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分享] 準噶爾汗國的西洋砲兵團

看板Warfare標題[分享] 準噶爾汗國的西洋砲兵團作者
jackliao1990
(j)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9

http://www.aswetalk.net/bbs/thread-50967-1-1.html
京華煙雲AMIP

「包沁」-準噶爾汗國的西洋砲兵團

十七世紀後半葉,準噶爾人在噶爾丹率領下崛起於今天新疆伊犁,建立了囊括中亞的龐大汗國,成為清帝國的強敵。 他們最近時曾殺到距離北京僅七百里的張北草原,康熙大帝以傾國之力多次徵伐,卻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但經過烏蘭布通之戰和昭莫多之戰等一系列血戰,噶爾丹也元氣大傷,加之其侄策妄阿拉布坦造反並佔據了大本營伊犁,這位眾叛親離的一代豪強無家可歸,最後病死在蒙古沙漠。

策妄阿拉布坦於十七世紀末繼位,隨機展現出不遜其叔父的謀略和膽識,成為康熙老皇帝最大的苦主,更讓後來即位的雍正骨鯠在喉。 尤以康熙末年為最,當時準噶爾名將策零敦多布(大策零)率一支偏師突襲並佔領拉薩,隨後全殲前來討伐的清朝遠徵軍,迫使風燭殘年的玄燁不得不強打精神,組成以十四阿哥為統帥的龐大進藏軍團。 這件事攪得整個帝國雞犬不寧,甚至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清皇位的更替,雖然準噶爾人最後不得不撤軍,但西藏的財富幾乎被他們搜羅一空,為其後來的發展大大助益。

先前幾場清準的戰爭,雖然從俄國進口了不少火繩槍,但在佔有優勢砲兵火力的清軍面前,缺乏大砲的準噶爾軍仍損失慘重,即使他們屢試不爽引以為傲、面對中亞遊牧人的攻擊似乎堅不可摧的駝陣,在歐洲傳教士為清軍設計製造的西洋大砲面前也顯得弱不禁風,連環馬般的駱駝隊列通通被炸得粉碎。

痛定思痛之下,策妄阿拉布坦決定必須要進行軍事改革,而最重要的無疑是建立一支強大的砲兵部隊。 但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空手起家談何容易,我們大陸的改革開放是從引進外來技術和資金開始,而受時代和地理制約,當年的準噶爾人還沒有引進外國資本的覺悟和條件,但引進專業技術,尤其是引進掌握這些技術的外國專家,卻是必要且急需的。

可出人意料的是,準噶爾汗王為自己聘請的首席軍事科技顧問,既不是來自亦敵亦友的沙皇俄國,也不是來自軍事技術和理論已漸荒蕪的中亞穆斯林地區,更不是來自彼此間鬧得你死我活的清帝國,而是來自大多數人根本想不到的一個地方——遙遠的北歐!

有這麼一段:

據說諾曼第登陸後,英美盟軍抓到的第一個俘虜,竟然是一個朝鮮人。 原來,此公在老家被日本人抓了壯丁,被迫當上關東軍。 但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讓老毛子打得一敗塗地,這位老兄也做了俘虜,開始給蘇聯人苦力。 再往後,蘇德戰爭爆發,老毛子兵力不足,此人又被編入蘇軍推上前線,結果被德國佬俘虜。 最後,我們的北韓朋友做為壯勞力,被納粹從集中營撈出來弄到西線挖戰壕,終於撞到了米國人的槍口。

這故事不知真假。但是在公元十八世紀初,還真地存在一個有著類似經歷的人,他就是準噶爾汗王策妄阿拉布坦聘請的那位軍事顧問。

第五次俄瑞戰爭,雷奈特的祖國戰敗,從此退出了列強的行列,雷奈特也在1709年的波爾塔瓦戰役裡被老毛子擒獲,被迫加入俄軍,來到了西伯利亞。 後來,準噶爾名將大策零在中亞的亞梅什湖大破俄軍,就在這場戰爭中,倒霉的雷奈特再次被俘,成了大策零抓到的幾百名俄國俘虜之一。

雷奈特出身砲兵,對火砲和砲術方面的事情搞得門兒清,而在號稱「北方雄獅」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國王、後世享有「野戰砲兵之父」美譽的托爾斯滕森將軍以及查理十二世國王等一系列名將的改造下,當時的瑞典砲兵獨步天下,無論火砲性能還是砲兵技術在歐洲都處於領先地位。

早在西元1629年,瑞典人就組成了由六個連組成的專業砲兵團,後來,他們也為每個普通步兵團配置了兩門火砲,從而出現了近代團屬砲兵的雛形,而這種結實牢靠的三磅炮被稱為“團屬炮”,它堅固輕便,採用整裝式砲彈,從而簡化了裝彈程序,提高了發射率。
軍事史家認為,「在許多年裡,配備有這種砲的團是唯一能夠與步兵協同作戰的軍隊」。

砲,砲兵,砲術,這幾個關鍵字一檢索,俘虜中的雷奈特便浮出了水面。 策妄阿拉布坦如獲至寶,立即委以重任,讓他負責整個準噶爾汗國的火砲開發以及砲兵建設工作,並向他承諾,為準噶爾服務若干年之後,他就可以返回自己闊別已久的祖國。

