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T1與P+的洋將模式哪種對台籃發展叫好
※ 引述《abc5588646 ()》之銘言:
: ※ 引述《linyyggtt (爪爪)》之銘言:
: : 小弟第一次在台籃板發文如有錯誤請多包涵
: : 如題,T1被稱為分一杯羹聯盟,但小弟本身是爪迷+金酒迷,而且也想看謝亞軒、阿巴西
: : 、陳靖寰等,所以兩個聯盟目前看的頻率都蠻平均的。
: : 不否認T1本土球員整體素質比較差,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像于煥亞、小安、胡瓏貿等本土球
: : 員在對到洋將+亞外可能同時有6個非本土球員在場上時也可以有穩定的上場時間與貢獻,
: : T1這種洋將方式對於台灣球員的實力可能在對位一堆高個與肌肉棒子間可以會得更大的提
: : 升但缺點則是本土球員上場時間壓縮。
: : 而P+則是最多只有4個洋將在場上,本土球員可以獲得更高的上場機會,且在第4節可以在
: : 面對壓力的情況下鍛煉心臟等因素
: : 所以像了解一下何種方式對台灣整體籃球環境又或是國際賽成績更有幫助呢?
: 台灣整體籃球環境要好,有次級聯賽比在那邊爭幾個洋將比較好實際多了。
: 沒有2軍一支球隊就永遠只有10幾個人。
: 而一軍就是找最強的人出來打,這些人就是台灣最強的籃球員,不是給一堆不到職業水平的圓夢的地方。
: 那些有潛力還不成熟的就先去2軍練
: 不管是P的雙洋,或是T1的3洋+1亞外(我猜亞外明年會取消,今年有亞外好像是為了讓桃園,台南平衡戰力),對於前段本土2或3個洋將沒什麼差,有影響的是中後半段,那那些人真的有到最頂尖的水準嗎?
: 如果是為了國際賽成績,那二或三個洋將更沒差。
: 中華隊主力都是CBA的選手,再加上各隊本土最強的或前2強的。
: 我是覺得P可以開放在第四節一樣能2個洋將啦,一個洋將看有幾隻球隊第四節在耍寶真的頭痛。
: 第四節各隊上去的那4個本土,有些球隊可能那4個都進不了中華隊勒
: 而且球隊球風也有很大的關係,像高雄的2隻球隊,鋼鐵人雖然2個洋將,但球風就是給洋將打,本土上去折返跑。海神雖然洋將多,但本土表現機會也不少。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acerttt : 那CBA跟日本 菲律賓有類似的可以拉上來 12/28 09:07→ acerttt : 放下去的發展聯盟嗎?KBL二軍的收入是? 12/28 09:07→ acerttt : 有賣票嗎?同時間比還是錯開?場館的選 12/28 09:07→ acerttt : 擇是?拍謝問題有點多,grant大有介紹過 12/28 09:07→ acerttt : 發展聯盟的文章嗎? 12/28 09:07===================================================
既然有人提問了,我這邊就稍微說明一下韓國KBL發展聯盟的內容跟概況吧。之前有點
懶得寫
下方韓文的維基有說明,懂韓文或是想用GOOGLE翻譯了解更多的可以到下面的連結看看
https://reurl.cc/dXzqgV
KBL的D聯盟是由KBL舉辦的二軍聯賽,他的名字來源於NBA的發展聯盟(現在的G聯盟,早期叫D LEAUGE)原則上是由各KBL的二軍與尚武隊(下面會介紹)參賽,未來考慮讓一支大學球隊隊(也許是前一年的冠軍)加入。外籍球員不能參加發展聯盟,但韓日交換的球員可以參加。目前的狀態不見得每一支球隊都有二軍。但是這個聯盟的建置本來就是計劃讓少有機會出賽的新秀或是受傷歸隊的球員有調整狀態而設的地方,目的不再拿冠軍。所以允許非該球隊的球員進入,例如球隊是SK,裡面還是會有少數其他球隊的球員。不過目前10
