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Fw: [心得] 不只是套皮:「東方泡泡龍」的示範意義

看板NSwitch標題Fw: [心得] 不只是套皮:「東方泡泡龍」的示範意義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2

※ [本文轉錄自 Touhou 看板 #1UMD_Gvy ]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看板: Touhou
標題: [心得] 不只是套皮:「東方泡泡龍」的示範意義
時間: Fri Feb 28 17:39:24 2020


圖文版: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976810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867031
本文首發於觸樂網。

不只是套皮:「東方泡泡龍」是個有示範意義的聯動作品


  2月6日,我從「東方同人遊戲鑒賞組」朋友的動態看到有一款「東方泡泡龍」登陸
Switch了:《東方Spell Bubble》,玩法是泡泡消除對戰加節奏遊戲,製作者正是《泡泡龍》系列的本家TAITO,角色立繪、配音都拿出了商業作品應有的專業陣容,音樂也收錄了十多年來許多日本著名同人社團的名曲。

  想到《東方》的原作者ZUN以前也在TAITO工作過,這款《東方Spell Bubble》的面世,或許也有著一些「校友會」的懷舊意味。


丨 情懷的集合


  是的,情懷總是能加分。《泡泡龍》首作《Bubble Bobble》是個113關的平台動作遊戲,出品於1986年;1994年,TAITO又推出「從炮台發射泡泡」的三消玩法的《Puzzle
Bobble》,也就是本作的起源。在那之後,也有很多公司都山寨過《泡泡龍》,兩種玩法都有人做,現在還可以找到不少,不少人的童年回憶裡也有這些「山寨泡泡龍」的份,有些是學校電腦教室有裝,有些是因為附贈在各種「合集」裡面。在受限環境裡的少數娛樂,會讓人特別重視,如果是和同學們一起玩就更珍貴了。只要這記憶是快樂的,是官方原作還是山寨品並不重要。

  但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手握IP的官方,當然還是有著重大優勢的:一是可以堂堂正正地推出各種續作、重製版和聯動企畫,二是玩家們多少還是有一點「正統」的觀念,只要你做得不太差(好比某大作的重製版),很多人都願意為情懷再掏一次錢──或者第
一次掏給他們。這不,我就來了。所以雖然它賣5800日圓,比之前的《噗呦噗呦俄羅斯方塊》還貴一些,我也買了。久違的泡泡龍,還加了《東方》,那還猶豫什麼呢?就當成給自己一個生日禮物吧。

  下載完畢,玩了一會,我驚訝了:它居然真的不錯,讓我感覺值了。


丨 機制的縫合


  我本來以為這種休閒遊戲再怎樣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了,頂多就是像《俄羅斯方塊99》加個吃雞玩法,或者PS4上的《Tetris Effect》那樣在聲光效果與挑戰設計上多下功夫讓玩家更有沉浸感。沒想到,這款《東方Spell Bubble》還是給了我不小的意外之喜。

  光靠文字敘述,不太容易讓大家理解本作的玩法,所以建議搭配影片觀看。

  「月刊《ZUNTATA NIGHT》2月號——東方spell bubble特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6132877
前半段是本作的專題,而這段「天子VS八雲紫激戰對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5148717
則是本作監製菊地真由和工程師米陀大気的示範對戰。


 基本規則跟大多數對戰型方塊/三消遊戲一樣:兩邊比誰消得多又快,你消得多了,系統就會給對手打上透明的干擾泡泡(日文:邪魔玉),干擾泡泡沾到你射出的泡泡會變成同色,然後可以消除。泡泡並不自動從上方刷新,而是由玩家自主手動按X鍵召喚一列新的泡泡,這就帶來了保守或是大膽的戰術選項。接下來,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一方的泡泡堆過紅線時,並不會馬上判負,而是會先把分數算給對手,然後己方進入「反擊」階段,這個階段裡系統會給你一個很好消的版面,並且不受對手的符卡(特技)影響。如此,你可以相對容易地給對手施加一波壓力,然後系統再給你一個新的版面,繼續戰下去。

  與「反擊」相對的是「覺醒」階段:玩家每次消除都能蓄積集氣槽(砲台旁邊的圓圈),滿了以後,也自動給你一個很好消的版面,讓你能給對手更多壓力,或是喘一口氣--很可能你方才已經快要爆了,這時若剛好覺醒,就能享受到一股千鈞一髮的快感,好整以暇地清掉,系統再給你刷新版面繼續戰。如果兩邊都打得很好,這種你來我往的情況就會在短短一局中多次出現。

  而與這套系統相配的,本遊戲最巧妙的設計,就是它把節奏遊戲整合進來的方式了:

  一次消除5個以上的時候,泡泡並不會像消除3個、4個那樣瞬消,而是會逐一消除,並讓你進入「拍擊」模式,指示你按A鍵跟著音樂打拍子(畫面兩側的點、線就是表示鼓點的譜面),準確度關係到分數。

