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霹靂] 編劇正名:佛劍分說等佛門角色的頭頂造型
※ 引述《lluone88 (外來種媽媽)》之銘言:
: ※ 引述《starkirby (星之卡比)》之銘言:
: : 8/29 【霹靂IP英雄世界特展 Part.2】編劇見面會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IETG4jBIo
: : 但其實那個不是舍利子,在佛教的概念裡那個是螺髮。
: : 比如說我們把一頁書的頭,解析度放大、高清HD,就會發現那個材質其實是頭髮;
: : 所以某種程度上,佛劍現在這個頭,大概也不完全是螺髮,但蠻接近螺髮的概念。
: : 舍利子是指高僧被火化之後留下來的結晶體,其實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是結石。』
我自己看完影片的感覺
編劇其實只是在補充冷知識而已
那句「但其實」應該不是在指劇中設定
聽起來是指「在現實中」的意思
但不否認也有在為佛劍新造型辯護的意味
同為對佛教稍有涉獵的道友
我認為要把布袋戲劇中的佛門設定
等同現實中的佛教來比較
是有點要求太過了
藝術創作是藝術創作
從現實佛教的角度
可以不去認同藝術創作中的錯誤引用
但如果純就藝術創作
舍利也好、螺髮肉髻也罷
除非是涉及一些重要的佛教概念引用
會影響大眾對佛教的錯誤認知
(像是之前才剛在金光那邊談過的慈忍)
否則這類設定,個人認為是笑笑就好
戲劇裡面,要說同時是舍利也是螺髮
也不是不行
也可以說螺髮盤久了都沒洗頭
然後黏在一塊變成結石都好(喂
更何況從現實佛教的角度來說
這種三十二丈夫相、八十種好
可以說只是一種表象的迷信
所謂的螺髮、肉髻
說穿了就只是佛教起源地印度
在他們文化社會中,當時的一種相貌
(應該就只是一種天然捲而已啦)
如果要比喻的話
就像是蘋果教主賈伯斯總是穿黑色高領衫
然後因為知名度
崇拜他的人也會模仿他穿黑色高領衫
於是黑色高領衫就成了一種符號
在路上看到穿黑色高領衫的人
你就會覺得他是蘋果教徒
甚至會突然覺得這個人看起來好聰明
所以這些三十二丈夫相、八十種好
其實也就是佛教徒透過親眼看到世尊
或從對佛菩薩的各種外貌等等記述上
去片面擷取出來的各種特徵而已
就像上面所說的黑色高領衫一樣
只是一種符號象徵
不是每個聰明的人,都會穿黑色高領衫
也不是穿了高領衫,你就會成為賈伯斯
不是所有佛菩薩,都會聚這些相好於一身
也不是要有這些相好,才代表他是佛菩薩
要是堅持在有沒有這些相上面
或是這些相是髮還是舍利什麼
然後因此起瞋恚心
那也是一種執著了
就好比上面有道友談論到的佛門角色蓄髮問題
我個人就從來沒對這種問題在意過
甚至記得有一次還為了這問題緩頰
雖然以現實佛教的角度來說
出家當然都必須要落髮剃度
沒落髮剃度的,確實不能算「僧」
但一來是
不是落髮剃度才代表這個人修得好
也不是蓄髮就代表這人不如出家眾
沒出家的居士中
也是有廣受出家眾敬重之人
講得更誇張一點
觀世音菩薩在民間的造像
無一例外都是蓄髮
也沒人說要把觀世音菩薩剃髮啊
二來是
比起落髮剃度,受戒才是更重要的事
佛教三修行「戒」「定」「慧」
戒排在第一,就知道有多重要
受戒持戒多寡
才是真正區分僧俗的關鍵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還要出家、還要落髮剃度?
