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二戰時北非多國作戰部隊的協調(5)

看板Warfare標題[討論] 二戰時北非多國作戰部隊的協調(5)作者
puremonk
(紫羅九音)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新的德義指揮體系及其問題(1941年6月-1942年1月):

1941年5-6月,在經過了一連串以邊境據點為主要戰場的三次短暫拉鋸戰(簡捷行動:5月15-16日;天蠍行動:5月26-27日;戰斧行動:6月15-17日)後,軸心軍成功穩住埃及邊境一帶防線;雖然義軍的缺點在機動戰中仍然明顯,但是他們已經在陣地防守戰當中證明其並非完全不堪一擊:戰斧作戰前夕隆美爾在邊境一帶緊急佈防的一連串陣地在英軍發動進攻後成功拖延英軍攻擊進展,其中義軍在哈法亞隘道西北夸拉拉山地佈防的砲兵部隊更是數次擊退英軍的主攻,成功掩護最重要的隘道並證明其必要性;由於德軍數量實在不足,北非德軍必須維持其機動打擊部隊的角色而將至少一大部分的陣地防守任務交由義軍執行。

即使如此,沒有一個前線指揮官統一指揮前線部隊對於德軍高層來說仍然是個問題,因此德軍陸軍總司令部在獲得最高統帥部同意後,採取了一連串的迂迴措施試圖取得部分的主導權:根據哈爾德的記載,由於希特勒本人特別希望隆美爾不歸於某個德軍陸軍指揮官指揮,德軍陸軍總司令部提議指派一個總人數達162人的參謀團給義軍的北非總司令加里波底。原本墨索里尼和義國最高統帥部已經同意,但是當6月10日該參謀團長向加里波底報到時,他卻拒絕接受此任命:加里波底給義國最高統帥部的報告中提到,他或者隆美爾都沒有要求指派這個參謀團;此外,他也提醒上級接受這個參謀團可能會導致德軍更進一步介入北非戰事的可能性。

於是德義高層關於北非軸心軍的指揮鍊進入再協商階段:可能是認識到隆美爾個人的行動對於打消原本義國一觸即發的政治危機的指標性意義,義國最高統帥部的總參謀長卡伐里羅(Ugo Cavallero, 1880 – 1943)提議在隆美爾或是義軍將領擔任指揮官的前提下接
受此參謀團;剛把不合的指揮官和參謀群幾乎全打發回德國的隆美爾則認為這個參謀團正好可以取代空缺;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於6月1日提出建立非洲裝甲兵團並讓隆美爾擔任指揮官的折衷方案,但是加里波底持續抗拒指派德軍參謀團的提案。這個情況僵持到了7月18日,加里波底的職務被巴斯提可(Ettore Bastico, 1876 – 1972)取代為止才總算打開:7月31日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命令該參謀團重組並歸屬於新成立的非洲裝甲兵團底下;可能在隆美爾的提議下,非洲軍軍長則另由成功閃擊巴爾幹半島的德軍指揮官當中抽調,由克魯威爾擔任。

在這裡必須要注意到隆美爾的發言權隨著席蘭尼加的突擊成功以及邊境的成功防守戰而隨之水漲船高:靠著手上極少的資源,他成功的扭轉軸心軍北非的局勢並且消除了短期內英軍在北非的威脅,加上其所帶來的宣傳效果以及迫在眉睫的對蘇作戰,德義高層的確有給予隆美爾特殊對待的理由。而哈爾德的保守策略(以及可能的檯面下小動作)則起了反作用:透過隆美爾的成功作戰,德國最高統帥部在北非的影響力不但沒有得到抑制反而得以強化,而隨即展開的對蘇作戰也確定了在短時間之間軸心軍的北非指揮體系將不會有多大改變。