  這樣一來,就算你是頂尖高手,泡泡消除時你也要等,不能跳過,而這等待時間,遊戲就讓你把注意力轉移到音樂上去打拍子,你計算角度、布局的腦筋於是可以休息一下,但處理音樂的腦筋卻要激活起來,這便能讓你不同部份的感官輪番亢奮,「心流」也能從開局便進入一種張弛有度的高能狀態。對反應力稍遜的人來說,這也讓你不至全程手忙腳亂,就算打不過高手,也可以按自己的節奏來享受比賽。

  更重要的是,這套設計,真正讓音樂成為了遊戲的一部份,而不再只是可有可無的背景。一局遊戲的時間,就是一首歌的長度,3到5分鐘不等;故事模式下,音樂就是該對手的著名同人曲,對這些角色和音樂有愛的人,玩起來就會特別帶感;自由對戰模式下,玩家也會在選曲畫面看到音樂遊戲常見的難度選項──泡泡發射和消除的速度,取決於樂曲
的快慢,再加上譜面的複雜度,就劃出了一星到十星共10檔難度。速度設計是每一款方塊對戰遊戲都不缺的,但這裡和音樂統合起來,一下就變得特別有意思。

  將音樂作為戰局的一部份,並非本作首創;《東方》同人遊戲裡,2011年的3D空中格鬥遊戲《東方Sky Arena幻想鄉空戰姬》也做了一個隨音樂而變化的「心情系統」,大抵是在歌曲高潮時出招會更得力,而它的配樂也是集合了當年許多同音社團的作品。可惜的是,「3D空中格鬥」這個類型本身難於上手,而它也沒有做得很好玩,我玩了一兩天,實在打不動就放棄了,只記得出招時根本無暇顧及這個心情系統,威力大小都只能隨它便。然而必須肯定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意,如今《東方Spell Bubble》大約也是吸收了它還有《節奏地牢》之類作品的經驗,總算將這個創意用到了恰好之處。

  錦上添花的是角色和符卡系統。之前《噗呦噗呦俄羅斯方塊》也設計了一批原創角色和劇情模式,但做得實在是很平庸,角色也沒有特技,對戰時選誰都一樣,想找個外形和配音比較欠揍的都沒有。而這裡,得力於《東方》豐富的角色庫,以及三消玩法所容許的變化,製作組大概也沒有多麼費力,便給每個角色安排了符合人設的特技,分為被動的「能力」和主動施放的「符卡」。

  「能力」是隨機在版面上刷出特殊泡泡或作出變化,例如冰精琪露諾會在對方版面上刷冰凍泡泡,如果對手砸中了,周圍3格所有泡泡都將凍結無法消除,直到3回合(該玩家再射3顆)後才解凍。碰到這一類有干擾效果的特殊泡泡,就要小心避開,並設法消掉它頂上的泡泡,使之落空。相對的,也有各種自助系的能力與特殊泡泡。

  「符卡」同樣分為自助(藍框)和干擾(紅框)兩大類,各有不同效果和50到100秒不等的冷卻時間。冷卻時間從開局起算,也就是說,至少要到第50秒才可能出大招,實戰中每人每局大概只能放個2到3次,且干擾系的符卡不能在對手處於拍擊、反擊、覺醒階段時施放,自助系除了救急之外,也要計算局勢變化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這便給高端玩家帶來了競技深度。

  最後要說的是劇情模式。這一類遊戲的劇情模式通常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找個理由讓你操縱主角,把每個傢伙都戰過一遍,由易至難打過一輪,讓你會玩了,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本作也不例外,就是幻想鄉突然開始流行「靈力驅動」的對戰遊戲機,玩的就是這個,於是閒著也是閒著的少女們就開始到處串門子、辦比賽。配上商業遊戲應有的精緻立繪和專業配音,也就足夠賞心悅目,算是很有誠意了。

  本作的劇情長度,也算剛好:第一輪靈夢篇19關(不計教學關),第二輪魔理沙篇19關,沒拖太長。難度上,樂曲速度、譜面難度、AI強度逐漸遞增,第一輪靈夢篇,我玩到後幾關或許要重打一兩次才過;第二輪魔理沙篇默認屬於挑戰,難度大增,我連第一關都過不去,所幸AI強度還可以調整到「溫柔一點」,於是我多奮戰幾回後也打通關了。

  之後玩自由對戰,AI強度分容易、普通、困難、瘋狂四級,我打普通級九星以下的曲子差不多可以穩贏,困難級五星以上比較吃力,瘋狂級一星曲都打不過,這樣的難度設置應該也算合理。這類遊戲比起《俄羅斯方塊》來還更需要一點注意力,因為我們的手在移動砲台角度時很難一直保持穩定,雖然遊戲給你輔助線了(以前的《泡泡龍》高難度時就不給輔助線),瞄準起來還是沒法時時保持明快,然後猶豫和失誤一多,對面泡泡堆過來就失分了。但在壓力之下,作出極限反應,及時解除危機,或者剛好覺醒之時,相應的快感也就很是酣暢淋漓。如果能和活潑、話多的朋友一起打雙人對戰,應該會有更多樂趣吧。

