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專欄] SBL票房之謎(三):各季票房與舉辦賽事

看板basketballTW標題[專欄] SBL票房之謎(三):各季票房與舉辦賽事 作者
asdfgh0920
(A醬)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30

SBL票房之謎(三):各季票房與舉辦賽事所使用的場地


整理完才知道,原來SBL用過的場館那麼多,我們就從場館的角度來看吧!這篇真的花了不少時間,一直在想怎麼表達最好,最後篇幅也太長,但就先這樣吧...

作者:HOT籃球熱-阿良

2020/06/02

SBL從元年到今年結束的第十七季,前後可使用的選擇從約15個變成21個,這篇我們從場地的角度來講SBL的票房與歷史。

https://i.imgur.com/LhqmbN8.png


紅色的場次數字代表明星賽的舉辦場地,第七、八季沒有明星賽,第十七季因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疾病2019)而取消。

在加號後方的數字是非例行賽的場數,如第三、四季的季軍戰、季後賽、冠軍賽全加在一起。

座位數並非最準的蒐集,宜蘭大學體育館的數字不明,閉門球館的觀眾數也是大概的。


SBL起飛期,第一至三季

在SBL第三季以前,所有的比賽全數都在台北體院完成,這可以證明台北市的籃球市場,百分之百有實力養活球隊。

因為光是第三季的付費票就有91,218張,比第六季後的任何一季都高,這是只有一個台北市的球場的情況,大概只能容納約3,000名觀眾,再加上SBL是一天可能多戰,一張票看到底的機制,所以說,在SBL的前四季,幾乎應該都是滿場的局面居多。

我們就以60天的售票來算,最多就是60 x 3,000 = 180,000,這理論上就是SBL前三季的最大容量,到第三季時,算進去免費的參觀券,甚至超過八成滿座。

但此時的台北體院體育館,其實是一個不太適合職賽事的場地,空調、廁所、座位數都是硬傷。


沒想到這年是顛峰的SBL第四季

第四季起,台北體院已決定要走入歷史,找了其他場地,新莊體育館、苗栗巨蛋及台南成大體育館,都收獲不錯的票房,苗栗巨蛋甚至將近萬人進場過(2007年4月22日,週日公關票2000,購票7823,前兩天分別為3000、5000),成大則是擠到爆,球迷寫文抱怨。

但新莊體育館在當時是個「交通不便、管制嚴格的場地」,第四季只有負責16場,看似情況還好,到了第五季由新莊體育館硬扛台北票房時,發生了「最低票房只有76人」的慘況,這很高度的影響到台北地區的票房,但有時候,影響的也許不只是場地,還有SBL的形象,只是這裡只看與場地有關的因素。


首次下坡的SBL第五至八季

第四季表現良好的苗栗、擠爆的成大,在第五季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台中體院與高雄的鳳山體育館,台中體院在開幕的時候有6,000人這種不錯的表現,而高雄在往後的SBL票房表現也沒有差過。

在第五季,也首次在小巨蛋舉行季後賽,冠軍賽則拉回新莊進行,筆者對這種操作是感到一堆問號,怎麼感覺配置應該要反過來?但大概猜得到,可能是覺得小巨蛋太貴了,順帶一提,這輩子從沒有在台北小巨蛋舉行過冠軍賽的SBL,在第五與第九季用台北小巨蛋來舉行季後賽。

第六季起(2009),開始啟用台北體育館,一個只能容納2,000人左右的場館,再度限縮了台北市票房的可能性,因為新莊體育館開季先進行整修了,臨時替代的場館還有新竹市、竹北的體育館,以及第四季票房不錯的苗栗巨蛋,而中南部則又不知道為什麼完全看不到比賽了。


倚靠著北、竹、苗的第六季的票房,再次探底,當時不少理由是放在「金融風暴」身上。

https://i.imgur.com/rSIM6ii.png


第七季時(2010),首度在宜蘭辦了八場,納悶的是筆者找不到宜蘭大學的座位數,且從上圖看來,能容納千位觀眾就不錯了,這個是何種考量?不是很清楚,是慶祝雪山隧道通車(2006/9月)的話也太久了一點,但在宜蘭大學的SBL賽事基本上場館看起來是擠得很熱鬧,可也只有第七、八季有比賽,後面也都消失了。

