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戰間期大英帝國防務-遠東區-香港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戰間期大英帝國防務-遠東區-香港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時間推噓26 推:26 噓:0 →:30

20世紀初期大英帝國的總體戰略有兩個根本要素-本土防衛及帝國防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帝國防衛中的遠東區戰略。

遠東的海軍核心戰略便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戰略(singapore strategy),顧名思義,新加坡是遠東戰略的核心,而學者們的目光往往也集中於新加坡上面。
但是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先不談新加坡,我們來談談香港。

不同於一戰後大英對新加坡強力重視,英國對香港的態度隨著外在環境的影響的不斷的轉變,內部不同單位間亦抱持歧見。


一戰後日本對於遠東區英國殖民地的威脅日趨嚴峻,在世界的另一端有著一個擁有一流海軍的敵人對於大英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必須事先準備好一個設備完整的海軍基地,能維修、停泊主力艦。

香港,作為大英帝國的最邊界,靠近日本是它的最大的利基,也是最大的弱點所在。它可做為攻擊日本海上交通線的前線基地,但是在皇家海軍抵達前,它相當的脆弱。

陸軍部對於香港的未來並不樂觀:"對於遠東艦隊來說,一個安全的基地是首要條件。"海軍參謀部也認同:"香港無法依靠,得要在更南邊尋找一個基地。"

1921年帝國防務委員會(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ce)和內閣皆同意以新加坡為遠東基地,開啟了新加坡戰略的時代。以此為基地,海軍部將派遣強大的艦隊到遠東,如果日本採取艦隊行動(Fleet Action),英國海軍將很快地取得勝利;如果日本沒有,英國將會持續破壞其海上交通線。

https://imgur.com/0E9iavZ

其將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前期(Period before Relief):主力艦隊抵達前
鞏固期(The Period of Consolidation.):主力艦隊抵達後開始鞏固英國海上航線的安全和準備進行大規模作戰
前進階段(The Period of Advance):攻擊日本的海上商路和尋求與日本艦隊進行艦隊作戰。

可以看到,此時期(1924-1932),英國對於自家海軍實力的自信,他們的對日作戰基本上是個富有攻擊性的防禦作戰。

現在的主流說法是第一階段(Period before Relief)結束於主力艦隊抵達新加坡。(如中文維基所寫:一、守衛住新加坡要塞的英軍等待英國本土增援艦隊抵達。)
但是實際上於1932年前,第一階段止於主力艦隊抵達"香港"。所以,實際上英國第二階段的作戰基地,香港的優先級是高於新加坡的。而對於第三階段的作戰而言,香港更是不可或缺的。海軍部當時賦予了香港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這往往被後世所忽視。

香港並沒有在建立新加坡要塞後就"失寵"。海軍部仍認為香港能作為給予日本壓力的前線基地,能夠提供艦隊深入日本海域作戰的能力。
Betty在1921年曾說道:"沒有香港,我們不能給予日本有效的經濟壓力,且香港的安全對於對日進攻作戰也至關緊要。"
1933年的海軍備忘錄也說了類似的觀點

https://imgur.com/BhFVAIV

香港一但淪陷,會影響海軍部的計畫;且日本能以香港、台灣、澎湖與琉球在中國沿海組成要塞群,牢牢控制該海域以確保日本本土的生命線。且一但落入日本手中.英國為了奪回香港,勢必會拖延總體作戰的速度。

偏偏香港的防衛問題(主力抵達前)深深苦惱著英國海軍的規畫人員。經費和條約限制香港提升自衛能力。

1924年的海軍部東部戰爭備忘錄就提議道:"如果丟了新加坡,艦隊就沒燃料以減輕香港受到的壓力,甚至是從日本手上守下它;即使香港淪陷了,也能以新加坡為跳板來挽回局面,所以應該以新加坡為主。"
儘管Rear Admiral Herbert Richmond,東印度司令( the Commander-in-Chief East
Indies),不認同這個觀點,但是沒能說服海軍部。