  總而言之,這是一款在核心玩法上縫合得相當精巧的小品遊戲,製作組不僅有站在許多前人的肩膀上,也展現了自己對遊戲設計的細膩理解,值得我們玩賞、觀摩。


丨 資源的整合


  遊玩過程中,特別令我感慨的,是它在各項製作,特別是音樂上,並沒有耗費很多精力,只依託現成的生態,中規中矩地做,而在核心玩法上展現了一些細膩的「微創新」功夫,便成就了(至少對《東方》同好來說)相當良好的遊戲體驗。

  本作收錄曲目約42首,除了TAITO音樂部門Zuntata(只是名字跟ZUN恰好用到同樣字母,跟ZUN沒有直接關係,雖然ZUN表示過很喜歡他們)操刀的一兩首新曲,都是來自各個社團的舊作(可能也有新的,但我大部份都已聽過,或能查到首發日期)。你會想說它這樣有點缺乏誠意嗎?但也許相對多數玩家愛聽的就是這些熟悉的曲子,那製作組自然也樂得方便又穩妥地做一個高人氣名曲的「精選輯」就好,掏掏授權金,各社團也不用再多費事,只須隨手宣傳一下,就可以讓各自的成員與愛好者過來一起關注一波,這便又是一場宴會。

  如何評價本作的選曲,卻也不是重點,畢竟誰都可以抱怨「我喜歡的沒收進來」。重點應該是:它開發出了一個比單純的節奏遊戲更帶感的、能加倍激活這些同人音樂的玩法。而《東方Project》的音樂,又在先天上便是最適合這等挪用的。

  音樂遊戲很多,優秀的遊戲音樂也很多,但像《東方》神主ZUN那樣自己包辦一切,使音樂和關卡、角色、劇情等各方面能達到渾然一體,又體現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的,算來似乎也就只有《傳說之下》(Undertale)。而《東方》授權同人社團改編其音樂並允許營利的模式,又使它在保有「一致性」,即主旋律的辨識度的同時,又能發展出相當的多
樣性,即各種風格的改編曲。這裡我可以把「萬變不離其宗」倒過來講,說它是「不離
其宗,而能百變」。

  我這幾年也和朋友們合作了幾首中文《東方》同人歌曲,我就忍不住想像著,如果換上我們的歌,打起來會有什麼感覺;我們又可以如何調整編曲,讓它更配這款遊戲。如果讓我給本作的製作組提建議,我也會建議他們後續在更新和製作多語言版本的時候,也多簽一些各個國家地區、各種語言的《東方》同人歌曲,把宴席鋪更大一點,在各國同音社團中營造一種「我也可能有份」的氣氛,本作和後續企畫的運營就更有搞頭了。當然,我會這樣講,是因為我就想跟朋友參一腳;又當然人家應該自有考量,就算聽你的也不見得收你的,那麼──如果我們自己另外做個遊戲呢?或者學習、吸收本作融合音樂與玩法的
巧思,用到其他的合作企畫呢?

  再從創作者和社團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做同人的一大障礙,是你年紀大了以後,物質需求增加,而同人市場如果不能給你足夠的收益,在「文化資本」的積累上又不如原創來得光榮,那便只有停止活動才是理智的選擇。怎麼辦呢?一個辦法就是設法多創造一些活動舞台和收益空間,本作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知情同好指出,日本的《東方》同人社團,由於發展較早,現在有不少是30-50歲的中年人,讓他們持續做下來的,除了興趣以外,就是專業化的運營。ZUN本人也是40出頭有家小的人了,近年他修改二次同人創作規約,開始授權同人遊戲登陸Playism、Steam及Switch等平台,也授權企業開發手遊《東方大砲彈》《東方LostWord》,又讓老東家
TAITO做了這款《東方Spell Bubble》,這些舉措,除了考量《東方》IP本身的發展以外,應該也有一些照顧老朋友的意思在內。而只要這些合作企畫能持續開展,老社團就能有個「我可以體面地繼續玩下去,不只是小打小鬧」的信心,新社團也能看到一個上升通道。

  如此這般的生態構建,對我們國內那麼多想在「IP運營」上有所作為的大廠小廠,是不是有什麼值得參考的地方呢?

  總之,作為一款「泡泡龍」三消+節奏遊戲+《東方Project》的小品,《東方
Spell Bubble》巧妙地結合了不同類型的玩法與同人金曲,使沉浸感倍增,兼具了休閒性與競技性;從IP運營和同人創作的角度來看,其不甚費力便能活用既有資源的縫合手藝,也值得我們借鑑。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2.1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Touhou/M.1582882768.A.E7C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utien (123.193.12.127 臺灣), 02/28/2020 17:39:37 ※ 編輯: youtien (123.193.12.127 臺灣), 02/28/2020 17:44:35

applewarm02/28 18:35推豐富心得!

saulong02/28 19:06推 有想要購入了

kenay02/28 19:21

kelvin000402/28 23:10推認真優文

kenay02/29 16:59今天買下來玩 真的滿有趣的

kenay02/29 17:01只是joycon會飄移的話會射歪這點有點困惱 又要去噴wd40了

youtien03/03 17:01可以用方向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