第八季時,消失了兩季的南部,再次在高雄鳳山體育館舉辦,此年的票房卻來到第一次的谷底。



SBL中興期,第九季

這年,在七、八季因為星度不夠而取消的明星賽復辦了,創造了破萬的觀眾,並且首次在高雄巨蛋舉行。

在售票上,大幅減少了參觀票的發放。

在場地的選擇上,以復出的新莊體育館為主體,再加上新竹、苗栗、台中、高雄的賽事,全是7000座位以上且觀賽評價還不錯的場地,購票的票房與失落的第八季相比是上升不少,頗有丁丁中興的味道,對,這年就是丁守中擔任籃協理事長的時候。



SBL票房二度滑落期,第十至十一季

第十季,首次啟用了台北體院的天母校區體育館。

這兩季,在新竹、台中及高雄的比賽場次都增加了,但總售票量卻都下滑。

第十季的例行賽票房是SBL公開的記錄中最差的,但冠軍賽的票房卻異常的好,冠軍戰總共打了六場,三場在新莊、三場在高雄巨蛋,這個系列的冠軍戰是由達欣對璞園,基本上璞園奪冠就是SBL的票房保證,總冠軍六場竟然佔了整季的購票票房35%。(請見 季後賽
與票房 的分析)

第十一季的票房,再度創了新低,非大台北的場次卻是新高,當然這不是說非大台北的觀眾比較多,而是SBL發現中南部的反應其實比北部好,可能物以稀為貴,大台北的人看膩了也說不定。



再度看到希望的SBL第十二季

第十二季,首度看到花蓮的賽事,花蓮的場館評價是很好的,但SBL就在這裡出現一季共八場,從此之後沒有再出現了。

本季去掉了例行賽在台體天母體育館的場次,增加了新莊體育館的場次,苗栗在此季之後也都沒有再打過SBL賽事,取而代之的是彰化,在彰化也出現不錯的票房紀錄。

本季的季後賽購票數創新低,而冠軍賽創新高,季後賽在天母體育館(14場),冠軍賽在新莊進行三場,在鳳山進行三場,佔了整季購票票房的32%,誰奪冠就不多說了。(請見 季後賽與票房 的分析)


SBL票房第三度下墜的第十三至第十四季

在第十三、四季,賽場的選擇上,高度的集中在一個新出現的場地,板橋體育館。

這個場館的評價:

板橋場館老舊影響球迷進場意願,例行賽一整季票房,與總冠軍系列賽旗鼓相當

並且,只能容納3,500人,重用板體的情況下,票房新低再次出現。

當然選擇板體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應2017年舉辦台北世大運,SBL過去常用的新莊、天母與台北體育館,皆因屬於世大運場館無法使用,造成中華籃協只好把大部分場地改到板橋體育館舉行,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第13季,甚至第14季也可能一樣,板橋體育館的球迷交通動線與場內老舊設施備受考驗。」(來源)

台北小巨蛋不敢用,我想有可能是貴和怕太空了,當時台北和平籃球館也還沒好,板樹體育館只有2,000人座位(不過坐得滿嗎?),所以選了板體,但在這裡,感覺上若去除經濟因素,找尋場館這件事還可以更好。


這期間出現的新場館是桃園的中原大學體育館,進行了將近16場,僅能容納1,200人,事後來看,可以說是直接開給中原大學的一場Show,如果筆者是中原大學的學生,應該會印象深刻。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反正人塞不滿,就找個小場館?筆者也是看過鄉民提過這種建議的,該說SBL從善如流嗎?

彰化票房一直很給力,持繼輸出,而在第十四季,在高雄小巨蛋的場次是新高。

但這些都無法彌補在大台北票房的損失。


SBL票房近期最後一次的爬升,第十五季

第十五季,台北和平籃球館的首次啟用,就吃了29場,這個場地是很不錯的新場地,人數也能吃到近7,000人,而新莊再度回到SBL懷抱,吃下含季後賽共30場,就以往的角色來說,已經淡化了許多,被人譙到不行的板體,則只頂了1場。

同樣首次加入到SBL使用場地行列的,還有桃園市立體育館,他並不是一個新的場館,但可以吃下15,000人,是個大型場地,開出票房近6,000人但也發生因雨延賽狀況,這年也吃了30場賽事。