1928年Vice Admiral Tyrwhitt,中國司令(the Commander-in- Chief China) 再一次試圖說服海軍部將於戰爭初期將艦隊派駐香港而非新加坡,這一次他卻成功了。其原因是:
"因為新的War Order認為新加坡的第一期防禦建設將在短期內完成,海軍部認為新加坡比以前更安全了,日本人可能會避開新加坡改而主攻香港,所以接受了Tyrwhitt的提案。"

1931年的一場討論戰爭備忘錄的海軍計畫委員會會議中再一次重申了先港後新的戰略,並在會議後決議在新加坡安置15inch重砲,並將保衛香港的任務交給了海軍。

但是這樣樂觀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1930年代初期,德日的威脅日益遽增,英國不得不對前述的戰爭備忘錄再進行修改。1933年查特菲爾德(Sir Ernle Chatfield)上任第一海務大臣,他告訴新任中國區司令Dreyer,打算重新把重心放回新加坡。
接著新的備忘錄指出當前英國在遠東的軍力部署,無論是陸、空或海都不足以保護香港與新加坡,現行的保衛香港而非新加坡的戰略會導致兩者的損失。並告訴Dreyer說,他把主力艦隊放在香港的部署是錯誤的。

不過查特菲爾德並非完全放棄香港,事實上他只是希望透過重心轉移來進一步強化新加坡的防衛,他說道"如果新加坡拿到它的15inch炮……我們可能可以將作戰計畫改回以前(
香港為重)。"然而到1936年,這個目標(新加坡自身防護夠強以讓主力艦隊重返香港)已經越來越不可能達成了。


除了透過海軍保衛香港外,海軍的作戰計畫者也被迫重新考慮海軍部署於殖民地時對於該地區的情勢的影響。
在原本的預想中,一但英國海軍抵達香港,日本人就會被迫放棄對香港的任何攻擊行動。然而進入1930年代,航空力量的不斷加強,英國人懷疑日本人能透過強力的空中攻擊來對抗英國艦隊支援香港的行動。
聯合計劃委員會(Joint Planning Committee)指出:"台灣到香港的航程不遠,英國艦隊將暴露在空軍偵查及攻擊之中。""一但香港被圍攻,英國艦隊沒辦法處理日本的支援攻擊。"

對於保衛香港的資源投入的討論,被連結到了對殖民地於戰爭時期的戰略價值的辯論中,收穫能否合乎投入?
1930年代開始參謀委員會Chiefs of Staff Committee (COS)和帝國防務委員會
Committee of Imperial Defence越來越懷疑香港能否給艦隊運用,不過他們也希望戊守部隊能堅守住的話,香港能供潛艇和小型艦艇使用,並阻止日本對新加坡的作戰行動。

"如果日本對新加坡發動作戰,香港的潛艇能對日本的海上交通線發起打擊;如果日本對香港發動作戰,則能分散新加坡的壓力。"

但是僅僅是這樣將香港作為防禦基地部署的想法也沒持續太久,1938年COS便開始覺得香港不能再作為作戰基地,無論是進攻或防衛用途。
海軍部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1937年生效的東部戰爭備忘錄中假設道:"如果德國義大利保持沉默,就可以派一支艦隊到遠東,而艦隊需要一個前進基地,希望能夠是香港。"

英國普遍不希望放棄香港,特別是海軍部內部,同時受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的威脅,僅是巧合,不會是常態性事態。如Admiral Tom Phillips於1940年時所說:"日本佔領中國的情況僅是暫時的,一但日本退回其原本的領土…"一但國際情勢轉向英國,香港將可重新獲得其戰略地位。在1941年12月前,這一觀點在香港問題的辯論上時常被提出。

前述提及的,1938年時COS對於香港防禦的價值評估,有三個方案被討論和考慮:
全面去軍事化
在戰爭爆發時撤離
防禦它

對於去軍事化方案,儘管委員會認可去軍事化的好處,如減少軍事開支,仍基於三個理由建議不要採用該方案。
影響英國在遠東的聲望。
透過捍衛香港,迫使日本分散進攻新加坡的部隊來處理香港。
我們不能預期未來的情勢會如何變化……過去日本曾經是我們的盟友,未來未必永遠是我
們的敵人,僅為了現在的緊張情勢而關閉一個位於遠東完整的海軍基地是短視的。