新成立的非洲裝甲兵團麾下包含了軸心軍大部分的前線部隊:德意志非洲軍、負責包圍多布魯克的四個義大利步兵師組成的義軍第二十一軍、防守巴爾地亞和邊界陣地的義軍沙弗那步兵師,以及零散的德義軍部隊(其中的德軍部隊後來改編為「非洲特種師」,最後於1941年11月28日再次改編為第九十輕裝師);由於理解到機動部隊在無障礙沙漠中的重要意義,義軍另外將機動性最高的部隊--包含義軍唯一的裝甲師阿里提師和新到達的步兵師的斯提師,加上垂托師--另外組成了摩托化軍(Corpo d'Armata Motocorazzato),師長為和巴斯提可同樣自西班牙內戰以來有豐富前線指揮作戰經驗的剛巴拉(Gastone
Gambara, 1890 – 1962)擔任,歸於義軍總司令麾下指揮。這個指揮體系最大的問題顯
然在於前線最關鍵的機動部隊有兩位指揮官;因此隆美爾在試圖調動前線的機動部隊時無法直接調動,而必須透過其義軍上級請求。此外,由於剛巴拉同時兼任巴斯提可的參謀長,因此在整個指揮體系上他同時處於隆美爾的上級和下級層級的雙重角色;而這個缺點將會在接下來英軍發動的十字軍作戰當中凸顯出來。

9月時,隆美爾請求剛巴拉將義國摩托化軍調到多布魯克南方的比爾海齊-比爾艾戈比一帶,其目的是為了掩護整個軸心軍大後方暴露的南翼(非洲軍則是為了掩護多布魯克包圍網和邊界陣地,沿著多布魯克到巴爾地亞沿海展開);義軍高層最後同意,讓軸心軍的後方南翼得到掩護,並且在英軍的作戰中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

在9月14日時德軍發動了作戰名為仲夏夜之夢(Unternehmen Sommernachtstraum)的一次深入埃及邊境的威力偵查作戰,目的是為了探清英軍是否有在前線做進攻的準備;根據德軍紀錄,第二十一裝甲師略有損失(可作戰戰車在作戰結束後從原本的110輛下降到71輛,其中有2輛戰車完全損失),但是最重要的是整場作戰誤導了德軍對於英軍的進攻作戰進程:隆美爾誤認為英軍近期沒有進攻準備,因此將佈置較靠近多布魯克的第十五裝甲師轉作進攻要塞的進攻主力;此外,除了原本駐守拉斯艾馬道爾的德軍第十五步兵旅調回第十五裝甲師(該山地由義軍部隊接防)之外,非洲特種師的步兵部隊和裝甲兵團的兵團砲兵部隊也隨之移動到要塞東南方構築陣地做攻擊的準備。很不巧的,這些調動剛好強化了英軍計劃突破的地點,讓十字軍作戰開始時企圖突破的要塞守軍舉步維艱且損失慘重。

德義軍在北非的前線部隊雖然歸於同一指揮體系下因此效率增進不少,但雙方的上層指揮體系仍然保持著以往不信任的待磨合態度:在馬塔潘角海戰前夕,德空軍的偵查機於3月24日正確的回報英軍艦隊包含三艘戰列艦和一艘航空母艦正沿著北非海岸航行中,但是接到此一資訊的義海軍高層卻不認為此情報重要或可信因此甚至沒有通知義國艦隊指揮官,導致了接下來的慘敗;此種互不信任的態度到1941年底似乎沒有多少好轉:10月中時,非洲裝甲兵團司令部認為英軍可能在近期「發動進攻」,但是在11月初時卻下達準備用第十五裝甲師進攻多布魯克要塞的命令;這導致其和同樣認為英軍進攻迫在眉睫因此傾向延後進攻的義軍高層產生衝突:卡伐里羅的日記在1941年11月記載著其和隆美爾在羅馬的會面,後者向其估計情勢時認為英軍近期進攻的機會極低;義軍官方戰史同樣記載11月11日德義北非參謀會面時,裝甲兵團的情報處長米崙新(Friedrich von Mellenthin, 1904 –
1997)向義軍高層保證英軍不會在近期進攻。

