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

網製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上]


150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逝世;雖然他應該死於當時流行的疫疾,但因其出血量之大令醫生嘆為觀止,也有人懷疑他是被毒殺。流行病不只害了教皇,他的兒子、瓦倫蒂諾斯(Valentinois)公爵切薩雷‧波吉亞(Cesare Borgia)也因為病魔纏身,沒來得及見其父最後一面。切薩雷早早地放棄了樞機主教的職位,為其前途著想的老父操著心,趁著法王路易十二世(Louis XII)遠征義大利的時機把切薩雷扶植為世俗君主;切薩雷也不負父望,隨著法軍轉戰不說,還逐漸將羅馬納(Rogmana)地區理論上為教宗臣屬的城市一一收入掌中。眼看著切薩雷可能要建立波吉亞家族的王朝,倚為靠山的亞歷山大六世卻突然駕崩;切薩雷忙令部下衝回羅馬奪取金庫鑰匙,「進帳」了其中的十萬金杜卡特(ducat)和值錢的金盤,接著靠這筆軍費揮師南下占據羅馬,威脅樞機主教們選出「適當」的人選。然而繼任的庇護三世(Pious III)在位還不到一個月便駕鶴西歸。


這回切薩雷要再操縱選舉就不容易了。一方面,那些被他廢黜的城市領主們個個流亡至威尼斯,巴不得未來「復國」時威尼斯能給點援助;二方面,威尼斯也有領土野心,打著建立藩屬擴大國境外緩衝區的算盤。就在亞歷山大六世歸西當年年底,不但這些個大小貴族們仗著威尼斯撐腰,紛紛回到自己的城市中掛起了威尼斯的聖馬可獅子旗,而且在威尼斯的影響下羅馬選出了親威尼斯的新任教皇儒略二世(Julius II)。儒略二世能當選,首先當然是因為同威尼斯親善的姿態──他的外號就叫威尼斯人(il Veneziano)──,其
次他也同意復辟那些羅馬納的政治流亡者,更別說切薩雷接著被他關入大牢;這個極端殘忍一統羅馬納、曾被馬基維利期許為義大利救世主的人物從此被送去西班牙,永遠回不來。


流放威尼斯的敵人自不消說,但儒略二世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身為教宗的他也沒法容忍威尼斯賴著教皇領地不走,儘管威尼斯已許諾年年上貢以保有這些領地。有一個故事說道儒略二世與威尼斯使節唇槍舌劍,教宗道「我若不使你們成為你們原來那樣的卑賤漁民,絕不罷休」;使節反唇相譏,「神父,如果你不自檢點,我們能更容易地使你成為一個小小的教士」 。單憑教皇的精神權威想屈服威尼斯,儒略二世很清楚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便把精神放在拉攏其他更強大的世俗君主上──法國國王、西班牙國王、神聖羅馬帝
國皇帝。


首先響應號召的是法王路易十二世。1506年10月,法軍步兵4,000、重騎兵
(men-at-arms)800、火砲15門朝波隆納(Bologna)進發,11月便順利拿下該城,儘管差不多同時法王還為了平定熱那亞大費周章。路易十二世一方面收留下波隆納的統治家族作為未來要脅教皇的籌碼,另一方面也積極連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
(Maximilian I),邀請加入懲罰威尼斯的行列──雖然透過威尼斯的幫助拿下了米蘭,但
當米蘭與瑞士發生糾紛時威尼斯既不派援軍,路易十二世與西班牙為了那不勒斯兵戎相見時威尼斯還暗助西班牙,凡此種種都令法王心生不滿。至於馬克西米連一世,他反對威尼斯的理由也很充分,威羅納(Verona)與維辰札(Vicenza)這兩座帝國城市威尼斯早該歸還了,儘管一開始他的態度十分曖昧──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到義大利加冕是例來的傳統,
他老早就以恢復義大利境內帝國權利的名義,讓帝國議會(Diet)資助他一支12,000人的部隊進入義大利。在1507-1508年之間,許多人還以為他想挑戰法國人在米蘭的地位,但皇帝自知這點人根本不夠看,倒是威尼斯可以打看看。威尼斯不同意幫他驅逐法國人,以及威尼斯不同意讓他無害通過(畢竟皇帝只是想在羅馬加冕)都成了馬克西米連一世的戰爭藉口。1508年2月,皇帝正式下詔對威尼斯宣戰,儘管當時威尼斯名義上還是法國的盟友。