去軍事化的理由其實說服力不是很夠,隨著香港被孤立.日本不需要多少力量就能消滅香港的英軍力量;此外日本也可以透過遠離香港的路線直攻新加坡。顯然,國家聲望是此決定的主要因素。

對於撤離方案,其優勢為減少損失、避免需要透過南中國進行運輸補給的風險及避免日本人用消耗的方式來減少英方的優勢。但是也基於同樣的理由被駁回,"一開戰就撤離會嚴重影響英國的威信,甚至引起其他敵對勢力對英國其他邊緣地區的肖想。"此外撤離時要摧毀港口設施以免香港完整落入日本人手裡也是問題。

這下只剩防守香港的選項了,於是應COS的要求,海上聯合小組委員會(Joint Oversea
Sub-Committee)及本土防衛小組委員會(Home Defence Sub-Committee)。對以防禦香港90天為目標的防禦方案進行研究,他們提出了三種方案。

方案A:保護海港及其設施,使主力艦隊抵達時能夠使用(That required to protect
the harbour, with its facil- ities, so that it might be used by the Main
Fleet as a base on its arrival.),預計花費23,500,000英鎊

方案B:對海港提供足夠的防護,並確保有足夠的設施攻潛艇及小型艦艇使用(That
required to give sufficient protection to the harbour, with the necessary
facilities, to enable it to be used as a base for submarines and small craft.)預計花費18,000,000英鎊

方案C:守島,並讓敵人無法使用錨地(That required to ensure the defence of theIsland, and thus deny the use of the anchorage to an enemy)預計花費5,000,000英鎊

最後決定使用方案C,最省錢,又不會立刻掉聲望,以後又有立場在贖回香港,同時又可以讓日本人無法使用泊地。

海軍部對此頗有微詞,在他們心目中香港始終是潛在的進攻核心。Admiral Tom Phillips就批評道:"C方案是個錯誤,跟我們海軍強國的地位不相符……香港是我們最暴露最前
線的據點,而我們應該要防禦它。如果打仗,我們應該要像我們的前輩一般作戰!"他建議:"在海軍部看來,方案A是我們的目標。"雖然他也承認這並非短時間就能做到的。所以海軍部也不得不承認在現有的狀況下只能做到C,但是如果最終能完成方案A,他們在方案C上的投入也是有價值的"that we should ultimately aim at the full scheme ofdefence, i.e., Standard 'A' and that, in consequenc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we should only undertake those parts of the work involved in implementing
Standard 'C' which would be of value if the full scheme is ultimately adopted”。

時間來到1940年8月,隨著法國的投降,COS重新考慮起了香港的未來。在新的Far East
Appreciation中表示:
"即使我們在遠東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隨著日本深入中國大陸,實在很難想像能守住香港,它不能被當作前線海軍基地使用……"

https://imgur.com/k5Oj6c1


1938到1941年間COS多次重申香港駐軍僅維持在最低水準的政策,也收到首相邱吉爾的支持。

1940年8月時有一些要加強香港戍守部隊的建議出來,來自Major-General Arthur E.
Grasett。作為香港司令的他,建議給他的4個步兵營增加至5個,遭到COS拒絕。
1941年新任遠東司令Commander-in-Chief Far East Sir Robert Brooke-Popham空軍元帥再次提出增援建議,他到倫敦去,希望允許從馬來西亞分1.2個步兵營至香港。

他從增援香港能為香港支撐更多時間去爭論,然而General Sir John Dill英國陸軍總參謀長Chief of the Imperial General Staff保持反對態度,認為香港這樣一個前哨基地在1個月內投降跟3個月內投降沒有區別,部隊應該被運用在馬來西亞地區等各有價值的地區。

Robert Brooke-Popham則認為英國勢力在遠東的安全正逐步改善,澳大利亞旅的抵達加強了新加坡的防禦;而英國在香港的投入兵力會給鄭在大陸上苦戰的中國人給予士氣上的鼓舞。就算最終還是投降了,夠久的堅守能提供英國更多的聲望。
他再度告訴COS還有澳洲人,香港將會是對日採取進攻作戰的重要據點,將是日本南進道路上的釘子。