英軍在11月18日發動的十字軍作戰充滿著不幸的巧合以及不確定性:雙方的在作戰初期的原本意圖都被對方打亂,雙方對於戰況和現實都有著一段差距;但,軸心軍較靈活的指揮以及戰術讓英軍原本的攻擊主力裝甲部隊慘敗,迫使後者必須用步兵配合砲兵與敵軍的裝甲部隊作浴血的苦戰:首先是11月23日南非第五步兵旅的犧牲讓德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而在24日隆美爾命令裝甲部隊深入英軍攻擊主力後方試圖迫使英軍撤退失敗後,非洲軍和阿里提師於25日回到卡普佐並試圖往西回防再次受到英軍夾攻的西地里齊陣地,和紐西蘭師陷入纏鬥當中。

雖然打擊力量已經削弱的非洲軍沒能替邊境陣地解圍,但於27日擄獲紐西蘭第五步兵旅旅部以及不少戰俘和車輛;軸心軍的裝甲部隊隨之繼續往西挺進,攻擊正在和其他英軍部隊試圖一口氣打開要塞圍城的紐西蘭師。沿著和濱海道路平行的卡普佐小徑前進的第十五裝甲師率先趕回西地里齊一帶並與英軍裝甲部隊展開激戰:雖然一開始進展不順利且受到己方空軍轟炸而損失慘重,該師仍於28日下午擊退掩護紐西蘭師東南方的英軍第二十二裝甲旅和第四裝甲旅,並隨之準備進攻正在攻擊義軍防守的西地里齊一帶陣地的紐西蘭第六步兵旅;阿里提師則於其東南方前進中,第二十一裝甲師則因打擊力量嚴重弱化而暫時只能跟在第十五裝甲師後方前進。

主要任務是掃清西地里齊一帶敵軍陣地並維持與要塞的通路(紐西蘭師的前導部隊已經成功繞過軸心軍陣地並且和要塞守軍建立通訊,但是許多沿路陣地仍在抵抗當中)的紐西蘭師並未意識到紐西蘭第六步兵旅的整個後方門戶已經洞開:原本掩護側翼的裝甲部隊遭到擊退,而應該要加入協防的南非第一步兵旅28日時仍然在西地里齊南方約60哩緩慢前進中;隆美爾計劃從後方攻擊紐西蘭部隊,但是擔心南方英軍裝甲部隊威脅的克魯威爾選擇鞏固陣地而讓紐西蘭師暫時逃過一劫。維持要塞通路的英軍高級指揮官再度對於戰況過份樂觀,死守陣地的敵軍正被逐一肅清,而敵軍裝甲部隊暫時選擇鞏固陣地的行動則被認為是敵軍總撤退的開始。

回到多布魯克前線的隆美爾於28日晚上統整手上部隊,命令於隔日早上對紐西蘭師發動一次向心的攻擊,試圖一舉摧毀通路的所有敵軍。然而第十五裝甲師往西的行動過於順利,繞過了西地里齊陣地並於早上10點55分和其西南方4哩的德軍兵團砲兵陣地取得接觸,並隨之照計劃攻擊北方5哩的艾都達,俘獲了些許敵軍但是晚上隨之被反擊擊退;阿里提師則持續往西前進,於下午攻下了西地里齊陣地東方約4哩的175號高地並俘獲了據守的紐西蘭部隊;第二十一裝甲師則因為其師長於早上被俘再加上擔心南方的側翼而遲遲沒有前進。軸心軍的攻擊轉變為一次分散的進擊,不但沒有照計劃發動向心的攻擊,反而讓自己的三個裝甲師分散開來。

然而英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要塞守軍和紐西蘭師仍然沒有取得有效的溝通,因此只能各自守住其佔領的陣地而無法統合出一個反擊敵軍的先制攻擊或反擊;而其南方的英軍裝甲部隊在29日幾乎沒有任何行動,僅掩護著南方的南非第一步兵旅緩慢朝西地里齊進軍。

175號高地的喪失和敵軍對艾都達的攻擊終於敲響了紐西蘭師的警鐘,弗雷堡在和其上級英軍第十三軍溝通東南方(他仍然不知道最危險的第十五裝甲師已經在西地里齊陣地西方)可能的威脅後,由其軍長於30號半夜對南非第一步兵旅和掩護其行動的裝甲部隊下達儘速到達西地里齊陣地南方大斜坡地帶駐守的命令;而在和南非部隊建立通訊後,紐西蘭師應該向西進攻至艾阿登擴大整個通道。