支KBL球隊有7支球隊有設置二軍球隊,比例算是高。所以大多數球員還是會以參加自己球隊的二軍為主。
KBL發展聯盟一開始比較像是NBA夏季聯賽的形式,最早在2009年的夏天就開始。當時成立的目標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
1.讓平常很少上場的替補球員有更多的磨練機會
2.由於韓國有兵役制度,所以去當兵的多數球員在經過審核以後,可以加入韓國的軍方球 隊尚武隊(類似臺灣以前的飛駝隊),以參加球隊的模式代替兵役。而這些參加尚武的球 員有不少都是國手級或是先發等級的球員。為了避免這些球員因為當兵而球技生疏,因 此特別舉辦聯賽讓他們有比賽打。
也因為這樣,所以尚武隊在發展聯盟原則上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幾乎每年都拿冠軍。而
在2009-2013年期間這個比賽的還是比較類似盃賽的模式。
到了2014年,在二隊聯賽參賽球隊減少的情況下,KBL取消了夏季聯賽形式的賽制開始進行一種新型的發展聯盟。大致上就與NBA現在的G聯盟一樣,比賽時間與KBL的賽期是同時進行的。
不過賽事安排大多放在KBL例行賽較少排賽程的週一、二、三,當然也有部分比賽會排在週五,但時間一定是與例行賽錯開的。
而這個比賽的球員都可以在賽季期間自由升降。幾乎多數KBL新秀在第一年或多或少
都會在發展聯盟待過,甚至有一些知名的國手有時也因為受傷關係,會被球團安排去強度較低的發展聯盟調整狀況,最有名的就是當年因為車禍受重傷的金敏九,在傷癒歸隊的那一兩年,他幾乎就是在發展聯盟上上下下。記得他有一年在發展聯盟有單場繳出快要大三元的表現,但是回到正式比賽中,卻是一場比賽連10分都拿不到。可以知道正式比賽與發展聯盟的球員實力存在著一定的落差。
比較有趣的,KBL的裁判也有升降制度。如果一軍的裁判被記點(誤判之類的)太多次,就可能被下降到二軍(可吹的場次與價碼應該也是有差),算是一種變向處罰裁判的機制。
另外這個發展聯盟原本有分成一級與二級,唯一的差別是一級有尚武隊參加,二級則就
只有各支球隊的二軍(也許是考量尚武隊實力比其他球隊強太多所考量的),不過二級
的比賽很少,大概也就是10場比賽左右。而這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基本上已經取
消二級的比賽。
2021-22年KBL發展聯盟一共8支球隊,包含尚武、SK、KCC、LG、韓國煤氣、DB、KT、現代。
2020年以前,發展聯盟是開放觀眾入場的,但是印象中是不收錢,而且也有電視轉播。但是這兩年因為疫情關係,已經停止開放入場。
目前亞洲各聯盟,我覺得設置二軍制度最完善的應該就是KBL了。PBA雖然也有發展聯盟,但是形式比較像是額外設立的其他盃賽,球員沒有升降跟流通。日本B聯盟雖然有B1、B2的制度,但是屬於歐洲足球的升降賽制度,比較沒有養成球員的意義。而且這兩年的B1
取消了降級制,意義相對不大。
CBA原本是比較重視類似歐洲足球那樣的青年軍養成,但是從2018-19賽季也設置了CBDL
也就是中國發展聯盟,也是有點類似二軍的制度,照理球員是可以升降的
中國籃球不是我的專長,有興趣大家也可以看下面的文章理解,介紹的蠻詳細的。
