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養馬與響馬與女響馬[下]
網製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29.html
--
養馬與響馬與女響馬[下]
而起義者也不能全靠野草養馬。明代的馬匹吃甚麼草?從喻仁,喻杰《元亨療馬集》卷四、《新刻針醫参補馬經大全》冬集等書的內容可知,青草食用的主要是「木樨草」(草木樨)、「笮草」(金魚藻等水生植物)、「巴根草」、「四花草」(可能是白茅草)、「熟地草」、「狗尾草」、「胡麥苗」、「綠豆苗」、「大麥苗」、「小麥苗」、「稗子苗」、「二生秈稻草」(收割後再生的稻秧),其中「胡麥苗」「有微毒」,「稗子苗」、「二生秈稻草」長久食用都不健康,「秫黍葉」(高粱)則明確說「有小毒不可食」。就馬匹飼養來說,最值得注意的是草木樨:
「木樨草,布種之草也,與蔥韭類同,割而復發,河南、河北多種之。其形枝高葉密,味甘、性涼、無毒,祛臟腑熱,瀉三焦火,生膘和血,無不甚佳。」
也就是說在養馬業轉向一般民戶的擴散中,或許因為多數人不見得買得起草場,擁有草場的地主也必須更有效率地利用土地,除了野草,草木樨作為文獻中唯一提及的牧草,其種植也在黃河南北兩側推廣開來。
與食性繁雜的人不同,馬吃草要挑剔得多,攝入低品質的牧草可能引起馬匹腹部絞痛、便秘甚至青草病(grass sickness,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的疾病,非常致命)。不但草亂吃會生病,習慣食用的牧草突然改變,甚至將新鮮的牧草突然換成乾草(乾草比起鮮草大量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又或者天氣劇變也會造成青草質變,都有可能使得馬匹食用後腹痛如絞。突然改變食物的品質(無論變好變壞)是為大忌,而細心的餵養者還得留意不同個體的特殊需求 。
考慮到民間牧馬業與作為牧草的草木樨大約是同步推廣,那麼在一般的野草之外,河南、河北間的民牧馬大概很大程度上是餵養草木樨為主,而在黃河南北以外的地方缺乏這類人工種植的牧草,離開舒適圈腸胃不舒服,對馬匹能適應的環境造成了限制。而草木樨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植物。一年生的品種在3、4月間播種,6月末現蕾,8月成熟;二年生品種也差不多,但9月以後開始將營養儲存於根部準備過冬,次年4月萌動出土快速成長,6月間完全成熟 。在兩種草木樨混種的場合,6月至8月間是營養最好、最適合割草餵馬的季節,牧草豐收正是劉六、劉七起義大爆發的時機。地域以外又有季節限制。
這對以響馬為中心的起義者而言顯然不是甚麼好事──畢竟是人工種植的牧草。起義
者的壯大也意味著戰亂破壞的範圍加大,草木樨的養護人若不是死於亂軍、逃離兵燹,就是加入起義隊伍,無論哪個結局都意味著次年的牧草種植乏人經營、難以為繼。起義進入第二年,二年生牧草收穫期的六月過後,起義首領戰敗授首、或者變裝潛逃,七月間便全歸於失敗。
相對來說,16世紀後半的隆慶以後,北方邊鎮設置馬市開放蒙古馬進口,這些主要放養於戶外、冬季必須自己在雪地裡刨出枯草(能掘至雪下40公分)過活的北方蒙古馬種 ,在環境的適應、野性的保留上應比人工牧草牧養的馬匹強許多。在晚明西方傳教士的眼中,如曾德昭便說「(明朝人)有大量的馬,但馬缺乏氣力,沒有價值」 ,利瑪竇則說:
「馬和其他馱獸在個體或樣子方面都比不上歐洲的,但在數量、價錢便宜和負載能力方面卻勝過了我們的。」