皮納爾於早上6點15分派出先行部隊小心前進,但是在西地里齊陣地以南數哩便被敵軍砲火所阻止而無法再前進。稍晚到達南非部隊指揮部的英軍高級指揮官隨即決定南非部隊應該轉為向東北的175號高地發動攻擊,失去補強紐西蘭部隊脆弱南翼的最後機會。軸心軍的攻擊再次快了一步:雖然因為敵我部隊糾纏在一起而導致部隊的集合延遲,隆美爾拒絕等待而命令部隊於早上7點30分開始對西地里齊南方大斜坡陣地發動攻擊:雖然第一波來自東方阿里提師的攻擊被守軍擊退,但是該師持續盤踞175號高地且對己方陣地一覽無遺的地形優勢迫使紐西蘭第六步兵旅隨時都在提防著來自東方的攻勢;而英軍南方的部隊在和阿里提師短暫交戰並且擊毀些許(英軍誤認義軍部隊並宣稱擊毀19輛德軍戰車)戰車後轉往東方試圖從側翼襲擊175號高地的義軍守軍,但是卻被趕上的第二十一裝甲師阻擋在陣地之前而難越雷池一步。

當天下午第十五裝甲師開始從西邊進攻,而持續戰鬥數日的紐西蘭第六步兵旅戰力已經下降到855名士官兵,西地里齊的情況已經越來越不樂觀:紐西蘭部隊的陣地守軍觀察到西、南、東方都有敵軍部隊集結,預估一場主要攻勢即將展開;下午4點左右已經有部隊觀察到敵軍戰車部隊正在前進,接下來的敵軍砲火逐漸往西地里齊一帶陣地集中,炸斷了電話線路而讓情勢更加混亂不清;雖然紐西蘭砲兵部隊持續抵抗而讓第十五裝甲師在攻佔西地里齊陣地之後轉向西的計劃延後到隔日,但是和阿里提師聯合於三方向對西地里齊陣地的進攻仍然取得了成功;當晚西地里齊陣地陷於敵手,大部分陣地部隊也已經失去聯絡,紐西蘭第六步兵旅向弗雷堡請求儘速撤離,但是來自上級的撤離許可仍未到達因此紐西蘭部隊只能選擇堅守而錯過最後趁夜色撤離並建立防線的機會。

由於英軍高級指揮官溝通使用高的級密碼需要經過5小時的加解密,仍然認為上級命令為「不計一切代價堅守通道」的弗雷堡在晚上8點派出聯絡官試圖聯絡第十三軍釐清現況,並在9點15分另派聯絡官聯絡南非第一步兵旅請求重奪西地里齊陣地以解除危局。

12月1日半夜12點10分,紐西蘭師的聯絡官到達第十三軍指揮所並解釋該師的處境,第十三軍軍長認為最重要的是紐西蘭師和要塞守軍維持接觸因此不排除在必要時後退並鞏固防線,但是弗雷堡誤認命令為守住整條陣地防線因此沒有做任何撤離準備。半夜1點25分,該師收到第十三軍傳給第七裝甲師「務必摧毀威脅紐西蘭師東西兩方的敵軍裝甲部隊」的命令,隨即回電回報「仍無和南非第一步兵旅建立聯繫。已經派出聯絡官但是也許沒能成功傳達(命令)。德軍固守西地里齊。南非第一步兵旅恐怕未能攻下175號高地。」。直到天明弗雷堡仍不確定南非部隊是否攻擊成功或是奪回西地里齊,因此沒能做出進一步的決定;為了因應接下來可能的惡戰,弗雷堡命令所有非戰鬥人員、傷員、車輛和戰俘都移入多布魯克;然而,紐西蘭第六步兵旅的運輸車隊卻錯過此命令而留在西地里齊陣地東北方的區域,讓軸心軍的下一階段攻擊時徒增己方部隊的混亂。

