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騎步象三國鼎立[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騎步象三國鼎立[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29.html

--

騎步象三國鼎立[上]



14世紀初,德里蘇丹幾個短命王朝之一的蘇丹阿老瓦丁.戛爾吉(Alauddin Khalji)雄才大略,曾擴地至南印度德干高原;然而蘇丹死後戛爾吉王朝迅速殞落,1320年接掌德里的圖噶喇克(Tughlaq)王朝雖然往南方修築了每英哩三處驛遞、道旁一路栽柳植樹的通衢大道,還把德干高原上的道拉塔巴(Daulatabad)當作另一個首都建設,如此費心經營卻不得要領,大道旁劫匪充斥,德干高原也離心離德,逐漸分裂出去。在高原的北方,征服王朝旗下的武裝殖民穆斯林大多是戛爾吉王朝的遺老,對新王朝頗不服氣;1344年,札法爾汗(Zafar Khan)起而造反,三年內攻占道拉塔巴,遂建立了寶曼尼(Bahmani)蘇丹朝。

而在德干的南半邊,德里蘇丹朝並未建立起直接統治,無數小國攝於兵威納貢稱臣;征服王朝的鐵蹄不僅僅催破了舊有的印度教王朝,兵荒馬亂還促使德干高原的住民與社會進一步加速武裝軍事化──在南方的半島上,沿海地區與河口三角洲是典型的種姓社會,
農地由村落共同體集體持有,最底層的首陀羅、達利特(不可接觸者)負責耕種,其他每個種姓都有權以其服務換得固定的農穫份額,高階種姓如婆羅門則充當村落頭人掌握實權,秩序相對和平穩定。德干高原可不是這樣,在植被濃密的山區,許多尚武好鬥的部落人群狩獵採集維生,或者刀耕火作四處游耕;當地雨量稀少、牧草繁茂,同時也是牛群的牧地,靠大群牛隻馱載商品長途販運貿易有無的商人兼牧民或者需要武裝護送,或者乾脆憑藉武力掠奪做無本生意。至於定居耕作的農民,必須修築水塘貯存雨季降水才能灌溉作物;除了必須防範游耕部落與游牧商隊的劫掠,年成不好的時節農民們也得靠搶劫維生。換言之,高原地帶原本就是暴力頻發、人人驍勇敢戰的社會,而中亞游牧民族的鐵蹄蹂躪進一步加劇了高原社會的軍事化 。


一旦圖噶喇克王朝控制衰歇,重新回到無政府狀態的高原各方勢力便開始互相兼併,最終來歷不明的僧伽瑪(Sangama)三兄弟降伏群雄,於1344年脫穎而出,在隨後的十年間兄弟兩人逐漸謝世,三人共治逐漸變為1357年的卜喀一世(Bukka I)孤家寡人綱乾獨斷,毘舍耶那伽(Vijayanagar)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僧伽瑪王朝遂爾成形。


兩個新興大國南北對峙,毘舍耶那伽聲勢甚盛,寶曼尼王朝的大臣勸第一任蘇丹寶曼沙(Bahman Shah)最好別輕議南進;但第二任蘇丹摩訶末沙一世(Muhammad Shah I)可沒那麼仔細了,他不願任由印度教政權鑄造的貨幣在自己國家通行,用便用自己的。許多印度教的貨幣兌換商與銀行家卻不吃這套,收了摩訶末沙一世的金銀幣(金銀含量更高),轉頭就融化重鑄成毘舍耶那伽的貨幣。摩訶末沙一世大怒,1360年下令將這些奸商全數誅殺,同樣業務則由北印度Khatri種姓接管,他們原本就伴隨著征服者開展金融服務,乘此機會加以壟斷。毘舍耶那伽卻認為摩訶末沙一世強行推動貨幣改革,是想將宗主權擴張到自己頭上,又聽說寶曼尼國庫空虛,便要脅寶曼尼割讓兩國邊界處通戛波多羅(Tungabhadra)河流域的土地,否則與北方德里蘇丹王朝南北夾擊,讓你好看。摩訶末沙一世故意挽留下通牒的來使,整整拖了十八個月讓他備戰做足,然後才訕訕地問道「藩屬國」何以竟然沒在他登基時上貢?毘舍耶那伽的兩萬騎當即入侵,卻馬上就被擊敗了。雙方於是交戰不休,毘舍耶那伽的盟友倒了大楣被打得七葷八素,其君主被架上投石機投入火堆處死,最終臣服於寶曼尼,上貢了知名的綠松石王座(Takht-i-Firuza)。