1508年3月,由步兵1,500、輕騎兵400、重騎兵100人組成的一支威尼斯偏師在阿爾維亞諾(Bartolomeo d'Alviano)的率領下,山中小路間急急趕道,奇兵突襲入侵的帝國軍;威尼斯人將長矛兵布置在乾河床後,乘著前進中的日耳曼傭兵長矛手被障礙絆住腳步的當口,威尼斯人埋伏的乘馬弩手與「斯摧敵 」(stradiot)輕騎兵便從兩翼夾殺而來。帝國軍大潰,連同主將在內陣亡三分之二以上,只數百人逃得性命;乘著戰勝餘威威尼斯人便收復了卡多雷(Cadore)全境,還一路侵占了周邊的帝國領地直抵的里亞斯特(Trieste)。馬克西米連一世的主力還在特倫特(Trento)與敵對峙,法軍援軍適時趕到,只是支援的是威尼斯,皇帝很識相地撤了;馬克西米連一世十分憋屈,甚至在要不回原本領土的情況下自己先要求停戰,畢竟雇傭兵的半年合同已到期,而他沒錢續約。


不僅皇帝丟臉,一旁看戲的教宗更不能容忍威尼斯的鴟張,儒略二世的特使四出,遍及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米蘭、匈牙利與低地國。雖然帝國與法國還在兵戎相見,但此時檯面下雙方已經在共謀威尼斯,只是條件不好談──馬克西米連一世不但想兼併大片領
土,還要求法國出錢幫他養兵;但當帝國承認法國領有米蘭之後,主要矛盾解決了,雙方便在康布雷(Cambrai)簽下了同盟。1508年12月議定的條約有表裡兩份,公開的條約上解決了包括米蘭、納瓦爾(Navarre)在內多處領土的歸屬,矛頭針對的是土耳其;但在密約當中則規定了法國與帝國的同盟、未來西班牙與教皇國的加盟、以及其他小國如費拉拉
(Ferrara)公國、曼圖亞(Mantua)侯國的入盟許可。總攻將在1509年4月發動,直打到所有威尼斯的大陸領土都被剝奪為止──帝國將收回失地,法國將獲取瓜分米蘭時威尼斯得到
的另一半,西班牙將獲得那不勒斯東岸的海港,匈牙利(假如加入)則能割取達爾馬提亞
(Dalmatia);甚至薩伏衣(Savoy)都能分到塞浦路斯。北有法國的米蘭、南有西班牙的那不勒斯已是定局,義大利三分的形勢裡頭教皇國必須占下剩餘的那份,沒有威尼斯的餘地,這是儒略二世的算計。


1509年3月14日,正當威尼斯召開議會之際,突然轟天一巨響打亂了議事;火燭不慎引爆了威尼斯大兵工廠的火藥庫,附近許多建築都被夷為平地,所幸是24小時前4,000桶火藥已運往邊境,否則連總督府都要被炸平。議員們紛紛脫去袖袍趕去搶救,同時法王路易暗中釀災的謠言甚囂塵上,儘管作為威尼斯權力中樞的十人委員會(Council of Ten)什麼陰謀都沒調查到。法國人搞的是陽謀,同年4月14日便向威尼斯宣戰;倒是教宗儒略二世以開除教籍(excommunication)的敕令威脅傭兵頭子(condottieri)不得效力威尼斯、要求解除與威尼斯已簽好的徵兵合同、還要求違約前已取得的薪水不得交還威尼斯等等作法,頗有陰謀家派頭。