南非第一步兵旅在30日晚上6點30分派出小股部隊往西前進,試圖在砲兵的掩護下再次從東南方進攻175號高地,但是受到敵軍砲火的強烈攻擊而只能退回原地。1日半夜1點40分紐西蘭的聯絡官來到南非部隊指揮部並力陳紐西蘭困境,皮納爾和三十軍軍長同意該師處境極不利,但是也認為對175號高地攻擊已經失敗,必需等到天明才能開始試圖奪回西地里齊的作戰。而整場戰役一直高估敵方裝甲師部隊戰損的第七裝甲師再度錯估紐西蘭師的情勢,認為敵軍裝甲部隊的行動不過是要拯救被困部隊而不是試圖摧毀該師,因此僅在1日清晨4點對麾下裝甲旅下達「偵察西地里齊一帶並掩護南非部隊南翼」的命令。

1日早上6點30分,第十五裝甲師配合軸心軍砲兵從西地里齊往東北攻擊,衝散沿路的散兵陣地並切斷紐西蘭第四步兵旅和其師部的聯繫後轉往西從側面攻擊貝爾哈美德陣地;前一天已經觀察到大規模砲兵陣地進駐的隆美爾決心集中一切德義軍砲火砲轟該陣地,一舉切斷英軍主力和要塞守軍的通路:駐守貝爾哈美德陣地的紐西蘭第四步兵旅和師砲兵部隊首當其衝,臨時設置的散兵坑和砲兵陣地被軸心軍重砲摧毀,人員死傷慘重;隨即德軍的步兵和戰車便發動攻擊,紐西蘭守軍則「死戰至所有武器被毀為止」;結果是兩個師砲兵團死傷慘重,師砲兵指揮官遭俘。

早上11點時,紐西蘭師緊急集中所有剩餘的砲兵部隊在貝爾哈美德以東約5哩處建立起向西的防線,雖然紐西蘭官方戰史宣稱這支部隊「(對守住防線)信心充足」,但是已經疲憊不堪的部隊能否長久守住防線實在頗有疑問;第四裝甲旅奉命從防線南方加入戰鬥掩護紐西蘭師向南撤退,擊退第十五裝甲師一次來自東北和東南兩個方向的夾擊;但是紐西蘭南方陣地的第六步兵旅守軍以「沒有收到撤退命令」為由轉而往東北和其他紐西蘭部隊會合。如此一來原本在西地里齊和175號高地之間的陣地等於被放棄而隨之被軸心軍佔領。

紐西蘭第四步兵旅損失了一個步兵營,雖然剩餘一個半的步兵營在要塞守軍掩護下守住陣地(一半的第十九步兵營和旅部因為正好在德軍突破處以東因此倖免於難),但是紐西蘭師原本相對完整的最後一個步兵旅也遭到重擊的情況下讓弗雷堡最終決定向東南方突圍而出。下午時紐西蘭師陣地的敵軍砲火逐漸加強,不過紐西蘭師的後衛部隊得以擊退下午4點40分起來自西方的2次攻擊;但,觀察到敵軍正在南方往東前進試圖截斷部隊通路的弗雷堡,命令部隊於5點50分趁著夜色向東撤退。2日時紐西蘭師成功到達阿里提師以東約10哩的地區,接著在南非第一步兵旅和第四裝甲旅的掩護下朝東南方撤退回邊界;掩護部隊則隨之往西南方撤退,和剩餘的裝甲部隊、第二十二近衛旅以及第四印度師的2個步兵旅會合:奧欽列克已經決定讓印度第四師和剛剛到達的南非第二師交接防務並從邊界向西前進加入戰鬥,十字軍作戰將會繼續到擊退軸心軍對要塞的包圍為止。

12月2日下午隆美爾派出兩個小規模的步兵戰鬥群沿著濱海道路前進試圖打通到巴爾地亞的通路,但是遭到封鎖道路的紐西蘭第五旅反擊因此無功而返,4日試圖從要塞守軍中奪回艾都達陣地的企圖也失敗;至此,隆美爾承認英軍可作戰部隊仍然強大,開始撤離要塞包圍圈東方的部隊(第九十輕裝師和義軍波隆那師)。3日開始英軍結合印度步兵部隊和裝甲部隊數次進攻比爾艾戈比,但是義軍守軍防守得力,進攻部隊沒能攻下整個陣地。