1366年,摩訶末沙一世將御座搬遷到更南方的果巴耳戛(Gulbarga);陶醉於勝利與醇酒美人,微醺中再次要求毘舍耶那伽遣使祝賀,說舞女與美酒都該由卜喀一世買帳。卜喀一世大為光火,出兵包圍了邊境上的穆噶爾(Mudgal)城,不到800名穆斯林守軍慘遭屠戮罄盡。聽聞邊城遭屠,誓言殺盡百萬異教徒、此仇不報劍不入鞘的摩訶末沙率兵赴援,據說身邊只帶了九千騎與三十頭戰象不到,等待他的卻是卜喀一世的三萬騎、九十萬步──
數字顯然太離譜,不過毘舍耶那伽應該是有兵力優勢。卜喀一世聞訊大驚,丟下步兵輜重帶著騎兵遁入阿東尼(Adoni)城,據說留在大營中的人被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屠殺了七萬。雨季阻止了雙方交兵,但摩訶末沙一世乘著空檔命令各城按份額提撥火炮,大象拉著集中到前線。雨季一結束,一萬騎、三萬步和大批火砲加持的寶曼尼大軍便攻向阿東尼,迎戰對手的四萬騎、五十萬步(數字不可當真)。雙方第一場大會戰從拂曉打到下午四時,穆斯林兩翼的指揮官都被擊殺,但中軍堅挺,來自歐陸與土耳其的砲手及時放炮削弱敵人的衝鋒(這可是德干高原上第一回在野戰中大規模使用火炮),趁著對方戰象反衝己陣,騎兵跟上追殺潰敵。


摩訶末沙一世在勝利的一刻才剛趕到戰場,接著下令不分婦人孺子無差別屠殺;卜喀一世狼狽竄逃了三個月,遁入首都毘舍耶那伽。堅城難攻,摩訶末沙臥榻裝病,引誘對手出城入犯;卜喀一世見餌便咬,大營慘遭夜襲,據說又被屠萬人,仍逃進毘舍耶那伽城牆內。摩訶末沙肆行屠戮,慘狀連麾下的穆斯林都不忍直視,正勸說放下屠刀,被屠慘了的卜喀一世終於遣使求和,被迫支付摩訶末沙醇酒美人的費用。據稱毘舍耶那伽被屠殺了四五十萬人,光是罹難的婆羅門等宗教人士就不下萬人,雙方在和約中同意道未來即使再度開戰,應放過非戰鬥員。確實此後雙方大體遵行不濫殺無辜的條款。


摩訶末沙於1377年謝世,他那美貌驚人的兒子穆賈希沙(Mujahid Shah)一即位便要求卜喀一世割地;卜喀一世有樣學樣也要求對方割讓,穆賈希沙二話
不說便親征南侵。入侵時機卻選得不好,恰恰在同一年毘舍耶那伽消滅掉了半島南部最後一個穆斯林政權馬都拉(Madura)蘇丹國,得以全力應敵。隨著穆賈希沙逐漸逼近,卜喀一世四處避戰,穆斯林大軍不得不尾隨他在叢林中找路走,將近五六個月沒法把對手逼上戰場。林中瘴氣令人害病,在醫師指示下卜喀一世走出叢林入守毘舍耶那伽城中,穆賈希沙則屢屢攻入城外陣地,並將援兵一一逐退;然而毘舍耶那伽也傾力反擊,穆賈希沙一度落馬,幸虧帶了鐵盔否則人頭不保。在援軍的幫助下,一部分城外包圍的穆斯林被驅退,其守將踉蹌而逃,被打開缺口、後路被截的寶曼尼大軍不得不撤圍。穆賈希沙好整以暇,鎮靜地帶著六七萬俘虜(多是婦女,根據前約不得擅殺)北撤,接著包圍了阿東尼城。阿東尼城被圍了九個月,儲水用盡眼看要撐不住了,卻終於等來雨季灌滿水庫 ;寶曼尼士氣大沮,穆賈希沙不得不罷兵講和。


1378年,穆賈希沙在睡帳中遭刺殺,毘舍耶那伽則趁亂出兵包圍了萊楚爾(Raichur);不過摩訶末沙二世很快平亂即位,毘舍耶那伽很識相地撤下萊楚爾之圍。雙方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在1398年被打破,毘舍耶那伽的哈里哈拉二世(Harihara II)率領著騎兵三萬、步卒九十萬(數字不可信),乘著寶曼尼內亂大舉入侵。此時寶曼尼的蘇丹費魯茲沙
(Firuz Shah)即位才一年,勉強平定亂事後又得應付東邊的外敵,只能湊出不到12,000騎與毘舍耶那伽對陣。幸虧雨季已臨,哈里哈拉二世的大軍沿著克利什那河(Krishna)南岸據守,延袤將近17英哩(27公里);雨季並非用兵季節,但部曲卡茲(Qazi Siraj-ud-din)獻上一策,費魯茲沙遂決定冒險一搏。


除了拿準備渡河的費魯茲沙當笑話看,雨季十分沉悶,毘舍耶那伽的大營裡提供各種必要服務、商鋪供應士兵食衣育樂,其中包括各處雜耍獻技、唱跳俱佳的走方郎中賣藝人;哈里哈拉二世將軍營事務交給其子掌管,王子正尋歡作樂,找了一隊營中正當紅的藝人舞劍助興,卻沒想到劍舞到了自己身上。原來卡茲年輕時放浪形骸,曲辭舞蹈特技表演無一不精,正是他和麾下七人眾假扮成走唱藝人、弄劍舞孃混入毘舍耶那伽大營,伺機刺殺敵將。大營隨即陷入混亂,不明究裡的士兵自相殘殺,主將陣亡的謠言、敵軍渡河的消息滿天飛;費魯茲沙倒是真地趁機皮船渡河,三四千騎殺將來,守河士卒在後方大亂的情況下一觸即潰。昏夜之中大軍冰消瓦解,費魯茲沙全軍萬餘騎直追至毘舍耶那伽城下。固然他的兵力太少不足以圍城,但城外各種擄掠也夠嗆,被俘虜的婆羅門就破萬人,以至於在婆羅門的壓力下,哈里哈拉二世腆著臉屈膝媾和,只要求將婆羅門都重金贖回。