這還是跟持戒有關
出家加入僧團其實就好比加入讀書會
主要是在於那個「環境」
你要以居士身份、在僧團之外持戒
也不是不可以
但老實說難度會很高很高
畢竟外界各種刺激識感的要素太多了
又常常需要因應「社會道德」來配合
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加入僧團,就是與外界有別的環境
方便僧眾持戒、精進學習
落髮剃度這件事情
除了區別僧、俗之外
也有象徵決心的意思
還有在僧團中無分別
先前在金光那邊聊到優缽大師
曾經講過一段弟子們收到各種布料供養的故事
故事最後,世尊要求大家
把這些布料拿來做成僧服時
不准自己挑布料、要混著用
這就是為了不要在僧團中有分別
不因挑布料起貪心念
不因布料有別起瞋恚
落髮也有類似的作用
更何況霹靂、金光只是戲劇
或許當中有對現實佛教的引用
但我自己是不會把他們等同現實佛教看待
頂多是佛教相關重要概念錯誤時,糾正一下
或是戲劇能夠體現出佛教的好時,開心一下
但要說去爭戲劇中佛門角色是否一定要落髮
我覺得就不用太在意了
--
優文
推
靠!金光編劇要跳槽到霹靂了嗎?(不要亂
推
其實我本來就是雙棲喔wwww
原來是腳踏兩條船?(筆記)
原波朝靈闕時也有發文過的
金光是從佛劫入坑後,再回頭去補的 然後就一路跟到現在了 霹靂比較久,是從風起雲湧入坑 但是中間有斷斷續續退坑又入坑 這次算是比較久了 從佛厲大戰蟾蜍尊退場那邊回坑到現在 沒被退坑之印搞到退坑覺得自己厲害wwww
欸?欸?欸?居然?看來我對原PO有著謎
樣的既定印象了(跪了
優質好文
推
影視劇的濟公也是有幾版沒有剃光頭的
我覺得用道濟法師來舉例的話不是很好理解 所以就沒以一般民間的濟公活佛印象為例了 畢竟民間傳說中的濟公活佛 就是走一個「破戒僧」那樣的形象 刻意跟一般人認知中的僧眾做區別 但觀世音菩薩就很好理解 畢竟不會有人認為觀世音菩薩不是出家人 或是如濟公傳說那樣,刻意做一些破戒的行為 這樣才好說明,在形象上蓄髮與否 其實不是一名僧人修行如何的標準
之前頭生九支畸角的九禍都可以把角放下
來了~ 這個不意外哈
我覺得戲劇設定就從設定面去討論就好 編劇顯然是想要替佛劍的造型做辯護 但目前戲劇中演出,說真的也沒有直接演到兩種設定矛盾 如果直接透過角色或劇情 講出這造型跟修為程度無關、或不是舍利等等 大概才能算是被改設定 就算在設定上定案是「舍利子」好了 但一頁書在演出上也是曾經武戲打到散髮過 甚至近神人版就是直接散髮了 要說這兩種設定出現矛盾 其實也不是現在才出現了
※ 編輯: yukinoba (223.140.110.9 臺灣), 09/06/2021 16:34:49可能就是…戲劇效果w
一頁書一直有鬢角啊
以前合稱佛劍一頁書為金銀和尚
便是因一頁書後來造型與佛劍相仿
在舍利子下有頭髮
霹靂風暴 一頁書脫下舍利退回創世狂人也
是生出頭髮
所以不是矛盾設定 而是有過解釋與演出
至於其餘帶髮造型問題
你內文與上篇推文論點相似 不再重複
我前篇有過推文 要華麗造型可以 但要在
劇中帶出連結
帶出連結 是指劇中應該要解釋角色會有剃髮、螺髮、帶髮差異的原因 還是指劇中佛門角色不應該帶髮,帶髮不符一般人對佛教印象? 如果是前者, 我覺得要看以前霹靂舊劇中有沒有說明 如果有的話, 那就要看現在的角色與過去設定是否相符 如果沒有的話, 那就是看編劇有沒有要理清這塊的設定 但如果是指後者, 像是前面推文所說的『佛理都不知悟去哪裡』 我覺得就是過度把現實佛教投射到戲劇中了 或許會有人覺得要「文以載道」 也確實早期的野台戲時代,或是雲洲大儒俠時期 常會有這種思想與作法 像儒家就是要在戲劇中表達出四從八德 甚至主角還要配合社會氛圍「中國強」 但我覺得現代的霹靂或金光等布袋戲 已經不必然是要這樣作 更何況就像上面說的 蓄髮與否其實與是否悟佛理 沒有必然絕對的關係 只是因為一般人對現實佛教中認知的「僧」 就是落髮剃度的出家眾 所以會覺得「這沒有現實佛教的特色」 這也是為何我上面是分兩個問題在問 缺少連結 是指與過去設定不同 還是指與現實佛教缺少關聯 這兩者是應該要分開來討論的 如果是後者的成份大一些 那就要想一下 是不是我們過度以現實來要求戲劇創作了 還有就是 蓄髮造型與否真的是需要討論的「佛理」嗎