隆美爾在4日接到義軍守軍的求救急電,決定暫停其他作戰集中所有裝甲部隊馳援。但,阿里提師一開始並沒有回覆:根據德軍記錄,5日克魯威爾試圖集中裝甲部隊發動攻擊,但是阿里提師遲遲未到;數次去電仍未收到回應的克魯威爾最後直接用明文無線電急問:「剛巴拉(摩托化軍)在哪裡?」,但是不論是剛巴拉還是巴斯提可都不在前線上;最後6日時阿里提師回電裝甲兵團聲稱部隊已經筋疲力盡無法作戰,隆美爾隨之暴怒,認為義軍根本是延誤戰機。

隆美爾的憤怒並不是完全的無理取鬧:先前於11月23日時(義大利官方戰史對該事件的詳細時間點交代不清),隆美爾向巴斯提可請求調派阿里提師一起攻擊南非部隊,但因巴斯提可只願意派遣部分部隊馳援,隆美爾轉而直接向義國最高統帥部抱怨戰鬥現場沒有高階義軍指揮官難以調遣摩托化軍,成功讓該部隊置於其指揮底下,但是23日時阿里提師仍然遲了一個上午才和第十五裝甲師會合,並一定程度的影響了軸心軍之後攻擊的慘重傷亡;此外根據戰後義國軍事書籍作者的宣稱,12月1日時的斯提師通過西地里齊往東方試圖包圍紐西蘭師時動作可能也太慢,在175號高地陣地現場的隆美爾可能認為因此錯過包圍殲滅紐西蘭師的機會;最後一根稻草自然就是5日阿里提師的缺席讓隆美爾認為再次喪失了給予英軍打擊的機會。根據義國作者的調查,剛巴拉本人日記有收到該命令的記載,但是似乎完全沒有轉給阿里提師;一個可能的情況是剛巴拉以他身為巴斯提可參謀長的上級身份直接否決該命令,因此才導致此一延遲。因此雖然非洲軍於5日下午和6日2次攻擊成功擊退圍攻的英軍解了義軍守軍之圍,但是7日時後退的英軍步兵已經和裝甲部隊合流,非洲軍第3次的攻擊以失敗收場,沒能對英軍主力再造成足夠的傷害:隆美爾理解到雖然擊退敵軍,但是其捲土重來已經是時間的問題,軸心軍必須抓緊機會撤離多布魯克一帶。

7日時他向上級請求用海軍撤離巴爾地亞一帶的10400名義軍和4300名德軍部隊,但是隔日遭到上級否決;19日他再次請求,但是義國最高統帥部認為邊境守軍可以拖住英軍,拒絕收回成命。第九十輕裝師最早於7日沿濱海道路撤退,於22日率先到達班加西以南的地區守住要地避免部隊被英軍的追擊部隊切斷;義大利步兵師隨之在多布魯克地區西南的加查拉一線集結並於11日沿著濱海道路分兩路撤退,非洲軍和義軍摩托化軍則是集結在其南方掩護其南翼。

在協助義大利步兵師於11到14日擊退英軍追兵後,軸心軍的裝甲部隊於15日轉過頭來對從南方試圖迂迴部隊後方的英軍第四裝甲旅發動反擊,成功掩護己方部隊在最後一刻撤離英軍的包圍圈。12日巴斯提可終於來到加查拉前線和隆美爾討論當前情勢:因為英軍的部隊早在十字軍作戰開始之初便已經出現在席蘭尼加西南一帶,他試圖讓一個義大利步兵師儘快撤到阿吉打比亞守住陣地避免被英軍切斷退路;巴斯提可再次試圖打亂計劃的舉動自然讓隆美爾暴怒(第九十輕裝師已經有增援部隊從班加西登陸;再加上該師首先撤退,是可以擔任防守要道的任務的),根據隆美爾自己的日記記載,兩人爭吵了一番,隆美爾並威脅道如果堅持要抽走已經在他底下調度的義大利部隊,他就帶著德軍直接退出席蘭尼加留下義軍自己去碰運氣。於是巴斯提可不再堅持,整個兵團的撤退得以繼續。