除了戰場上敢衝敢打,費魯茲沙也落拓情場;據傳他的後宮有來自各國的佳麗八百,費魯茲沙語言天賦高,不管那位妃子都能用女方家鄉話調情。1406年,毘舍耶那伽的德摩羅耶一世(Deva Raya I)即位,也是性情中人;他聽說穆噶爾城中某金匠的女兒美艷無雙,便下聘書要納入毘舍耶那伽宮中。金匠父母窮,樂意嫁,女兒卻怕深宮一入一生禁錮,斷然拒絕;德摩羅耶帶著五千騎殺到,準備搶婚,金匠一家子倉皇逃走,令德摩羅耶撲了個空,在城郊劫掠時還被寶曼尼守將擊退,損兵一千,狼狽撤退。費魯茲沙起兵報復,率兵直抵毘舍耶那伽城強攻,但屢次進攻都被擊退。德摩羅耶乘勝出擊,不但將寶曼尼大軍逼退24英哩(39公里),還把費魯茲沙射傷了。費魯茲沙在自己大營里深溝高壘起來,回合輪到德摩羅耶進攻,但八戰八敗,撼動不了對手分毫;費魯茲沙不單與德摩羅耶當面對決,還分出萬餘騎在毘舍耶那伽後方的交通線上騷擾,另一支偏師則圍攻邦卡普爾
(Bankapur),順利拿下該城,單俘虜就多達六萬人。正當費魯茲沙放棄進攻毘舍耶那伽、大隊移動準備進攻阿東尼城,德摩羅耶一世遣使乞降,不但答應將女兒嫁給費魯茲沙,更將邦卡普爾周遭領土一併奉送;除了土地,充作嫁妝的還包括130磅(59公斤)珍珠、20頭象、兩千名能歌善舞的童男童女等等。費魯茲沙不但自己娶媳婦,還把引起戰端的金匠女兒找了過來,給自己兒子招親完婚。


四十多年沉浸於後宮,晚年的費魯茲沙身體淘蝕得十分厲害;1417年戰端又起,此後兩年間他不但無法迅速擊敗毘舍耶那伽,疫病蔓延之下又止不住部曲逃亡,最終在毘舍耶那伽的德摩羅耶二世手裡栽跟頭,會戰中先勝後敗,腦袋吃了一記重擊,差點全軍覆沒。雖然失地後來大半收復,雙方打了個平局,但威嚴掃地的費魯茲沙已坐不住蘇丹大位。最終他在戡亂路上病倒,部曲紛紛轉投造他反的親兄弟阿合美沙(Ahmad Shah),逼得費魯茲沙遜位讓國,不久病故。雖然費魯茲沙的身體確實已不堪操勞,仍有許多史籍記載他實際上是被親兄弟勒死或毒死的。


阿合美沙雖然趁外患之便篡位奪權,國恥仍是國恥,即位後一穩固北疆,阿合美沙便率領著四萬騎南征,找德摩羅耶二世報仇雪恨。沿著通戛波多羅據守的毘舍耶那伽步、炮大軍據說多達百萬人,數字顯然不可信,但阿合美沙的兵力屈居劣勢應屬事實,他效仿土耳其人,也用大車把自己軍營環繞起來自守;接連四十天誘敵渡河出戰不成,阿合美沙採取主動,暗夜中分出萬餘騎悄悄地從上游擺渡而過。德摩羅耶在甘蔗園旁小憩,正等著對手正面強渡,被萬餘騎的夜襲打了個措手不及;殺入營中的穆斯林還以為眼前這人是甘蔗園主,叫他背著甘蔗捆,騎馬在後打著玩兒。軍中群龍無首,毘舍耶那伽大營一片混亂;儘管德摩羅耶二世終於逃得性命,狼狽之餘卻不敢再戰,遁入毘舍耶那伽城中。阿合美沙也不願強攻城池,儘在城外燒殺,焚掠廟宇宰聖牛。不過他未免太得意忘形了,1423年3月,阿合美沙趕著一隻羚羊,不覺竟遠離大營,帶著四百貼身侍衛撞進五六千敵騎當中,不一會功夫被斬殺過半;阿合美沙卻十分沉著,依託著泥牆牛欄頻頻放箭,將對手射住,撐到兩三千援兵趕來後便殺出重圍。毘舍耶那伽在持續封鎖下面臨飢荒,最終是德摩羅耶二世扛不住傷亡,主動將前幾年拖欠的貢賦奉上求和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4.187 (臺灣)
PTT 網址

karl723805/29 11:26

Gogoblue05/29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