「中國人不大懂得訓馬和練馬,他們平日生活中所使用都是閹過的,因此很安靜,脾氣很好。他們有無數軍用的馬,但都退化得厲害並缺乏勇武精神,甚至韃靼人的駿馬一叫就能使它們潰散,因此打起仗來實際上是無用的。此外,由於馬蹄上不打掌並且很纖弱,所以這些馬不耐在硬地或山道上走較長的路。」
曾德昭和利瑪竇說得應該都是內地腹裡所飼養的馬匹,而由這些馬匹支撐起的劉六、劉七起義,地域範圍的限制與軍事上可利用的程度都較狹隘;相對而言,明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有大量北方邊鎮的軍士參與,連帶他們從北方草原取得的馬匹,助長了起義者在更大的地理範圍內活動的能耐,或許也促成了起義者最後的成功(儘管過程漫長,結局諷刺)。
劉六、六七之亂中馬匹取得、牧養的限制,還間接帶出了另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九〈婦人行劫〉:
「乙未丙申間(萬曆二十二、二十三年,1595、1596年),畿南霸州、文安之間,忽有一健婦剽掠,諢名『母大蟲』。其人約年三十,貌亦不陋,雙腳甚纖。能於馬上用長槍,置一豆於地,馳騎過之下,一槍則剖為二;再馳再下,則擘為四,其精如此!遇之者不知其能,或與格鬥,必為所殺。橫行者三四年,前後有夫數人,稍不當意,即手刃之。有一徽人王了塵者,善於鐵鞭,聞此婦絕藝,拚死與角,半日未解,此婦遂放仗講解,留以為夫。有嫪毐之能,恨相見晚,王尋見此婦所殺太多,官兵漸謀取之,恐並入網,遂潛逃入京。此婦恨極,挈精卒數騎入京城蹤跡之。都下見其異,亟集選鋒軍往捕。此婦馳出城,追騎及之郊外,內一人敗,為所殺,然諸軍愈盛,其從騎俱逃散,就陣生擒之,磔於市。」
霸州、文安間正是前述北直隸響馬橫行的地方,劉六、劉七也是文安人。除了此例,晚明談遷《棗林雜俎》義集〈彤管志餘〉也寫道:
「嘉興某善射,道山東,遇女子單騎行劫,接其矢,反射之者三。女子呼曰:『君無相苦,當下馬少有所語。』語曰:『吾閱人多矣,願事君奉箕箒。』某從之,挈歸。」
例子中提及的則是山東女強人。在劉六、六七之亂中,江南軍在楊虎陣亡後,「崔氏為妻亦驍徤,時領賊衆劫掠。後虎死,有楊寡婦軍」 ,說明了婦女在軍中、戰陣上的地位。這或許是特殊現象,但考慮到民間牧養馬匹只算勉強適合軍用,婦女參戰其實是有道理的──明代對騎兵的要求主要是「軟弓、長箭、快馬、輕刀」,「此四事者,非閑戰
陣者不能得其趣」 。軟弓輕刀意味著馬上使用兵器不要求太大臂力,快馬輕刀則意味著相對於馬的體力有限,騎乘者與身上裝備最好不要太重。換言之,在體重限制方面,尚未完全成長發育的青少年或者女子,相對於身材壯碩的男子,未必趨於劣勢,尤其是考量到供應英雄壯士騎乘的駿馬並不多的場合。劉六、劉七之亂中,起義者雖說馬比官軍多,也就是「一人常兼兩馬」 的程度,並不到隨時能挑選上乘馬匹騎乘的程度,弓馬嫻熟不下男子的婦女也就有了更多上場的機會。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好文推推
請問長箭的目的是甚麼?想像中長箭要搭硬弓?
長箭應該是相彈道相對會更穩定?跟輕箭短箭對比的話
可以飄更遠
推
軟弓=磅數低 同能量輸出拉距要更長 箭也需要更長 也會更重
日本的和弓也是同一邏輯 大型弓 箭長 箭重 但拉弓可瞄更久
像磅數高的英國長弓 通常拉完就放箭 臂力與瞄準技術要求高
不然就要走蒙古弓的 反曲 複合弓
BTW 箭重射遠彈道拋物線 輕箭射遠才比較能低伸但少動能
不同目的、需求 箭長 箭重 箭頭 配重 光從上述內容難判斷
不過明朝流行的小梢弓,我記得也是角弓吧,不是英國長工那
種單體弓來的
有嫪毐之能,我好像懂了什麼
婦:何以解憂? 唯有嫪毐!