如同霹靂早期錯置了舍利的用法 卻花了詳
細的劇情解釋
然後有些浮誇的造型角色 卻看不到與該角
在劇中有所連結
帶髮修行與否的議題興許該問的是 造型與
角色設定有更深的連結嗎
這一段大概就比較接近我上面問的第一個問題那種 是屬於討論劇中設定的情況 像前篇推文提到的『善法天子有介紹他是帶髮修行』 這部份先道歉我還真的有點沒印象了 可能要找一下劇中是否有講到帶髮修行的關聯是什麼 如果設定上帶髮修行只是一種入世渡眾的覺悟 那除非有佛門角色帶髮卻劇中表現上不懷渡眾念 就可以說是與設定不符 還是如果設定上有講帶髮修行象徵等級高低什麼的 或是在劇中有特殊的意涵(像是功體、或即將入魔之類的) 那就可以比對一下 目前從網路上我可以找到的資料中 大概就百度上這篇
https://bit.ly/3l1Cxhm但是好像也不是在講劇中設定 比較像是在講戲迷對天子蓄髮的看法 「 出家人削髮的意義無外乎兩個: 其一,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 削髮有剪滅這一絲親情羈絆之意,全心皈依我佛; 其二,我們稱頭髮是三千煩惱絲, 削髮即意味着削除三千煩惱。 出家人四大皆空方能明心見性得證佛陀。 」 這部份比較偏向佛學的問題 我就改以佛學的觀點來討論 首先「身體髮膚,受諸父母」 這是儒家、不是佛教 佛教當中沒有說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種事情 但佛教裡面確實也有與父母有關的規定(戒律) 就是「父母不聽,勿令出家」 但這個戒律是為了孝順嗎?也不是 所謂的「父母不聽」 指的是父母反對、不同意你出家 要是僧團擅自剃度幫你出家 那麼可想而知的是 必然這是會讓父母起瞋恚心 要不是怪罪出家的那位僧眾 要不就是怪罪幫剃度的僧團 剃度出家照理來說應該是件好事 但這種情況無論從哪個觀點來看 都是一種惡因緣 就像結婚明明應該是件喜事 結果卻得不到祝福 甚至結婚後還會有人跑來要拆散你們 即使你悶著頭說作自己就好 但對於反對的人來說,也是害了他們 這才是佛陀制定 「父母不聽,勿令出家」的原因 然後第二個「三千煩惱絲」就更誇張了 佛教經典中 無論是天竺(印度)僧人譯本 還是中國、甚至近代相關佛典 都沒有「煩惱絲」這種形容詞 網路上流傳許多與「煩惱絲」有關的佛偈 也都根本查不到出處何來 最有名的一首,還是在講《紅樓夢》的 但一樣是作者不明、出處不詳 為什麼? 因為在佛教觀念中 煩惱根本與頭髮無關啊wwww 所有佛教經典裡面只要講到煩惱的 一定都是跟你講與「心念」「攝受」有關 永遠離不開「貪瞋痴」三毒 要是落髮就可以去除煩惱 開悟得道的話 每個地中海禿頭的中年男性 都要喜聞樂見了
我看得出佛門是佛門即可,也有一派觀眾是
像我這樣的.華麗造型沒有更深的連結都
光頭兼講佛法好了我應該會快轉
我當是休閒不是來學佛法的
推
倒是覺得天人相、帶髮僧的問題
與其說是佛學問題
倒不如說放在戲曲底下用臉譜去討論
或許比較能接近這題的問題意識
無論落髮剃度的佛理據何
不可否認就外在表徵論
落髮確實是僧眾的常態
也因此形成了一個戲劇上
對佛門的既定形象就是光頭
當然在非戲劇的狀況下
不落髮未必要有特別原因
但在劇中不落髮就會讓人期許反常
比如特殊化相(如淨琉璃、近月等
或者可能特別提到帶髮修行
比如萬聖巖的那妖僧與天子
像問菩提也不會有人去質疑頭髮
因為他設定上是名士 而非出家眾
霹靂以往帶髮修行僧多少還會強調
代表大概也是默認和尚光頭這樣形象
那近年不繼續沿用這個形象原因為何
我認為不是不能討論啦
或許梵天、佛劍頻繁生髮是為賣週邊
可是地水火風四僧用賣週邊解釋
