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MLB的滑球革命
年初寫了一篇文章討論彈力球議題,你可以不用點但還是附上連結:
主要觀察到的結論是:
1. 過去幾年的Exit Velocity並沒有明顯的增長,至少可以確定即使彈力球存在,其效果也不是增加EV
2. 過去幾年的聯盟Launch Angle一路發
3. 在創造更好的Launch Angle x Exit Velocity組合上,打者是顯著進步的。比起飛球革命,更重要的進步是打者更知道怎樣的EV/LA是最應該被創造的
4. 如果彈力球存在,其效果應該是「兩個同EV同LA的batted ball,彈力球會飛得更遠」
5. 對於4所提到的情境下去用模型模擬,EV/LA = 100/25時,2019年的球平均比2018多飛了5ft
6. 彈力球的bonus會隨著EV變高而提升
7. 從19年季後賽的有限樣本中,頗懷疑季後賽跟季賽用球不同
--
那美國會因為球比較貴用便宜的嗎(x
不要拿別的聯盟的事出來吵
抱歉,說的是1F...
可憐
EV代表打者能力沒變 但球還是飛比較遠?
不是打者能力沒變,是打者打出去的球沒有變快,從EV和LA的關係來看打者是有明顯進步
那彈球是如何讓球飛更遠?摩擦係數變低?
物理上的問題我就不懂了
※ 編輯: allen63521 (150.116.173.51 臺灣), 05/23/2020 15:51:09請問要如何用“EV和LA的關係”看出打者進步?
barrel變多 代表EV雖然沒變高,但打者調整LA的方式不是胡亂打高,而是以產生barrel為目的在改進 攻
第4點很迷啊,感覺很像違反以前算的自由落體運動 XD
不會阿,你算的自由落體全部都有理想的假設條件,彈力球這件事不就打破理想假設了嗎 XD
因為球的重心比較平衡,所以飛得比較遠
之前應該有過這種說法
所以有數據佐證全聯盟打者LA有往某特定角度集中的趨勢囉
大聯盟全壘打增加調查委員會有結論了啊
35%增加跟飛球革命有關 65%跟球變滑有關
季後賽用球跟季賽完全一樣 但是季後賽全壘打
變少了 懷疑跟多印了季後賽mark有關
球變滑跟縫線深度有關 但不知道為什麼縫線深
度會改變 目前不知道哪個生產環結有變
彈球會讓EV變快,但調查委員會抽測球的結果是球沒有比較彈
所以EV沒變高是正常的。
金鋒哥有說過 球上mark會長名字可以打比較遠
季後賽全壘打變少是和勝利組投手吃更多局數有關吧
那MLB是印上Manfred還是川普了?
承認季後賽時投手進步很難嗎 (
季後賽看到的跟投手強度無關 是同樣的EV/LA球飛得更短
現在打者愛揮大棒啊 所以三振率也變爆高 技巧根本沒進步
三振換全壘打而已
理想情況下EV/LA一樣會飛一樣遠,會不一樣遠可能是摩擦力
造成的結果
那個差值包成一包就直接當作球的factor了
※ 編輯: allen63521 (150.116.173.51 臺灣), 05/24/2020 01:54:26你在亂講啥啊 彈力球就是看EV 彈性系數就是算反彈速度
EV沒變哪來彈力球? 同EV,LA飛更遠是摩擦力影響 不是彈
推樓上,第四點初看不是很懂,原來是"滑"球而不是彈球
我想展示的應該是不管球是彈還是滑,球是不是比較會飛了?如果是,比較會飛是基於EV 整體變快還是同EVLA飛更遠? 將彈力球只是因為大眾會把一顆更偏打者的球統稱「彈力球」,事實上到底是因為彈還是 滑根本不是討論重點
啊一般來講 人們說"juiced ball"才不管你是什麼原因
飛比較遠 要這樣抓用詞的話 根本對這篇的討論失真
叫滑滑球好了
是不是要叫彈力球不重要就算了 那你最後一段進行比較
卻完全沒用統計學 那你如何科學地證明是否存在差異?
最後一段兩套數字是把季賽/季後賽 EV LA當作變數丟下去套模型得到的期望距離,模型 裡季賽/季後賽就是個顯著的變數,只是直接把output列出來而已
我更看不懂什麼叫"有限樣本"不知道這是哪門學問的講法
這裡沒有在講任何專有名詞,我想表達的只是有從季後賽資料看到這樣的事,但樣本數很有 限,這樣可以嗎 其實你可以放輕鬆一點
※ 編輯: allen63521 (101.12.41.72 臺灣), 05/24/2020 14:27:31 ※ 編輯: allen63521 (111.251.115.75 臺灣), 05/24/2020 14:30:54你的"結論"在科學上其實是只在"假設"的階段 你把假設
當結論用你自己有認知到這件事嗎?
