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俄國新型艦載直升機開發

看板Military標題Re: [討論] 俄國新型艦載直升機開發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19

※ 引述《Zentyal (歸來的吞碟童子)》之銘言:
: 順便提一下,大家熟知的卡莫夫設計局和米爾工廠在2007年合併為俄羅斯直昇機公司
: https://www.russianhelicopters.aero/en/
: 該公司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直昇機設計/製造的聯合公司,
: 卡莫夫和米爾名義上雖然還保留,但實質上等於是公司的兩個設計部門,
: 合併後把兩方各自的產品線進行整合,但最重要的ka 和 Mi兩個牌子保留了下來,

直接用回的好了, 你提的其實是兩件事情.

眾所皆知, 蘇聯時代在計畫經濟下, 航太產業眾所皆知區分為設計局與量產工廠,
比較少人注意的, 則是各設計局很長一段時間會在莫斯科市中心組裝測試機,
巨大如伊留申86廣體客機, 都是先在莫斯科組裝-拆解至拉曼斯柯葉測試-交量產廠.

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後, 莫斯科中央飛機場的地皮眾人覬覦, 這幾年豪宅開始出現,
算是莫斯科很高檔的新住宅區, 多數設計局的辦公室則還在此區待價而沽.

比較少人注意的是這些設計局與工廠在後蘇聯時代的發展. 在進入九零年代的時候,
快速企業化的概念下俄羅斯政府對於整體航太工業沒有太多想像, 位於外省的量產工廠,大多在地方權力掮客的主導下進入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的狀態, 而地段好的工廠
(不見得是規模大的, 比如在莫斯科市的那些太空周邊工廠), 則有幸有地方政府的注資.但設計局就是另外一個狀態, 因為它們幾乎都在莫斯科, 而且也得到聯邦政府直接支持,因此各設計局的發展幾乎是主事者態度最為關鍵.

以局外人覺得最奇怪的蘇愷局與米高揚局的消長來說, 這絕對不是只是產品的差別而已,蘇愷在九零年代的主事者強力支持葉爾辛, 而米高揚整個九零年代都政治上押錯寶,
最後就是九零年代珍稀的資源一定跳過米高揚...

普丁上來之後, 有了很根本的改變. 跟大眾媒體的眼光不同, 普丁的政治啟蒙者索布查克,在蘇聯時代就是處理民事法的, 因此普丁上任後其實相當熱衷於企業生產的合理化,
也就是法國式地打造產業國家隊. 但因為無法即刻處理產業結構的問題, 所以在做法上,傾向用國有資本去打造控股公司, 但多數時候公司化的設計局與量產工廠法人格未消失,成立俄羅斯直升機與聯合飛機製造廠都是這時的產物.

但這樣的合併綜效有限, 所以俄國決策高層一直在摸索如何加速整合. 直升機相對容易,因為市場獲利相對穩定, 技術研發投資也比較小, 特別是因為外省的工廠相對好搞定,
而只有2.5家設計局也讓整併直升機比較容易. 所以2019年12月時米爾跟卡莫夫正式合併,現在名字叫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центр
вертолёт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М. Л. Миля и Н. И.
Камова 是俄羅斯直升機下的單位

在定翼機方面就困難很多, 首先是外省的工廠除了很少數(薩拉托夫索柯爾或薩馬拉)外,仍希望維持飛機的生產, 但總定單數無法維持那麼多生產線. 而在設計局方面,
三個領先的是蘇愷, 伊留申及伊爾庫特. 所以在許多嘗試後, 聯合飛機製造集團的作法,是結合國家資金打造所謂的competence centre, 只讓特定工廠掌握特定技術的方式,
最終確保量能的穩定. 但因為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所以包括讓三大設計局掌握主導權等,目前都在工作與預算層次, 尚未完全推進到股份的改革.

: 該公司近年來最知名的案子是賣給印度的Ka-226模組化直昇機。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01.158 (臺灣)
PTT 網址

Komiko08/28 01:43米格就是蘇聯的標誌

uruzu00708/28 02:04

uruzu00708/28 02:05可以說明法國式打造國家隊嗎!

ggeneration08/28 02:37達梭集團發展史

ggeneration08/28 02:44法國政府經由控股去掌控骨幹技術核心部門做經營決策

ggeneration08/28 02:44 然後收購賺錢又有必要技術的海內外公司加入達梭子

ggeneration08/28 02:44集團

ggeneration08/28 02:47像是那個做工業設計CAD的達梭系統就是收購不少同業

ggeneration08/28 02:47技術起來的

steelgate08/28 10:27原來如此 長知識了..

uruzu00708/28 10:50感謝!聽起來是很好的做法

mackulkov08/28 16:45推 專業

metalfinally08/28 21:01沒辦法行成良性競爭的市場才會搞國家隊,但航太這種

metalfinally08/28 21:02高成本高技術的產業除了美國外不搞國家隊活不下去

kuma66022408/28 21:34軍工國家隊是無奈 只靠廠商自己很不足

kuma66022408/28 21:35尤其法國走不回低價路線 對手是美帝了

kuma66022408/28 21:36現在還變成歐洲1隊 歐洲2隊

kuma66022408/28 21:38因為憑一國之力 很難砸錢撐下去

kuma66022408/28 21:41若不想變成靠老美師傅教導整合組裝

kuma66022408/28 21:42就找些鄰居組團分攤

Hertmann08/28 21:47最好找連技術上都得依賴主要國的金主最好

Hertmann08/28 21:48而且真要說 飆風說100%自立更生也是笑話 那顆引擎是誰的

Hertmann08/28 21:48GE可是產品清單有寫的啊XDDD

Hertmann08/28 21:49只是這回不想丟臉 決定大歐陸血統 沒有0.1%小美利堅血統

kuma66022408/28 23:08法系最成功是耐操便宜低規的幻象3/5

kuma66022408/28 23:09但到BVR時代飛機越做越大而複雜

kuma66022408/28 23:105代以後更扯,造價與複雜度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