威尼斯迅速動員起一支1,650名重騎兵、22,000步兵(其中有民兵9,000)、其他無數乘馬弩手(許多改持火銃)、「斯摧敵」(stradiot)輕騎兵組成的大軍,驅逐了皇帝馬克西米連的零星騷擾後開赴米蘭前線。但早在1月初便開始整備的法軍實力更加強大──路易不
怎麼信任盟友,所以他乾脆預備了能同時打敗神聖羅馬帝國、威尼斯與教宗的兵力。到了5月,路易十二世親自率領了2,300「騎」(lance) 、20,000步兵開赴前線,後續兵力仍不斷源源而來。由於法王親征,貴族們自是踴躍參戰,不想放過陛下面前表現的機會;至於瑞士傭兵,雖然因為過去欠薪的黑歷史而反感法王,許多瑞士州禁止提供傭兵,但仍有不少貧民個體戶看在錢的份上紛紛報到,20,000步兵中的6,000瑞士人一星期後便增加到
7,500人,這還是已裁汰數千人後的數字。有這般實力的法王積極尋求決戰,而威尼斯人則處處迴避。


5月14日,阿尼亞德洛(Agnadello)正在轉移陣地的威尼斯後衛被法軍前鋒給逮著。威尼斯全軍急忙回援,依托乾涸的運河布陣,戰前一場大雨又將陣地前的灘岸化為泥淖;雙方的火砲則在沿河兩岸的高堤上一字排開。威尼斯布署在右翼的重騎兵在法軍火砲射程之外,但在友軍的火砲反擊之前,這些重騎兵卻迫不及待地衝向法軍火砲,接著便被法軍重騎兵的逆襲擊退。砲轟一輪後法軍重騎兵也衝向威尼斯防線,但藉著河堤與果園藤架的掩護,後方增援上前的步騎兵擊退了法軍第一波騎兵衝鋒;眼前似有可勝之機,指揮威尼斯後衛的阿爾維亞諾率領著重騎兵,劍指法王所在的中軍,路易十二世不得不派出增援的
500騎士重整陣勢──法王本人陣前一現真身,法軍便三面夾擊而來。法軍持續不斷地砲
轟、兵力源源不絕地投入,瑞士方陣也賣力向前;正當其餘威尼斯部隊被法軍砲火釘住、騎兵絆住,猶豫著是否增援時──畢竟國內的訓令要他們避戰──不願服從命令後撤的阿
爾維亞諾便被數量優勢的敵軍擠出陣地、壓迫到後方平原上,隨即被擊潰 。


在這場阿尼亞德洛戰役中,數以千計的威尼斯步兵陣亡在陣地上,另外數以千計的逃兵屍體則沿途散布在法軍追擊的路上,連綿陳屍數英哩。包括一團成建制被殲滅的長矛兵在內,威尼斯大約損失了四千人,儘管騎兵大多逃脫了,尚保持完整;為了避免混亂,路易十二世事先下令不捉俘虜不留活口。威尼斯步兵的指揮官也死於陣地上,而戰馬被擊殺、下馬奮戰三小時、臉上重傷的阿爾維亞諾以及30多門火砲,都被法軍俘獲。士氣降到谷底,威尼斯的主力雖仍保持建制撤回潟湖,一路上成群脫隊的逃兵嚴重仍掏空了部隊。此番敗衄威尼斯人都怪罪到阿爾維亞諾頭上,儘管愛惜勇將的威尼斯還願意出錢贖他回來,法國人可不願意縱虎歸山。隔天(5月15日)晚上10點,敗報便傳至威尼斯;但法軍的進擊毫不遜色,僅僅15天內,威尼斯在大陸上的領土就全數易主,而威尼斯打下這片疆土則費了一世紀以上的歲月。其他參戰的小邦──曼圖亞、費拉拉、教皇國等等──都趕著「收
復失土」,只有馬克西米連一世姍姍來遲,5月29日才宣戰,6月間才派出萬餘步兵、騎兵1,500收拾殘餘,卻打不下少數尚為威尼斯堅守的城市──皇帝遊說道向他歸誠好過向法
國投降,以後威尼斯想收回也容易;市民們聽著覺得有道理,才放棄抵抗。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age31703/07 21:59

leptoneta03/08 08:47切薩雷開頭好像很重要 結果一下子就被流放QQ

MilchFlasche03/08 10:15最後一段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好搞笑

PAULDAVID03/08 18:07馬克西米連可能算事業最多舛的名君了

munichuihsin03/10 20:23

time3Q03/11 00:33馬克西米連該是查理四世後 最能重振神羅皇權的人 但神羅的

time3Q03/11 00:36動員體制已大輸給法、英、西等"新君主制" 1517後更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