https://new.qq.com/omn/20191018/20191018A0LADT00.html
基本上籃球二軍制度跟棒球相比較建立不起來,主要是籃球一場比賽需要的球員相對較少所以二軍在一個賽季間,有辦法升上一軍的機會相對真的不多。但是我覺得建立起來,
對於籃球環境還是有以下的好處:
1.幫助球隊檢測新秀的適應能力。有的時候某些新秀不見得沒有能力,但是可能比較慢熱 或是要有比較多的上場時間才能發揮價值。但是球隊不可能拿重要的例行賽去做測試。 這個時候發展聯盟就很重要,以KBL為例,一個新秀至少要在發展聯盟拿到平均20分以 上的分數,才有可能在正式比賽繳出平均4~5分的數據。所以如果你這個新秀連發展聯 盟都沒辦法繳出漂亮的數據,那你還是乖乖的先在發展聯盟適應。
2.提高一軍的球員平均水準。如上面所說,能夠進入一軍的肯定都是在二軍表現不差的人 所以可以進一步篩選掉等級不到的球員,讓買票進場的觀眾,看到的至少是有一定等級 的球員。也可以刺激二軍球員加強自己的心態。這種制度我覺得在天賦落差沒有很大的 亞洲球員,其實蠻有效的。因為很多時候二軍跟一軍的差別,真的只差在準備心態而已
莫名其妙打得有點太多了,總之,幫忙說明一下,亞洲的籃球聯賽,目前CBA與KBL都有
一二軍球員流動的制度,而KBL更是已經執行了7年以上了。以上介紹,謝謝。
--
感謝g大 不過如果未來能開放高中生參選 不要有年齡
限制更好 哈(或者不要到大三這麼硬)
感謝g大的詳細介紹,希望台灣也能朝這方面走,至少
別吧 開放一次跳兩級沒必要
平日有二軍比賽打,也多個看點
但是二軍最怕就是強度不足(不請洋將),所以升一軍表
現落差會比較大,而且算是額外的支出
其實籃球的養成 個人認為還是歐洲青訓那種比較有感
不過那也跟文化有關係 真的不知我們能否有到嘗試
做二軍這一塊出來。是有效果嗎?如同我想的 如果不
讓這些頂端的層級來碰養成 以後就真的不知道他們到
底會不會養。但nba也沒有什麼所謂二軍養成 選來能
用就是直接擺在一軍直接練 休賽季再來訓練提升。反
而歐洲青訓都是年紀更小的 14.15歲那種 這個池子實
在太深 就像wembanyama 也在15歲早就進職業nanterr
e 92。有人說球員定型大概17.18歲 相較可能高中的
訓練養成也許在台灣會比二軍來的更重要也說不定
之前討論過了 臺灣球迷比較接受選秀模式
推這篇 原來韓國改制這麼多 不愧是全世界最像(或許
也是唯一最像)NBA的聯賽
上面S大所說的模式比較想現在B聯盟的U18或是U16聯
盟。球隊從小開始圈養,發展在地的球員。也因為這
種模式,B聯盟沒有辦法設立選秀
如果20歲後進台籃二軍就是把身體提升跟個人技術再
行強化為主。還有學習職業球員的work ethic 但真的
改球風可能很難。所以真要有二軍 最好還是能開放高
中生選秀就是(個人意見 因為太晚真的不好改)
台灣真的沒辦法玩青訓制度(看向女籃),至於高中生選
秀的難點是在於籃協吧,<聯盟選秀指引>就是籃協發的
而且要求三聯盟都要遵守,現在連歸化視為本土都要聯
盟配合,所以不是聯盟想做啥就能做啥的
推g大
所以真的阻礙還是籃協啊 哈
臺灣青訓做不做得起來可以再觀察 足球已經在做了
長知識了 推
推 長知識
推個
推g大優質好文
我是不會覺得籃協是阻礙,因為有可能是高中體總(HBL
轉播權是金雞母)大專體總(念完大三才能選秀)推出來
吸砲火的,或者根本是居中協調單位
但我只覺得很可惜的是SBL為什麼不選擇在平日打,這
樣雖然沒有辦法季中升降,但可以往二軍(分級制)邁向
前一步
不管是選秀制或是青訓制都好 有健全的農場系統很重