就顯得牽強 地僧還穿刀劍書舊偶衣欸
不是說不能討論 只是這兩種命題確實有點混為一談了 就像 szdxc17 道友說的那樣 應該是要從戲劇型態上來看會比較清楚 如同京劇臉譜有生旦淨末丑 一般人對佛僧的既定印象確實也就是落髮 但京劇的戲曲題材畢竟都是比較貼近真實 所以扮相上會要符合大眾對那個角色的印象 這一點是很能夠理解的 可是霹靂布袋戲的劇情與世界觀 畢竟已經與當年的雲州大儒俠不同 是走向一個架空的方向 是否要用跟京劇同樣的標準來評斷 我覺得是有待商榷的 而且如果是要符合大眾印象的話 那偶衣大概也是問題 在都要光頭、都要素衣的情況下 還要能做出多尊能讓觀眾分辨不同的偶 這個有點太高難度了 但要是討論佛門角色的偶 是否有做出自己的特色 與儒門、道門做出區隔 這點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方向 就像京劇臉譜分不出生旦淨末丑 絕對會是一個在戲劇型態上的大問題 而就目前看起來 梵宇的角色造型應該不難與道真角色區隔 而檯面上唯一同台的儒門角色大司寇 應該也很容易分辨出來才對 就我自己而言 大概只有劍默言比較不具佛門角色特色 但畢竟設定上他就是還沒入佛門 風僧、火僧則是從偶衣 身上紋路與配件傳達出來感覺 以上都是撇開劇中佛門設定 如果光從偶的外型來看 要與其他儒門、道門角色偶作比較的話
本來要講什麼的 不過1228講完了
其實整個命題應該從戲劇型態上看更清楚
我想賣週邊必定是一個明顯的目的
然而當你為了圓一個舍利的設定願意花這
麼長的劇集來解釋 卻對劇中帶髮的解釋闕
之弗如
我不認為現在是好的編劇手法
這個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這部份是牽涉劇中設定的議題
我覺得每個人講的都是對的
應該說,這件事情本來就涉及多種面向討論 是否符合觀眾對角色的預設期待 是否有做出區隔的特色 是否符合劇中原先設定 是否與現實佛學相應 或是從現實層面考量是否為了偶設計、賣偶方便 等等... 如果把所有面向都當作同一件事情看 就會產生好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所以才要分開討論才對
明華園歌仔戲的法海,衣著也不怎麼素
因為要顧及舞台表演的效果
許多傳統戲曲的裝扮與妝容,都是比真人還要
誇張的。
不然以常理來說,真正的將軍在戰場上應該以
輕便為主,怎麼一個個寬袍大袖穿得那麼華麗
厚重。
但是這些衣裝配合各種不同的身段,就很有
美感。
布袋戲有天地同,也有很多旋轉的動作,配上
寬袍大袖就是好看,若要以寫實為主,天地同
露出來,沒有披風沒有衣帶,感覺就單薄起
來。
文藝創作本來就沒必要硬套現實當標準
刀劍春秋時期的一頁書造型是一個很好的
例子啊
通常跑龍套的比較樸素,當頭頭的或重要人
物會比較華麗,或造型比較特殊,這也是常
見的區分方式。
所謂造型特色 不等於 過多無謂的配件
殤不患也是反其道而行的例子
而且華麗本該有華麗的邏輯
像現在人人都有繁複配件的狀況下 所謂華
麗無雙的龍宿
按某人的說法,僧侶就是要落髮,一頁書那
兩對鬢毛留著幹嘛。
他的人設跟現在造型反倒無法像當初鶴立
雞群
我並沒有說“僧侶就是要落髮” 不要再把
你上一篇的招數強用過來
有怎樣的角色 怎樣的人設 怎樣的造型
搭配怎樣的寫法 這才是完整的塑造
畫眼線塗口紅,按某人標準不就妖僧(因為沒
化妝去打光就很難看啊)
我已經不只一次提萬聖巖兩位戴髮修行是o
k的
我也不只一次提帝如來型象符合人設
你若再以“按某人說法”云云穿鑿附會
是啊,如果人設得當,出現一個拉小提琴或是
像妖怪的法師也很OK喔
回到上一篇去吵吧 “專家”
若編劇真這麼設計出來 我會拍手
但我只感受是造型歸造型設計 編劇只有部
份的發想
韓國的龍族小說都有巨魔在人類的神殿當祭司
了說
不要再拿別的載體了
就說你在無限上鋼我的話
你嫌上篇火藥味不夠要繼續在這篇啊?
