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樂天接手後,你進主場次數變化如何
※ 引述《penchlin (monkey)》之銘言:
: 先承認我變少了很多。
: 雖然不太可能跳到別的球隊,但是以前認識的十號隊友,轉龍迷的不少,就近看球的也變多
: 。我還觀察到,家庭客沒有以前多了。
: 以前劉家時代,我們怕他倒,怕他沒錢,拚命買球衣,現在球團好像更重視另一個經營方向
: 。身邊沒看球的朋友知道我是猿迷,總是露出一抹微笑問我:喜歡哪一個?
: 多慧也許很會,但讓我進場的動力好像消失了!
看到本文心有戚戚焉,好久沒在板上發文也想參予討論一下,純屬個人觀感分享。
內文可能想到什麼寫什麼,還請多包涵。
從小跟著家人一起看球,國中兩聯盟合併之後因為喜歡支持underdog球隊開始關注
第一金剛,到後來La new劉家接手帶來新氣象,發展全猿主場,賣New Era棒球帽,
球衣跟愛迪達合作,養出聖石連線,簽下陳金鋒,後續又養出林泓育等重砲,都讓
我感到中華職棒有越來越向國外職業運動水準看齊的希望。
學生時期有時間和金錢就會儘量去現場看球,且轉播幾乎場場都沒錯過,就算是假
球時期也不離不棄。
大概是到Lamigo開始擴張啦啦隊時期,休賽季啦啦隊還會出寫真跟唱片之後,我開
始發現看電視轉播的感覺漸漸和以前不一樣了,這其中讓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差異是,
在各隊開始加強啦啦隊文化之後,電視轉播,拍攝啦啦隊的畫面被大比例提升,球
員反應和其他觀眾反應的畫面比例變少許多,而且拍觀眾很常帶到外型吸睛的女性
上。
漸漸的,開始有某種感覺是,中職現在的明星球員,不確定是行銷和包裝手法,亦
或是個人特色,都不比以往的明星球員。但要我舉出實際的問題點在哪裡,還真搞
不清楚。旅外球星帶著光環回國簽下高月薪但表現不如期待或許也有影響吧,王柏
融去日本表現不如期待或許也有影響吧。
樂天接手之後,也好像少了一種以前劉家為了中職發展的「使命感」和「用心」。
比方說球衣的設計,最低標準跟東北樂天依樣都好,偏偏就是只用標準字和企業標
準色;比方說球場,這講到爛了。雖然行銷活動還是一波接一波,但一切動作都讓
人感覺是以利益為優先,而且是以一種很粗暴的方式。
利益當然很重要我舉雙手贊成,但是當獲取利益的方式很粗暴的時候,有些東西就
會變質,比方說球隊的精神和文化,這並非指球隊單方面營造出來的,而是一種在
地球隊和球迷共同建立起的文化。
現在樂天的文化讓我感覺比較像是,好玩就好,超越勝負的感動。超越勝負的精神
我可以理解並接受,但我並沒有在樂天的球賽和球團的經營其中獲得感動。最近一
次去現場是去年陳晨威百盜紀念商品發售,有劉若英演唱會的那一場,我帶著國小
六年級,陳晨威大粉絲的外甥去現場看球,結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帶著大砲的
球迷在我們後面拍啦啦隊,因為外甥加油太熱烈站起來擋到他,對方對我外甥「嘖」
了一聲並露出不悅的神情,雖然是個案,但感覺還是不太好。
桃園球場的周邊硬體很好,這幾年我帶著外甥從高鐵、機捷一路到球場,真的有種
當年劉老闆的願景被實現的感覺,但一場球賽從門票到周邊商品到食物加總下來花
了三四千元,花費和十幾年前比起來增加了不少,球場也確實很熱鬧,但一路看下
來的體驗,卻反而好像是有什麼東西,失去了。
要我花這麼多錢可以,但球員的球衣和球場草皮至少好看一點?2011年我去桃園球場
看比賽時遇到下雨就因為積水問題延遲開賽賽,當年還在板上發文分享(竟然還留著 XD)沒想到12年過去了,這個問題完全沒被改善就算了,換了一個日本大企業來,給我看
這種連業餘都不如的草皮?對比當年發文的興奮不已,如今的無奈好像有點不勝唏噓。
堂堂一個日本大企業,至少做到不要讓我很清楚知道你只是單純買球隊打廣告吧,
日本文化中的職人精神到哪了,還是台灣人就是比較次等啊?