要
不過如果只是想沽名釣譽的辦二軍 假二軍 慘的就像
之前興農一樣 一軍八壯士 二軍也燒光
還有現在職籃種子播下 其實有些人不見得要打出來什
麼 但是有學到什麼回饋基層有時候比你掛職位當制服
組更有意義。郭泓志現在在台南走基層教他們小球員
訓練結合運科。每週週二是不用收費。只要來就教你
。這個放在台籃 難度太高。但以後會有機會的。以球
員身分去學習養成發展知識再傳承下一代球員有時候
影響更加深遠。
我還是很肯定辦二軍或者發展聯盟比不辦得好。起碼
會給更多人去走籃球這條路 競爭性也會更好
更多人雖然代表更多人會被淘汰 但淘汰這些球員也更
多機會下去基層撒下種子
關SBL甚麼事 SBL有說要當季中升降的二軍了嗎
等你確定要玩聯盟二軍再來討論平日打不打的問題
推g大優質分享
是說我嗎??我沒說要SBL球團跟職業球團季中升降啊,
而是現在有了職業聯盟,所以人才會自己流動分級,而
推優質分享,我覺得台職籃有二軍是很不錯的概念
SBL打平日會有更多人關注(假日太多比賽),而未來假
設職業球團真的要搞二軍制度,不管是自己辦或是組球
隊參加SBL聯賽都是可能的選擇,像是台銀真的跳職業
聯賽不見得是好事(投資大),在SBL培養球員也是對於
籃球發展非常有貢獻
最早是叫NBDL 所以中文才會叫發展聯盟
PBA發展聯盟雖然跟PBA球隊之間沒從屬關係
不算實質二軍 但聯盟部分規定讓球員還是有流通
裁判升降這點亞洲絕大多數聯賽應該就都沒有了XD
感謝E大補充!
CBA的發展聯盟跟二軍制度應該是有名無實。強隊都是
直接把弱隊當練兵對象練年輕球員的。至於弱隊連一軍
都沒搞明白就更不用談二軍了。
至少近幾年除了新疆真地有輪調過一二軍球員外我真沒
聽過哪支俱樂部有在用二軍的。
CBA的狀態我個人感覺也是沒有實質的二軍制度,但是
既然他們制度上是有這樣的規則,我也不好說他沒有XD
實際上籃球養二軍的效益確實遠低於棒球,多數球隊
寧願養青年軍
主要是CBA造血的能力完全無法滿足俱樂部的數量。對
於強隊而言練不出來的球員賣給弱隊就好。強隊(和他
們的球迷)還會覺得自己的青訓在給中國籃壇添磚加瓦
而且看到別人只能用自己不要的球員也很有優越感XDD
事實上CBA也就前幾名那幾支俱樂部有在認真搞青訓。
其他俱樂部從球員到管理層都是混子。
這種環境下也是很難產生對二軍的實質需求啦
我個人覺得亞洲還是韓國籃壇最健全。他們取得的成績
以人口比例來算也真的非常優秀。
要找人學的話可能還是學韓國最好
韓國全部都大企業經營所以比較平衡 這點是最難學的
因為大家都大企業貧富差距不大所以玩NBA那套很順
老實說韓國棒籃足人口跟相對表現真的很突出。
g大專業 現在韓國制度真的越改越進步 真的是跑在亞
洲前面了
台籃一軍這種實力而已 二軍是要去找高中生練嗎 醒醒
推
台籃一軍這種實力是因為現在隊伍太多,但也不會是常
態,等到過幾年隊伍數精簡後,也許是好時機成立二軍
能外銷到歐籃和NBA才可能搞二軍的 醒醒吧
讚讚推
1
不要限高啦.職業籃球限高真的很怪.又不是菜市場杯SBL 亞外真的沒必要.然後看這兩年下來的華裔和外籍生績效.也沒有必要 華裔除了對夢想家很有用之外.對其他隊根本可有可無吧 今年除了夢想家那一群以外.只有張文平算堪用吧 然後外籍生是每隊都很爛.石博恩今年疑似有進步.但打沒幾場還要再觀察57
首Po小弟第一次在台籃板發文如有錯誤請多包涵 如題,T1被稱為分一杯羹聯盟,但小弟本身是爪迷+金酒迷,而且也想看謝亞軒、阿巴西 、陳靖寰等,所以兩個聯盟目前看的頻率都蠻平均的。 不否認T1本土球員整體素質比較差,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像于煥亞、小安、胡瓏貿等本土球 員在對到洋將+亞外可能同時有6個非本土球員在場上時也可以有穩定的上場時間與貢獻,31