而雷奈特果然也不負汗王的期望,他先改良了準噶爾人的鋼鐵冶煉技術,使得勞動生產力大大提升。 其實,準噶爾人並不缺乏鐵礦,他們缺乏的是煉鐵的技術,以往古老的冶煉方式導致成品率很低,而現在,來自俄國、瑞典等歐洲國家具有專業技術的戰俘們加入,終於使得鐵製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

史料記載,在雷奈特的指導下,準噶爾人製造出了十五門四磅炮,五門小口徑炮,二十門十磅炮,從而具備了一定的兵工生產能力。但移動不便的紅衣大砲。

至於這些野戰砲的威力,一個可供參考的對照是,大約同時代的瑞典軍艦,比如那艘後來聞名世界的“哥德堡”號,裝備的最大火砲是十門六磅炮,該砲名源自其砲彈重量為六磅
(2.5公斤)。 這種火砲口徑為9.5厘米,裝藥約1.5公斤,有效射程可達250~300公尺
。 至於十磅炮,其威力顯然比六磅炮更大,大約同時期的英國十磅野戰砲口徑為4.2英寸,有效射程達850碼也就是超過了1.5華裡,最大射程更是高達5000碼也就是超過了9華裡。

等到西元1731年,清軍與準軍再次開戰之時,準噶爾的野戰火砲無論質量或射程,都已經優於清軍,而機動性更是遠遠超出,但後者對此卻毫不知情。 不僅如此,雷奈特也為準噶爾人建立了汗國有史以來第一支專業的砲兵部隊,這支被稱為「包沁」的野戰砲兵團,其規模為一千戶,很可能以享譽歐洲的瑞典砲兵團為母本建設,並吸收了「野戰砲兵之父」托爾斯滕森等人總結的大量實戰經驗。

於是在西元1731年那場被後世稱為「和通泊之戰」的激烈戰役中,準噶爾的兩位名將大
小策零叔侄聯手出擊,而他們臥薪嚐膽多年打造的秘密部隊——「包沁」砲兵團也終於大
顯神威。 史載,在敵人猛烈砲火的持續打擊下,清軍官兵戰死四千餘人,被俘五千餘人,主帥靖邊大將軍傅爾丹僅以身免,使得此役成為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清廷最慘重的一次失利。

但策妄阿拉布坦永遠沒有機會看到這些了,他與老對手-康熙皇帝的結局類似,在公元
1727年神秘死去,經過一場至今讓後世難以弄清的宮廷黑幕,其長子噶爾丹策零繼位,而他與雍正的做法幾乎一模一樣,很快清洗了自己的那些有爭位嫌疑的兄弟們。

公元1733年,已經為準噶爾汗國服務十七年之久的瑞典軍事顧問雷奈特先生,終於獲準返回自己的家鄉。臨別之時,為表達對這位給自己帶來遠程武器技術革命的瑞典「錢學森」的感謝,噶爾丹策淩汗王拿出一張準噶爾地圖,贈予勞苦功高的外國友人以做紀念。

這副精美的地圖繪製得相當精確,包括兩百五十多個地名和注記,其中一半的地名在今天仍然可以找到。 如果像雷奈特本人所說,該圖為噶爾丹策淩親手所畫的話,那麼這位準噶爾黃金時代的君主,其科學素養顯然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而據後來英國著名學者
巴德利考證,這張地圖竟然真的是汗王本人所繪!

研究者認為,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淩父子周圍,有數量眾多的歐亞各地俘虜,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具備很好的專業技能,而兩代汗王對這些戰俘則人盡其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專長。 對此,巴德利寫道:

「不管怎樣,他下面會有好多富有素養和學問的人的,不僅有屬於本民族、本部落的,更主要的是那些被他俘獲的俄國、瑞典、滿洲、漢族俘虜,其中滿、漢族戰俘中還很可能包括有遵照康熙諭旨,由耶穌會士派往四面八方對版圖遼闊的帝國邊疆進行測繪的經過訓練的人員。

今天,這份被譽為「最好的準噶爾地圖」與另一份雷奈特曾擁有的中亞地圖——與上一份
不同,該圖被認為具有明顯的中國式繪圖法特點——一起,保存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
圖書館,成為那個風雲激盪年代留下的難忘紀念品。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75.187 (臺灣)
PTT 網址

carsen07/02 23:09文中的十磅炮是臼砲,作者卻認為是野戰砲,這不太對;

carsen07/02 23:09張建在《和通泊之役與大清國的邊務危機》提到效果不佳~

carsen07/02 23:10https://i.imgur.com/LAfU0hc.png

carsen07/02 23:10出處:《十八世紀俄國炮兵大尉新疆見聞錄》頁248-249

jonathan83607/02 23:53這段歷史可以參考《中國西征》這部經典

gm7922792207/03 06:46打到八旗家家戴孝

helldog07/03 07:24這文有些錯誤,3磅砲這類的團砲,古2爺的對手也有,而且

helldog07/03 07:24哥德堡號也不是戰艦,是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商船。

helldog07/03 07:24再者,瑞典砲當時如何好,該文也沒說明,比如當時瑞典24

helldog07/03 07:24磅砲的重量只要別人的一半。

kingright07/03 07:33

master3207/03 14:53有這種好事???根本超高級人才耶!

wuchianlin07/03 22:44人才果然都是被埋沒的,不是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