於是有經濟能力之後,反而越來越少看現場和轉播,經常是每日highlight和ptt新
聞看看,而且樂天接手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我的youtube推播的新聞都是啦啦隊比
球員和球賽多(我沒搜尋過任何啦啦隊的新聞)
這幾天打開真的一整排都是李多慧不誇張。
也沒有不好,就真的是粗暴了一點,就是會讓我覺得現在的樂天,若是沒有啦啦隊
的話,好像也不會看到以前聖石傳說、聖母峰連線,那種感覺。
昨天才又再Netflix上看了一次電影 魔球,那句經典台詞「你怎麼能不愛棒球」,
放到現在中職的球賽來看,我其實不太確定有哪個部分能讓人有這種感受的魔力。
經典賽有啦,但樂天好像很久沒看到了。
--
平日去桃園的感覺還不錯
台灣棒球人口還不夠多,不像美日基本學生時代這麼多人接
觸過棒球,需要有場邊活動吸引新球迷入坑。很多事創了先
例最後變成習慣之後,熱情會慢慢遞減,而球員仍然相當努
力地奮戰,希望你可以在球場中找回讓你感動的部分。
看國內外各種球賽的經驗也有三十年了,中職假球時期我都沒有流失過熱情, 我不覺得這跟「習慣」有太直接的關係,如果球團思考的邏輯和您相仿的話, 那實在很危險。 另外想分享一下,在我的職場領域有一句話: 如果你想透過努力去獲得肯定,那就不要做這份工作,努力的態度只是各行各業基本的。 一個職業聯盟球迷數量下滑,要檢討的環節絕對是從上到下都要自我檢討, 不要想著歸因於特定的某一個環節就沒事了,那只是在推卸責任。
就是感動變少了
中肯 推 本隊轉手回台灣企業時我要擺三桌來慶祝 不
看好樂天在台灣經營市場的前景^^
其實我覺得是這樣
職棒也需要許多媒體的推播
這幾年球團發現
球員跟球隊的新聞平常沒有在關心棒球的媒體其實本來就不
太會報
反而啦啦隊的新聞那些媒體很愛報
那既然那些媒體很愛報
那球團就更願意製造話題給他們報
這等於是免費的廣告
所以才會造成一般的人覺得怎麼都是啦啦隊的新聞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這個自媒體比傳統媒體盛行的年代,要操作話題有很多種方式, 傳統電視媒體素質跟不上,只想追啦啦隊新聞是傳統媒體的問題, 但球隊和聯盟自媒體可以有自己的作法。 消費者是很聰明的,可以從你怎麼操作看得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以前Lamigo真的都會有花錢的衝動,現在樂天....我逛了球
場商店兩三圈不知道到底要買啥....T越做越醜,平常根本
不敢穿
對啊,日本企業接手反而退步就讓人想不通,到底是上面沒有在管理, 對台灣人就大小眼? 還是有其他問題?
我的棒球已經隨著Lamigo引退了 好想念劉家
球衣設計很有感 不要再給我標準字體阿
球員本身也要加強媒體應對才能宣傳 林書豪就是個例
子 不然啦啦隊
新聞真的很容易蓋過
認同
其實是媒體和新聞記者的問題
其實不是單一環節的問題,不太需要推卸責任。
推!
這麼說好了,如果沒有刻意發,怎麼會有人願意報^^
媒體操作也是公關的一環阿~言盡於此,別再說都記者愛報摟~
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啊~
主場啦啦隊太公式化應援不知道是不是原因,少了那種會讓你
一直想吶喊的衝動
惜嗆司如金就算了,好不容易嗆起來,得到分就一定要
停下來放得分曲是怎樣?人家一暫停也停的話嗆司到底是
誰在主導的?是由對手來操控嗎?
真的覺得整個換歌都換太快了,嗆司一直斷也是...