台灣整體籃球環境要好,有次級聯賽比在那邊爭幾個洋將比較好實際多了。 沒有2軍一支球隊就永遠只有10幾個人。 而一軍就是找最強的人出來打,這些人就是台灣最強的籃球員,不是給一堆不到職業水平的圓夢的地方。 那些有潛力還不成熟的就先去2軍練 不管是P的雙洋,或是T1的3洋+1亞外(我猜亞外明年會取消,今年有亞外好像是為了讓桃園,台南平衡戰力),對於前段本土2或3個洋將沒什麼差,有影響的是中後半段,那那些人真的有到最頂尖的水準嗎?33
兩聯盟外援規則合併應該是最好的 前三節雙洋將+1亞外、第四節單洋將+1亞外 先說PLG規則的缺點,第四節本土戰力弱的球隊,打得真的非常非常難看 舉例攻城獅,第四節 100%辛巴戰術,而且辛巴很累 又逼他一定要上場 如果上法獅,也是洋將單打、乾拔三分秀,如果每一場都這樣真的無聊1X
個人覺得不需要亞外..亞外也還是外阿 個人認為P+的規定最好.第4節強制單洋將.把勝負決定權交到本土球員的手中 洋將註冊3個.上場2個我覺得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是洋將聯盟了 夢想家就是P+聯盟中本土戰力最差的球隊.他們完全就是靠一堆假本土在打 經過一年沒有任何改變35
個人認為p+目前制度再加個限高就可以了 台灣國際賽目前也只侷限在衝擊亞洲 除了中國 根本也遇不到220+中鋒 辛巴這種類型外援 觀賞性真的偏低 本土球員也不知道怎麼練 我寧願看李家瑞多投幾球...
50
[閒聊] 宋晟睿 謝榮豪 蔡齊哲標題三位球員都是透過特殊條例升上一軍的球員 宋晟睿在上來支援後每場都是先發 打得不好也是一直讓他試 就連李聖裕代打打了關鍵安打也沒有搶到先發 難道宋晟睿突然變愛將了嗎?33
[閒聊] 二軍球員活該待在屏東曬太陽?所以二軍球員到底為了什麼在拼死拼活? 教練團所謂的相信球員就是這樣? 狀況不好的反正放上去相信自己會打出來, 只要再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UJ那種打擊鳥樣跟鄉民上去打的結果差不多25
[討論] 台籃有需要建立二軍或是農場制度嗎?大家好,如題 現在職業隊每隊的人數都相當多,除了一些主力跟固定輪替球員之外,總是會有一些上場 時間稀少的球員。 大家覺得台灣籃壇有需要建立像是NBA G聯盟或是隔壁職棒那樣的二軍制度嗎? 簡單來說就是兩隊,然後賽季同步進行,可以讓上場時間比較少的球員在發展聯盟獲得更10
Re: [新聞] 范玉禹一、二軍落差大 吳俊良:還是心態嗯, 其實不只吳俊良, 台灣很多這種球員退休後就無縫接軌轉教練的殺豬公教練, 在遇上自家選手在二軍表現怎麼看都是標準的二軍王,但偏偏只要上一軍就是被屠殺,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時, 好像都很愛歸咎說這一切都是那個球員心態有問題... 不過, 我記得之前在網上看過有其他先進探討有些球員在一二軍表現落差大的原因, 我覺得他提到的一個點, 或許可以更加透徹說明為什麼會這樣。4
Re: [新聞] 選秀再加人 樂天桃猿與王維中、郭俊麟簽自行培訓這樣除了球員可以保持熱度 其他二軍球員也可以面對更高程度的投手 又不然兄弟跟味全在二軍一直刷二軍等級的投手 導致兄弟有一群二軍王 上了一軍又打不出來