發生

Daedolon01/01 22:22QQ

ultimatevic01/01 22:23不然就是上隔變讓emi filter的ground電位0

ultimatevic01/01 22:26更正一下 讓emi filter ground 電位穩定

evadodoya01/01 22:26我就知道你會來說(笑

ultimatevic01/01 22:27因為看你太辛苦(?)

evadodoya01/01 22:29還好壓(?

gameguy01/01 22:30GG 2021認證成功,GG(台灣就靠年輕人了)

Reshiram01/01 22:43手作能力有限 然後幫QQ

ronbaker01/01 22:49拍拍

adamptt01/01 22:49地也是有分等級 我以前租屋處那邊的地我就寧可不用(接了

adamptt01/01 22:49聲音異常尖銳) 現在家裡有接地狀況下 有做光隔離還是有

adamptt01/01 22:49差 你的電腦透過usb到dac的地線那麼短 透過大樓接到外面

adamptt01/01 22:49的那麼長 怎麼會預設所有雜訊都乖乖走大樓那條呢

m336578901/01 22:54元件、焊點、線材材質長短等沒有阻抗匹配,都可能造成

m336578901/01 22:54訊號傳輸不理想,實在很複雜...

ultimatevic01/01 22:57我沒有說光隔離不好。如果沒辦法接又沒預算搞隔變,

ultimatevic01/01 22:57我也會弄

rugger556601/01 23:01太強了...沒有DIY能力的小廢物推一個;拍拍QQ

Kowdan01/01 23:06幫QQ

ddik3201/01 23:09幫推一下館長DIY。我想直接買Intona 2.0 5KV來用好了

enamelcord01/01 23:15推推,好有趣w

adamptt01/01 23:25館長玩得比較複雜 這個應該是窮人福利才是 兩台本體不到3

adamptt01/01 23:25k台幣 原本的電源聲音有點燥線又太短 發送端買台台達交

adamptt01/01 23:25換式電源兩三百塊 接收端用預算內好一點的電源 整套其實

adamptt01/01 23:25不用多少錢

david273528001/01 23:28我是用主板同軸針腳直接拉線到機殼外面接上綜擴

david273528001/01 23:29成本就rca端子跟杜邦端子跟一條線的錢

byong01/01 23:54推!感謝大大分享!

n79688501/02 02:14

kodokawa051501/02 09:13QQ

a951l753vin01/02 10:55DC頭改RCA就對了!

Ikaruwill01/02 10:58幫QQ,錢和心力還是要放在拜爾以外的耳機和器材上才有

Ikaruwill01/02 10:58回報

a951l753vin01/02 11:04EVA館長你說的「SSD換成M2又會更好 PCIE卡全部另外

a951l753vin01/02 11:04供電」 獨立供電的轉接卡?

evadodoya01/02 11:13全部手工自己弄喔 反正很閒(?

bh214201/02 11:28看到你說光纖線沒差我就放心了,還不夠怪力亂神

Himmelsens01/02 12:41推QQ

m917225001/02 16:21武漢光纖線也不錯啊

tim092201/02 16:56來幫我弄一組

kyohaha01/02 19:31QQ

chibob01/02 19:37分享一些經驗 最近有人找我幫忙量clock phase noise 我焊

chibob01/02 19:37了一個SMA接頭要透過同軸線接到SA 整段都50ohm 才15cm長

chibob01/02 19:37方波就扭曲變形了 50cm已經整個爛掉 意思是就算你阻抗理

chibob01/02 19:37論上都對了 一點點線長就會失真 更不要說沒有控制阻抗

lll156k152901/02 22:35沒在玩鍵盤幫推 看起來很厲害

yuugen201/04 06:42這個厲害了...

kolnoa01/04 09:33怪力戰神

linjaha01/04 11:18前言2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