拿西蒙+拉小提琴的造型如何讓觀眾接受他是
佛門角色的疑問不就你提出的嗎?
請回上篇 本篇拒絕回答你的問題
這篇原po很好 我不願因你這人破壞和諧
其實這要看故事怎麼走,例如龍囂變龍慈,劇
中是直接把他改頭換面表現棄魔向佛,不過
面貌兇狠還是向佛也是不錯的。
如果要論風格我覺得儒門才是最難
一方面儒門與文人之間一直都模糊
儒家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美學形式
比起佛道兩家 應該更難處理
但霹靂早期一直江儒門外型和文人做結合
其實龍宿反倒像是破壞傳統的首例
自己在大談造型礙了您的眼,配戴裝飾就是
罔顧佛理的時候講得很開心,當有人知見與你
不同也無法說服的時候,甚至會冒出受到威
脅的感覺。要不要反觀一下自己的意念變化呢
?如是因感如是果啊。
跟兩位板友分享一個很棒的功能
你猜的沒錯 站內信
儒門…霹靂是設計了一個儒門口音出來,一開
口就有FU了。
畢竟都橫跨三篇了
儒音也不是人人用得啊。
儒門造型跟文人結合是比較早期做法
但霹靂後來不屬儒門的文人一多
而且儒門較低階的龍套也不會講儒音。
界線就很模糊
雖然我覺得佛門帶髮
多少有像大眾審美妥協的意味在
那可能就要再設計某些道具或配件來彰顯儒
門身份了(然後哪天又改設定)
因此並不待見
但相較之下儒門比這嚴重多了= =
我決定無視他了 就這樣
雖然霹靂也會搭景來顯示不同的場面,但棚
拍還是有極限。例如梵宇的場景其實比起真
正的名山古剎還是簡單很多,集中在人物的
身段造型,用象徵手法讓觀眾自行發揮想像
的CP值還是比較高的。
佛門帶髮是向大眾審美妥協的意味在
講白一點就是賣週邊
道理相同
這個過程從偶精緻化開始
就看得出來 若帶髮是霹靂對佛門普遍的詮
釋
那不會到雲鼓雷峰後開始增加
京劇用馬鞭代替馬,用一小隊龍套代千軍萬
馬,兩個椅子可以當成山…電視布袋戲也是焦
點放在角色身上,正好可以讓人忽略怎麼又是
黑黑的背景沙土地加萬用假山XD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風格嘛,也許過個幾年
造型師又開始做光頭囉。霹靂劍魂時期的眼線
畫法放到現在的大偶就是個個熊貓眼了。
還有,不只一位剛入坑的朋友會把佛劍跟一
頁書弄混,因為對剛開始看的人來說,兩位
的造型比較接近,都是頭頂舍利再兩撮鬢髮,
最後就先記黃色的是一頁書白色的是佛劍w
如果一口氣出現五六尊佛門角色都是類似的造
型,這樣就很難認人。
姑且提一下 小弟書粉啦
不覺得阿書的辨識度有多低
真要說的話 看到白毛都喊素還真
問題不是更嚴重= =
一頁書辨識度很高啊
樓上一講才想起來 你之前有po人覺那段戲
碼的感想
反正只要是布袋戲戲偶人人都是史艷文和
素還真或是藏鏡人(?