Popham的想法並不孤單,且隨著英國人把美國納入戰場後,看著強大的英美聯軍,這樣的構想一直迴盪在英國高級官員的腦海中。
1941年的美荷英會議使海軍部回憶起戰間期時的計畫"首要目標是保衛香港和馬尼拉""阻止日本人使用這兩個港口,並作為英國主力艦隊抵達時的基地。"
如果美英聯合對日作戰,便可採取強力的進攻姿態;如果美國保持中立,美國的存在也會迫使日本分散其軍力,限制其用來對付東南亞的部隊,如此便能以香港作為前進基地。

然而Popham還是被倫敦打槍了,邱吉爾認為守住或救援香港是不可能的,應該減少在那裏遭受的損失,然後在和平會議上再處理那裏的問題。
https://imgur.com/xPJh1o2

COS告訴Popham,香港無法在美國艦隊抵達前不投降,三個月的時間美國人連新加坡都到不了。
PS:這是吐槽美國艦隊腿短(?

邱吉爾則說道"增加兩個步兵營不影響英國對日的威攝力;延長堅守的時間對英國的聲望也沒幫助"

Popham就此放棄,然而1941年的秋天Grasett又跳出來了,他當年先回了他的家鄉加拿大進行訪問,並和加拿大總司令General H. D. G. Crerar進行了多次的討論,儘管Crerar否認他們有對香港問題進行討論。Grasett返回英國時就在COS 9月3日的會議上再次大聲疾呼要求增援香港,這一次他的論點主要在對現有戍守部隊的士氣影響及向日本還有蔣介石表達英國在香港奮戰的決心,跟之前Popham的論調沒啥兩樣。但是Grasett還是加了點新料:"加拿大政府基於太平洋利益,如果我們向他們提議,他們可能會同意送一兩個步兵營到香港。(In view of their interest in the Pacific,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might be agreeable to send one or two battalions if the point wereput to them.)"

COS改變了立場,在跟首相的報告中他們是這樣說的:
"參謀長此前曾建議不要增派部隊,因為覺得這是花冤枉錢。然而現在遠東的情勢有所改變,馬來西亞地區的防禦日漸改善,日本在英美面前又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弱勢。一兩個步兵營對殖民地和駐軍有很大的激勵效果,甚至是整個遠東地區的士氣,並能向蔣介石表態。且近來美國與加拿大對遠東地區的派兵顯示美加對於遠東利益有相當程度的興趣。"

邱吉爾接受了該提案,隨後加拿大政府接受了英國向香港派遣兩個步兵營的提案。後來
Brooke-Popham還透露加拿大陸軍部的Brigadier Lawson還跟他提議要英國要求加拿大將Force C(加拿大駐香港軍)升級成Infantry Brigade Group(步兵師?)

加拿大香港指揮官Major-General C. M. Maltby告訴Popham他的香港防禦計畫的同時也提及”香港作為橋頭堡的價值每天都在增加,且成為潛在的ABCD(美英中荷)前線中心(Is
not value of Hong Kong as bridgehead increasing every day and Hong Kong
becoming potential centre of ABCD front)”

Popham還以對香港的陸上支援為基點,進一步向倫敦提議加強香港的空中力量。"地面部隊需要空中支援。"
不過倫敦打槍了他們,陸軍部不看好醉酒灣防綫能持續守住,啟德機場很容易就會進入敵方野戰砲的射程之內。

儘管對於醉酒灣和啟德機場不看好,陸軍部認同讓加拿大軍升級成步兵師是個好主意,只是終究沒能在香港淪陷前達成。


參考資料:


"Our Most Exposed Outpost": Hong Kong and British Far Eastern Strategy,
1921-1941, Christopher M. Bell


帝國戰略系列的第一個坑! 我好久以前就想寫這主題了,總算開始動筆第一篇!
下一篇遙遙無期(遠眺

可以看到,邊緣地帶的局勢判斷是很複雜的,敵我力量、第三方勢力的參酌。有賴前線指揮官的觀察,又需要指揮部和領袖對於全局的精準判斷。
儘管後見之明來看英國的遠東戰略是失敗的,但是依舊能從中獲取經驗和了解英國的中央-地方將領的關係,全球帝國的維繫需要仰賴很多人的智慧、謹慎處理和對國際政治的有效運用。
然後就是,英軍高估自己,瞧不起敵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此外還可以看到台灣-澎湖的戰略位置相當有影響力