16日下午卡伐里羅也來到兵團司令部短暫會談,當時似乎對於撤退沒有太大的意見分歧;但是當天晚上11點卡伐里羅帶著德軍新任的南方戰線總司令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 1885 - 1960)、巴斯提可和剛巴拉再度來到兵團司令部,這次完全看不清現況的要求撤回撤退的成命:雖然義國官方戰史對此沒有多做說明,不過根據隆美爾的記載,此命令可能是來自墨索里尼本人;如此快速的撤退可能會引起國內反戰或是反對派的勢力增長,因此他需要必要的時間去做應對;現場的人恐怕其實也都心知肚明:卡伐里羅姑且不論,剩餘三人恐怕都是抱著表態支持上級實際支持現場指揮官的態度;在一陣爭論之後,最後該特使團還是沒能讓隆美爾收回成命,整個兵團的撤退得以照兵團司令部的計劃進行。

根據義方記載,沿著濱海道路撤退的部隊除了殿後的少量義國傘兵部隊犧牲自己遲滯敵軍因此被俘外,其餘的部隊成功於20日到達班加西,並隨之於24日撤退到阿吉打比亞;英軍的追擊部隊雖然在21日試圖和前一年的羅盤行動一樣在席蘭尼加山地南端切斷敵軍退路,但是第九十輕裝師已經建立了2個陣地守住2次二十二近衛旅和第七支援群的攻擊,最後第十五裝甲師趕上並且擊退英軍後隨之一起後撤並甩開追兵,整個兵團部隊於25日在阿吉打比亞展開準備對英軍追兵發動反擊。

19日22輛戰車在班加西卸載後,可作戰戰車增加到41輛的非洲軍於27日和30日2次對試圖進攻的英軍發動強力的反擊;第二十二裝甲旅原本超過90輛的可作戰戰車損失了68輛,剩下來的30輛戰車倉惶逃離,第七裝甲師剛剛才重新整備完的裝甲旅再次遭到重擊,守衛剛佔領的席蘭尼加的任務只能交給先前並無戰鬥經驗的第一裝甲師,該師唯一可作戰的第二裝甲旅於1942年1月4日才到達席蘭尼加一帶。雖然成功擊退敵人,隆美爾仍然決定於1月3日到9日分批慢慢將部隊撤到無法輕易被繞過的梅爾沙艾布里加隘道:義大利步兵師先於5日到達並開始建築防禦工事,照例斷後的非洲軍則沿著公路於6到9日分批進入後方的艾阿格海拉擔任預備隊的角色。

綜觀整場十字軍作戰,明顯的軸心軍在調動部隊方面要比英軍靈活;而集中兵力攻擊或反擊方面,英軍則是遠不及非洲軍,甚至遜於義軍的摩托化軍。然而,義軍在組織機動兵力上的小動作起到了反效果:在十字軍作戰前隆美爾便有多次請求調動義國摩托化軍的紀錄,毫無疑問的需要和遠在後方的上級溝通此事在先前已經造成困擾;根據一些義國非官方的記載,義國最高統帥部有計劃讓義國摩托化軍參與多布魯克攻城戰的計劃,但在非洲裝甲兵團戰爭日誌裡並無看到此事;一種可能是義國作者的筆誤;另一種可能是此計劃確實存在,但是隆美爾還來不及針對此修改攻擊計劃;十字軍作戰開始後義國最高統帥部在僅僅半天之內便同意並將該軍指揮權轉交給非洲裝甲兵團也許是相關作業已經進行的旁證。不論阿里提師的及時集合能否擊敗英軍,但是對在前線指揮的隆美爾來說,重要打擊兵力的一部分不能及時調動數次影響了作戰計劃,這是他無法容忍的;而這些組織問題他將在失去席蘭尼加的政治危機過去後再次嘗試修正。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9.31 (臺灣)
PTT 網址

TK42105/09 09:29

※ 編輯: puremonk (114.24.19.31 臺灣), 05/09/2021 23:57:42 ※ 編輯: puremonk (114.24.19.31 臺灣), 05/09/2021 23: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