其實這問題討論得很充分了 底下我就這議題,做最後一次回覆就好 如同前面所說,這議題其實可以分成好幾個面向來看: 一、偶造型是否符合觀眾對角色的預設期待 這裡不可否認地,確實如上面道友所說 現實世界中一般大眾對「僧人」的印象 就是落髮剃度、穿袈裟或素衣 所以許多作品在演出「僧人」角色時 通常是採用落髮的造型這點沒有問題 因此可以說,近來霹靂的主要僧角 確實不容易在光看外型上第一眼就給觀眾一個 「啊這就是佛僧」的明確感受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 往往需要依靠衣服紋路(例,彩雲) 或配件掛飾(例,佛珠、燄網) 來呈現出「佛教」的氛圍 造就上面有道友所說的「人人都有繁複配件」情形 不過 如果我個人印象無誤的話 之前在訪談還是展覽上面 好像都有講過,霹靂佛門的偶造型 其實不一定是以「僧」的概念為主 常常會以佛像、菩薩像等等的外型做參考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或許也不難理解為何會走繁複、華美風格 因為這很常是民間造像的思維 加上劇中這類佛門角色在設定上通常都有一定地位 或許也不能單純以「僧」認知就是了 只是如果以「僧」作為評斷標準 確實現在的偶並不符合一般人的印象 但要是以「佛菩薩像」作為評斷標準 那麼有些角色的偶還滿有相應特色的 不過回到剛開始所說的佛劍造型問題上 佛劍現在的造型還不至於與一般印象差異太大 相印即使是沒有接觸過布袋戲的觀眾 第一眼看到佛劍,應該還是能認定這是佛教 二、是否有做出區隔的特色 容易區分的「佛」「魔」就不論 如果以同為劇中設定為正道的 「儒」「道」「釋」三教來看 我覺得還是可以分得出來的 專走「仙風道骨」風格的道門先不論 檯面上金銀道士、月無缺都大致能分別 就算華麗一點如丹青好了 基本上也能一眼分得出來不會是佛門偶 目前佛門當中也沒有類似的偶角存在 那麼問題剩下的就還是在儒門上 雖然就跟上面道友講的一樣 似乎不論儒門還是佛門「都越來越華麗」 但在偶造型上華麗的方向還是有別 儒門角色檯面上只有大司寇一人 由於大司寇的造型就是很典型的儒門造型 這個比較起來太沒難度了 所以只能單就佛門角色偶造型來講 持平而論,單就造型來說的話 鳳懺大概是梵宇當中與儒門造型最接近的 對一般觀眾來說 如果不講背景大概也很難直接與佛教聯想 問菩提如果不看手上佛珠配件 其實也跟月無缺的神韻有點像 至於劍默言就不苛求 其餘梵宇角色包括龍慈在內 則是都還算能區分 所以如果專以這個問題來講 鳳懺與問菩提的造型確實比較沒「佛門偶特色」 需要進一步以配件、音樂、台詞、招式等等 其他不僅是偶造型上的要素 才能突顯出這是一個佛門角色 這確實是一個可以商榷的事情 不過再次回到作為問題討論原因的佛劍身上 雖然頭髮散了一半,但由於還是有螺髮造型在 加上白色調素衣、佛珠 大致上還是能夠與非佛門角色區分得出來 但要是完全散髮、去掉佛珠 還真的有一點像同樣完全散髮版的君奉天 三、是否符合劇中原先設定 除非真的講得很死,戲劇設定要怎麼圓是都可以 只是看圓得好不好而已 就頭上那些究竟是「舍利」還是「螺髮」 透過前面討論其實道友們應該都發現 這兩種情況都已經出現過了 確實過去有當作「舍利子」來演出 以顆為單位,會掉落、會增加的設定 但也的確有原本是一顆顆的偶頭 下一秒就散成頭髮的演出存在 所以這種造型在劇中設定上 可能當作是可以從螺髮修成舍利子來看比較符合 也就是 散髮→聚成螺髮→螺髮結成舍利子 這樣的說詞或許比較能銜接新舊劇中設定 至於單就佛劍此一角色的設定而言 印象中是沒有看過將頭上那些當作舍利子來使用