--
Therefore, what is important is how we put the questions. And as Rosenberg
said,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are very complex, and often can be
expressed properly only after the fact—as guides to the future. So we do not
give or seek theorems or answers. We guide thought through critical analyses,not direct actions.
-George W. Baer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166.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Warfare/M.1611746422.A.A46

※ 編輯: wl00669773 (111.254.166.73 臺灣), 01/27/2021 19:21:06

c2274887201/27 20:03新坑推

detonator01/27 20:26讚讚讚,期待系列文

sangotai01/27 20:44推,謝謝分享

gsn95540401/27 20:50推推,好看!

fw190a01/27 21:05推,這麼說是後方保持清醒,前線指揮官反而過度樂觀?

也不太能這樣說 只能說 後方畢竟要統籌大局,更加注重在全盤的考慮。前線指揮官理論上則是本就會更 關係自己所負責的區域 而前線指揮官的理論上優勢在於對於第一線部隊的狀況有更清楚的了解,這是本土指揮部 的將領無法清楚知道的。 但是在這次的事情上,英國前線的指揮官對於敵我力量的判斷確實沒有本土來的精確,當 然也可能是因為本土的最高層還要同時顧慮德、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日本能力的判斷更精準 不像遠東和中國司令,只要思考自己能否對抗日軍就行。 另外CSO和海軍部的思考差異,也可以看出不同體系有著不一樣的判斷邏輯,CSO更注重C/P 值的計算,軍人則還會有榮譽感的考量,不能隨便擺出退縮的態度 後見之明來看,日軍的能力確實超乎英方的預期,而英國主力艦隊也落入最糟糕的狀況- 被纏在歐洲直到1944.45年。 這時還可以提出一個假定,就是如果把香港的戊守部隊調往馬來、新加坡,真的全面非軍 事化香港,新加坡能比史實多撐多久?能撐到主力艦隊到嗎?

fw190a01/27 21:41了解。或許可以說,到這個跨度的戰略層級,在未開戰的前線

fw190a01/27 21:43固然能做到知己,但知彼的一環卻沒有優勢。反而在領導職上

fw190a01/27 21:43固然能做到知己,但知彼的一環卻沒有優勢。反而在領導職上

fw190a01/27 21:44天然就有傾向樂觀估計自己的戰力。

fw190a01/27 21:44lag讓我多輸入了一行orz

確實,且中央單位於非戰時對於情報的收集在組織結構上應該也有優勢,畢竟情報部門大 多直屬中央 而前線指揮官確實,也必須樂觀地看待自己部隊的戰力,畢竟是自己的子弟兵,做長官的 沒信心怎麼行? lag可能是因為我剛剛編輯文章(?

※ 編輯: wl00669773 (111.254.166.73 臺灣), 01/27/2021 21:48:46

※ 編輯: wl00669773 (111.254.166.73 臺灣), 01/27/2021 22:07:19

articlebear01/28 01:16

Seiran01/28 01:53

allergy01/28 08:12

ja2307200801/28 08:46

windpeter01/28 09:42英國決定香港無法守是不是還有中國沿海被日軍占領的因

windpeter01/28 09:43素?如果日本在中國沒有據點的話只能從海上來,海軍

windpeter01/28 09:44就能搞定問題,但是當日本已經占據中國沿海的情形下,

windpeter01/28 09:44香港是完全被陸空包圍的孤島

1930年代後對香港日漸悲觀的四個原因 1.航空兵航程的增加,來自台灣的日本機隊能干涉要支援香港的英國主力艦隊 2.接近1940年代,日本對中國的日益侵入 3.日本海軍本身實力的增強 4.德義對英國主力艦隊的牽制