彰化及高雄繼續穩定輸出的情況下,和平籃球館加上桃園,讓這一季的SBL來到當時近三季來的新高。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SBL第十六至十七季

第十六季,回到了天母懷抱,我說的是球館,但也發生了些現場重要設備故障情況,板體又吃回29場賽事,桃園含季後賽吃了近40場!高雄的例行賽卻消失了前兩季會安排的16場。就場地來看,板體是票房毒藥,而高雄是票房算好的地方,這年度這樣的安排,事後諸葛來看是一點都不意外。

第十七季,最大的變動不是球館,而是球隊,少了富邦與達欣,另外還有世界的Covid-19大流行,進行了含季後賽37場的閉門賽事,也縮減了賽季。以球場的安排來說,最受歡迎的和平籃球館回歸了,減少了板體的安排,而首次放進去了板樹體育館(2,000人),在桃園也進行20場賽事,可說全賽事都在北台灣進行,但票房,應該是不可能比第十六季高了。


從場地與票房來看SBL發展的結論

一、絕對有發展城市主客場的條件

綜觀SBL場地的發展史,單就場地而言,其實現在有比以前更好的條件來發展,筆者從場地的安排上看出了一點希望,

●台北的和平籃球館,現在正由富邦當主場,經營得有聲有色,
過去也早就證明一個北市被譙到爆的普通球場就能夠養起整個SBL票房。

●新北的新莊,也因交通越來越方便,而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桃園市立體育館是有些機會,只是15,000人有可能顯得太大。

●新竹的兩個體育館應該都有發展機會,加上新竹的年輕人口、收入都不錯,
場館的人數一個4,600人,一個8,000人,都算是適合發展。

●苗栗巨蛋最大的問題在於腹地與交通,人口也不算太多,但票房其實不差喔!

●台中體育館(5,500人)也是不錯的場地,現況好像整修中。

●彰化現在則是寶島夢想家的主場,過去幾季也證明了,這裡的票房沒有問題。

●台南則只出現了一次,不然那個人數也是適合的(6,300)

●高雄的鳳山體育館也非常適合當主場館。

●花蓮的體育館甚至辦過不少國際賽事,比較可惜的是只有3,800人的容量。

已經有兩支球隊經營給你看了,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花蓮都有適宜的場地。


二、選擇場地上的評估與改善動能

比賽的場館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移來移去,有的時候是非戰之罪,但也顯現出來臺灣在籃球發展上的政策是沒有規劃的,一個場館不敷使用的時候,另一個場館卻還沒蓋出來,用一陣子養成了觀賽人口後,又得更換場館,努力不至於完全重來,但又消耗了一些力量。

如果能事先挑選適合的人數、設施,選定場館持續發展,制定一些計劃去維護,在台灣要找到五個可以滿場又熱鬧的場館,絕對不是難事。

很多場地的選擇,其實是在一開始就存在的,對於挑選場地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認真的在對待,就是非常大的問號。

比如說,這個場地的事前評估應該要做到哪些項目?空調、進出動線、廁所、人數、交通、停車……最好的範別就是中華職棒的Lamigo,選擇桃園後,解決了多少問題,最後可以
用一個隱藏的好價格賣出。


從挑選場館的過程,看得出場館的各種問題,很多是能夠在有長期規劃之下去克服的。


三、更發達的交通

高鐵在2007年1月通車,各球隊在西部的交通已然大幅縮短時間成本,在雙北、台中的捷運也陸續要通車,各地的交通已然不成問題。

另外,與地方政府進行討論,在民氣可用之情況,要為這些比賽場地找到一些公共運輸工具,並不會是太困難的事情。


四、不同場地轉播的成本

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只是場地的租金,越是大型新穎的場地,其費用通常也是越高,假設選定五個場地進行主客場的賽事,其轉播的成本也要算進去,但其實就現在轉播與直播的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小成本其實有小成本的玩法,等到大成本的單位看到覺得有希望有機會的時候,再轉大就好了。

所以重點是放在,這些可以作為主場的場地,將小成本的直播能力做好,或與當地的導播團隊配合,必然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效。