※感謝道友幫忙更正,有當作舍利子使用過才對但是卻很明顯地有「是頭髮」的跡象 就像前面道友們說的「兩側有鬢角」 加上先前「佛劍明王」的造型就是散成頭髮 (只是還多了一堆「法眼」就是了) 所以單就佛劍此角色的設定上來說 可以講是螺髮我想是沒有新舊衝突的 四、是否與現實佛學相應 這個可以看本文前面的論述 這邊就不過多重複再講一次 就結論而言 以現實佛教的觀點來看 蓄髮或落髮,並不是學佛的條件 居士一樣可以學佛 僧人也可能會破戒 如果以劇中所謂的「修為」來說 現實佛教中沒有落髮才會修為高 或是才會比較容易悟道這種說詞 而出家時的落髮剃度儀軌 主要還是為了表示在僧團中無分別 當然也是有區別僧眾與大眾的用意 但絕對不是像百度上善法天子那篇講的 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或「斷開三千煩惱絲」 有關 前者一個是儒家的觀念、不是佛教 後者則是無稽之談,煩惱是取決於心念 雖然頭髮(或說頭皮)可以算做觸識一種 而蓄髮可能就會想要打理護髮(貪) 或是比較他人造型(瞋)等等 但在佛教觀念中,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念 要是學佛修行就要剃髮才能斷光煩惱 那不如把其他五識也一起斷光算了 挖眼挖鼻、剪舌、斷手斷腳 我看學佛還沒學到這人就要先死去歸天了 所以如果是要以現實佛學為理由 要求劇中佛教角色一定要落髮 否則不能彰顯出佛學修為等等 我想就大可不必了 而如果以劇中佛劍來看 其實不論他頭上是一顆一顆的 還是散髮 還是要他落髮也好 我想戲迷道友從他身上看到的佛教精神 並不是以外型而論 主要還是透過這個角色的言行、台詞 五、是否從現實層面考量為了偶設計、賣偶方便 我想確實不能否認有這個因素 畢竟霹靂有把戲偶作為商品來販售 而受歡迎的戲偶商品,往往都是以美型居多 所以如果以商品化的考量出發 的確可能有越來越華美的傾向 佛劍作為出場這麼多次的角色 如果要吸引以前買過戲偶的消費者再買一尊 勢必要在造型上跟過往戲偶做明顯區別 但三教頂峰三人的造型特色其實滿固定的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不容易有大幅度變動 不難想像要不是在配件上做變動 不然就是如這次一樣,在頭上做點文章 只是實際上是不是有這層考量 還是只是我們想多了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已經是角色粉,當然能認出來了
我把魔王子時期的瞇瞇眼偶和給外人看 最
後也只靠角色名在認 不然外人還以為只是
不同造型
嘯日猋和笑劍鈍也被誤認同一人
這種對戲偶偶頭的主觀認知跟佛門角色的
舍利造型不會是因果關係
魔王子本尊是君皇巔峰作之一= =分不出來
只是對偶頭沒有關注而已
..原PO慢著 你說“印象中是沒有看過將頭
上那些當作舍利子來使用”
前面文章都有啦 對邪子一戰就把舍利子給
噴出去當子彈了
還有圓兒也說過是佛劍散出的舍利化成
to a13471 我說的是外人
自然是圈外人 樓上都有人說佛劍一頁書分
不出了 我只能以自身經歷說明這不是一個
好類比
感謝幫忙更正,關於新舊設定這部份 可能要找網路上有沒有舊劇集關於這段的影片剪輯 或是文字敘述 才比較好討論當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設定 例如:舍利子射出後,佛劍頭上的情形是散髮、或是光頭 再次感謝道友幫忙補充與更正 這篇的討論我想我個人就先到這邊 如果道友有機會幫忙找到舊劇集資料 或許可以再單獨另外開一篇 單就設定面來討論 感謝~
※結果才剛說自己就搜尋到了XDDD 馬上打臉https://baike.baidu.hk/item/%E4%BD%9B%E5%8A%8D%E5%88%86%E8%AA%AC/7606472
「 佛劍分説之修羅態,乃為除邪之子不惜散盡舍利,舍菩提不壞金身入修羅道所化 」