38
[提問] 馬匹還有做為軍武的意義嗎馬匹,就是古代騎兵的那種馬,我真的是在問那個東西 現代戰爭還有馬匹或騎兵隊的編制嗎 步兵都可以摩托化了 騎馬跟騎機車比起來,反倒還可以在必要時放開韁繩用雙手開槍 畢竟馬也是一個會思考有大腦的生物,不必像騎摩托車那樣分心兼顧安全路線18
[問題] 為什麼明末的農民軍有這麼多馬明末農民軍多以騎兵為主力,可以做到每人兩匹馬,交替騎乘,速度非常快,洪承疇就抱 怨:賊兵都是精銳騎兵,官軍騎馬的只佔3成,追都追不到 中原馬匹稀少,宋朝缺馬最嚴重,還為馬特別訂了一系列國家級政策,元朝時馬稍多,到 明朝又減少,有機會跟塞外貿易時,買的都是馬,農民軍不太有機會跟塞外接觸,怎麼有 辦法找到這麼多馬16
[問題] RDR2馬匹選擇因為我買的是終極版 所以有送一匹黑色反向斑紋馬 騎起來是還不錯 不過看到版上有比較馬匹的文章 好像沒有耐力這個資訊14
[心得] 朋友馬,可以騎? 范特林幫的那些馬匹馬匹,作為馳騁廣大西部不可獲缺的交通工具,卻有著比冰冷機械更為真實的感情 陪我們踏過西部荒漠,踏過重重積雪也從不抱怨,只是偶爾發出一些嘶鳴 但還是有點小脾氣,比如遇到美洲獅一定會把玩家甩開,抑或是在偷翻馬鞍袋時會側踢一腳踢死人等...(笑) 在RDR2的主線劇情中一共收錄了19種馬匹 而作為玩家所在的范特林幫,多數成員更是有著屬於自己的專屬坐騎9
Re: [問卦] 馬術這項運動到底有多貴? 能舉實際數字?[馬場的學員] 1.人身裝備: 安全帽、長靴(或短靴+綁腿)、馬褲、手套、防護背心等整套最便宜1萬內 當然也有頂的裝備 像是一頂破2萬的安全帽(KEP, KASK, Samshield),上面還會貼水鑽8
[問卦] 阿備落魄全因3弟沒守好根據地又主戰造成?早期勢窮的阿備幸運獲得陶謙禮讓成為徐州牧 好不容易有根據地的阿備相當看重這塊根據地 在阿備接獲朝廷指示派兵攻打袁術的時候 他令3弟張飛守城 結果3弟沒有守好根據地5
Re: [閒聊] 騎兵打輸步兵是否都是自己問題?馬沒這麼神奇,要說好不好用?當然好用,不過成本高昂燃費驚人 為什麼敘述中常見游牧大軍一過草木不生 現代馬的基本飼料為豆科植物牧草,當然禾草科植物還是很常用,尤其乾牧草有保存期 長、儲存容易的優點。但富含蛋白質的豆科植物還是馬的最佳飼料 江戸時代編纂的『日本農書全集』中所錄的『厩作附飼方次第』裏中就記述了豆類的新3
[問卦] 那個長得帥又改姓的傢伙怎會跟阿備對幹??呂布 三國演義當中形容他氣宇軒昂、威風凜凜 只可惜如此英俊,人格卻異常低劣 呂布先後做了丁原和董卓的義子 也先後殺害二人──這也是呂布「三姓家奴」稱號的由來- 正話間,宋憲、魏續至,告布曰:「我二人奉 明公之命,往山東買馬,買得好馬三百餘匹; 回至沛縣界首,被強寇劫去一半,打聽得是劉 備之弟張飛,詐裝山賊,搶劫馬匹去了。」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