心得

筆者身為一個局外人,長年看到台灣籃球處在一個大家罵一些鬼打牆的東西的狀況,才會對這些內容進行一次比較細的分析,來看台灣籃球未來發展方向的藍圖,在這些蒐集資料的過程,其實也知道了台灣籃球該怎麼發展的具體細節,目前人微言輕,持續努力為台灣體育圈帶來正向的行動與能力,這是我們的期許!希望各位多多支持台體體壇的正向力量!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4516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94.96 (臺灣)
PTT 網址

VVizZ 06/10 10:40球場問題很難解決的原因是場次 就算你都ROT或單純

VVizZ 06/10 10:40OT出去給有心球隊專職經營好了 一年大概只有30場

VVizZ 06/10 10:41不到的使用程度(已經包括熱身、季賽、季後賽主場)

VVizZ 06/10 10:42剩下的335天要幹嘛...轉租商業活動辦特賣會嗎...

VVizZ 06/10 10:43比較能辦商展的也就台大小巨蛋跟和平館 但辦演唱會

VVizZ 06/10 10:43等比較高收益的商業活動又可能有不同限制 因為那是

VVizZ 06/10 10:43體育場館或者教育用地 有相關法規在綁使用

VVizZ 06/10 10:45球場設計先天不良的部分很難解決 除非有人願意BOT

VVizZ 06/10 10:46但台灣人又不喜歡財團進來蓋附屬百貨撈錢

VVizZ 06/10 10:46所以這問題基本無解

tony2285 06/10 11:46推 認真分析,像論文一樣,希望台灣籃球能有主事者

tony2285 06/10 11:46出現改變,能夠更有規劃的去統整台灣籃球

VVizZ 06/10 11:50說真的 一開始就想要賺錢才會認真去賺錢

VVizZ 06/10 11:51說什麼發展國民體育培育人才那都是附加效果而已

bigjm 06/10 12:14好文,很少看到從場館角度切入探討

starchiang 06/10 12:44推鬼打牆

ewayne 06/10 14:16挑青埔球場來講其實沒啥說服力,因為那是這十年才建

ewayne 06/10 14:17成的,週邊發展本來就是規劃要配合球場。而台灣現有

ewayne 06/10 14:18的體育館,都不是設計成跟週邊社區共生的...

VVizZ 06/10 14:19青埔的排水爛到家以前沒外野的時候還有西曬問題

VVizZ 06/10 14:20外野蓋好的時候因為主管單位不同還曾經沒水給客

VVizZ 06/10 14:20隊球迷上廁所

VVizZ 06/10 14:22真要說的話台灣現有的體育館除了小巨蛋之外都不是為

VVizZ 06/10 14:23了商業為主體育為輔的活動設計的 先天不良

shifa 06/10 14:25台灣就不喜歡政府蓋商業設施啊,職業運動偏偏就同時

shifa 06/10 14:25有體育跟商業的成份在,才會搞得綁手綁腳

VVizZ 06/10 14:27像美國史待波中心平常打打籃球 辦辦商展演唱會

VVizZ 06/10 14:28維持高使用率 台灣很難看齊

VVizZ 06/10 14:30今天才有消息 頂新子公司拿下OT案經營天母

VVizZ 06/10 14:31但是有120天得拿來用做公益檔期..超級盤 要不是贖罪

VVizZ 06/10 14:31的話這麼爛的條件..

VVizZ 06/10 14:33不過新聞沒寫不曉得是1年120天還是5年120天就是了

shy7shawn 06/10 18:04推樓主用心

ewayne 06/10 19:20台灣各地的體育館其實也有很多活動阿…這也是造成排

ewayne 06/10 19:20擠體育檔期的原因之一…這也只能看各地政府的規劃,

ewayne 06/10 19:20但誰沒事會去規劃怎麼使用體育館?

aleeon 06/10 19:45辦理SBL的人裡面一定要有人特別專注在場地上

jackchenboy 06/10 21:31推用心

bobwalkerkao06/11 01:05第十七季出現的板樹不過就是疫情閉館後放棄中南部

bobwalkerkao06/11 01:05臨時改的 板體會少也是因為新北封館後移去晧宇 實

bobwalkerkao06/11 01:05際跟原本的規劃場數不同 可能不一定適合一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