https://baike.baidu.hk/item/%E5%9C%93%E5%85%92/215091「 佛劍曾於再生涅盤散盡舍利入修羅,力圖驅散體內邪兵衞。 就在舍利飛散之時,其中的一顆舍利子機緣巧合打入了 一隻懷孕的母猿體內,被其所吸收。 」 從上面的兩個情形來討論劇情設定面的話 以「佛劍修羅態」造型來看 舍利子飛散完其實佛劍並不是變成光頭 而是散髮 從這種演出來說,或許可以認定 頭上一顆顆的舍利子不是直接從光頭就修出來的 其實符合上面所說的 「散髮→螺髮→舍利子」 這種設定 當然這有點變成在幫編劇圓場的意味 但至少還是可以找到方法說得過去 而且印象中沒錯的話 本檔剛開始其實就有藉問菩提講出來 佛劍本檔之所以會有這種造型 也是用了「修羅禁法」的緣故 也因此等於:越是往散髮方向,就越是功體散盡 這個設定基本上是與舊劇集那段一致的 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以上幾位道友 一起耐心陪我討論這個議題 大家同為霹靂戲迷,都是抱持希望布袋戲越來越好的出發點 切勿為此傷了氣
結語(喂~
有夠老的用法
哈哈哈,因為我就是老人沒錯XDDD 看到還在用「XD」就知道了
※ 編輯: yukinoba (223.140.110.9 臺灣), 09/07/2021 12:04:10我僅單純疑問剛剛原po那句而已 其實議題
早就討論差不多了
剩下的不過各抒己見 亂入者也有
推文的九禍超有共鳴wwwwwww
特別喜歡某個時期某一尊偶的造型很正常
弄一些沒辦法自圓其說的標準出來就很奇怪了
小偶時期的出家人通常也不能免俗披肩有毛
怎麼那時沒有要求霹靂說明出家人角色用毛料
違反佛法?也沒有認真追究兩鬢的長髮有何
用意,對現在的造型不喜歡,就開始拿各種
自訂的標準去要求,真的是沒必要
以前的設計風格跟現在不同,以後也可能出現
其他的變化。
菩提學院:?
很棒的一篇文章,獲益良多。只是穿插
當中的爭執令人不禁厭煩,尤其是咬著
不放的....明明從字裡行間看出都是很
有見地的,何必四處展現令人感到遺憾
的一面?唉。
爆
[霹靂] 霹靂兵烽決之碧血玄黃 29 30今天也打一下本集大綱好了 邊看邊打 1 佛劍VS天地主宰 佛劍成功戰勝主宰,佛劍原本想趁勢追擊,但被隳魔眾阻擋94
[問題] 天魔和魔魁最精彩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最近開始補一些老劇,想到天魔這個角色好像被說過很強, 不過我對他的印象只有田魔,就是個老農夫,如果想要看關於天魔的劇情 該從哪邊開始補比較好? 傲神州同上,想知道這個嗆老頭剛出場有多帥。 想補齊七星從頭到尾的劇情了話,是從爭王記開始追到封靈島嗎?70
[霹靂] 編劇線上Q&A 菜編部分這次編劇回答得滿有誠意的 我先拋磚引玉整理一下菜編部分 菩提 殺皇隳一案,報應贖罪之辯,還是私人情感都是原因。 問菩提為何愧疚?因為他雖不認為自己有錯,卻也認為自己有錯。前者是道德,後者是犯 法。在道德上他覺得自己為世間誅殺敗類,何錯之有?但在法制上,他在梵宇的法制下知69
[霹靂] 大家覺得霹靂最潮的角色是誰?最近出現了聖虔者 突然驚覺霹靂過往聖#者系列真的都潮到不行 回去看了他們登場時的經典武戲 真的不得不幫編劇拍拍手 1、聖行者65
[霹靂] 大家想看到編劇下次拯救哪個角色?本檔碧血玄黃劇情中 霹靂編劇終於厚愛被冷落很久的佛劍 讓他從聖菩提銀行裡提領定存功體 先不論武力值 文戲而言 佛劍這檔也有很多經典表現45
[霹靂] 同樣是殺體,為何現在變得廉價…如標題所示 殺體這種型態對布袋戲或者是有些動漫來說 算是獨特的設定 舉凡早期大圓覺、殺生佛 風之痕變臉版、妖后、權妃、紅色四無君16
[霹靂] 佛劍是不是應該還有一個師兄這檔佛劍表現優異 正如版友所說,文戲武戲至少有達到甫登場時的80%水準 補了一個問菩提這個師弟的設定,兩人的互動也不俗,沒有拖累佛劍以往的人設 個人認為比較搞笑的是等待滅度聖者的時候,問菩提明明感受到佛元與佛劍相似,卻沒想到 是佛劍…莫非天佛尊一脈其實還有很多人?- 原文雖然都在討論女孩兒 不過就我印象之中 黑長直的男角也是有他的市場 不過不同於女角的氣質古典美(比如雪之下雪乃、千反田愛瑠等) 男角反而展現出邪魅狂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