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6-巴塞隆納-韓日表現優

看板Road_Running標題[其他] 奧運馬拉松故事26-巴塞隆納-韓日表現優作者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奧運馬拉松故事26-1992巴塞隆納奧運

這屆奧運會,是自1972年以來,終於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發動杯葛。

相隔32年,之前因種族隔離政策被禁賽的南非重返奧運會;

最後一次夏季奧運與冬季奧運在同一年舉辦

(之後開始錯開,改成每隔兩年會有一場冬季或夏季奧運)。


主辦城市為西班牙-巴塞隆納,

正是當時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主席期間1980~2001)的故鄉。

在他任內促成了南非、中國(一中一台)重返奧運;

擴大女性參與;對職業選手開放;

申辦城市增加;商業贊助與轉播權利金增長驚人;

讓奧運成為一場體育、經濟、政治完美結合的世界盛會。


國際局勢上,上屆奧運到這屆期間,蘇聯解體、東西德統一,

過去體壇兩大強權蘇聯與東德,改以新身分參賽。

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幾個隸屬前蘇聯的國家,選擇獨立組隊參加;

但仍有12個前蘇聯地區以組成聯合隊-獨立國協的方式參與本屆奧運。


過往在古柏坦時期強調業餘參賽的奧運會,

近年由於競爭激烈與訓練專業化,加上業餘與職業運動員之界定不容易,

奧運各項目已逐漸放寬職業選手參賽的限制,

而本屆最受矚目的是,

美國籃球國家隊將由NBA現役明星組成(過去僅選派大學選手組隊),

這支夢幻隊,包含Michael Jordan、Magic Johnson、Larry Bird等人,

籃球迷等著看夢幻隊如何在奧運賽場上大殺四方。


而棒球歷經1984洛杉磯、1988漢城兩屆示範賽後,首次成為奧運正式項目,

中華台北在郭李建夫優異的表現下,拿下銀牌,

這也是目前為止,台灣在奧運會場上唯一的一面大團隊球類獎牌(不算桌、羽雙打組合)。

回到馬拉松賽場。

1988上屆奧運獲前八名的選手,這次有七位出賽,

包含金牌義大利Gelindo Bordin、銀牌肯亞Douglas Wakiihuri、

銅牌吉布地Hussein Ahmed Salah、第四名日本Takeyuki Nakayama、

第五、八名澳洲Steve Moneghetti與Robert de Castella 、

第七名坦尚尼亞Juma Ikangaa。

另加上1991年世錦賽馬拉松冠軍日本-谷口浩美Hiromi Taniguchi(2:14:57),

高手雲集,

唯一遺憾的是世界紀錄保持人衣索比亞Belayneh Dinsamo仍舊未報名。

賽前是各個有機會,沒人有把握,

這幾年在馬拉松國際賽事上,並沒有特別占優勢的領先者。


世界紀錄 Belayneh Dinsamo (ETH)2:06:50 Rotterdam, Netherlands 17 April 1988

奧運紀錄 Carlos Lopes (POR)2:09:21 Los Angeles, USA 12 August July 1984

日期 9 August 1992 — 18:30

地點 Estadio Olímpico de Montjuïc, Barcelona

參賽者 110人來自72國(87人完賽)

距離 42.195 km 點到點路線

起點 Mataró鎮,位於巴塞隆納東北方。

終點 Olympic Stadium.

路線規劃 賽事前段沿著平坦的Catalan coast海岸線跑,

但在結束前必須從Montjuic"野蠻"地爬升兩段上坡(海拔上升近一百公尺),

然後抵達終點-奧林匹克田徑場。


比賽實況

當天是個炎熱的日子,比賽延到晚上6:30才起跑,

此時巴塞隆納夏季的天還是亮的,但起跑氣溫仍高達27度。

因預測前段跑者完賽時,已接近閉幕典禮開始時間;