如果你覺得用科學聊棒球太嚴肅 我建議你看傳統派就好
我其實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欸 你手上有一個model可以把EV LA 季賽/季後賽 三個factor丟進去,會有Expected Dist跑出來 然後你發現所有factor都顯著,也透過testing確定你的模型不會亂講話,這就可以是你手上資料告訴你的結論了
請問具體是哪一部分 哪一部分應該只能是假設 結果被
當成事實看待的
...你有沒有發現你自己回了一個你自己也不知道在回什麼
的東西
原PO提供的文章
如果你連人家告訴你的有限樣本的意思是“樣本數沒辦法收
集到很多”這個說法,那就更不用期待你有沒有聽過finite
sample了
不要這麼籠統 不要無的放矢 要科學討論就好好把你對
那些哪些部分的疑慮提出來 不是一直鑽文字的解讀
他根本沒用統計 哪來樣本數夠不夠多的問題?
GAM不是統計是什麼?你要把季後賽資料丟進模型看factor顯不顯著,不用樣本數? 推這麼恥的推文是以為推文可以刪嗎
※ 編輯: allen63521 (111.251.115.75 臺灣), 05/24/2020 15:02:03我幫原po哭哭好了XD,本文都有寫廣義加法模式還被說沒用
統計,可憐哪
你的模型是建立來預測飛行距離 但你的問題是飛行距離
是否有顯著差異 這個問題你用了什麼統計方法?
你在建模型的時候,模型會告訴你:你丟的每個變數顯著/不顯著和飛行距離相關 不顯著的話初統課本會叫你把那個變數拿掉,顯著的話那個變數可以留下來,因為它有解釋能力 接下來你丟兩顆球進去算,一顆是季賽一顆是季後賽,因為前面模型已經告訴你季賽/季後賽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兩個球同EV/LA下去,會跑出不同的數字 你會需要拿跑出來的兩個數字跑t-test來知道他們有沒有顯著差異嗎?不需要,因為你的模型早就偵測到季賽/季後賽是個重要的factor了
※ 編輯: allen63521 (111.251.115.75 臺灣), 05/24/2020 15:29:03奇怪剛剛不是很秋怎麼現在不見了,還要別人不要這樣去當
傳統派就好,殊不知這個思維的你才是傳統仔嘻嘻,如果剛
開始看課本的話再兩章你就知道你可以去當傳統派囉,加油
加油
想說他到底在講什麼,原來是根本就不知道模型可以檢查變數顯著與否 現在只知道個t-test就可以出來嘴人不懂科學、沒用統計了 重看一次推文真的好恥,換作是我也躲起來
人勒
推文戰鬥就這樣而已嗎
文章是不是改壞了? 好多點都斷在奇怪的地方
同樓上
好像是手機跟電腦都編輯就會這樣,內文簡單修過了
※ 編輯: allen63521 (150.116.173.51 臺灣), 05/25/2020 09:00:59所以要上統計學了嗎 唉唷我的頭好痛
59
[問題] 中職打者到底行不行?沒有用彈力球之前 本土打者破三十轟的只有林智勝跟高國輝 高國輝還打出聯盟最高的39轟 但是用了彈力球之後卻也沒有辦法突破這個紀錄 18年還可憐到全壘打王只有22轟25
Re: [討論] 近20年MVP季賽季後賽數據比較表原文恕刪 因為比較單一球季,感覺變數會比較多 因此挑了現役12位球員 LBJ Curry7
Re: [新聞] 中職用球比較彈 李政厚回韓國真心話韓職用不彈力球 =>近兩次全職業陣容對中華隊18局只得1分 中職用彈力球 =>12強賽把MLB等級投手金廣鉉打爆 看近年對戰結果7
[閒聊] 那些關於彈力球的點點滴滴最近關於中華職棒用球又再度浮上檯面了, 簡單來講就是聯盟疑似又偷換球了,而且聯盟用球一經檢驗, 不得了,彈性係數又超標了, 很多人自然會聯想到,目前投手的悲慘成績與比賽時間越來越冗長, 是不是跟彈力球有關?6
[閒聊] 打彈力球跟打鋁棒有相同邏輯嗎?大家都知道幾年之前國內打者一堆鳥槍 很多人歸咎於三級棒球就打木棒 造成小球員為了求安打沒有用全力去揮棒 都想打甜蜜點就好 彈力球是不是相同邏輯- 今天看日職季後賽很明顯感覺出來 球的彈力係數應該跟例行賽不一樣 幾乎只要被稍微咬到就飛超級遠 為什麼可以忽然改變球 這樣投手很難適應吧
X
Re: [閒聊] 彈力球議題,有沒有比較有創意的解法?請廠商製作.500 .525 .550 .575 .600 五種不同恢復係數的球 每場比賽賽前就取同數量丟進福引搖獎機 球僮就搖獎搖出球給主審拋給投手 這樣痛苦球 彈力球 平均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