雖然團長裡面我最私心喜歡是3G,但也最想搶他位置。
爆
首Po先承認我變少了很多。 雖然不太可能跳到別的球隊,但是以前認識的十號隊友,轉龍迷的不少,就近看球的也變多 。我還觀察到,家庭客沒有以前多了。 以前劉家時代,我們怕他倒,怕他沒錢,拚命買球衣,現在球團好像更重視另一個經營方向 。身邊沒看球的朋友知道我是猿迷,總是露出一抹微笑問我:喜歡哪一個?19
轉賣那年我大三 原本天真的認為會加入很多日職日本的元素(? 可是結果就是你我看到的這樣 昨天跟朋友吃飯 連不看棒球的女性友人都問我李多慧的事了44
主場戰績 樂天 2023年也就是目前1和3敗 2022年32勝3和25敗 2021年27勝2和31敗45
就只是樂天接手後, 戰績不如以往而已. 戰績好的時候, 在現場看輸球也會覺得這支球隊希望無窮, 明天再接再厲. 戰績不好的時候, 在現場不管輸贏, 各種不如意的體驗都會被放大. 畢竟2013大量吸引球迷後, 在2020才開始第一次經歷戰績不佳的陣痛期而已, 現在能夠維持住陣痛期的票房數字已經很好了.34
我是不懂一些戰績迷硬要把所有人都歸為戰績迷, 把所有少進場的人都說是因為戰績的關係少進場這樣的想法是為什麼? 要講戰績,去年戰績差嗎?但去年台灣大賽G1是近年來主場觀眾最少的一次要怎麼說 這種人數變化事實上就反應了球團鐵定有些事情做不好,讓原本進場的不進場 戰績當然有影響 大環境有影響 但球團的態度跟發展方向一定也有影響18
先說一下 我應該不是戰績迷 XD: 因為我中職二年就開始看棒球了 當時是三商虎迷... 那個年代的非現場棒球迷 應該是聽廣播跟看隔天的民生報 (小時候我有剪報 可惜搬家搬幾次都不知道去哪了)44
我看最多的時候應該是2015-2019這幾年吧 當時五六日主場都一定會報到, 然後還會研究客場要去哪幾場 疫情後慢慢變成只去五六 今年變成只去星期六12
進場最密集的的期間是2015-19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大概就是每次看完比賽 在回程的高鐵上,就已經開始計畫下一次的進場了 我記得那陣子進場每次都是抱著喊爆對手的期待去的 從 we are,jump,無敵桃猿,到超越夢想
爆
[問題] 大家跟外面的人是不是對樂天太苛刻?有點想要說說心裡話 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對的 最近一直看到大家在罵球團 例如罵花太多精力在啦啦隊 或者罵場地爆
Re: [討論] 造成G1這種人數其實也不意外樂天現在只有“明星女孩”而沒有“明星球員” 職業比賽不能只有球賽本身,球場設備和觀賽體驗也很重要 但樂天這幾年感覺走火入魔、本末倒置 球團啦啦隊女孩行銷、塑造星度比球員還多 多數棒球迷進球場主要還是為了球賽,結果球團把重心放在啦啦隊女孩,真覺得這樣球迷60
[問題] 如果你是劉玠廷?近期啦啦隊的熱潮跟爭議不斷攻佔媒體版面 啦啦隊從中職最早期元年那時候就有了 不過當時並沒有將啦啦隊規模化與偶像化 如果要說啦啦隊規模化的起點 可以從太子劉玠廷從父親劉保佑手中接下LaNew球隊66
[討論] 啦啦隊其實對於中職有幫助吧我是今年經典賽以後才開始看中職 最近李多慧來 台灣也掀起跟韓國類似的 啦啦隊影響本質球迷觀賽的討論 所以我找了蠻多啦啦隊影片63
[特稿] 球場票價續飆 卻離職棒水準愈遠桃園球場內野草皮凹凸不平。(資料照) 記者黃照敦/特稿 中職今年開季各地球場「瘌痢頭」畫面盡收眼底,職棒場地這般水準,簡直令人不忍卒睹 ,也「禿(凸)」顯球團養護球場的心態,以及聯盟輕忽無積極作為的大問題。41
[討論] 該檢討的不是啦啦隊,而是球團行銷重點我主張啦啦隊本身沒有錯啦 但球團的行銷方式真的該檢討 尤其是樂天球團 啦啦隊的鋒芒完全蓋過球員了 看到樂天領隊親自去韓國簽李多惠,但對洋將沒有同樣的誠意就感覺怪怪的16
[討論] 今年樂天行銷是不是又海放三隊?如題 最近看中職四隊的行銷 感覺還是樂天最有話題性 以前就記得Lamigo行銷很不錯 最早帶入像全猿主場、主題日、韓式應援、32
Re: [專欄] 台灣職棒看台牛肉場? 李多慧登場、那高整篇文,邏輯死去, 不知道到底在公三小 只想著道德綁架,情感勒索, "職業運動,就是一場show" 走到哪裡都一樣,不只台灣如此,職業運動發展最好的美國也如此,- 樂天球團今年把行銷跟球隊事務切割開來了 副領隊螃蟹主管一.二軍所有事物 舉凡球員薪資 簽洋將 PWC管行銷部門 發言人 揹鍋 啦啦隊 球場活動 由他主管 然後看了一晚啦啦隊文 真心為其他四隊啦啦隊感到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