於是大會規劃超過2小時45分未能完賽的選手,將無法進場,

只能跑另一路線,在主體育場旁的暖身跑道抵達終點。


因高溫,起跑後大家配速都偏慢地跑在一起,大約以每五公里16分鐘的速度前進。

一直到20公里時,領先群還有高達30位跑者。

在22.5km水站時,發生了點狀況-日本隊谷口浩美在拿補給過程中,

不小心絆到其他選手而跌倒,一支鞋子還掉了;

而上屆金牌義大利Bordin在旁遭到波及,

為緊急閃避、不要踩到谷口,瞬間改變跑姿而抽筋,最後竟未能完賽。

谷口則是回頭把鞋穿上,試著再趕上領先集團。

25~30KM,三位亞洲選手率先突圍,

韓國Kim Wan-Gi與Hwang Yeong-Jo、日本Koichi Morishita(森下廣一)跑在最前頭;

德國Stephan Freigang與日本Takeyuki Nakayama(中山竹通)形成第二集團落在不遠處。

33~34KM,韓國Kim嚴重掉速失去競爭力,一路落到後方僅以28th完賽。

35km,前方剩下Hwang與森下,德國Freigang約落後11秒;

領先者即將抵達Montjuic的山腳下。


38~40km是一段崎嶇的山路丘陵賽道,

Hwang利用一個下坡路段加速擺脫森下,取得單獨領先。

日韓兩位領先者都曾拿過亞運10000m金牌,速度都不錯,

但馬拉松的經驗值較不足,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原居第四的日本Nakiyama(中山)超車德國Freigang,上升到第三,但兩人仍跑在一起。


終點前最後一段,還有個上坡要跑上奧林匹克體育場;

這路線安排,對選手真的很殘酷與虐心。


最後Hwang以2:13:23獲得金牌,

這是自1968年墨西哥奧運以來奪冠最慢的一次

(當年因在高海拔比賽,空氣較稀薄,選手成績都偏慢。)

但Hwang的後半馬比前半馬要快上81秒,即使後段還有個明顯的爬坡,

由此可見前段配速之保守。

森下被甩開後,就沒能再跟上,慢了22秒抵達終點,拿下銀牌;

日本Nakayama與德國Freigang一前一後地跑進田徑場,

Freigang在最後200m加速超越Nakayama,以兩秒優勢奪銅。


Nakayama繼上屆漢城奧運以六秒之差與奧運獎牌擦身而過後,這次更僅差兩秒,

連續兩屆拿下馬拉松第四名,悲情地連兩次錯過站上奧運頒獎台。


比賽結果

1st Hwang Young-Cho黃永祚 South Korea 2:13:23

2nd Koichi Morishita森下廣一 Japan 2:13:45

3rd Stephan Freigang Germany 2:14:00

4 Takeyuki Nakayama中山 竹通 Japan 2:14:02

5 Salvatore Bettiol Italy 2:14:15

6 Salah Kokaich Morocco 2:14:25

7 Jan Huruk Poland 2:14:32

8 Hiromi Taniguchi谷口 浩美 Japan 2:14:42

9 Diego García Spain 2:14:56

10 Kim Jae-Ryong South Korea 2:15:01


30 Hussein Ahmed Salah Djibouti 2:19:04 (上屆銅牌)

36 Douglas Wakiihuri Kenya 2:19:38 (上屆銀牌)

Gelindo Bordin Italy DNF (上屆金牌)


這面金牌與銀牌在韓、日的馬拉松歷史上意義重大。

日本是自1968年君原健二的銀牌以來,再度拿下馬拉松獎牌,

而之後男子選手就沒能再站上奧運馬拉松頒獎台。


韓國則是繼1936年柏林奧運代表日本奪金的孫基禎後,

奧運史上首面真正屬於韓國的馬拉松獎牌,

拿下金牌的正是由孫指導的弟子黃永祚,傳承意味十足;

而最後階段競爭的對手又剛好是日本人。


這屆前十名中,日韓選手竟占據了其中五位(韓1、10名;日2、4、8名)。


#追著奧運看世界

#奧運馬拉松故事

#孫基禎與黃永祚

#終點前的殘酷上坡

#蟬連第四名悲情的中山竹通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89.3 (臺灣)
PTT 網址

toro07704/03 00:43感謝分享

jling6004/19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