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1968墨西哥城奧運

看板Road_Running標題[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1968墨西哥城奧運作者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

時間:October 20, 1968

路線: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Zócalo)憲法廣場出發,

終點在the Stadio Olímpico。

*當地海拔2,240 公尺。

*1968年是首次採用PU材質跑道的奧運會,1964東京奧運時還是煤渣跑道。

*選手來自41國,共計75人出賽(57人完賽,18人未完成)。

*東、西德首次分家參賽奧運,美國為唯一至今每屆都參與馬拉松的國家。

*當時馬拉松紀錄

世界最佳 Derek Clayton (AUS) 2:09:36.4 Fukuoka, Japan 3 December 1967

奧運紀錄 Abebe Bikila (ETH) 2:12:11.2 Tokyo, Japan 21 October 1964


*比賽結果:

金牌 Mamo Wolde (ETH) 2:20:26

銀牌 君原健二 (JPN) 2:23:31

銅牌 Mike Ryan (NZL) 2:23:45


奧運第一次在高海拔的城市舉辦,

在田徑賽場上,短距離、跳遠、投擲等項目,

因空氣稀薄風阻較低,有利於運動員表現;

美國跳遠選手Bob Beamon,在此高海拔與順風上限2.0雙重幫助下,

創下8米90的貝蒙障礙,

一直到1991年(23年後)才被同胞邁克.包威爾Michael Anthony Powell以8米95打破。


跳高部分,也有革命性的突破,美國選手Dick Fosbury,

採用創新的背向式技巧(在此之前選手都是採用腹滾式),

以2米24拿下金牌,雖沒打破當時的世界紀錄,

但此技巧成為後來的主流,也因此背向式被稱為Fosbury Flop。


但同樣屬田徑的長距離項目,

卻會因稀薄空氣之低氧狀況,影響選手發揮,

尤其在馬拉松更為明顯。

比賽在當地時間下午三點起跑,溫度為攝氏23度C,是個溫暖的晴天。


出賽選手共有75位,

包含上屆東京奧運馬拉松金牌Abebe 、第五名的匈牙利選手József Suto、

第八名的日本選手君原健二。

另外在上屆東京奧運同屬衣索比亞代表隊的Mamo Wolde、Demissie Wolde兄弟

(Mamo上屆在15KM時退賽,Demissie則以第10名完賽),

這次則只有Mamo入選。

已連獲兩屆奧運金牌、加上來自同為高原地形-衣索比亞的Abebe,

本應為本屆馬拉松金牌熱門之一;

但他在1966年於韓國Incheon–Seoul Marathon獲得第一後,

因傷已有兩年沒完成任何一場馬拉松賽,

1968年奧運會賽前有傷,且狀況不好。

雖然穿著大會安排的No.1號碼布出賽,

但只跑到16~17公里處就退賽,沒能完成,

反倒是同樣來自衣索比亞的隊友Mamo Wolde,

上屆沒能完賽,本屆以2小時20分26秒拿下第一,

但成績遠慢於上屆Abebe所創下的2小時12分11秒的奧運紀錄。


起跑時所有人的配速是偏慢的,可能都擔心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

10K時,領先群仍是大批選手跑在一起;

20KM時,由比利時選手Gaston Roelants(1964東京奧運3000障礙賽金牌)、

英國選手 Tim Johnston領頭,

後面緊接著Naftali Temu(一周前剛拿下本屆奧運10K金牌與5K銅牌)、

衣索比亞Mamo Wolde、東德選手Jürgen Busch (GDR)、

土耳其選手Ismail Akcay等四位跑者。

25KM,Temu跑在前頭;

30KM由Mamo Wolde取得領先,後段幾乎是獨跑,

最後以三分鐘的差距,率先衝過終點,

為衣索比亞連續拿下三屆奧運會馬拉松金牌;

日本君原健二銀牌,

紐西蘭Mike Ryan銅牌。

第二、第三名差距僅14秒,

上屆奧運日本選手円古幸吉終點前被逆轉的狀況沒有重演,

而円谷未竟之夢(本屆奧運前因壓力過大自盡),由君原健二接下完成,

只是日本夢寐以求的馬拉松奧運金牌,還是未能拿下。



本屆奧運馬拉松成績並不亮眼,倒是發生一件激勵人心的故事傳頌至今;

賽事進行到19KM時,來自東非坦尚尼亞的John Stephen Akhwari,

在與跑者爭搶位置的過程中摔倒,肩膀著地撞上人行道,膝蓋受傷,關節錯位;

但他沒有放棄,包紮後仍然持續跑向終點;

最後以慢了金牌超過1小時的3:25:27完賽,排名57,也是最後一位完賽的選手。

當他跑進田徑場時,一拐一拐已寸步難行,

四周看台上只剩下零星觀眾,太陽下山、天已黑;

等他穿過終點線,還留在現場的一位記者問他,受傷後為何仍堅持繼續跑,

他說:「我的國家不是送我五千哩遠來這裡起跑,而是送我來完成比賽的。」

“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5,000 miles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5,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這件事這句話,讓Akhwari成了奧運永不放棄精神的代言人,

有時候跑得快不如跑得有故事呀!

只是同樣的事若發生在近代的馬拉松賽,可是只有被強制回收的選項!


這屆的田徑場上還發生了另一個大事-黑拳事件,

被認為是現代奧運史上最公開的政治聲明。

非裔美國選手Tommie Smith 與 John Carlos,

在200m賽事分別獲得金牌與銅牌,他們在頒獎台上,當美國國歌吹奏時,

舉起戴著黑手套的拳頭(一左一右),

腳上僅著黑襪沒穿鞋,夾克上別著人權徽章(銀牌得主澳洲的彼得·諾曼也響應)。

*會舉一左一右據說是個意外,

Carlos把黑手套忘在選手村,Smith把一雙手套拆成一人一支來戴。

*這是選手對於所屬國家的政治聲明,國際奧會的立場是不應該在奧運會上出現的,

立即要求美國奧會懲戒,禁止其進入選手村。


當年比賽影片精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n_8hpkDEg

#阿貝貝未完賽
#貝蒙障礙
#黑拳事件
#國家不是送我來起跑的
#是送我來完成比賽的

圖文版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637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17.162 (臺灣)
PTT 網址

aouon07/28 13:51好文 !

toro07707/28 23:56

mesenchymal07/29 09:20好文推! 手套分戴就是彼得跟他們建議的

SOJEI07/29 16:46

Ragnarok07/29 18:57好文推

ffone07/29 23:56

fattt08/01 18:49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