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美國人對2戰美國陸軍指揮力的批評。
在2戰結束後,就有記者請艾森豪評點盟軍功過的看法,艾森豪的意思是仗已經打完了,有生之年他都不會再說一個字,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了,等日後的歷史學家再去評斷吧,沒想到美軍被"背刺"了。多位其他盟國的指揮官們在公開場合大講特講,批評美國的戰爭作為與軍官團的領導風格,美國人不爽了,出版了艾森豪威爾的六大決策(Eisenhower’
s Six Great Decisions:Europe, 1944-1945),替艾森豪威爾辯解那些受到爭議的決定。
1958年蒙哥馬利出版的回憶錄除了"洗白"自己以外,並大肆批評美國同行,顛覆大眾眼中"美國將軍們擁有優秀領導力"的認知,額外掀起了一層浪;喬治巴頓的手稿出版了,喬治巴頓對同僚的批評,加強了大眾對美國將軍領導力的懷疑;1981年的名著《艾森豪的中尉們》出版了,作者徹底的批評了美軍的指揮力問題,認為「美軍如果有更多的進攻決心,將有助於更快的結束戰爭」、「美國士兵缺乏進取心,始於軍官們缺乏積極的領導」。
1982年,麥田-馬丁克里費德的名著《戰鬥力:德國與美國陸軍的表現(1939~1945)》問世了;雖然該作者認為美軍指揮官與德軍指揮官無任何可比性的結論是過於偏頗,但該書許多的批評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比如「在前線指揮的美國軍官,他們犯下了領導不力的錯誤。」
《蠻力:盟軍在2戰的戰術與戰略》(Brute Force: Allied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這本書提到:「盟軍不是贏在戰爭技能,而是後勤與火力。」、「德軍比美軍有戰術優勢。」、「只要多點決心與速度,美軍就能擊潰對手,但他們沒能力辦到。」80年代末,Allan R. Millett也附和這樣的觀點:「美軍能贏靠的是物質與人數的優勢。」、「對於德軍的攻擊,一般來說步兵要達到4:1才能成功。」
正如《閃電戰傳奇》(The Blitzkrieg Legend)這本書講的,德國人與美國人的對抗,就像唐吉軻德對抗一座風車一樣;所以打敗德軍的並不是美軍的指揮力與素質,而是那龐大到無以抗衡的工業能力與資源。
參考資料與出處
美國軍隊與德國武裝部隊的軍官教育,1901-1940,以及其對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
偏偏戰爭打的就是資源比拼啊
有錢就是任性
戰爭就是數量阿
那又如何 總體戰比的就是資源 資源贏就是贏了啊
美國如果有像蘇聯那種不怕人命傷亡的體制,當然不會選擇這
種平穩的戰術了
沒辦法用資源壓倒敵國就是贏啊,又不是打競技場純憑技術
美國在二戰期間的確是不怎麼覺得人命有多值錢
用資源壓垮對手不是問題,而是美國的將軍們不這麼認為
德軍對美軍的看法是火力(尤其砲兵火力,不是空中火力)
壓垮了德軍,除此之外美軍作戰能力比蘇軍還差
作戰能力本來就包含火力 憑什麼要把火力去掉? 這就像這幾
天的台灣扣掉台積電經濟很差的謬論依樣
羅馬軍團打法自古以來就是打後勤
新羅馬也不例外
每個國家有自己特色。有的國家科技強物資多
有的什麼都沒有就是地大加人多 有的地大加人多再加不怕士
兵死光
有的是基層訓練紮實又不怕死 有的是很會看風向哪邊快贏就
倒過去
有的地勢險要所謂易守難攻。
大家根據自己特性發揮,如此而已。
士兵不怕死的抱怨怎麼你仗著地大不出來決一死戰
這種抱怨莫名其妙,不然後者可不可以反問
那我們交換士兵我馬上出來跟你決戰
地大加人多的,抱怨你有甚麼厲害,不過就易守難攻有海峽
屏障
這也莫名奇妙,那後者可不可以說,你人口死到跟我一樣少
美軍缺乏作出萬歲衝鋒的勇氣
我就出來打,or直接反問,你不要打我就沒事
總之,戰爭又不是運動比賽,我跑步,所以你也只能跑步禁
止游泳
戰爭本來就各自運用所長。而且,就算都比跑步
腳長肯定還是多點優勢 ,難道這時也要抗議,要求統一腳長
再比?
萬歲衝鋒當然是由敵人來執行啦 我用機槍就好
德國是打高科技戰,美國是物量作戰,蘇聯是填屍作戰,日本
是萬歲衝鋒,義大利直接擺爛,英國衰微到只能打輔助,法國
戰局不利就崩潰投降。各國特色百花齊放不是很好嗎~
美軍不只是人力物力優勢,還包含正確調度與即時分配
資源的後勤優勢。這點就是德國欠缺的。
德軍在情報上的表現在二戰也很難說良好
德國高科技 美國物量戰 英國打輔助?我還以為我來到
八卦版
美國人是強在動員能力 但這前提是所有管理是科學化的
德軍補給縱深長度只能到500公里 而美軍則是建立現代物
流業雛型 這是美國能擁有海量資物運到前線的軟實力
實際上當時只有美國達到全摩托化,德軍還有很大比例
運輸用獸力。美國的全部作戰和管理可能才是最科學化
的,但在人力替補上,或許最大的缺陷就是過度科學化
,把士兵當零件。所以BOB後期的老兵才很不滿,塞一
堆活不過三天,受的訓練和職能不符的新兵,帳面上滿
員了。
電影Fury 也側寫了這問題,羅根勒曼一個受文書訓練
的菜鳥,剛下部隊,因為戰車無線電手死了,馬上變成
裝甲兵。
打仗當然是拿自己最高CP值的招式出來用...