iamoldtwo01/28 09:46Z艦隊

iamoldtwo01/28 09:47日本在英國的機場,用英國的炸彈,炸英國的陣地

windpeter01/28 09:53山本五十六:超好玩的,你有什麼意見嗎

windpeter01/28 10:01不過摧毀Z艦隊的飛機不是從西貢出發的嗎

iamoldtwo01/28 12:03Z艦隊被殲滅,英海空喪失。又被腳踏車大軍嚇到,英空

iamoldtwo01/28 12:03軍物資來不及撤,接下來就……

a2517236601/28 12:24新加坡本來就會丟掉的,早晚而已。馬來西亞被佔領又沒

a2517236601/28 12:25有海權就是個孤島,就算不打圍著圍著都能餓死英軍。

peterlee9701/28 15:20認真覺得現在的金馬也是像這樣的ABC選項的C

haoboo01/28 21:27看到大英帝國在遠東的決策這麼進退維谷,為什麼當初沒有想

haoboo01/28 21:27過乾脆繼續維持英日同盟反而是把日本往德國推

haoboo01/28 21:28結果把日本視為假想敵卻又沒做相對應的制衡或者說只做半套

haoboo01/28 21:29蓋了港沒放船最後爽到的是日本,不想撤守影響威望結果送些

haoboo01/28 21:30象徵性的部隊去卻又被建置殲滅反而虧更大,各種折衷之後得

haoboo01/28 21:31到一個最糟糕的結果...

诶?我沒有寫過英日同盟的文章嗎xd? 下次補 簡單回答,日本美國二選一,你選誰?

kira92501/28 21:38因為美國橫插一槓阿 他不會讓英日同盟把美國壓死

peterlee9701/28 21:39但當時的英國整個亞洲艦隊 有辦法擋日本嗎?

peterlee9701/28 21:40如果沒有的話 放香港就跟放在克拉克機場的戰機一樣只

peterlee9701/28 21:40是送頭

文內所指要放香港的艦隊主要是指,進入敵對狀態後,英國的主力艦隊要到香港還是新加坡喔,沒有單指亞洲艦隊 英國如果主力全上20年代天下第一,30年代初期應該差不了太多(戰巡少了,得仰賴胡德看能不能一打二金鋼...不然其他地方都佔優勢),但是接近40年代,日本海軍航空兵崛起我覺得,就不好說了... 當然,這是後見之明。

PsMonkey01/28 23:20

wittmann421301/29 00:01珍珠港以前沒人可以肯定的說戰艦的時代已經過了,但

wittmann421301/29 00:01反推回來,就算英國派遣了比史實上還強大的艦隊到香

wittmann421301/29 00:02港,但沒有相對的提升陸基戰力,結果應該會比珍珠港

wittmann421301/29 00:04還慘。當時威爾斯親王號被空中武力擊沉,英國的反應

wittmann421301/29 00:04也是震驚難以置信。

wittmann421301/29 00:04*陸基空中戰力

1930年代能做出的預估就是航空兵會導致艦隊無法有效行動 會被全滅這種念頭應該是不太會有

a2517236601/29 09:30Z艦隊死那麼慘以後見之明來看也許是好事,畢竟沒有這個

a2517236601/29 09:30前車之鑑可能會一次把遠東艦隊給賠掉

kira92501/29 20:28陸基空中戰力在太平洋戰區其實一直都是戰爭主軸

kira92501/29 20:29但日美雙方都一直在往前鋪陸基 陸基的防空傘也決定勝負

wittmann421301/30 00:58另外內文也講了,啟德機場作為香港的空軍基地也太接

wittmann421301/30 00:58近戰線而不可靠,在中日全面開戰的情況下要守住香港

wittmann421301/30 00:59實在沒有可能。

※ 編輯: wl00669773 (111.254.166.73 臺灣), 01/30/2021 08:02:42

PAULDAVID01/30 12:57整棟樓看下來 遠東戰區充分表述了距離的暴虐 防守者在

PAULDAVID01/30 12:58被動防衛的立場 很難屯出戰力達到想達到的成果

j2796kimo02/03 13:37https://youtu.be/TrqlSSA2xUc 這影片有在講解 香港保

j2796kimo02/03 13:37衛戰的過程

j2796kimo02/03 13:38不過字幕現在只有英文還沒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