整個二戰陣營 完全不用馬支援作戰 除了美國應該難找
美軍也會模仿對方長處 像汽油罐就改採德軍樣式
美軍軍官和士兵好像也沒什麼理由要積極進取就是了
戰場不在他們家,這場仗也不是他們為了搶資源利益主動跑
去攻擊別人,整個就沒有動力拼命阿
只論程度 英國也是完全機械化啊
還有二戰第一砲兵
單純論步兵戰術能力的話,美軍是基本是盟軍最屎的吧,但他
強大的後勤系統又恰好彌補了這缺點
不是美軍,只有單指美國陸軍的教條,海陸的作戰風格就十
分靈活
但海陸資源分配永遠在陸軍後面,所以十分瞧不起陸軍弟兄
HBO的太平洋戰爭有一段就是講到這點
但米國人家就是邊打邊學,能從戰場上回來就是經驗。也
這樣就慢慢的堆起來了。
德國沒有高科技 英國才是二戰中科技最頂的
美國的行政管理學,可以有效率將國力轉換為戰力
有效率且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資源,才是美國不敗的關鍵
美國19世紀科學管理就很成熟了,20世紀升級為行政管理
你中國還在義和團刀槍不入時,美國已經在研究行為科學了
13
[閒聊] 二戰德國東西線盟軍表現特點二戰時期的德國西線面對英美為主的盟軍,而東線則是 和蘇聯單挑。 單就空軍來講,素質上似乎是西線優於東線? 而就戰 事上來看,西線最著名的就是英德單挑的英倫空戰。相 較下,東線似乎沒有著名的戰事?12
Re: [心得] 讀書心得:德國戰爭的神話與現實要找資料,幹嘛不找專門討論各國軍事效能的Military Effectiveness Vol. 3講二戰 (Cambridge 2010) 以該書第二章討論美軍效能而言,很直接點出美軍在歐洲過度重視戰略轟炸, 導致戰術空襲和地面部隊人員素質不足, 另外美軍總參編定的師數量太少,則導致不能輪換下來有效吸收補充人員,9
Re: [閒聊] 二戰德國東西線盟軍表現特點因為德軍工兵徹底炸毀了瑟堡的港口設施 到確保通往安特衛普的水道入口跟修復瑟堡為止 盟軍幾乎只靠諾曼第灘頭卸貨 而且補給線很長 都是真的 但要說補給量低倒也不致於 最起碼是比德軍跟俄軍更豐富得多 因為英美軍卡車多而且管後勤的夠龜毛5
[問卦] 二戰讓喬治巴頓指揮中國戰場會怎麼打?美國名將喬治巴頓,論輩份還在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布雷德利等人之上, 被認為是二戰時最厲害的裝甲部隊指揮官之一, 在北非打敗沙漠之狐隆美爾,原本有機會快速晉升, 結果因為去醫院視察,看到無病呻吟的懦弱美國士兵時暴怒,發生掌摑事件被免職, 後來又重新被啟用,但軍功已經被學弟布雷德利趕上,3
Re: [閒聊] 二戰德國東西線盟軍表現特點市場花園作戰為什麼失敗有很多原因 其實奪橋遺恨書裡寫得很明白 但最主要就是突破諾曼地半島後打得太順利 盟軍的樂觀態度讓高級軍官們通通忽略了 有一整批德軍裝甲部隊駐紮在荷蘭的各種細微情報 以至於空降部隊一跳下去就撞上了德軍裝甲部隊X
[問卦] 二戰時巴頓若指揮中國戰場會怎麼打?美國二戰名將,喬治巴頓,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發展的核心人物, 在北非、歐洲戰場表現活躍,跟德軍名將隆美爾一樣是令對手聞風喪膽的人物, 也是幾乎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裝甲軍團指揮官, 如果讓巴頓來指揮二戰時的中國戰場,會發生什麼結果? --2
Re: [問卦] 三句話描述「市場花園」應該是說 諾曼地登陸超出盟軍的預期 (相比登陸前的傷亡評估 以及實際登陸後的戰果與傷亡) 認為德軍不是沒準備好 就是沒有預期中的戰力堅強(相比盟軍 而不是波蘭 捷克 荷比盧) 所以想放棄原本艾森豪計畫的多線進攻 而轉向風險度極高的市場花園行動 (一說是邱吉爾為了支持蒙哥馬利 繞過艾森豪直接找羅斯福- 你說的狀況不是正義。 只有神教導的道德真理是正義,所以我們要服從十誡, 任何人都不能自稱為義,也不能自認為聖潔。 因此,美國陸軍軍官艾森豪,反對美國民主進步黨總統杜魯門的錯誤政策。 服從十誡的艾森豪將軍當選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國防部研究原子能戰略的道德問題,
- 萊皇應該會被二戰名將慘虐 舉一個不在你上面名單的二戰名將當例子: 瓦爾特·莫德爾(Otto Moritz Walter Model),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歐戰爆發前的1938年,莫德爾從上校(Oberst)晉陞為少將(Generalmajor)軍階 1944年3月30日,莫德爾晉陞為納粹德國陸軍元帥(Generalfeldmarsc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